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君吧 关注:12贴子:912

天道酬萌(同意61君可爱的进来顶一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属于明志


IP属地:辽宁1楼2008-11-13 22:26回复
    我自己顶

    这是人类的守护神,萌物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的赞誉,你们应该感到荣幸,萌威稀释了世间的黑暗以灯塔的身份指引道


    IP属地:辽宁2楼2008-11-13 22:30
    回复
      1


      IP属地:辽宁9楼2015-04-07 23:56
      回复


        IP属地:辽宁17楼2015-05-05 14:10
        回复
          股市用土话说,是老百姓用脚投票自发融资的平台。
          牛市分两种,一种经济健康,公司因为有盈利,体现在股价分红上,股民赚钱是赚的公司的效益。
          这个过程首先公司得先有盈利,尤其是有暴利的时候股价疯涨,证明整个社会急缺这家公司的商品。而股民跟入的结果是这家公司有资金去投资扩大供应,以盈利回报股民,跟引入投资类似,只不过股市可以聚沙成塔。这就是市场经济自发的抹平社会需求缺口的现象。
          注意自主交换不是零合,零合是小农价值观的bug,也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民粹妖魔化私有财产的逻辑前提。你是假定零合才能得出这些结论。
          而另一种是传统国家的“牛市”,印钞票印出来的。老百姓手中的钱快速贬值,大家都想着尽量保值,所以大量涌入股市。历史上没有股市就是涌入其他能炒作的东西。
          你看现在狂印钞票的国家,房价和股市都疯涨,都是被逼无奈。
          这时候才是泡沫,传统人士把这种政策干预出来的股市的烂事,倒打一耙到市场经济头上。
          不过这时候仍然不是零合。狂印钞票还能玩的转(这种货币还有人用)意味着金融系统被正府高度行政垄断的,教科书吹牛逼说多印点大家就有钱投资了纯没脑子。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6-17 09:55
          回复
            刚订了个摆设,为了送礼,直接邮寄给对方,所以别打印淘宝单子,我的账户信息。我看这里写的预计11号能到,麻烦快点,赶在教师节能到,最好了,谢谢啊。


            IP属地:辽宁47楼2015-09-08 01:52
            回复
              请教你个事呗,要是跟人去上海玩,有啥地方可以去?逛下来得几天?


              IP属地:辽宁48楼2015-09-08 01:57
              回复
                你知道我在兔子吧,看到的读后感是啥不?你都猜不到。我看到有人说,王某推荐这本书,是敲打资本家。马上要摊牌了,再不合作,不把财产上缴,就要革他们的命。
                尽管每个人读完书的感受都不一样,不过这也太夸张的点。要么我为啥瞧不起他们,就这群东西仇富仇着逼样,吹牛逼说自己爱国。
                老百姓疯成这样,处理几个,有用么?反倒激起更多的反抗。他们还当自己殉道呢。得前仆后继的。


