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4)
中荣国太辰皇朝天元十五年,春。
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下了一周,将整座都城都淹没在淡青色的雨雾中。巍峨高耸的城墙上满是斑驳的痕迹,玉石砖砌成的街道平整而又宽阔,能同时容纳八匹马车并驾齐驱。街道两旁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各种商铺。此时天色微明,大部分的商铺都还没有开门,偶尔零星的几家伙计正在打扫着门面。“嘟~~~”一声哨鸣,八座城墙大门被缓缓打开,一列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城门,分列在了两旁。早已在外等候的人群开始陆陆续续的走进了城门。这便是中荣国的都城——梓潼。
一辆马车行驶在都城正中央的街道上,赶马车的是个年轻人,岁数不大但技术娴熟。马车在他的操控下跑的极为平稳。许是时间尚早,街道两旁人影稀疏,偶有些卖早餐的站在路边吆喝。马车三拐两拐的便拐进了一个不大的胡同,进到胡同尽头,是一座庄严的府邸。朱红色的大门紧紧闭着,顶端榆木牌匾上刻着三个大字“尚书府”。
马车并未在此停留,而是径直往前走了十来米,停到了一处角门口。赶马车的年轻人跳下了车,搬出了垫脚凳,站在车旁边,恭恭敬敬的冲着车里说道:“小姐,我们到了,请您下车吧。”
车帘一卷,从里面走出一位少女。少女大约十五六岁,肌肤胜雪,柳眉如黛。一双眼睛犹似一汪清泉,明净清澈。尤其是额头上那朵凤羽花的胎记,更衬得她灵秀非常;一头乌黑的长发及腰,简单的挽着个发髻,鬓边镶着个珍珠缀;一身鹅黄色长裙,袖口上绣着淡淡的粉色芙蓉金莲,身子轻轻一带,长裙转开,好似绿波烟柳,不带半点俗气。少女轻巧的跳下了车,四处望了望,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在探问道:“小四,你说爹爹为何这么着急让我赶回来,可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吗?”
那名赶马车的年轻人正是少女口中的“小四”,他听得少女开口问他,便抓了抓脑袋,苦笑道:“小姐 ,这我可真不知道了,我是奉老爷的令,必得在这两日将小姐从岳麓山接回来,旁的老爷可没告诉我,小姐若想知道,进去问一问老爷不就行了吗?”
少女看着他一脸为难,轻轻一笑道:“好了,不为难你了,我也不过就随便问问罢了,唉,若是再晚个几天,山上的含羞花一开,我便能采了泡些花瓣茶喝喝,这下可什么都喝不上了。”说完,一脸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脚步轻快的迈进了角门,一转眼便消失了身影。
小四站在门口呆呆的注视了一会儿,才慢慢的牵着马车离开了。
尚书府占地不大,分前后两进院子,一排三间的正房。府邸分前后两个正门,旁边开着四个角门。少女从角门处进来,迎面一带翠嶂挡在眼前。少女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这山倒是挺有心思,怕又是母亲的手笔,不过比原先的大开大合要好上许多了。”说罢,往前一望,那山石多是自然形成,半点无人工雕刻之感,更显自然。山中隐约漏出一条羊肠小道,少女玩心大起 ,便径直顺着小道穿了过去。
出了山口,一座九曲连环桥映入眼帘。少女大约辨了辨方向,正要抬脚迈步上桥,便听得旁边有人道:“小姐回来了,老爷正在书房等着呢,小姐快去吧。”少女回头一望,见一位身着青衣长裙的年轻女子正从山的一侧绕了出来,似是专门在此处等候一般。少女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玉铛,你就不能容我回去歇一歇吗?我可是赶了好几百里的路,坐车坐的浑身都散架了 。”
那位被唤玉铛的女子掩口轻笑道:“小姐,我还不了解您吗?别说上百里的路,就是上千里怕也无事的。老爷就怕您推脱,特地命我在此处候着迎您。老爷怕真有要事,您还是快去吧,我为您带路。”说完,冲少女深深的蹲了个万福,然后眼眉含笑的望着少女,用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少女没奈何,嘴巴嘟的老高。但看玉铛没有丝毫通融之意,便只得道:“不用你带路,爹爹的书房我又不是第一次去了,你去帮我给母亲通告一声,就说我见过了爹爹便去向她请安。”然后一转身便走上了九曲连环桥。脚步轻快,几个转弯,身形便隐没在了楼台丛林之中。玉铛看着她前行的方向,微微点了点头,便顺着另一方向快步走去。
此时,这座尚书府的主人,当朝一品礼部尚书陈玄一正坐在他的书房,手里拿着一张加盖了玉玺国印的名录,眼睛死死的盯着其中的一个名字——陈小九,良久 ,深深的叹了口气。他放下了名录,顺手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却发现不知何时,茶水已经冰凉刺喉,一口喝进去,倒让他清醒了不少。他站起身,慢慢的度到窗前,推开了窗户,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又是一个不眠夜。已经是整整三日了,自从接到这份名册开始,这位陈尚书便没能安睡过一晚,不为别的,只因名册上的那位陈小九不是别人,正是他嫡亲的独生女儿。而这份名册,便是朝廷下发的选秀名录。
