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11处特工皇妃》就有过重读的打算,一来想补一下被自己忽略了的男主的细节,毕竟很喜欢这个角色,二来李策实在是太好玩了,这种人设太少见,太有趣,想重温一下,之所以这个时间重看,是因为看到电视剧的剧照还蛮有感觉的。
之前的评重新看来,发现有一些问题,例如诸葛玥和楚乔重逢后并没有立马在一起,但之所以这么认为是电子书里看到过,作者后来作了修改,但自己看混了,不认真看书的结果。
既然是为了男主而看,关于男主问题,我一直坚定诸葛玥是男主角,第一次看完就这么认为的,不过读文的初期,我的确以为燕洵才是男主。认错男主让自己也很郁闷,这是破天荒头一遭,虽然自己看文不认真,需要检讨,但真觉得不能全怪我,按正常套路,男主都有坎坷的经历,拥有众多全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爱慕者,这样基本就是男主的标配了吧? 燕洵就是这样出场的啊,除了楚乔,还有淳公主和纳兰长公主围着转,反观诸葛玥,华丽丽的门阀少主身份,还有除了楚乔,有点关系的女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啊,哎,为少爷默哀下……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少爷的出场太坑了,那个也太血腥了些,虽然世子玩人猎性质更恶劣,但毕竟没让读者看到血,外加少年郎阳光开朗,几次救女主于危难,随之家破人亡的戏码,后面的故事随便就能写一本书了。而少爷≠男主,还因他杀的是女主的亲人,杀了一个临惜还不够,小八可是被凌迟了(小八未死,后面才知道),这种仇真的很难调和。
书中对诸葛玥第一次好感,觉得他是个人物,应该是被楚乔拿刀胁迫的时候,那种不服输的劲儿,挺令人动容的。八年后少爷再次出场,真的很炫酷,自雪夜对射开始,二人一次次交锋精彩纷呈,但因为自己不喜欢政治故事,便草草略过,连带着八年后少爷的多次出场也不小心错过了,想来若不是被自己忽略,看到【“不知死活的疯女人”“死缠烂打的贱男人”】这么有爱的对话时,应该就能确定男主身份才对,就不会站错CP,认错男主了。奈何当时是白天电子书,晚上实体书倒着看,恐怕不小心就错过或者忽视了。因为前期的血腥和打压穆合氏等政治桥段,都不是自己所爱,起初差一点被自己弃了,一直熬到李策出场,忽然就看进去了,之后就因为喜欢,开始白天晚上电纸书实体书倒着看,对于看文的进度有所误差,估计也错过了不少少爷和楚乔的有爱画面,就好像浴房春潮那段,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篇幅有一半了,但第二次读发现其实也就三分之一,而且据说实体书删了很多二人的对手戏,具体不肯定有哪些,当时看的时候只知道梁少卿确实是全删了。重看的是电子书,包括令人郁闷的燕洵的部分在内,这次是很认真的全看了。
然后发现其实卞唐卷之前,少爷虽然相比于世子出场少,但每一次都很出彩,尤其八年后回归真煌,长大后的少爷气质上绝对碾压世子。而当时世子的胜出在于他说的两句话,【“她若不在,我要燕北何用?”“她若不在,我必成魔!”】。然而到了燕北卷里,这两句话真的挺讽刺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读下来,对燕洵非常不理解的地方,如此重要,何苦将之推开。
卞唐卷和燕北卷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卞唐卷里少爷和楚乔感情逐渐升温,二人的对手戏处处精彩,而燕北卷里世子和楚乔逐渐离心,直至千丈湖全面崩塌,几场战役更是打得惨烈悲壮。
卞唐卷中少爷魅力全开,对于楚乔或读者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最感动的两段是被木刺所伤后为楚乔隐瞒,以及眉山皇陵中的维护,最精彩的部分是浴房内和抓捕淳公主时的对打,这二人的打戏每次都是全篇里的小高潮,画面感很足,作者对少爷的描真的都非常用心。外加二人的日常斗嘴,以及李策逃婚、联姻中的神表现,卞唐卷是全文最为轻松欢快的所在。