                IP属地:辽宁52楼2015-09-14 00:02
                回复


                  IP属地:辽宁58楼2015-09-21 10:14
                  回复
                    IP属地:辽宁59楼2015-09-21 17:40
                    回复
                      人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基于对象模型抽象的方法论,分析社会对象关系和规律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有效地抑制了钳制客观认识的选择性体验;通过属性和关系约束,排除了随意选择有利于自已结论的倾向性;而通过逻辑演绎,又可以有效地验证,这样的排除,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属性和关系的线索。对象模型对属性和行为的抽象,可以清除语义上的干扰,并发现纷繁的社会中的“等义对象”,从而大大简化了对社会的分析过程。
                      等义对象是对象化分析的一种特别的效果。由于对象是立体的结构,较之形意思维的语义描述,可以更清晰地揭示不同时期、地区、社会的“同质等效(equality match)”的社会事物。象周其仁一看见毛的人民公社,马上就迸出三个字:“农奴制!”,人民公社的农奴制等义,若干年后终由陈云公开承认。确实,只要抛开政治修饰词,分解人民公社的本质,就是比中世纪欧洲,比俄国,也比美国种植园黑奴制更残酷的农奴制。
                      同质等效的对象模型分析,在奥地利学派中,用于精确地确认替换要素。抽象后的对象,可以通过与现实世界的实境对象置换,检测看似完全不一样的个体行为,是否存在效益的差距;是否是同一种的行为,而“应当具有”同样的行为性质。这就是仿真。仿真并不是对现实“新世界”的证明,而是一种提示,“它很可能具备这样的属性(高概率)”。如果根据仿真演绎的提示,在确定的预期方向内收集到相应的实证集,而不能用同样的口径收集到证伪的实证集;那么,就完成了一次从预测到实证的科学研究。
                      面向对象的社会系统分析,对于擅长数据提炼的倾向芝加哥学派朋友来说,奥地利学派的经济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趋势的高概率可能。笔者类似奥地利学派的分析,并没有打算站在巨人肩上,或者自命巨人,要“包打理论天下”。科学的大厦,不是靠一代宗师建成的,也不是少数人建成的。笔者按科学研究的游戏规则,提示一些朋友不太满意的朋友,收集这方面的数据自行验证;您的科学的实证集,无论是对笔者的结论证真还是证伪,都是对笔者体系的帮助;唯一不需要的,是您的“哲学理论”。
                      模型抽象(提炼),角色关系仿真,要素置入,也就构成了系统工程分析社会用的基本分析工具。既不完全是奥地利学派的逻辑推理,更不是芝加哥学派的数据提炼。而是模型求证,定性仿真,数据事实验证。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中,(BRP,ERP,MRP,etc),这是最主要的工程技术。用之于社会经济分析,与其最基础性的经济产权归属性质非常吻合,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和关系无歧地,具重复性和可验证地重新表述出来,从而消除其中的不确定空间和不确定性。
                      因此,系统模型分析非常合适经济学分析。通过模型角色(ROLE)主谓宾行为(Action)仿真作出的预测,至少不会搞错了关系,准确率非常高。另一方面,对象之间的关系方式具有重复性而可以对象化,象交换;这种对象化的关系即关系是对象本身,(经验表明80%的理科生也不容易理解这个抽象概念),称为模式(pattern),或称之为范式。
                      由于模型系统严密自洽而与现实社会处处印证,因此,依靠经典文句而不理解逻辑常识的文科人士,如果不是虚心学习逻辑常识,与其出丑当高手,不如耐心当一个听众。系统分析不依赖任何他方定义的要素概念,依赖恶意曲解偷换概念,只不过降低了曲解者自已发言权,他人可没有誓死的义务为攻击者愚蠢埋单。
                      另一些人以为奥地利学派不采用数学工具,“比不上芝加哥学派严谨”,只不过是没有理解奥地利学派方法论的精华。由于数据总是局部的,并需额外查证,因此,从数据综合到抽象的路,并不见得比从抽象到数据提炼,成本效益(效率)更高一点。举例说,两列车相对开入没有其他出口的地铁隧道,那么相撞就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剪刀差事件,这是不需要微积分就可以报警的。在经济学上,我们只需要预测趋势,如果不是希望极限挑战客观规律,深入到不确定性定律的深处,研究列车将在那一点相撞,赚足撞车前的利润,那么,根本不需要引入其他的数学工具。
                      正是通过对象的定性而不是定量上的定义,奥地利学派在抽象和仿真期排除没有明显趋势表征的局部数据后,奥地利学派甚至在凯恩斯主义被各国政治资本权力拥抱以前,就已经发现了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缺陷,并在其后七十年的经济历史中,一一得到验证。事实上,奥地利学派并非不接受“数学”上的证据,明显的数据统计趋势本身,就已经是对象抽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元素。而模糊的局部数据,作为疑证而不是实证,暂时被排斥,这才是科学家的严谨。 


                      IP属地:辽宁86楼2017-03-16 08:53
                      回复
                        一旦肯定了米塞斯建立在“个体效用原子标准”的边际假定上观点是正确的,将彻底推翻自亚当斯密-李嘉图-JS穆勒-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所有这些建筑在“经济价值可测量”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经济学”,都是根本不成立的。关键就在于“价值效用”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因人而异的个体评估,这样就不可能在可重复的观察值的基础上建立数学关系。
                        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可重复测量的客观数值上的,对未来的可供实证再测量所验证(即证伪)的预言。因此可引入数学的自然科学的的终极结论,即实证(相当于哲学中的“真理”),是建立在未来验证的预测上。而经济学则是建立在“人权个体主义的价值效用的评估”,本身就是终极的真理标准。因此微观经济学引入数学所假设的“可测量的理性人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所谓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政治权力评估经济状况”的基础上的,而必然地带上了(政治权力+政治御用学术)的自利性质。换言之,将社会的治权履行,视同了自有的产权管理。管理学的确是建立在对各种资产的评估和经营的某种方法实践后,再一下期的统计中验证的可能性;而在管理权限所及的边界上,作为整体资产承受资产减值原理所不可抵御的贬值。
                        有关管理的一切“学说”,都只能在自身产权范围内体现,而由产权人承担一切成本(包括决策错误的损失)为前提;经济学则是在尊重消费者的产权的基础上,“旁观消费行为”结合“成本效益原理”,总结其得失规律的科学。所以管理学和经济学是完全不具有交叉点的两套体系。“政治经济学”的错误,就是主流“经济学”的错误,强行地将两套没有交叉的学说,混为一谈。
                        政治“经济学”实际上就是“政权管理学”。民权社会中的政治即“公共管理学”,是作为社会的成本之一的政府的“成本管理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部分,服从于每一个国民的利益投票而上上下下。这与主流“经济学”,将政府的管理凌驾于国民人权之上的“政治经济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正是奥地利学派之所以被(主流经济学+政治)边缘化的原因,就在于奥地利学派是民权经济学!
                        那么从亚当斯密经马歇尔再到萨缪尔森之流的“政治经济学”就一无是处了吗?也不是。政府在治权管理中也需要向国民述职,需要一套理论体系向国民解释自已的政绩, 接受国民的评估(注意这点),这就是政治(主流)经济学的用处。所以政治经济学是政府的述职经济学,本身无所谓正确与错误的真理意义,而取决于绝不能凌驾于国民人权而成为计划经济,必须无条件接受国民主权的评估。


