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照教授自60年代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文学研究所,并在该所古代文学研究组工作。因而于钱杨二位老师交情匪浅。王水照教授也可说对“钱学”很有研究。
这篇上万字的整理保留了讲座中所有细碎的话语(里面还有很多我听不清时所做的记号>w<)。里面有些称谓,有些说法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喜欢钱钟书先生的同学可以看看,若在其中找到些平素未闻的关于钱先生的轶事,倒也值得。
讲座是早些年王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做的。
ps:有没有席慕容的粉丝把最近在复旦的讲座整理出来的额?
--------------------------------------------------------正文-----------------------------------------------------------------------------
今天有这个机会来谈谈钱先生我是非常高兴的。钱先生是上世纪罕见的通古博今、融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特点、具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
但是我今天讲《记忆中的钱钟书》这个题目,如果钱先生在的话,他可能会有意见。因为钱先生一直认为:对他、对他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可以进行研究,但是不要进行宣传,更不要写什么传记。所以本来我们学术界有一门新的学问叫“钱学”,他始终不同意的。这是一点。
另一点呢,钱先生生前对“记忆”两个字有调侃,他说在文艺创作中“记忆”往往不丰富,但是一到回忆的时候,回忆前几年十几年前的事情的时候,这个记忆往往丰富的令人可惊、可喜、可怕。所以他对于回忆本身保持怀疑的态度。他讲的是种道理。
我大概1960年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按照当时进所的规定,我是个刚刚进所的研究人员应该配备一个指导老师,我非常荣幸我的指导老师就是钱先生。当时写了研究计划,进行计划上的指导。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因为在他的面前我觉得自己,虽然现在我已经年纪大了也是读书人,自己在老师跟前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
这篇上万字的整理保留了讲座中所有细碎的话语(里面还有很多我听不清时所做的记号>w<)。里面有些称谓,有些说法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喜欢钱钟书先生的同学可以看看,若在其中找到些平素未闻的关于钱先生的轶事,倒也值得。
讲座是早些年王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做的。
ps:有没有席慕容的粉丝把最近在复旦的讲座整理出来的额?
--------------------------------------------------------正文-----------------------------------------------------------------------------
今天有这个机会来谈谈钱先生我是非常高兴的。钱先生是上世纪罕见的通古博今、融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特点、具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
但是我今天讲《记忆中的钱钟书》这个题目,如果钱先生在的话,他可能会有意见。因为钱先生一直认为:对他、对他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可以进行研究,但是不要进行宣传,更不要写什么传记。所以本来我们学术界有一门新的学问叫“钱学”,他始终不同意的。这是一点。
另一点呢,钱先生生前对“记忆”两个字有调侃,他说在文艺创作中“记忆”往往不丰富,但是一到回忆的时候,回忆前几年十几年前的事情的时候,这个记忆往往丰富的令人可惊、可喜、可怕。所以他对于回忆本身保持怀疑的态度。他讲的是种道理。
我大概1960年进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按照当时进所的规定,我是个刚刚进所的研究人员应该配备一个指导老师,我非常荣幸我的指导老师就是钱先生。当时写了研究计划,进行计划上的指导。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因为在他的面前我觉得自己,虽然现在我已经年纪大了也是读书人,自己在老师跟前的差距还是很大,我始终不敢认他是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