爱情的发生有很多种方式,青梅竹马、一见钟情、日久生情,会因为同情、感激、偶像、报恩等等各种情愫转化成爱情,楚乔和燕洵是青梅竹马型的,多了份亲切感,对诸葛玥是感激开始的,从被木刺所伤,到刘溪账下的共患难,由【“难道你没感觉到吗?我也需要你!”】的表白,到【“因为我比你还蠢”】的自嘲,一次又一次,体会到感激、震撼、亏欠,直至心动。这三个人的关系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电视剧《半路夫妻》,剧中陈小艺和张嘉译从小一起长大,后来一起工作,结婚生子,到了40岁的年纪离婚,之后陈小艺与孙红雷再婚,当时她表示,跟前夫太熟了,生活在一起更像亲人,但跟孙红雷却像是初恋。应该说楚乔对燕洵有爱情也有亲情,但却诸葛玥却是怦然心动,爱情里这个应该还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楚乔和诸葛玥对彼此都有了新的了解,楚乔对诸葛玥的恨淡化了,愿意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他当年杀人的行为,毕竟她不是真正的荆月儿,抛开旧恨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他们之间剩下的就是国仇了。而诸葛玥则对楚乔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了她的理想,楚乔的现代思维,让他开拓了视野,跟他带兵打仗的风格一样,他不拘一格,思维跳脱,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这也是他后来开辟出一个新国度的启蒙。
到了这里,少爷的形象进一步跃然纸上,与楚乔的内心到外在的暧昧和纠缠,早已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小说或影视作品中对男二的设定,因此也会想作者到底是怎么了,对诸葛玥的设定多少也有些动摇,尽管如此,仍然也没有推翻燕洵是男主的想法,更不敢肯定少爷的男主身份,这源于通常只有男女主才会各种波折或误会,而男二都会小心翼翼保护女主、追求女主的传统想法,这此时这三人的关系很符合这样的情况。
虽然女主的心开始动摇,但是楚乔对燕洵的感情也非儿戏,毕竟八年相伴的情谊,再有燕北是她穿越而来多年的梦想,理智上,她不会因为心里的一丝悸动和涟漪,就忘了自己是谁,自己的初衷,所以楚乔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燕洵回燕北,彼时的楚乔的确是把燕洵当做了她最后的选择。
这是很有责任感的表现,现实中的婚姻或爱情关系很多时候需要由责任感来维系,面对不计代价、不顾生死的狂热的追求者,会有那么点动心也算正常,如果世人都要为之付诸于行动,那得有多少人红杏出墙啊。更何况此时楚乔对诸葛玥的感情,还算不得是爱情,更多是感激和亏欠,起码楚乔是这么认为的,她的首要任务是去往燕北,实现梦想。
然而呢?燕北卷是全文最虐的部分,不只是楚乔和燕洵的政见不合,还有千丈湖诸葛玥的“死”。之前的评我说过楚乔变心,但似乎也有些不同的声音,虽然之前看的时候多少有些主观,但这次重看依然还是这个想法,她就是移情了。这一点文中也有描述,比较明显的如看到蒙枫穿着诸葛玥披风吃醋。这说明千丈湖之前,楚乔就已经对诸葛玥动心了。
