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吧 关注:474,808贴子:737,180
  • 23回复贴,共1

金丹杂注,见者结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这个东西确实是我手打的,但是其本身就是文言文,我自己水平有限无法翻译的原汁原味,所以不是故意之乎者也;
2.这是我们这一脉传下来的,民间教派不说也罢;
3.发上来的材料上面的一些观点如果您不赞同,请一笑置之高抬贵手;
4.之所以这么发上来是因为期间又发生了一些事倒置损毁失散了不少,我不想埋没在我手里,又没钱刊印, 注意:不接受任何性质的捐款!!!!!!
5.我会不定期发一些经过整理的上来,当然大部分是残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09 22:21回复
    收藏慢慢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11 07:20
    回复
      楼主功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11 08:40
      回复
        这个说的直达根本,很好的文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3-11 10:48
        回复
          上士穷理尽性天地交泰;中士淡泊而晓觉神微而形神平等;下士静其识心而养清和善气以资神而渐觉渐悟。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11 11:41
          回复
            您慈悲,可以结缘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3-12 15:03
            收起回复
              我也在看类似的,发上来给大家看看: 大凡天下事,都要有个统绪,始能提纲挈领,有条不紊。况修道乎?且夫大道之源,即真一之气也;真一之气,即大道之根也。何谓真一之气?《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何谓大道根源?《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理气合一即道也。修士若认得这个纪纲,寻出这个端倪,以理节情,以义定性,以虚无一气为根本,长生之道得矣。如以清清朗朗明明白白为修,吾知道无真际,修亦徒劳也。太上所以状先天大道曰:“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夫心通窍于目也,目藏神。肾通窍于耳也,耳藏精。脾通窍于四肢也——四肢属脾,脾属土,土生万物,真气凝焉。即精神寓焉。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手有所动作,皆后天有形有色有声有臭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惟视无所见,则先天木性 也;听无所闻,则先天金情也;搏无所得,则先天意土也。故曰后天之水火土,生形者也;先天之金木土,成仙者也。其曰夷、曰希、曰微者,皆幽深玄远,不可捉摸之谓,真有不可穷诘者焉。能合五气为一气,混三元为一元,则真元一气在是,天然主宰亦在是。所以《悟真》云:“女子著青衣(火生水),郎君披素练(水生金)。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恍惚里相逢(混而为一),杳冥中有变。霎时火焰飞,真人自出现。”修士知此,即知大道之源,修道之要矣。若不知始于虚无,执着一身尸秽之气,杂妄之神,生明觉心,作了照想,吾恐藏蓄不深,发皇安畅?此炼精炼气炼神之功,所以不离乎混沌焉。既混沌,久之则胎婴长,阳神生——而其间育胎养神之法,又不可不知,即前章爱民治国行无为道是。阳神出入,运行自然,时而神朝于上,则不知其所自上,所以不皦也。时而神敛于下,则不忽其所藏下,所以不昧也。由此绵绵密密,继继绳绳,无可名状,亦无所作为,仍还当年父母未生之初,浑然无一物事。《易》曰:“洗心退藏于密”,是其旨矣!故云复归于无物。虽然无物也,而天下万事万物,皆自此无中生来,太上所以有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之谓也。然究有何状何象哉?不过恍恍惚惚中偶得之耳。果然恍惚,真 元即生。迎其机而导之,殆不见其从何而起,是前不见其首也;随其气而引之,亦不见其从何而终,是后不见其尾也。道之浩浩如此。此不亦大周沙界,细入毫芒者乎?是道也,何道也?乃元始一气,人身官骸真宰也。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完则为人,歉则为物,所发只毫厘间耳。学人得此元始之气,调摄乎五官百骸,则毛发精莹,肌肤细腻,是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者此也。人能认得此开天辟地太古未有之元始一气,以为一身纲纪、万事主脑,斯体立而用自行,本正而末自端矣。倘学人不以元始一气为本,欲修正觉,反堕旁门,可悲也夫!此状道之体,学道人会得此体,方有下手工夫。若真一之气,是先天性命之源,非后天精气神可比。欲见命气,必将性真融成一片,始得真一之气。第此气浑浑沦沦,浩浩荡荡,虽无可象可形,而天下之有象有形者,皆从此无形无象中出,诚为大道纪纲,天地人物之根本也。道曰守中,佛曰观空,儒曰慎独,要皆同一功用。故自人视之,若无睹无闻,而自家了照,却又至虚至实,至无至有。所以子思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独之功,诚无息也。要之隐微幽独之地,虽有可显可据,而大道根源,只是希夷微妙,无可状而状,无可象而象,极其浑穆。学 道人总要于阳之未生,恍惚以待之,于阳之既产,恍惚以迎之,于阳之归炉入鼎,恍惚以保之、养之,绝不起大明觉心,庶几无时无处而不得大道归源焉。前言阳神出现,明天察地,通玄达微,及了悟之候,光明景界,纯任自然,有知若无知,有觉若无觉——况下手之初,可不恍恍惚惚,死人心以生道心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3-12 16:31
              收起回复
                这个比楼主的详细,而且货真价实。我个人觉得挺好,仅供参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3-12 19:11
                回复
                  大药者先天金木水火之炁所结之四相玄珠,若太极,状如朱桔,金丹者将大药锻炼温养散尽先天木水火之炁,余金炁与己身元神打成一片者是也,自古丹书阐述金丹之性最真者云阳道人朱元育所著<<悟真篇阐幽>>是也。


                  IP属地:宁夏18楼2017-03-12 19:17
                  回复


                    19楼2017-03-12 20:1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3-13 00:0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3-13 00:35
                        回复
                          因为我发的都是图,所以图就不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3-13 12:18
                          收起回复
                            静下心,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一见字小看不清心就乱了,一乱就看不下去了。看的懂的就看,看不懂的一眼带过就是了,真的在红尘中过过,就知道好人真的不多,被别人坑多了防备心自然就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3-13 13:44
                            回复


                              32楼2017-05-09 19: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