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语吧 关注:152贴子:1,641

普洱茶全部著名山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几年来,普洱茶成为越来越多茶友的心头好。但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普洱茶吗?根据国家标准定义,普洱茶是指,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又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种类型。而按照外观形态又可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种类型(虽然国标定义普洱茶的原料必须是云南大叶种,但茶圈普遍对云南某些地区的小叶种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也持认同态度,相关信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问了,上述定义中,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到底是在哪些地方呢?根据国标我们得知,范围包括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
对于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或者初到云南旅游想买普洱茶的游客来说,他们遇到的现实是,经常会看到“某某名山茶”这样的字眼,但完全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地方。今天,跟着茶语网的节奏,只需几张图片就能把困扰你许久的普洱茶知名产区一网打尽!
根据地域位置,我们常将普洱茶知名产区大致分为临沧产区、普洱市(原思茅)产区和西双版纳产区共三大名产区。


IP属地:福建1楼2017-03-15 11:09回复
    临沧产区
    临沧以前叫“缅宁”,后来因濒临澜沧江而得此名并沿用至今。这里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茶树品种众多,号称“茶树基因库”,同时,它也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而提到临沧普洱茶,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冰岛和昔归了。有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第一次听到冰岛的时候全是惊诧:啥?北欧寒冷的冰岛还产茶?!后来才知道这是产区名,让人记忆犹新的冰糖甜特别符合“冰岛”二字,昔归茶浓厚的香气也是让人迷恋不已。

    普洱市(原思茅)产区
    很多刚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都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是因为普洱茶很出名所以才将思茅改为普洱市的吗?其实不然。清朝雍正年间,思茅(今普洱市)就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当时的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立了“普洱府”以方便管辖。由此看来,改名之举倒是有着追溯历史的意味。
    说到思茅产区,不得不提到名气大大的景迈茶山。据考证,这里可是有着1300多年的种茶历史。景迈茶山有目前世界上所发现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着“茶树自然博物馆”的美誉,是否瞬间感到一种牛逼哄哄的气场?

    西双版纳产区
    西双版纳更牛掰,它可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相比其它产区,西双版纳有着更为丰富的茶山资源。
    在西双版纳,你能看到熟悉的各个名山、名寨的身影,简直就是个普洱茶大宝库!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均在西双版纳境内。在勐海的巴达茶山上,还有一株被载入史册的、1700余年树龄的野生古茶树,它向全世界证明了茶树起源地是中国。

    (西双版纳产区细分图之勐腊县)
    (西双版纳产区细分图之景洪市)
    (西双版纳产区细分图之勐海县)


    IP属地:福建2楼2017-03-15 11:16
    回复
      2025-05-29 05:11:24
      广告
      好贴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3-15 11:17
      回复
        虽然保山和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并称云南四大产茶区,但保山的普洱茶发展远远落后其他三大茶区。
          说起来,保山地区是云南省开发极早,也是一个沉淀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边疆多民族地区,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约8000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考古证明,战国中期以前,“哀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统治机制的部落联盟,继而又建立“哀牢国”,一个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
          保山市在汉朝时称“永昌郡”,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古代有频繁的商贸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更加突显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辖四县(龙陵、腾冲、施甸、昌宁)一市(保山),保山面积19637平方公里,为低纬度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比较充沛,适宜种茶,已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区内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被有关专家誉为“茶树品种资源宝库”。境内的高黎贡山至今还留存上万亩人工驯化栽培的古茶树群落,树龄据考证已逾千年。保山茶山所产的茶叶属于大叶种,茶叶产品主要是红茶、绿茶两大类,其他少量加工成普洱茶、乌龙茶、花茶等。2011年,保山毛茶总产量31955.4吨,成品茶产量17549吨。全市茶园总面积达59.28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24.49万亩。