但楚乔的变心是有根源的,不是我们常说的七年之痒之类的厌倦了前任,而是逐渐发现了他们之间的问题。真煌八年,楚乔和燕洵的位置摆在那儿,共患难自然情比金坚,但二人的恋爱应该是回到燕北后才算真正开始,起初也是非常炽热的,但这个时间也就持续了一两个月,随着战争的来临,二人的矛盾开始升级。二人第一次重大分歧,是楚乔救西南镇府使,那个时候开始就准备好后面的虐心戏了。但楚乔心里别扭开端其实是燕洵反出大夏时,无辜的真煌百姓的在暴乱中死亡,这个时候开始楚乔心里坚持了八年的东西就开始松动了,原来一切跟自己的想象不一样,所以那时起,楚乔必须找出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为了将来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然现实很残酷,复仇和帝王之路怎可能平坦,为了巩固权位,铲除异己,早早就开始遗弃西南镇府使,假扮刘溪除掉大同行会,就这样燕洵开始了残酷的杀戮,这与楚乔的理念背道而驰,她看到的代价实在沉重,除非燕洵放下屠刀,否则永远无法调和。
对于楚乔而言,燕洵是她穿越而来后梦想实践者,楚乔从一开始在真煌的时候并没能真正了解他,应该说燕洵起初确实是阳光少年,但家人死后便不再是楚乔心目中的燕洵了,但楚乔没有意识到,或者以为回到燕北燕洵会是以前的样子,所以燕洵更多时候都是楚乔自己的想象,她笃定他就是心目中那般形象,燕北就是那世外桃源般的乐土,但实则燕北苦寒,燕洵暴戾。燕洵和楚乔互相都选错了人,燕洵应该是想和楚乔并肩作战的,奈何他清楚楚乔接受不了他的屠杀功臣,放弃百姓的这些做法,所以便希望楚乔跟普通女人一样做他背后的女人,但楚乔又怎么可能是单纯在家里做饭洗衣带孩子的女人,所以他们不是彼此的良人。燕洵了解她,所以总是瞒着她杀人,也不了解她,总以为楚乔能原谅来他,然而其实楚乔爱着的燕洵一直是她自己想象中的,当脱掉这层外衣,面对现实她就发现真正的燕洵跟她想的不一样,一切只不过都是美好的幻想,真正的燕洵看似更像个魔鬼,这样的燕洵她是无法原谅的。
尤其燕洵利用楚乔杀了诸葛玥,这个错犯得太大。之前的或许楚乔多少还能理解,毕竟她也知道自己的名声盖过燕洵并不是好现象,也清楚燕洵为何对自己忌惮,她虽接受不了燕洵所为,但她知道根源,但凡燕洵改过,一切或还有可能。但被利用,并且连累诸葛玥为自己而死,性质就不一样了,就如同楚乔所说【“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如果他死在燕北,这一生我都不会再原谅你”】,所以再没有任何可能了。
悦贡、千丈湖一战是小说的最高潮,三大主角齐聚,也是三人命运的大转折,从此燕洵再不是楚乔心中的那个阳光少年,可以无所顾忌的追寻他的复仇和帝王梦;从此诸葛玥永远留在了楚乔的心中,也真正了解到这个少女远大梦想,开创了新的纪元;从此楚乔心死,直到青海王归来。
诸葛玥以战败和死亡的代价赢回了女人,令人动容,着实感动。但客观来讲,此时的诸葛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诸葛玥的月卫那样接受主子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一个女人将自己的士兵都搭进去,这太不公平,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月卫都是死士,并非单纯的将士,或许要另当别论,但看文的时候,觉得月卫作为死士的可敬,同时确实死得有些冤,仗打起来死伤难免,无可厚非,但诸葛玥显然是为了女人才打的这场仗,那么多忠心耿耿的属下难道就该死吗,死得还那么惨烈,我很心疼他们,老实说我宁愿月大他们没来,好歹这样死去的只有那一百多人。换句话说,这也就是小说,所以剑/箭伤加冰湖都没能要了男主的命。
楚乔和燕洵因为理念不合分开,其实跟诸葛玥早前也是不合的,然诸葛玥在一系列经历后,了解和接受了楚乔的想法,逐渐为之改变,诸葛玥一直在成长,从残暴的奴隶主,开始善待奴隶,还会为下人痛哭。楚乔“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想法,在那个时候是很可怕的,燕洵在那八年听着,虽然没否决,但心里估计会冷哼一下,就像他宁愿认为楚乔天赋异禀,也不相信穿越一说,就连李策听到楚乔这一席话,都对她起了杀心。唯独诸葛玥听进去了,体会到了,并且实施了。所以他们注定就该在一起。
