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思吧 关注:146贴子:3,799
  • 0回复贴,共1

平等对待子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三岁的孩子,当孩子向母亲说了一句话而母亲没有听清楚时,这位母亲马上蹲下来,满脸歉意地把孩子搂在怀里,抚摸着孩子的头与面庞:“对不起,孩子,妈妈没听清楚你刚才说的话,希望你再说一遍。”孩子说需要喝水,这位母亲再一次说:“对不起,孩子。”顺手就从包里取出一瓶矿泉水,让孩子自己打开。孩子要母亲为她打开时,这位母亲又面带笑容地说:“孩子,这是你能做到的,还是自己动手打开吧。”)
这位年轻母亲的举动,至少表现出四个方面的思想:一是平等。她并没有站着问孩子,二是蹲下来,让自己的身体和孩子的身高持平。二是尊重。她两次向孩子说对不起,一再向孩子道歉,而道歉正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三是爱。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把孩子搂在怀里,还抚摸着孩子,之后,才和孩子对话,让孩子享受到了只有母亲才有的那种爱。四是原则。她让孩子自己打开瓶盖,在孩子拒绝时,她却带着笑容坚持了原则。其实,这也是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生活自理权利的一种尊重,也会逐步减少孩子在生活上对母亲的依赖。
这位母亲的行为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小就从妈妈对自己的尊重中学会了什么是尊重。这样的教育持续下去,让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不尊重别人呢?
还有人提出要对孩子讲民主,这个提法还要商榷。第一,孩子是未成年人,不具备社会责任能力;第二,父母是法定监护人,在特殊情况下,父母有义务对孩子全面负责,这中间没有民主可谈;第三,过于强调和子女谈民主,会诱导孩子强化自我中心、自以为是、不尊重别人等一系列弱点的膨胀。平等与尊重,主要是指孩子的人格,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另一位母亲,在街上拉着六七岁的孩子走路。孩子不知道说了一句什么话,也许是这位母亲当时心情浮躁,她听到孩子的话以后,很不耐烦地把孩子的胳膊晃来晃去说:“给你吃得饱饱的,穿的暖暖的,你还想干什么?”她越说越气,竟在孩子后脑勺上打了一巴掌,狠狠地将孩子推出去,自己照直向前走去,而孩子在后面哇哇地哭了起来。)
第一位妈妈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可能没有爱心呢?第二位妈妈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么可能会有爱心呢?
因为是小孩,就轻视、默然,小孩的心灵就会受到隐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像电脑一点击就显示。但是,日积月累,等到出现了恶果,在想弥补就可能来不及了。孩子与大人不平等,几乎是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通病。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再小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尊严。尊重孩子,不仅是孩子眼下的一种精神需求,更是对孩子日后长大走进社会、与人交往、尊重别人的一种训练。或者说,你想让孩子将来有一种与人共处的高尚品德吗?那就从你对孩子的平等和尊重开始吧。
在这里,有一个观念,或是一种文化需要彻底改变,即“孩子是我的私有财产”,“是我的附属品”,“是我生的,是我养的,就得听我的”,“自己的孩子,还要有那么多讲究”,“打打骂骂很正常”,等等。类似这些观念和文化都是迂腐陈旧的,和时代不合拍,对当今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面对孩子:可以谈话,但不能训斥;可以批评,但不能埋怨;可以说教,但不能空谈;可以对话,但不能居高临下。这是不容许随意和轻率的。
有三句话一定要记住。第一句,要带着笑脸坚持原则。笑脸表示平等、尊重与真诚,原则表示一定标准的要求。第二句,要防止用“错误”纠正错误。孩子犯错是天经地义的事,又用错误的方法解决,后果一定很糟。第三句,自己做不到的事别去要求孩子。
联系人:名思常老师
手 机:13814233369


1楼2017-03-16 13: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