          与其他三大茶区相比,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不过,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并没有完全开发,还没有形成著名普洱茶山品牌系列,更没有广而知之的“一山一味”的品饮风格,但这也意味着保山普洱茶发展的潜力十足。从口感上说,保山普洱茶的滋味接近临沧。
          因此,保山入选“普洱名山谱”,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保山市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有成片的古茶园和散生的野生茶树。在保山隆阳的德昂旧寨、大中寨、摆落塘、帮陇村、老营西河杉林果寨杨柳茶山、腾冲蒲川乡、龙陵镇安小田坝、施甸关摆马村,仍有300乃至800年以上的栽培型大茶树。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的垂直分布海拔为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近1000公顷。全区共发现的茶组植物有3个茶系,5个茶种。野生茶中以大理茶种C.taliensis和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为主;栽培茶中以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茶种C.sinensis分布较广泛,勐腊茶种C.manglaensis,仅在昌宁和隆阳区瓦渡乡有少量分布。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一般树高6-12米,基围超过30厘米。这些古茶园的茶树,是云南大叶茶中的优良群体品种。
          具体来看各区县,茶产业发展虽然有些特色,但相对乏力。
          茶产业是保山隆阳区的传统产业之一,目前有茶园面积34285.42亩,主要分布在板桥、瓦窑、瓦渡、芒宽、蒲缥、汉庄、瓦房、瓦马、兰城等。现有茶叶初制所23个,各种初制机械131台(套),年加工能力达345吨。
          施甸县13个乡镇均有茶园分布,涉及106个村2万多户农户,茶农近8万人。茶园面积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姚关、酒房、万兴三乡镇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80%以上。全县茶园总面积达4.6万亩,采摘面积3.2万亩,通过认定的无公害茶园1.2万亩、有机茶园1310亩。现有茶叶初制所18座,有重点茶叶生产企业3户。茶叶品牌主要有“万兴碧毫”、“将军绿”、“香蕊”。
          龙陵是云南省茶叶基地县,全县121个村(办)中有115个村种茶,茶园面积达10.3万余亩,其中可采面积7万余亩,涉茶农民达5万余户,占总农户的95%。茶叶品牌“龙眉”、“顺国”、“桫椤”等在保山市内有一定知名度
          “千年茶乡”昌宁的茶产业发展相对成熟。2011年,昌宁茶园总面积为23.1万亩,占保山茶园面积的39%,茶叶总产量达12828.8吨。县内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如昌宁大叶茶、漭水源头种、温泉源头茶等等。昌宁的尼诺绿茶,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素有“滇绿珍品”之誉。“昌宁红”,昌宁茶品牌还有“昌宁红”、“碧云银毫”、“雪兰”、“漭波”、“佛昌碧毫”、“鹅鼻毛峰”等。
          腾冲是云南较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方,种植茶树的历史悠久。腾冲的茶园大多数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64%。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以西。全县大约有10万亩茶园。腾冲当地适合加工普洱的品种属大叶茶、有性系、乔木型、早生种,原产腾冲县团田乡。茶叶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清凉山磨锅茶、极边乌龙,是当地有代表性的茶品牌。近年,腾冲普洱茶和红茶的产量有所上升,但大多数还没有品牌影响力。


        IP属地:福建4楼2017-03-15 11:27
        回复
          标记一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15 11:34
          回复
            科普学习帖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3-15 11:37
            回复
              云南的普洱茶分布主要有十六个产区,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云南27座普洱茶茶山的特色和产区地理情况
              1【布朗】
              茶区位置:布朗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面积1016平方公里,布朗族为古代濮人的后代,可以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族是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源头。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2【班章】
              茶区位置:班章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新班章种植3502亩新茶园。
              生长型态与茶种:栽培型的古茶园数千亩,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娥等地。
              特色:这里介绍的是老班章茶区的茶质特点。其在云南的大叶种中,与布朗山香型和口感相似,然质较重、苦味很重,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
              3【老曼峨】
              茶区位置:位于布朗山乡东北边,距离布朗山乡政府16公里。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乔木类。
              特色:老曼峨古树茶叶型肥大厚实,春茶却显的难一下喉,汤质厚,特别霸气,苦很重还略涩,香高,青味重,生津好,韵足,回甘好。主要有一下四个特点:1、叶厚,条索肥大;2、汤色金黄透亮;3、苦若黄连,苦尽甘来, 5-7泡后,鸣泉生津,后舌跟回甘;4、茶气霸气,性极寒,十泡以后口感更为爽滑,极耐冲泡。
              4【巴达】