说楚乔爱燕洵是毋庸置疑的,楚乔变心也是无法否认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楚乔对燕洵爱的还不够深,她对燕洵的爱情也不够纯粹,她对燕洵有期盼,赋予了他信仰,希望他能实现她的梦想,这个东西一旦坍塌,爱情也随之消失,所以面对诸葛玥的付出和攻势移情也容易些。即使楚乔对燕洵是爱的死心塌地,对诸葛玥不感冒,面对燕洵的种种错,她还是会离开的,因为理想和爱情同等,甚至更为重要。在燕洵的形象一再破灭之际,诸葛玥的形象则越发光辉,正常人自然会向着这个光亮前行,不会把自己困死在黑暗里,同时对诸葛玥心动到爱情的过程中,她对他是没有期盼和要求的,是从感激和感动开始,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虽然楚乔对诸葛玥,开始的时候是无条件的,但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是依然存在的,楚乔对诸葛玥说过:【“我是你的,你也要是我的。”“我这一生,什么都可以牺牲和付出,却唯有两件东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当做筹码。第一是我的信念和原则,第二是我的婚姻和身体,你要全部的我,就要把全部的自己也交给我。”】所以燕洵给不了她这些,爱情就跟着没了,而诸葛玥为她实现了梦想,她的爱只会越来越深。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让人认为,我在贬低楚乔,对于楚乔爱情附带条件,完全没有负面的想法,而且恰好相反,我更欣赏楚乔这样的,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人首先要起码做一个有底线有原则的人,才有资格谈爱情,也才有资格爱人和被爱,我是绝对不赞同有人以爱的名义做出丧尽天良、作奸犯科的事情。所以如果楚乔因为爱惨了燕洵而跟他一起杀人,那这个人就不值得被人爱了,不值得被读者喜欢了。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赵淳儿,起初她也是善良单纯的姑娘,遭受欺骗欺辱后,性格大变,没有底线的复仇,跟燕洵一样,非常可怕,书里对她的着墨不多,不像燕洵有对他的剖析。所以说我是百分十两百赞同楚乔变心的,她和燕洵道不同不相为谋,八年情谊虽然可惜,但绝对不需要为此葬送自己的后半生。
之前说过,楚乔和诸葛玥之间家仇没有了,但还留有国仇,但随着对燕洵的失望、诸葛玥的死亡和楚乔穿越而来的身份,千丈湖一役后,诸葛玥在她心里扎了根,楚乔和诸葛玥之间的国仇已是毫无意义了,因为楚乔已经没有家了,虽然之后的两年她还留在燕北,但跟燕洵已无关,只是在哪里都无所谓。
之后的诸葛玥以青海王的身份强势回归,依然为了楚乔不计代价的付出,这里我想贴一下原文: 【“乔乔,你仔细想想,这个世上还有谁会对你这样好,甘心情愿的为你放弃很多事,为你出生入死,为你散尽家财,为你抛却所有,救你于危难生死,却并不告知你。这样的人本就不多,你要好好想想,想好了之后告诉我,我就给你置办一份嫁妆,然后将你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眉山相护,孤骑赴会,被家族排挤打压,险些断送大好前程于尘埃之地。
败走悦贡,九死一生,形如狡兔却无有三窟,置之死地而退无生路,家国摒弃,沦入宵小之列,遭万千黎民唾骂,死不能入宗庙族谱,终成帝国第一叛贼。
绝地异起,以一人之力扭转外世青海之乾坤,赫赫之威威慑西蒙,时机尚未成熟,却挥兵东进,只为挽红颜于一线命垂。
大夏磨刀霍霍欲图卞唐,燕北发兵东下以报夺妻之恨,甘愿抛却显赫之基业返回故土,以百万之军做赌,终得偿微薄之心愿。
诸葛玥,我一直以为我才是这世上最疯狂的人,可是面对你,我却终知自己的浅薄狂妄。
李策心中浅笑,和一个疯子,该如何争抢?
