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理解”是一种奢侈。
正如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同理,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当我们被理解时,会觉得自己不是一座孤岛。同时,他人的认同让我们增加了自我价值感,给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希望被理解。
而不被理解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没有归属感,倍感孤寂,情绪体验也自然是消极的。
俗话说: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可见知音难觅。
但是随着阅历增加,尤其是有了心理学学习背景之后。我发现,其实被理解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果你愿意和他人展现你的内心,而对方也乐意来了解你,理解,真的不难。
心理咨询强调共情,即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而尊重和无条件接纳原则为理解创造了前提。
很多人说不被理解,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自己不愿意被理解。对有些人来说,不被理解是他们自我标榜的工具。潜意识中甚至还有些“你们这些俗人是不会懂我”的优越感。
另一个原因就是理解对象选择。
《增广贤文》有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如果对方不具备同理心,而且根本没兴趣了解你,你掏心掏肺也是枉然。所以对象选择很重要。
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理解就不是难事了。
但有时候也会想,被理解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如果我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得到他人认可自己才会高兴,那又有多大价值呢?
所以我觉得,能有人理解自然是幸事,若无人理解,也无须忧伤。
正如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同理,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当我们被理解时,会觉得自己不是一座孤岛。同时,他人的认同让我们增加了自我价值感,给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希望被理解。
而不被理解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没有归属感,倍感孤寂,情绪体验也自然是消极的。
俗话说: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可见知音难觅。
但是随着阅历增加,尤其是有了心理学学习背景之后。我发现,其实被理解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果你愿意和他人展现你的内心,而对方也乐意来了解你,理解,真的不难。
心理咨询强调共情,即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而尊重和无条件接纳原则为理解创造了前提。
很多人说不被理解,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自己不愿意被理解。对有些人来说,不被理解是他们自我标榜的工具。潜意识中甚至还有些“你们这些俗人是不会懂我”的优越感。
另一个原因就是理解对象选择。
《增广贤文》有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如果对方不具备同理心,而且根本没兴趣了解你,你掏心掏肺也是枉然。所以对象选择很重要。
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理解就不是难事了。
但有时候也会想,被理解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如果我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得到他人认可自己才会高兴,那又有多大价值呢?
所以我觉得,能有人理解自然是幸事,若无人理解,也无须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