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乐队成立于1988年。1994年,《摇滚94》出版,在未做宣传的前提下,正版突破了15万,盗版达到30万,我想这与把清醒乐队的“石头心”放在第一首很有关系,这首歌被英国的媒体评为“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乐队的作品”,在日本,“需要”这首歌也大受欢迎,日本的媒体多次打来电话庆祝:“你们在日本已经是大明星了!”
1997.12.31参加"新音乐杂志"的评奖晚会,并获97年度最佳新人奖。
1998年国内摇滚音乐杂志《通俗歌曲》评出98年度最佳乐队。
1998年《音像世界》年度十大唱片。
1998年清醒一曲《好极了!?》在香港以收听率最高叱咤903电台,获得一个月里播放率最高的歌曲。
1998年清醒在西安音乐台等各地方电台的年度评选中获"最佳乐队"奖。
1998年清醒乐队同时被《音像世界》等国内重要媒体誉为"北京新声"的开山代表。
1999年5月CCTV-MTV亚洲最佳乐队奖。
1999年2月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获"最佳乐队"奖。
1999年11月清醒乐队《永远的一天》在全国各地排行榜第一名。
1999年12月清醒《好极了》一曲被香港音乐殖民地(MCB)第130期中评为中港90年代最佳歌曲第五位,这是唯一的一支内地乐队,同时还被评为90年代中港最佳唱片第八位。
2005年1月清醒乐队宣布回归乐坛,出版《咖啡胡椒》单曲唱片。
清醒这个乐队对于中国摇滚来讲,与其说是一个乐队名词,不如说它是一次事件,一次分水岭式的事件。对于清醒这支没有野心的乐队来讲,他们对事业和艺术的糊涂,反而造就了他们在中国摇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也许就是“糊涂的代价”,亦是无为无不为的经典实例之一。
故事是这样的,在“清醒”之前,中国摇滚就像是计划经济下的一个行政单位,不说绝对的整齐划一,但一水儿的儿童金属、一水儿的披肩长发、一水儿穷凶恶极兼杀人越货的扮相,外加一水儿的拯救全人类的虚无口号,还是很容易就让人从人堆里将他们拎出来。
而“清醒”的出现,则是将中国摇滚从虚无中带回了现实,先不说“北京新声”的摇滚断代问题,也不说“清醒”在Brit-Pop这种音乐形式上内地第一的创始问题。至少“清醒”当年的一张《好极了!?》,的确是将中国摇滚从一味的虚无理想主义中解放出来,让中国的摇滚第一次有了人味,有了现实主义的色彩。
他们穿西装、打领带,他们只是在音乐里抒发了他们的困惑和迷惘、喜悦和哀愁。所以,从他们的音乐里,很快就能得到对他们身份的一种印证,这就是一群生活在世纪之交时期的,读过一些书、有一点时尚品味的,偶尔发痒、偶尔潮骚的青年人所做出来的音乐,他们和其他同时代的年轻人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生活,而且是用当时很时髦的“英式摇滚”。
1997.12.31参加"新音乐杂志"的评奖晚会,并获97年度最佳新人奖。
1998年国内摇滚音乐杂志《通俗歌曲》评出98年度最佳乐队。
1998年《音像世界》年度十大唱片。
1998年清醒一曲《好极了!?》在香港以收听率最高叱咤903电台,获得一个月里播放率最高的歌曲。
1998年清醒在西安音乐台等各地方电台的年度评选中获"最佳乐队"奖。
1998年清醒乐队同时被《音像世界》等国内重要媒体誉为"北京新声"的开山代表。
1999年5月CCTV-MTV亚洲最佳乐队奖。
1999年2月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获"最佳乐队"奖。
1999年11月清醒乐队《永远的一天》在全国各地排行榜第一名。
1999年12月清醒《好极了》一曲被香港音乐殖民地(MCB)第130期中评为中港90年代最佳歌曲第五位,这是唯一的一支内地乐队,同时还被评为90年代中港最佳唱片第八位。
2005年1月清醒乐队宣布回归乐坛,出版《咖啡胡椒》单曲唱片。
清醒这个乐队对于中国摇滚来讲,与其说是一个乐队名词,不如说它是一次事件,一次分水岭式的事件。对于清醒这支没有野心的乐队来讲,他们对事业和艺术的糊涂,反而造就了他们在中国摇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也许就是“糊涂的代价”,亦是无为无不为的经典实例之一。
故事是这样的,在“清醒”之前,中国摇滚就像是计划经济下的一个行政单位,不说绝对的整齐划一,但一水儿的儿童金属、一水儿的披肩长发、一水儿穷凶恶极兼杀人越货的扮相,外加一水儿的拯救全人类的虚无口号,还是很容易就让人从人堆里将他们拎出来。
而“清醒”的出现,则是将中国摇滚从虚无中带回了现实,先不说“北京新声”的摇滚断代问题,也不说“清醒”在Brit-Pop这种音乐形式上内地第一的创始问题。至少“清醒”当年的一张《好极了!?》,的确是将中国摇滚从一味的虚无理想主义中解放出来,让中国的摇滚第一次有了人味,有了现实主义的色彩。
他们穿西装、打领带,他们只是在音乐里抒发了他们的困惑和迷惘、喜悦和哀愁。所以,从他们的音乐里,很快就能得到对他们身份的一种印证,这就是一群生活在世纪之交时期的,读过一些书、有一点时尚品味的,偶尔发痒、偶尔潮骚的青年人所做出来的音乐,他们和其他同时代的年轻人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生活,而且是用当时很时髦的“英式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