我们都是早已被上苍钦点了戏码的棋子,我挣不脱,燕洵也挣不脱,唯有你,有勇气一次次挣脱逃逸,又有勇气一次次跳入漩涡,我终究输给你,输的心服口服。】
这两段都是李策的所说所想,对诸葛玥的一些遭遇和付出做了番感概,同时也顺便交代了下李策自己的想法,【如果可以,他愿意自己躺平成路,送她去平安宁静的所在。】这段话绝对是诸葛玥的写照,为爱痴狂的疯子。
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楚乔和少爷重逢后立马投向他的怀抱,这次发现这一段作者做过修改,或许当时认为修改不大就没太仔细看。修改前内容有见家长,诸葛玥以为楚乔离开,还有小八来信,李策重问如果杀了燕洵、诸葛玥后的楚乔的表现,其实还是有些意义的。应该说修改后确实会合理一些,但看过前面也会觉得有些郁闷,因为前期觉得太温馨。
楚乔和燕洵是水到渠成,楚乔和少爷的结合也是顺理成章,他们没有长时间交往过,但却有天生的默契,多次打架和共患难的过程中能够看出,二人根本就是天生一对,谁都能感觉到两人碰撞出来的火花。二人打戏真的很多,而且越打越精彩。
平淡的度过了几年时间后,再一次虐心小高潮是李策的死和楚乔舍了诸葛玥欲嫁李策为妃,李策也是苦命人,母亲虎毒食子,两个心仪之人都心系他人,他极尽一切安排后事为楚乔做嫁衣,不让自己拖累楚乔。
从此楚乔的生活核心就是诸葛玥了,基本上她真的作了诸葛玥背后的女人,她以卞唐秀丽王的身份为诸葛玥回到了那个她曾经不顾一切逃离的真煌,所以说爱情的力量真伟大。其实这个时候美人到手,诸葛玥完全可以退出大夏返回青海,但因着对国家和赵彻的情谊,留下来为赵彻铺路。此时的楚乔多数时间都当起了小女人,还跟诸葛玥的“前任”玩起了吃醋的戏码,跟贺萧、月七等人组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也得知小八并未被诸葛玥杀死,俩人的感情也是越发浓烈。随后夺嫡之战和燕洵的攻城先后打响,楚乔再披战袍为诸葛玥清路,以及保卫卞唐,这里赵淳儿再次出场搅局。故事的最后又玩起了江山和美人的选择题,毫无疑问诸葛玥宁舍触手可得的天下,留下那句经典台词,【“大夏没了我,还有其他将领,父亲没了我,还有其他儿子,而星儿若是没了我,就没有了希望。”】,他退出真煌支援卞唐,救下楚乔,完美演绎了爱江山更爱美人戏码,至此全文完结。
再说说燕洵,此时的他是什么想法,原文写到:
【他终究还是来了。
不知为何。心底那根高悬的弦突然就崩裂了,有着静悄悄的回音,空荡荡的。
也许,潜意识里,也是不希望她去死吧。
可是,却终究不希望他会来。
江山和美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解的抉择。
他放不下的东西,别人终究还是能放下的。】
大局面前,楚乔死是应该的,但私底下燕洵并不想楚乔死,但他却更不希望诸葛玥来救,因为这说明这一点上他输给了诸葛玥。当然他还是要前行,毕竟他不是诸葛玥,他的目标是复仇和权倾天下,而不是女人。可以说燕洵和诸葛玥都是选择了自己最想要的,各得其所。
之前的评着重写了燕洵,但这并不代表我就是喜欢(或者说欣赏或赞同)这个人,其实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人,因为他是玩政治的,无论小说或影视作品,我最不喜欢的一类就是官场类故事和政治类人物,因为这类人本身就没有好人,总会做很多坏事,就算不是悲剧收场,过程也不会让人舒坦。但如果我说过喜欢,那它的意思是我喜欢看到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出现一些复杂的人物,一个能让人或开心、或同情、或唏嘘等等给人以不同感受的人物。