陈玄一心中苦笑,就算自己是礼部尚书又如何,就算是当朝一品又如何,就算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又如何?到头来还是只有俯首听命的份,正当应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话,心中再疼痛万分,也还的强装笑颜开开心心的送女儿入宫,从此再无天伦。想到这里,心中又是一番绞痛。小九与他而言,不仅仅是他的女儿,更如同是他的命一般。这陈玄一少年得志,文采风流,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年纪轻轻便得重要,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的雨令旁人羡慕不已。却不知道他成亲多年,不但发妻毫无所出,就连后娶的几房妾室竟也生不出一儿半女,初时他也到处去寻医问药,但都未有结果。后来他便觉得这许是天命,自己仕途太顺才导致的子嗣艰难,因而也便渐渐的放弃了。谁料到,他三十岁那年,妻子却突然有孕,他惊喜万分,觉得必然是自己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却没料到这孩子怀的艰难,生的更不容易。一连生了五日,才将孩子生了出来。听到孩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陈玄一刹那间泪流满面,产婆把孩子抱了出来,他仔细端详着这熟睡的女婴,那额头间印刻着的凤羽花让他差点恍了心神。他思索良久,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小九,不为别的,只愿她今生能够平平安安,长长久久。自此,他便把小九当成了自个的心头肉,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原想着,凭着自家的身份地位 ,等小九长大后,为她挑个上门女婿,将女儿长长久久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也好过将她嫁到别处,万一受了委屈,连个哭诉的人都没有。可是,他万没想到,自己还未安排,这选秀的诏令便先发下来了。
门被轻轻的推开了,陈玄一稳了稳心神。自己 女儿的性格自己了解,这事如何跟她开口,他着实有些犯难。一个娇俏的身影偷偷的溜到他背后,然后猛的用手捂住了他的双眼,闷声闷气的道:“猜猜我是谁?”
中荣国太辰皇朝天元十五年,春。
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下了一周,将整座都城都淹没在淡青色的雨雾中。巍峨高耸的城墙上满是斑驳的痕迹,玉石砖砌成的街道平整而又宽阔,能同时容纳八匹马车并驾齐驱。街道两旁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各种商铺。此时天色微明,大部分的商铺都还没有开门,偶尔零星的几家伙计正在打扫着门面。“嘟~~~”一声哨鸣,八座城墙大门被缓缓打开,一列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城门,分列在了两旁。早已在外等候的人群开始陆陆续续的走进了城门。这便是中荣国的都城——梓潼。
一辆马车行驶在都城正中央的街道上,赶马车的是个年轻人,岁数不大但技术娴熟。马车在他的操控下跑的极为平稳。许是时间尚早,街道两旁人影稀疏,偶有些卖早餐的站在路边吆喝。马车三拐两拐的便拐进了一个不大的胡同,进到胡同尽头,是一座庄严的府邸。朱红色的大门紧紧闭着,顶端榆木牌匾上刻着三个大字“尚书府”。
马车并未在此停留,而是径直往前走了十来米,停到了一处角门口。赶马车的年轻人跳下了车,搬出了垫脚凳,站在车旁边,恭恭敬敬的冲着车里说道:“小姐,我们到了,请您下车吧。”
车帘一卷,从里面走出一位少女。少女大约十五六岁,肌肤胜雪,柳眉如黛。一双眼睛犹似一汪清泉,明净清澈。尤其是额头上那朵凤羽花的胎记,更衬得她灵秀非常;一头乌黑的长发及腰,简单的挽着个发髻,鬓边镶着个珍珠缀;一身鹅黄色长裙,袖口上绣着淡淡的粉色芙蓉金莲,身子轻轻一带,长裙转开,好似绿波烟柳,不带半点俗气。少女轻巧的跳下了车,四处望了望,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在探问道:“小四,你说爹爹为何这么着急让我赶回来,可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吗?”
那名赶马车的年轻人正是少女口中的“小四”,他听得少女开口问他,便抓了抓脑袋,苦笑道:“小姐 ,这我可真不知道了,我是奉老爷的令,必得在这两日将小姐从岳麓山接回来,旁的老爷可没告诉我,小姐若想知道,进去问一问老爷不就行了吗?”