              茶区位置:巴达位于西双版纳州孟海县西双版纳洲勐海县西部。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被称为“巴达茶树王”,树龄在1700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的资源景观。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于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但平均茶质较为薄,上颚中后段有特殊的气味。
              5【贺开】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不施任何化肥、农药,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茶园,其茶叶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滋味浓厚。
              生长型态与茶种:半乔木大叶类。
              特色: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6【南糯】
              茶区位置:南糯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于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的所在地。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以哈尼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要求山寨每年以这种笋酱进贡,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哈尼人最早在南糯山上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南糯山茶区保留着1000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其中有1000年以前布朗族所栽种、荒废并遗留的古茶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香扬清甜、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7【那卡】
              茶区位置:勐海县东部绵延的崇山中。
              生长型态与茶种:其茶树属乔木中叶种。
              特色:茶品口感苦涩,微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其古茶树茶以独特的高香和浓郁的茶气,走俏市场。
              8【勐宋】
              茶区位置: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分属勐海县和景洪市。这里介绍的是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东与布朗山接壤,南部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意为高山间的平坝。于大勐龙,勐宋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甜茶”和“苦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茶农们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近年来因为易武茶价高,民间有的就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9【帕沙】
              茶区位置:帕沙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地处格朗和乡政府西南边,距乡政府6.00公里,距县城33公里。东邻帕真村、南邻小街乡南迫村、西邻勐混镇广岗村、北邻苏湖村。截止2008年底,辖帕沙中寨子一队、帕沙中寨二队、老寨一队、老寨二队、帕沙新寨、老端、南干6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61.78平方公里,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等农作物。由于整个勐海片区名山茶多,帕沙的名气要排得靠前。
              生长型态与茶种:栽培型古茶树历史久远,茶树龄在三百年到六百年左右,也有几十年的小茶树。
              特色:汤色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
              10【景谷】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11【邦崴】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12【革登】
              茶区位置:革登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以倚邦茶山相邻。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莱阳河一带。如今革登茶山的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以目前革登茶山实际的状况,可说很难量产茶品,名列六大茶山,但可谓名存实亡。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13【蛮砖】
              茶区位置: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属于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过去蛮砖的茶叶每年产量达万担以上,大部分被运往易武加工和销售。虽同属六大茶山,但在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也因此这里的茶山和古茶园才得以较为完好的保存。目前蛮砖茶区茶质还保持着较好的水平。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和其它六大茶山相比较,茶叶的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叫沉,不如曼撒,易武的香气高扬,近年来茶质的表现还在很高的。
              14【无量】
              茶区位置: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苦涩度不高,因茶区生产范围大,较无个别茶区特色。
              15【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含:薄荷塘、弯弓、白茶园、曼撒)!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易武茶属于曼撒茶区,香气和口感都类似于曼撒茶,属于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16【刮风寨】
