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正值国家大剧院举办“第二届国家大剧院黄梅戏艺术周”,来自安徽省的四家黄梅戏剧院在这里轮番上演黄梅大戏。其中,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领衔主演的《徽州女人》和《女驸马》,将作为本届艺术周的压轴大戏,于3月7日~11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白天要到会场,晚上还要去赶剧场,后面几天对我来说会比较辛苦一点。”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接受记者的专访。从剧院发展到人才培养再到戏曲传承,她坦言,最大的心愿还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爱上黄梅戏。
韩再芬
聊演出:好艺术作品才会经久不衰
一曲“为救李郎离家园”唱遍大江南北,一部《徽州女人》连续18年久演不衰。《女驸马》和《徽州女人》这两部黄梅大戏,相信不少人早已耳熟能详。昨天下午,记者见到韩再芬时,她首先提到了这两部戏,“这两部作品将作为‘第二届国家大剧院黄梅戏艺术周’的压轴大戏,于3月7日到11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黄梅戏将再次唱响京城。”
据了解,在这届艺术周上,来自我省的四家黄梅戏剧院为观众奉上6部黄梅戏大作。如今,《女驸马》的门票已经卖光了。“其实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已多次到国家大剧院演出。”韩再芬说,剧院曾带来过多部经典剧目,包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女驸马》《美人蕉》等,与来自全国的观众和戏迷朋友们共享“黄梅盛宴”。
“经典作品《女驸马》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艺术审美,早已家喻户晓;而原创力作《徽州女人》通过“嫁”“盼”“吟”“归”四幕戏,在黄梅戏改革进程中奠定了一个里程碑。这两部压轴大戏演了多年丝毫未褪色。”韩再芬对记者说,好的艺术作品才会经久不衰,才会让人铭记。
黄梅戏《女驸马》
说创新:不断出新品形成良好循环
“就我亲身经历来说,这些年,政府一直在关注并支持和推动黄梅戏的发展,也会帮助剧院拓展一些市场。”说到这里,韩再芬不无感慨地说。“在政府的扶持下,再芬黄梅坚持‘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的艺术理念,进入新世纪以来,成功创作了《徽州女人》《公司》《徽州往事》《寂寞汉卿》等大型新戏。”
不过,韩再芬也说,剧院如果不努力推出新作品,没有好的演出作品,一味靠政府扶持,也会走入死胡同。“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每年都会到各地巡演,演出的效果都不错,观众们很是喜爱。”韩再芬对记者说,剧院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观众愿意走入剧场看戏,这也会推动剧团继续推出新作品,从而形成好的循环。
黄梅戏《徽州女人》
道传承:培养人才可考虑梯队模式
“ 戏剧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如果一个地方戏剧,出现人才断层或后继无人的情况,这就应该引起重视。” 韩再芬对记者说,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多年来一直着力于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培养,现已拥有“三梯队”人才资源,“资深演员马自俊、李萍,演技都很精湛;刘国平、吴美莲等领衔的青年演员团队,功底扎实,唱做俱佳;而以钱霖、王泽熙等为代表的一批“80后”“90后”也都已崭露头角。”
韩再芬继续对记者说,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戏剧人才的培养可考虑梯队模式,“老中青三代我们都有,并且一代带一代,这样的人才梯队建设会比较科学合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新生代人才的培养。”韩再芬向记者介绍,在2015年8月,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开展了为期10天的“再芬黄梅传承发展”活动。通过这次考核,20多位年轻演员通过不同组合,汇报演出了几十部传统小戏、折子戏和原创小戏,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同时,又盘活、演熟了一批尘封已久的传统剧目。
演员陈邦靓表演《荆钗记》选段
谈心愿:让更多的人能爱上黄梅戏
“就近些年来说,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多次赴海外演出,像去年去了俄罗斯演出,今年7月剧院还要去加拿大演出。每一次出国演出前,我们都会做精心的排练和准备。”韩再芬说,随着剧院赴海外演出的活动越来越多,很多华人华侨以及当地的民众都开始爱上黄梅戏,甚至还有人成为忠实的戏迷,“黄梅戏比较容易听懂,而且黄梅戏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群众,我想这也是黄梅戏在海外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赴海外演出是我们剧院这几年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把这么多优秀的黄梅戏作品带到海外,让黄梅戏文化真正走出国门,走上世界舞台,这对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无疑都有着积极作用。”韩再芬对记者说,和黄梅戏结缘这么多年,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黄梅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爱上黄梅戏一直是她最大的心愿。
再芬黄梅公馆
提建议:今年或关注更多传统文化
韩再芬说,黄梅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要有意识地引导,就好比要在人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从发芽到开花,这是一个过程,只有循序渐进地去推进才能真正做好。
“今年的建议还没有正式定下,可能与黄梅戏无关,而会关注更多我们安徽的传统文化发展。”韩再芬说,“身边有很多传统文化值得重视,就像黄梅戏一样,希望引导观众,给观众以人文关怀。”
来源:安徽网
今日选稿编辑 :豆饼妹
今日审稿:石雅亮
阅读 78511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