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宜 著名影视出品人、策展人
拓展历史深处 发掘人物心灵
一个来自湖北的老知青,因为《中国知青部落》而初闻郭小东。一旦得见,便有不解之缘。这位为中国知青立大传的文坛奇人,近年来华丽转身,又给我们奉上新的惊喜。
前日喜获郭小东新著《铜钵盂》,墨香沁人心脾不提,单是浓郁的潮汕风情就让人兴趣盎然,更有娓娓道来的惊心动魄的人文风貌,不由得令人不忍释卷。
我们这个民族,太需要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宏大叙事固然必要,而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繁衍,生息,演化,变迁,在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几个涟漪,也万分珍贵,不容忽视。郭小东的《铜钵盂》从“一个邮票大的地方”起笔,往历史的深处拓展,从人物的心灵发掘。虽然是文学作品,仍然有厚重的史学价值。
手捧着《铜钵盂》,不由得让人渴望走进“驷马拖车”,坐上“红头船”,和潮汕的批脚水客来一个交谈——唉,可惜一句也听不懂哦!
魏欣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13级研究生
将传统文化风物和反思相融
《铜钵盂》是一部实验性小说,它打破了传统家族小说、历史小说的边界,将传统文化风物和反思相融。它更像是一幅蔓延开来的水墨画卷,以戊戌变法、丁未起义、辛亥革命等历史大事件为底色,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革命者跃然纸上,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是贯穿画卷的精神实质,其中有着潮汕特有的人文风物,一个家族在时代机缘下的变动。作者则退隐到背后,以隐形叙述者的身份,力避明确评说事物,努力由读者感悟。
刘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14级研究生
以边缘言说整体
在郭小东《铜钵盂》中,“瞽师”这一角色始终承载着一种精神负累——对故乡、历史、国家、现实的精神诉说与救赎。它与郭氏、马氏家族所张扬的伦理精神相契合,又是传统精神失落的见证者。“瞽师”在小说中不仅起到链接故事情节与结构的作用,更是一种精神的贯通,它串连起小说百余年间的精神气质,又回旋于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之中。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瞽师”的喑哑的弹唱来尽可能接近自己“回归”的情绪与姿态。 本报记者 杨可 整理
拓展历史深处 发掘人物心灵
一个来自湖北的老知青,因为《中国知青部落》而初闻郭小东。一旦得见,便有不解之缘。这位为中国知青立大传的文坛奇人,近年来华丽转身,又给我们奉上新的惊喜。
前日喜获郭小东新著《铜钵盂》,墨香沁人心脾不提,单是浓郁的潮汕风情就让人兴趣盎然,更有娓娓道来的惊心动魄的人文风貌,不由得令人不忍释卷。
我们这个民族,太需要真实、生动的历史记录。宏大叙事固然必要,而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繁衍,生息,演化,变迁,在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几个涟漪,也万分珍贵,不容忽视。郭小东的《铜钵盂》从“一个邮票大的地方”起笔,往历史的深处拓展,从人物的心灵发掘。虽然是文学作品,仍然有厚重的史学价值。
手捧着《铜钵盂》,不由得让人渴望走进“驷马拖车”,坐上“红头船”,和潮汕的批脚水客来一个交谈——唉,可惜一句也听不懂哦!
魏欣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13级研究生
将传统文化风物和反思相融
《铜钵盂》是一部实验性小说,它打破了传统家族小说、历史小说的边界,将传统文化风物和反思相融。它更像是一幅蔓延开来的水墨画卷,以戊戌变法、丁未起义、辛亥革命等历史大事件为底色,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革命者跃然纸上,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是贯穿画卷的精神实质,其中有着潮汕特有的人文风物,一个家族在时代机缘下的变动。作者则退隐到背后,以隐形叙述者的身份,力避明确评说事物,努力由读者感悟。
刘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14级研究生
以边缘言说整体
在郭小东《铜钵盂》中,“瞽师”这一角色始终承载着一种精神负累——对故乡、历史、国家、现实的精神诉说与救赎。它与郭氏、马氏家族所张扬的伦理精神相契合,又是传统精神失落的见证者。“瞽师”在小说中不仅起到链接故事情节与结构的作用,更是一种精神的贯通,它串连起小说百余年间的精神气质,又回旋于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之中。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瞽师”的喑哑的弹唱来尽可能接近自己“回归”的情绪与姿态。 本报记者 杨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