              茶区位置:距离麻黑村委会23.00公里,距离镇32.00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2100.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外行喝回甘,内行喝山韵。
              刮风寨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满身轻利,神清智明。


              IP属地:福建7楼2017-03-15 11:38
              回复
                17【落水洞】
                茶区位置:落水洞位于易武乡东北边,落水洞村隶属于易武乡麻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麻黑村委会4公里,面积2.79平方公里,海拔1287米,年平均气温17℃,古树参天。气候铸就茶树品质!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味道苦涩略显,鲜爽度高,水性细薄,活跃;茶香飘溢清透甘活,数泡后更有甜香,香气微扬;喉韵显,舌底生津。
                18【麻黑】
                茶区位置:麻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易武乡东北边,距离麻黑村委会23公里,距离易武乡3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21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19【倚邦】
                茶区位置: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以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中小叶种茶树。根据有关专家的审定,倚邦茶区内的中小叶种品质不但优于当地的大叶种,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中小叶种。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20【千家寨】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21【攸乐】
                茶区位置:攸乐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属于古六大茶山茶区,是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这里古称攸乐,如今被称作基诺山。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1万亩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如今遗存的古茶园还有2000余亩,茶树的直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就有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
                22【景迈】
                茶区位置:景迈位于思茅市澜沧县。景迈茶区涵盖了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认为这片古茶园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还有一种寄生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23【莽枝】
                茶区位置:莽枝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革登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之地。古代这里主要都是由外地生意人来从事茶叶买卖,早年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经消失了。在原始森林中,还有许多大、中小叶种老树茶错落其间,其中不乏数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树。所产茶叶,多数集中收购运到其它地区,或者由某些大厂指定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24【勐库】
                茶区位置:勐库位于临沧市双江县。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很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25【曼撒】
                茶区位置: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种栽培野生。
                特色: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以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近年来因为过度采摘和季节的因素影响,汤质变薄。
                26【冰岛】
                茶区位置: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下辖5个村民小组,即冰岛、南迫、糯伍、坝歪、地界。冰岛村子不大,高居于群山之中,是当地的拉祜族贫困山区。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乔木类。
                特色:冲泡后的茶水颜色为漂亮的金黄色,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茶水的颜色会稍微增加一些红色的感觉。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发酵度较轻者,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若没有经过湿仓,陈化后口感容易转微酸。若发酵失败,新茶浸泡后带酸且苦而不化,存放后容易出现不讨喜之酸味。
                27【昔归】
                茶区位置: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离村委会12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
                生长型态与茶种:大叶乔木类。