少女看着他一脸为难,轻轻一笑道:“好了,不为难你了,我也不过就随便问问罢了,唉,若是再晚个几天,山上的含羞花一开,我便能采了泡些花瓣茶喝喝,这下可什么都喝不上了。”说完,一脸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脚步轻快的迈进了角门,一转眼便消失了身影。
小四站在门口呆呆的注视了一会儿,才慢慢的牵着马车离开了。
尚书府占地不大,分前后两进院子,一排三间的正房。府邸分前后两个正门,旁边开着四个角门。少女从角门处进来,迎面一带翠嶂挡在眼前。少女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这山倒是挺有心思,怕又是母亲的手笔,不过比原先的大开大合要好上许多了。”说罢,往前一望,那山石多是自然形成,半点无人工雕刻之感,更显自然。山中隐约漏出一条羊肠小道,少女玩心大起 ,便径直顺着小道穿了过去。
出了山口,一座九曲连环桥映入眼帘。少女大约辨了辨方向,正要抬脚迈步上桥,便听得旁边有人道:“小姐回来了,老爷正在书房等着呢,小姐快去吧。”少女回头一望,见一位身着青衣长裙的年轻女子正从山的一侧绕了出来,似是专门在此处等候一般。少女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玉铛,你就不能容我回去歇一歇吗?我可是赶了好几百里的路,坐车坐的浑身都散架了 。”
那位被唤玉铛的女子掩口轻笑道:“小姐,我还不了解您吗?别说上百里的路,就是上千里怕也无事的。老爷就怕您推脱,特地命我在此处候着迎您。老爷怕真有要事,您还是快去吧,我为您带路。”说完,冲少女深深的蹲了个万福,然后眼眉含笑的望着少女,用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少女没奈何,嘴巴嘟的老高。但看玉铛没有丝毫通融之意,便只得道:“不用你带路,爹爹的书房我又不是第一次去了,你去帮我给母亲通告一声,就说我见过了爹爹便去向她请安。”然后一转身便走上了九曲连环桥。脚步轻快,几个转弯,身形便隐没在了楼台丛林之中。玉铛看着她前行的方向,微微点了点头,便顺着另一方向快步走去。
此时,这座尚书府的主人,当朝一品礼部尚书陈玄一正坐在他的书房,手里拿着一张加盖了玉玺国印的名录,眼睛死死的盯着其中的一个名字——陈小九,良久 ,深深的叹了口气。他放下了名录,顺手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却发现不知何时,茶水已经冰凉刺喉,一口喝进去,倒让他清醒了不少。他站起身,慢慢的度到窗前,推开了窗户,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又是一个不眠夜。已经是整整三日了,自从接到这份名册开始,这位陈尚书便没能安睡过一晚,不为别的,只因名册上的那位陈小九不是别人,正是他嫡亲的独生女儿。而这份名册,便是朝廷下发的选秀名录。
陈玄一心中苦笑,就算自己是礼部尚书又如何,就算是当朝一品又如何,就算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又如何?到头来还是只有俯首听命的份,正当应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话,心中再疼痛万分,也还的强装笑颜开开心心的送女儿入宫,从此再无天伦。想到这里,心中又是一番绞痛。小九与他而言,不仅仅是他的女儿,更如同是他的命一般。这陈玄一少年得志,文采风流,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年纪轻轻便得重要,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的雨令旁人羡慕不已。却不知道他成亲多年,不但发妻毫无所出,就连后娶的几房妾室竟也生不出一儿半女,初时他也到处去寻医问药,但都未有结果。后来他便觉得这许是天命,自己仕途太顺才导致的子嗣艰难,因而也便渐渐的放弃了。谁料到,他三十岁那年,妻子却突然有孕,他惊喜万分,觉得必然是自己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却没料到这孩子怀的艰难,生的更不容易。一连生了五日,才将孩子生了出来。听到孩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陈玄一刹那间泪流满面,产婆把孩子抱了出来,他仔细端详着这熟睡的女婴,那额头间印刻着的凤羽花让他差点恍了心神。他思索良久,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小九,不为别的,只愿她今生能够平平安安,长长久久。自此,他便把小九当成了自个的心头肉,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原想着,凭着自家的身份地位 ,等小九长大后,为她挑个上门女婿,将女儿长长久久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也好过将她嫁到别处,万一受了委屈,连个哭诉的人都没有。可是,他万没想到,自己还未安排,这选秀的诏令便先发下来了。
门被轻轻的推开了,陈玄一稳了稳心神。自己 女儿的性格自己了解,这事如何跟她开口,他着实有些犯难。一个娇俏的身影偷偷的溜到他背后,然后猛的用手捂住了他的双眼,闷声闷气的道:“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