                        IP属地:辽宁87楼2017-03-16 08:57
                        回复
                          萨缪尔森都是局部采样(未必正确了),偷换了历史时间维度,放大为全历史(含末来)的普适规律,称之为均衡。萨缪尔森正是在这种错误的方法论中,用历史学派的手法,为他们自已的社会主义信仰找到了信心,这也恰恰就是“均衡派”经济学的弱点:违反了经济个体价值行为的测不准性。
                          争论“均衡派”采样的社会经济数据“均衡”的实证函数是否有统计依据,(象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象乘数模型,或者象菲利浦斯曲线,奥肯法则,萨伊定律,等等),是没有意义的;假定这些统计是正确的(事实上不可能完全正确),关键问题在于,你打算用这些函数干什么?如果你是打算指导自已的消费/个人投资,那没问题;就象你可以用宗教信仰指导自已消费,完全是你自已的私事,甚至不必告诉别人;更不必说服别人。
                          但显见无论是马教,马歇尔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当然还包括萨缪尔森主义者,他们的“均衡函数”不是个人消费投资的小册子,而是所谓“国计民生”的计划书!这样就违反了人权产权标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界限,而沦为伪科学。但是,如果以为主义者成为伪科学卫道的依据,仅仅是是因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哲学界限”,就错了;这一分界对应着经济学客观实证标准的测不准特性。
                          即使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或者国有统计部门等等,调查出来的价格指数-消费函数等等的基础数据,在局部上不排除可能是客观正确的“均衡”,(尽管根本不可能没有误差),但那是在“局部”的“不干预”前提下的正确。而在这些不缺信仰的主义者的手中,是要用作“极限利用”才整出来的函数,否则他们才不会费那个劲!而一旦“极限利用”,这些函数就全部失真,全部失效了,这就是测不准!
                          所以均衡派如凯恩斯主义者的错误,实际上是偷换了“局部均衡下的函数可测”与“受干预后的仍然迅速回复同样的均衡”的概念,就象试管上的读数固然可以读出水平面,如果试管剧烈翻滚震动,不知读数精确还有何意义?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将“局部均衡”的有限时间维度,无约束地扩展到整个历史维度,(否则还要均衡论作甚?),实际上是偷换了“动态平衡”和“静态均衡”的概念。


