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现金,我相信需要一两百年。”全国政协委员、“玻璃大王”福耀玻璃集团掌门人曹旺德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无现金社会”肯定是一个大趋势,但如何实现、什么时候实现,相信还要一段时间。
两会期间,“无现金社会”受到热议,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了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的建议、提案。作为“消灭现金”的主要力量,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给出的“无现金社会”时间表则是5年。
“消灭现金”进行时
“无现金社会”的探索,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正在从理想国变为现实。从丹麦宣布2016年开始取消现金,到各国央行探索数字货币的提出,意味着现金正在面临被“消灭”。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在其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的提案中表示,“无现金社会”的现实意义包括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降低货币发行成本,有助于建立诚信体系、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同时也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
从全球“消灭现金”的历史来看,多从废除大额钞票等开始,中国的“无现金社会”实现方式则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两股力量在推进:一是央行推进的数字货币,另外一个则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推进数字货币,人民银行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首先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被认为是数字货币首次落地应用场景,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预计将在不久后挂牌。实际上,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专门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于发行数字货币,在今年1月份人民银行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会就表示,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等。
另外一个实现“无现金社会”的重要力量则是第三方支付。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力移动支付,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创新支付功能的推出,让无现金支付越来越普及。
艾瑞在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已经超越美国,而且已是美国的近50倍。2016年毕马威发布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66%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动钱包业务,而中国的比率更高达84%。
80、90后成为移动支付主力人群。支付宝此前公布的2016年账单就显示,80后年人均支付金额已经超过了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更是高达91%。移动支付已经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已有357个城市(含县级市和直辖县)入驻第三方移动支付城市服务平台,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个类别共计380项服务。2016年有超过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比上年增长218%。
“‘无现金社会’内涵广泛,包括银行卡、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票据等各类支付工具的应用。为满足消费者和场景多元化需求,应以平等、市场化的方式发挥各种支付工具的优势,形成有序竞争的行业格局。”谢双成在其提案中建议,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推进平等、多元的非现金支付体系建设。
面临的挑战
“无现金社会”趋势不可逆,不过当前推进“无现金社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安全问题。数字货币让每一笔交易都留有痕迹,个人隐私保护面临较大挑战。同时,近年来电子支付案件频发也让交易安全成为“无现金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是数字鸿沟问题,“无现金社会”可能会将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全国人大代表虞纯在相关建议中谈及中国“无现金社会”建设面临的现状和挑战时表示,“无现金社会”各地发展不均,第三方扫码付为代表的无现金支付终端在东中西部的覆盖率有较大差异,中老年人群尚未享受到无现金生活。
“全球普遍共识认为,真正对社区和偏远地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也就是利用网络,利用移动设备,像手机等。”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1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数字鸿沟问题时表示。
周小川称,央行和业界共同促进这个领域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业界,这包括传统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小型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同时还要鼓励科技类企业向这个方向发展,向这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话,就会逐步改变贫穷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差、基层金融服务不足的现象。
谢双成则提议,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深入每个老百姓身边的场景率先实现“无现金”。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市场从业者扩大无现金应用场景,如出租车、快递、菜场、农贸交易等原本使用现金程度较高的生活场景,让老百姓能全面体验无现金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也强调,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存款、贷款、汇款、支付、保险、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能够让农村广大地区的老百姓有金融服务。
两会期间,“无现金社会”受到热议,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了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的建议、提案。作为“消灭现金”的主要力量,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给出的“无现金社会”时间表则是5年。
“消灭现金”进行时
“无现金社会”的探索,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正在从理想国变为现实。从丹麦宣布2016年开始取消现金,到各国央行探索数字货币的提出,意味着现金正在面临被“消灭”。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在其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的提案中表示,“无现金社会”的现实意义包括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降低货币发行成本,有助于建立诚信体系、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同时也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
从全球“消灭现金”的历史来看,多从废除大额钞票等开始,中国的“无现金社会”实现方式则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有两股力量在推进:一是央行推进的数字货币,另外一个则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推进数字货币,人民银行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首先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被认为是数字货币首次落地应用场景,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预计将在不久后挂牌。实际上,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专门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于发行数字货币,在今年1月份人民银行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会就表示,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等。
另外一个实现“无现金社会”的重要力量则是第三方支付。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力移动支付,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创新支付功能的推出,让无现金支付越来越普及。
艾瑞在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已经超越美国,而且已是美国的近50倍。2016年毕马威发布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66%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动钱包业务,而中国的比率更高达84%。
80、90后成为移动支付主力人群。支付宝此前公布的2016年账单就显示,80后年人均支付金额已经超过了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更是高达91%。移动支付已经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已有357个城市(含县级市和直辖县)入驻第三方移动支付城市服务平台,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个类别共计380项服务。2016年有超过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比上年增长218%。
“‘无现金社会’内涵广泛,包括银行卡、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票据等各类支付工具的应用。为满足消费者和场景多元化需求,应以平等、市场化的方式发挥各种支付工具的优势,形成有序竞争的行业格局。”谢双成在其提案中建议,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推进平等、多元的非现金支付体系建设。
面临的挑战
“无现金社会”趋势不可逆,不过当前推进“无现金社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安全问题。数字货币让每一笔交易都留有痕迹,个人隐私保护面临较大挑战。同时,近年来电子支付案件频发也让交易安全成为“无现金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是数字鸿沟问题,“无现金社会”可能会将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全国人大代表虞纯在相关建议中谈及中国“无现金社会”建设面临的现状和挑战时表示,“无现金社会”各地发展不均,第三方扫码付为代表的无现金支付终端在东中西部的覆盖率有较大差异,中老年人群尚未享受到无现金生活。
“全球普遍共识认为,真正对社区和偏远地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也就是利用网络,利用移动设备,像手机等。”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1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数字鸿沟问题时表示。
周小川称,央行和业界共同促进这个领域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业界,这包括传统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小型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同时还要鼓励科技类企业向这个方向发展,向这个领域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话,就会逐步改变贫穷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差、基层金融服务不足的现象。
谢双成则提议,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深入每个老百姓身边的场景率先实现“无现金”。同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市场从业者扩大无现金应用场景,如出租车、快递、菜场、农贸交易等原本使用现金程度较高的生活场景,让老百姓能全面体验无现金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也强调,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存款、贷款、汇款、支付、保险、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能够让农村广大地区的老百姓有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