                特色:名人说“昔归”是“临仓的班章”。而经过这仔细的品尝,茗虫个人感觉却完全不一样。班章茶茶气足、阳刚之气很是强劲。而昔归茶的本质却内敛很多,入口虽然很饱满,但是却少了班章那股强劲的茶气,班章茶更像是冲锋陷阵的大将军,而昔归则是军师。


                IP属地:福建8楼2017-03-15 11:42
                回复
                  2025-05-29 05:05:24
                  广告
                  厉害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3-15 11:43
                  回复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哀牢山特征】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IP属地:福建10楼2017-03-15 12:36
                    回复
                        【昔归忙麓山特征】
                        昔归古茶山普洱茶特点:条索紧结黑亮。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香气是兰花香、菌子香,回甘生津来得快,叶底偏墨绿色,梗较明显,这也是昔归茶好辨认的特点。
                        所谓菌子香,有人说是关于昔归茶的传说,这种香型的描述,确切与否,茶友可以试着体会,不过,浸润泡后,闻嗅茶底或盖香,散发出来的这种香,是非常独特的,与别的很多普洱茶皆不同。
                        口感饱满纯正和谐。茶汤入口,口腔各个部位均感受到不同信息,但这些感受恰如一曲多种乐器合奏的乐曲,虽声音的声部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但都舒服而极为和谐,细心品饮,恰如欣赏一曲动人的乐曲。
                      昔归确切说应该是在忙麓山里的一小块地方,这个在归类上众说纷纭,经过考证还是昔归在忙麓山里比较贴切,而忙麓山的口感和昔归口感比较接近,稍差但却不多。故而很多人尝到所谓的昔归其实是忙麓山的多。
                      昔归茶园茶树有的规则排列着,而大部分熙熙落落的生长,但仍然可以看出人为的痕迹,完全可以断定这是栽培型古茶园。有的树高三、四米,有的五、六米,主干至少都有十多公分粗,有几棵茶树主干只剩下一截枯树桩,但又从底部重新长出了锄把粗的新树叉。整片山坡上足足有2000多棵这样的大茶树。由于地处澜沧江边,属河谷湿热气候,茶树生长得十分茂盛。虽然已经是深秋,却还能看到茶树上零零星星地盛开着几朵白色的茶花。看着这些硕壮的茶树,不禁让人产生了归隐山林之意。大龙告诉我们这就是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史载约2200多年前,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临沧是世界大叶茶种的原生地,早在大叶茶驯化种植之前就有大量的野生茶,临沧大雪山邦东古茶树成林成片。邦东于清雍正年间开始大量成片种植,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通判房景东大力倡导种茶,购茶籽分发各乡栽种,成活数十万株。民国年间,实业局长邱裕文又倡导推广种植,各区乡均有人户参与,邦东乡以忙麓和昔归最为突出。数年后成活近千万株,年产万余驮。
                      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1970年实行集村运动,忙麓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昔归村居住。从那时起,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昔归茶上交县上。当时茶农们称之为“县委茶”。县里之所以选中昔归茶作为接待礼仪用茶,其原因莫不由此。
                      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大叶榕、牛肋巴、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凡是茶树生长的地方必然伴生着许多蕨类植物,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IP属地:福建11楼2017-03-15 12:39
                      回复
                        好帖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3-15 13:02
                        回复
                          【倚邦曼松--没落的皇族】
                          曼松位于倚邦象明乡,其地理位置是:北纬22°,8东经101°,海拔高度为1375米,曼松贡茶分为3片: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附近(数量偏少),常见的曼松基本是王子山和背阴山的,这三个山头王子山最高,最低是背阴山。其中也公认王子山所产最好。
                          【典故:】
                          话说明代成化年间,一位不知名的地方官员为得到升迁,选遍“六大茶山”各寨之茶,最后因曼松茶色香味更胜一筹,而且具有受水冲泡直立不倒之神奇灵性而被选中。他购买了一批该地精制的“神茶”分为两份,一份赠予一位宫中权贵,另一份由该权贵转献给当时的宪宗皇帝。宪宗皇帝品过此茶赞不绝口,当即确定为朝廷专用“贡茶”。
                          倚邦茶山从此赫赫有名,曼松寨因“年解贡茶100担”而声誉远播。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清政府修筑了一条从昆明经普洱至倚邦、易武茶山的运茶马道,至今我们还能在杂草丛中看到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迹,遥想马帮铃响,茶香远溢,昨日的辉煌可窥一斑。这当中,便有些奇人奇事流传下来,为古贡茶的往昔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明代的曼松贡茶,产量远不能满足朝廷需求。明王朝为就近管理茶业,命倚邦土著民族叶氏为土司,专门负责 “曼松贡茶”的生产加工。叶氏又任命曼松寨头人李氏具体负责该项事务。李氏通过几年努力,将贡茶山田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精工细作的贡茶逐渐运献到宫中,想那明宪宗也是个茶痴,面对满席茶宴兴奋不已,一时间,挥毫御赐李氏“贡茶王”称号,并授予正顶部刻有其大印的“瑞贡天朝”大匾。皇帝赐匾给一个做茶的人,也是件稀奇的事,然而更稀奇的是,此匾从京城逐级换骡马驮运至曼松李氏家址,竟驮死了八匹骡马!