                          IP属地:辽宁88楼2017-03-16 09:00
                          回复
                            货币投入的实际效果,却与凯恩斯的设想完全相左,反而与米塞斯在《货币信用》(1920年)中的预期一模一样。原因就在于宏观总量控制的“衡量投入”,实际运作中的效率却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均衡条件下,如果“均衡”真有一回事的话;而影响条件变化无法预测!
                            货币并不是财富,广义的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是中性的。当增发的货币是通过银行向实体经济的生产体投放时,取得货币的途径就是生产体与银行的距离。因此向企业倾斜的凯恩斯主义,实际效果相当于大企业和后进产业的补贴税,而导致新生产业的抑制、萎缩,导致产业停滞和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其效果与中世纪的王家政策向旧行会倾斜而缔造的行政垄断同盟类似。
                            当新增货币以超信用的方式向“高信用”的人群发放消费信用时,一方面这种消费信用实际上超出了这些人群有生之年可能获得的收入,而没有权成真正的信用支撑;另一方面少数人能够提供的基础消费购买力是有限的;因此,这些获得高信用的少数人,逼于还本付息的压力,就不可能真正用于产品消费,也不会用于投资(这是消费信用),而会用于炒卖任何可给转手的东西,而产生大量的炒作泡沫。
                            美国的信用卡消费和中国、香港、日本和台湾等地的“炒房经济”,就是这样一种“向高信用的个人发放消费贷款”导致的结果。其效果就是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照样是没有产生真正的就业;反而是所有能够炒的东西,由于流动性过剩而轮流被疯炒。实际上只不过是由于货币贬值(因为凯恩斯主义),持有货币的人宁愿转持其他物件如收藏品。这种行为本身就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流动性偏好”。
                            而另一些民粹主义的福利分子们,为凯恩斯主义想出的第三条路子:直接把钱按个人帐户发给消费者。这种效果类似于苏联私有化时期发的私有化券。消费者得到钱却不一定会消费,消费多少完全取决于不同个体的主观心证,无法预测。如果对未来预期不好,这些个体就会倾向于把钱存起来,而不是消费。结果就是,最民粹的“向人民发钱”,社会效益可能是最差的。
                            原因在于危机时发消费的钱,实际效果无非是比例化地加大了储蓄的比例,——凯恩斯主义的目的,不就是要取缔储蓄吗?于是可笑的结论又出现在凯恩斯自已的《通论》里了。凯恩斯建议所有的钱打一个限期消费的印记,过期作废!——这还叫货币吗?和中国和苏联时代的粮票等配给票证倒相似。其结果就是象苏联的私有化券一样,持有者廉价卖出,换成能长期持有的品种,导致强烈的贫富分化!
                            凯恩斯主义是项糟糕透顶的经济玄学。而最糟糕的应用方式,恰恰是最民粹化的“向消费者发放钞票”,其效果相当于杀储蓄之富的“均贫富”。就算不是在危机时节,也将等同于过高福利的福利社会,等同于惩罚劳动者;因为劳动收入比起“国家发的保底钞票”好不了多少,抬高了就业收入最低劳动力成本,而造成了人为的失业。
                            结果就是,除了在大萧条初期,出于恢复过剩产能的再生产,(过剩产能的生产本身就是制造通货膨胀),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一点量的,在短期内有效的就业增长以外,凯恩斯主义的实际效果就是制造失业,并制造长期的衰退,伴随着恶性的通货膨胀和严重的贫富差距的形成。凯恩斯爵士“长期来说,我们都是会死的”,真是成了通往地狱之门的最佳辩护词了。
                            问题的关键,仍在于“货币不是财富”。增发货币的作用,只不过是导致财富脱离私有制的转移;而货币泛滥的同时,货币本身就会被储蓄的需求所替代,而导致象艺术品等的泡沫。那么艺术品到底是投资,还是消费?显然艺术品不是“生产=消费”流通管道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投资=储蓄 ”的假设是不成立的,是利益角色错乱的逻辑结果。(张五常也用“投资=储蓄”……)


                            IP属地:辽宁89楼2017-03-16 09:08
                            回复
                              对经济的定型模型,举例帮助理解。
                              定性模型的演绎可以提供趋势参考,而不考虑程度,象生命演绎每个人都会死的(废话),什么时侯死是程度;(仅仅到这里某些哲学家说没有用?)
                              继续,按进化论和人类史上曾经有的平均寿命作为附加因素,可以得出人类 40岁前基本上是健康的结论(这不只是趋势了);
                              再继续;人类自然状态下极少超出60岁寿命,因此60岁以后的健康状态没有经过进化的考验;因此,人类 60岁后的寿命由医疗水平决定;(这还是笑话吗?)
                              这就是简单解释什么是定性模型,以及这个方法论,估计大学课堂里没有教授吧?所以国产大学的刚离校不久的学生和某些老师涉及相关问题的时候才这么奇葩。
                              追加限定条件来解析局部小容器(前提)内部的反应这点,请问生命演绎,反对么?是上帝规定的接受生命演绎的人,不能追加限定条件?要不然就不是生命演绎了?是上帝规定的,哪怕学完刚开始的地方,不能以此为前提,去学习别的逻辑工具的使用?是上帝规定的,只能演绎到第一步,要不然就不是生命演绎了?是上帝规定的,接受生命演绎的人同时也按需求使用追加条件的工具的人,的贡献不算贡献?
                              哲学家就这么抬杠。然后愣是说没有贡献。所以这里才需要指出来,学派这个概念本身,基本上都是被论敌后加的。像某某派,哲学家给别人扣上这顶帽子的时候,单指啥都没说过啥都没研究过的群体(哲学家自己使用的定义,单独愿意怎么用确实是个人自由)。然后说这个群体的人啥都没说啥都没研究过。你这不废话么?问题是确实说过确实研究过的人,你给他扣上,他就真变成“啥都没说没研究”了?
                              就好比我们定义杀人犯这个词,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人,也就是犯下故意杀人罪的人犯。那么是不是,先得犯事,才会成为杀人犯。而不是大马路上冲上来个哲学家管你叫杀人犯,你就得被收监服刑?
                              然后这个哲学家还理直气壮的,我都管他叫杀人犯了,所以他都杀了那么多人了。你凭啥说他没问题?
                              名词解释小学就开始教了。集合的概念初中就开始教了。哲学家全忘了,还在那掉书包呢。


                              IP属地:辽宁90楼2017-03-16 0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