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在反对的时候,女性在过节
3月7日,女生节。一个我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听过的节日。从第一次听到这个节日的时候,我就略感一丝不快。前年、去年、今年,这大概已经是我过的第三个女生节了。每到此时,关于这个节日的讨论都会甚嚣尘上。今时今日,争论或许日益减少了,然而我还是想在上纲上线一下。
为什么在三八妇女节之外,还要设一个女生节?除了所谓的“一日之后”的猥琐段子,无非也不过是“妇女”这个词实在是不好听,即使“妇女”在法律上被认为是14岁以上的女性。然而实在没有那个少女愿意被人叫作妇女吧。再加上“三八”也早已经污名化了。不愿意接受妇女的称呼似乎也无可厚非。
然而,与三月八日的国际妇女节仅隔一日的女生节,在感觉上总有与妇女节划清界限的意图。毕竟女生怎么能归属于妇女呢?前者年轻貌美未婚待嫁,后者已经不复青春。我在此并不想赘述国际妇女节是诞生于一个多么伟大的运动。过着三七女生节而抵制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的节日,此中必有歧视的意味吧。
我在网络上看着关于女生节的讨论,仅仅只是目测,反对此节日的大部分是男生,支持的反而是女生了。或许男生对性更加敏感,对女生节当日显而易见的性别歧视乃至性骚扰标语总能一眼看透并一笑而过。不知道女生对那些标语及节日文化是何种感受。
自然,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过不过节日只是个人自由。但是穆斯林女性要求具有身披黑袍的自由之时,真的需要优先维护这种自由吗?要求有穿黑袍的自由之前提必然是具有选择不穿的自由,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她们并没有。可惜的是,诸位欢天喜地过节的女生,真的有拒绝的自由吗?被动地参加节日,被动地被按照年龄和婚否确定了人生的价值,被动地接受了物化的观念和或有或无的性别歧视。BTW,我实在没见过女王节,女神节这么侮辱智商的东西了。大概,开心就好吧。
完
3月7日,女生节。一个我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听过的节日。从第一次听到这个节日的时候,我就略感一丝不快。前年、去年、今年,这大概已经是我过的第三个女生节了。每到此时,关于这个节日的讨论都会甚嚣尘上。今时今日,争论或许日益减少了,然而我还是想在上纲上线一下。
为什么在三八妇女节之外,还要设一个女生节?除了所谓的“一日之后”的猥琐段子,无非也不过是“妇女”这个词实在是不好听,即使“妇女”在法律上被认为是14岁以上的女性。然而实在没有那个少女愿意被人叫作妇女吧。再加上“三八”也早已经污名化了。不愿意接受妇女的称呼似乎也无可厚非。
然而,与三月八日的国际妇女节仅隔一日的女生节,在感觉上总有与妇女节划清界限的意图。毕竟女生怎么能归属于妇女呢?前者年轻貌美未婚待嫁,后者已经不复青春。我在此并不想赘述国际妇女节是诞生于一个多么伟大的运动。过着三七女生节而抵制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的节日,此中必有歧视的意味吧。
我在网络上看着关于女生节的讨论,仅仅只是目测,反对此节日的大部分是男生,支持的反而是女生了。或许男生对性更加敏感,对女生节当日显而易见的性别歧视乃至性骚扰标语总能一眼看透并一笑而过。不知道女生对那些标语及节日文化是何种感受。
自然,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过不过节日只是个人自由。但是穆斯林女性要求具有身披黑袍的自由之时,真的需要优先维护这种自由吗?要求有穿黑袍的自由之前提必然是具有选择不穿的自由,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她们并没有。可惜的是,诸位欢天喜地过节的女生,真的有拒绝的自由吗?被动地参加节日,被动地被按照年龄和婚否确定了人生的价值,被动地接受了物化的观念和或有或无的性别歧视。BTW,我实在没见过女王节,女神节这么侮辱智商的东西了。大概,开心就好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