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吧 关注:1,806贴子:8,298
  • 6回复贴,共1

批《三子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贴所批《三字经》由读书人网编辑。是章太炎添加宋,元,明清和民国历史部分。
三字经采用总-分-总结构来写,主旨是“劝学”。只不过,三字经的总不是概括,而是论据论证。
第一部分总到“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
分的部分有三层,常识,读书与历史,到“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
最后一部分,也是论据论据劝学。
当然,也可以认为是总分结构。第一部分同上,写人,教,学,礼。
第二部分分四层,为常识,读书,历史,劝学四部分。


IP属地:上海1楼2017-03-17 11:35回复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人性本善尚无科学依据,本性包括什么,潜能算不算,每个人对于某个方面潜能是明显存在差异的。现在国人对善的理解一方面加入了“仁”的概念,另一方面加入了建国初期那种文艺体制善恶观的误导,也就是许多文艺作品,突出明确的“好人坏人”,好人一直是好人,坏人一直是坏人,上升到本性上的,有点人格歧视的感觉。哲学上的“善”这里不去深入讨论。


    IP属地:上海2楼2017-03-17 11:40
    回复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性迁为正常的,教也是有一定必要的,教道贵专确实是某一年龄段的需要。


      IP属地:上海3楼2017-03-17 11:41
      回复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人确实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断机杼的做法引导多读书,倒也无妨,虽有过分引导之心。


        IP属地:上海4楼2017-03-17 11:42
        回复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窦禹钧在当时看来确实很会教孩子应对科举考试,但是名扬和科举成功离一个人的成功未必有多少裨益。科举考试的状元确实从比例上有作为很多,但是那种奇才圣人多难出于此。


          IP属地:上海5楼2017-03-17 11:44
          回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教育的理想方法是不接受或者少接受家庭教育,以比较成熟的教育机构来完成儿童教育。教育的严与松要适度,才能充分激发创造力。


            IP属地:上海6楼2017-03-17 11:45
            回复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求学为人生之道, 虽有说教之意,告人读书,方能有所取舍之力


              IP属地:上海7楼2017-03-17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