看了很多小说或影视剧,如果有人问最喜欢哪个人物,可能最先想起来的赵敏、令狐冲这样有魅力的人,其次喜欢霍青桐这种有真才实学的人,再有也会喜欢血刀老祖这种不折不扣的坏人等。关于《倚天屠龙记》我写过很多,尤其赵敏,通常男好女,女喜男,但我喜欢赵敏超过任何一个男性角色,自己也很奇怪。关于《倚天》我也写过周芷若,周芷若心机深,杀人嫁祸,虽然也有过善良的一面,但不可能讨喜,然而作为与赵敏、纪晓芙的对比,小说中自有她存在的意义。我对《11处》中诸葛玥和燕洵感觉,就如同《倚天》中对赵敏和周芷若的感觉,我爱诸葛玥和赵敏,爱他们性格,爱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般魅力,爱他们对爱情的执着,爱这种光芒四射的人物本身,我希望这样的人真的活在身边,成为自己的爱人,与之相反我绝对不希望身边有燕洵、周芷若这样可怕的人,想想张无忌还不知道周芷若杀人嫁祸之前,说的也是又敬又怕。但我喜欢看到一本小说里存在这般人物,内心复杂,时好时坏,会让人厌恶,也会让人可怜,他(她)可以是好人,是坏人也无妨,因为他们同样也可以为小说添彩,毕竟诸葛玥、赵敏这样的人物基本只存在于小说和想象中,但燕洵和周芷若会更现实一些。因为人原本都是这么复杂的,这样小说就会更贴心现实,看着更为真实。
如果这本书只看言情部分,诸葛玥燕洵立马分出高低,可以骂死燕洵;如果从战争政治角度,虽然感情上让燕洵问鼎中原(说中原应该合适,原来的大夏应该是地理位置做好的所在)不太能接受,凭什么是这种人呢,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看结局,我都很郁闷,怎么就不能让诸葛玥江山美人都在手,但回头想想这只能是言情小说的结局,我很赞成作者最终让燕洵成为胜者,因为历史多数是这么造就的,而诸葛玥的青海王其实更多是为了满足少女心以及楚乔的民为天的理念,是一个理想化的存在,所以这样的结局很好,一半满足言情,一半符合现实。其实故事在这里结束挺好的,番外里几家合到一块儿是否可行呢,整个等于是大团圆了,貌似北戎可以认为是异族,而这几个国家都是汉族,然后意思是跟抗日战争差不多了,但事实上未必可行吧,政治总是比想象中可怕。记得看《且试天下》,起初是武侠小说,后来就变成以家国为核心的政治小说,男女主何等洒脱,何等本事,何等心怀天下,何等相爱,可尽管两国结盟,国主联姻,但上了朝唐还不是各种防备,各种不信任,所以结局是俩人干脆都不当皇帝了,退位出走,笑傲江湖去了,这就是政治,无关你是好是坏,在其位各种身不由己,所以政治舞台上几乎不会有好人存在。
关于番外是不是为燕洵洗白的问题,燕洵哪有可洗白的地方呢,他从头至尾就没做过什么好事,嗯,除了小时候帮过几次女主,对他只能这么说,作为一个人,他就是个败类,面对感情,他是个渣男;作为一个王者,这些人心里不会有什么为国为民啊,姐妹亲情之类的,只有权利和欲望,燕洵把政治人物能做的坏事都做得差不多了,一集大成者,你可以骂他这么坏,你也可以可怜他失去很多,更可以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因为这都是他为上位付出的代价,所以就是没必要同情他,那都是他心甘情愿放弃的,尽管他也有痛苦,但也乐在其中,所以最终他是胜利者、王者,这就足够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燕洵才会是名流千古的。或许很多人大骂燕洵,我倒觉得大可不必,他杀了功臣、妹妹,逼死爱人,都是政治人物的手段,不需要愤恨。书中有段话这样说,“人活一辈子,不是只有快乐就可以的,有些事,你做了未必快乐,可是你不做,却一定不会快乐”,这是燕洵自己的悲哀和选择,他的苦他自知,他有自己的追求,他的成就他也会自己享受。