                          天地一芽乎,多少财命可堪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曼松茶大富大贵大起大落的运数。
                          果然,倚邦茶山红极一时。明末清初时,曼松寨的古树茶园被定为皇家茶园,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到了清朝,一个叫曹当斋的人成为倚邦的统治者,这一段是曼松茶最为辉煌的历史。每年二月,茶叶萌芽时,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贡茶分为芽茶、蕊茶、女儿茶。采茶地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以及曼腊寨。今日之勐腊县象明乡八总寨曼松新村王子山,即所谓“正山”是也。
                          据《版纳文史资料选辑》记载:“历史上皇帝令茶山要向朝廷纳一项茶叶,称之贡茶。年约百担之多,都全靠人背马驮运至昆明……史上昆明市设有曼松茶铺号,其价值比一般的高,故贡茶指名全要曼松茶,各山茶民均得出款统一购卖曼松茶叶交纳上贡,造成五山茶民的很大负担”······清代末期,由于贡茶任务太紧,除了上贡皇室的100担外,还要应付其它各级官吏索要的200担,合计共约300担,相当于9吨多茶,以曼松王子山方圆8公里的面积实在难于承受,所以茶农把大多数茶树砍掉、烧掉,有的家族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到曼松村。
                          南明家族逃散时,一位十六岁少年在家仆帮助下,避开官兵追杀,逃往曼松投靠贡茶王之孙。为掩护少年,贡茶王之孙一家离乡隐居,被兵匪追杀几近死光。后来,贡茶王之孙将明世朱家王子埋于曼松山顶,此山便被称为“王子山”,那“瑞贡天朝”大匾,在贡茶王孙死前被放火烧毁。曼松茶的辉煌,在一段忠肝义胆的君臣因缘中流转消散了。而倚邦的在劫难逃,却是始于一场民族争斗。1942年,攸乐山民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经日间荡然无存。
                          王子山后山几十棵古茶树。这几十棵古树上的茶,既不是七十年代末种下的“人民公社曼松”,也不是最近五六年用曼松古贡茶籽育苗种的小树曼松,乃是地地道道的纯种曼松古树茶。此茶每年春天的产量不到四十公斤,
                          【品鉴】
                          曼松茶成熟叶片叶脉8对,是标准的中叶种。春芽细嫩饱满如雀舌,叶片稍小,实非大叶种,内性中正平和。鹅黄色的茶汤极其养眼,不显不隐;喝一口,不苦不涩,不寡不淡;茶气暖足,很是受用。回甘来得也正是时候,并且一甜到底,香气亦然,香与甜相依相伴,始终如一,很不简单,让你留下一点遗憾的机会都没有。曼松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入口是甜的,而且这种甜,是一种喝的时候口里立马能感受到的甜,喉头很甜,象喝蜂蜜水,茶气很足又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苦涩味极低,汤色非常得饱满。
                          【现状】
                          如今曼松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树茶不超过70棵,且加上过度采摘,曼松古茶树数量还在减少,如2010年早春采死四棵,春末又采死一棵。依照这样的速度,十多年之后曼松古茶就将如崩塌的清王朝一样成为历史尘埃。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现在曼松古树茶年产量极少,每年春茶产量只在30~40公斤左右,所以市场上那些“海量”的曼松茶,至少不是曼松古树贡茶,这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为茶友讲解这些“海量”的曼松茶来源。
                           一、大树茶充当古树茶
                          那么市面上的曼松茶就都是假的吗?很多茶友肯定会这么问。其实市面上的那些所谓的曼松茶,一部分是建国之后,政府才组织种植的树龄在五、六十年左右的大树茶。大树茶树龄不如古树茶,滋味自然稍有逊色,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这些大树茶即可成为古树茶,这一类的“曼松茶”在市面上,算是除了真正的曼松古树茶外品质最高的。
                            二、小树茶充当古树茶
                          上一条讲了大树,自然少不了小树,顾名思义是将采摘于近些年种植的树龄尚且不够称作大树的曼松茶,当作曼松古树茶,这些小树茶树龄虽然不及古树、大树,其树龄也有一、二十年了,滋味不如大树、古树,但至少是真正的曼松茶。
                            三、倚邦茶充作曼松茶
                          从明代以来曼松贡茶盛名在外,曼松茶产量少,可身为古六大茶山的倚邦产量并不算低,且倚邦古树茶本身滋味也不差,将部分倚邦古树茶冠上曼松古树贡茶之名,身价自然上涨,市面上一部分曼松古树茶,即是以倚邦充作曼松。这一部分的茶虽然不如真的曼松,但也还算不错。
                            四、台地茶充作曼松茶
                          近些年台地茶种植面积增加,曼松自然也不例外,市面上一部分的曼松茶即是种植在曼松的台地茶。以地域划分而论,这一部分茶的确是曼松茶,但却非传统意义上的曼松茶,更不是曼松古树茶,而台地茶的滋味,自然是要逊于真正的曼松古树茶的。
                            五、其他地区的茶充作曼松茶
                          自古以来任何事物盛名之下,自然有跟风乃至假冒。茶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市面上自然有一部分其他地区的茶冒充曼松茶,归其原因无外乎利益二字,至于这一部分的曼松茶品质如何,相信茶友自己,已有定见,笔者就不再赘言了。
                          真正的曼松古树茶产量极少,而市面上的曼松茶真假混杂,且以假货居多,这是令人悲哀却无可辩驳的事实,茶友应该理性消费,切不可一味追求山头、贡茶而忽视了真正的评价标准。


                          IP属地:福建13楼2017-03-15 14:15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15 15:49
                            回复
                              2025-05-29 04:59:24
                              广告
                              看晕了 建议以后 分开发贴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3-15 2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