而对于对于燕洵我更多的是为楚乔不值,燕洵不是不爱她,而是想要的更多,八年情分付诸东流,换来的是猜忌和欺骗,不无遗憾。至于楚乔自己的反思,那只是在她个人角度说明自己对燕洵的关心和沟通不够,并不是再说燕洵做的事情是对的,这是两码事,毕竟她对燕洵的包容不够,这也是事实,因为楚乔不同于一般女子,她有自己的底线。楚乔的这段剖析真的特别值得学一学,很有现实意义,其实楚乔和燕洵之间的问题是理念不合,再努力沟通也不见得有用,但在现实中夫妻之间这就非常必要,这是婚姻是否能够长久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这样才能相互更加理解,小朋友们可能不理解,但年纪稍大一些的肯定明白。
再回到男主问题,似乎作者在连载的初始并没有定下男主是谁,作者前期对诸葛玥和燕洵的处理,燕洵是跃然纸上的,而诸葛玥是需要有心人细细品味的,不要像我似的,只要是认真看文的都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似乎写文章有的时候真的有可能会脱离自己的掌控,我自己曾经写个评也有过这种情况,人物自身的魅力决定一切。不要说是作者对俩男子初期的并行处理,就算出场再晚也不妨碍主角的身份,如《倚天屠龙记》,最早孩童时期会想杨不悔长大后应该就是女主,成年后周芷若占据主导,但赵敏后半段才出场,风头却盖过了一众女子,无疑就是女主架势,错认不了。好吧,好像有点跑题了。
小说的画面感、镜头感很强,尤其是男女主打斗部分,非常期待将其影视化,所以最近最开心的事情是能看到电视剧《楚乔传》的路透。起初关注此剧更多是因为赵丽颖和林更新,这俩人是我目前最喜欢男女演员,二人联手自是十分兴奋、十分期待。但老实说林更新不是心目中的诸葛玥,赵丽颖还好,虽然不是想象中的,但是目前小花中算是比较合适的。演员表里最满意的是窦骁,其次是李沁,除了《山楂树之恋》没有看过窦骁的作品,但不知为何对于窦骁饰演燕洵觉着特别合适,纯第六感,李沁的好像就看过一部演女配的,印象不深,但贵在人美。赵丽颖娃娃脸,属于甜美型,所以会认为不适合楚乔,《还珠格格》里就很喜欢(除了她也没的喜欢了),但似乎当时也没记住名字,粉上她是因为《杉杉来了》,杉杉这种时不时给自己喊加油的偶像剧几乎是不看的,因为感觉好傻,这是头一次觉得这类角色居然还可以这么可爱,小表情太喜欢了,后来她的剧一部部看下来,发现她可塑性很强,演技也确实不错,每一个角色感觉都很到位,从不会觉得出戏。可以说我非常非常非常担心林更新,因为看了《舞乐传奇》后我就成了小新的忠实粉,之后开始他的作品都有看,还是买票去看大电影,但老实说他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对于小新有两处我一直是不喜的,一是声音不好听,平常说话无所谓,但影视人物就不是所有都适合,二是笑起来不好看,所以喜剧最后少些好,他不笑的时候真心觉得超级帅,觉得小新最出色一次是《智取威虎山》,没想到他能驾驭一个领导人物。至于诸葛玥(电视剧改名宇文玥),说哪里不符也说不上来,好在诸葛玥是个冷面公子,小新的正经脸就是好看,如果能保持下面这张剧照的状态,我想我会非常满意,路透中更喜欢少爷高马尾凌冽的造型,但披发的样子确实也很符合原著描述,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对于改编,我只要小说中几处关键场面能保留下来就好,尤其打戏,还有就是人设不要变,别的嘛我会让自己尽量宽容,结局嘛,电视剧应该不会让燕洵报仇成功,逐鹿天下的吧,其实个人还是想看到这样的结局。就这样,期待明年的《楚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