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曾黎吧99吧 关注:3贴子:13
  • 4回复贴,共1

【美黎出尘】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三主人公评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19 02:22回复
    首先感谢吧友"我是绿心大老虎"这么精彩详实的剧作述评,分析的十分透彻客观理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23 15:09
    回复
      校园的形势也在发展中,陈志婚后回校后,秀萝面对马庆升的百般追求,找到陈志表白心迹,希望托付终身。这是艰难的考验,面对楚楚动人的痴情恋人,拒绝是极为痛苦的。而陈志在这一刻表现了他的责任感,他内心痛苦,但却如实的说出了和翠花的婚事,拒绝了秀萝的示爱,“我已经没有资格了”。从这里看出,陈志算的上是位君子。他没有利用秀萝投怀送抱的机会欺骗秀萝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更没有乘此机会占有秀萝先行抱得美人归。毕业前,陈志毅然把留在省城的机会留给秀萝。临别,秀萝找到陈志,她依依不舍,泪水长流。陈志强忍痛楚,含泪回首赠言秀萝:“不要答应你不爱的人,永远不要,不管为了什么。”此话字字锥心,是陈志对自己痛苦现状的反思和总结,他不希望心上人再经历自己犯过的错误,不希望心上人再经历自己承受的煎熬。可惜的是,这份祝愿终于落空,秀萝后来在无望和无奈中嫁给马庆升,重蹈陈志覆辙,引出另一场悲剧。
      工作之后,陈志一边在心底深埋着对秀萝的牵挂,一边全力以赴的希望过好和翠花的家庭生活。他对翠花的农村习气宽容接受,并不介怀,努力为她与邻居周全解释;对翠花的父母孝敬有加,随着职务的步步升迁也丝毫不改谦恭之礼;他为了和翠花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教翠花读书识字,还试图让翠花也爱上星星和夜空。“怀遄梦想,现实的生活”,应该说,除了爱情陈志无法给予翠花之外,他能给予家庭的都给予了。陈志用行动继续履行他与翠花一家的约定,也真心实意报答翠花,在生活上善待翠花,尽可能的营造气氛和睦的小家庭。
      看到这里,可以对陈志这个人物的性格有进一步的分析。我们看他在职务上的步步升迁,短短十年就到了市农委主任的高位,似乎是运气作祟,其实绝非偶然。翠花父亲只是一个过气的村支书,对他的仕途爱莫能助,陈志之所以能不断受到上司的赏识,完全靠他自己。除了他的工作能力之外,他的人品做派,他与人相处的方式,他处理各种矛盾的办法,必然超过普通人一截。可以想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妥当的处理与翠花全家越来越复杂的关系,妥当的与只有恩情没有爱情的媳妇和睦相处,还要投入繁重的领导工作;这需要良好的心态,随和的态度,灵活的方式,高度的智慧,一般人很难做到。而陈志能够不使用阴谋诡计坦坦然上下左右相得,这是很高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本领,来自于陈志儒雅随和、淡于钻营的本性,使得陈志具有相当的个人魅力,并且让他在事业上不断走向成功。但是,即便是具备这般能力的一个人,在无爱的婚姻面前还是败下阵来,更彰显了他生活悲剧的无奈。
      随着陈志地位的上升,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矛盾逐渐凸显。并非是因为陈志的变化,而首先是翠花家庭开始接连不断的要求回报:要陈志为翠花家与村人械斗的官司出头;要他为翠花众多的侄子侄女安排工作、解决上学;要他为宅基地争夺说话打招呼。。。这些事让作风清廉的陈志虽然非常为难,但也只好落下面子尽力托人办理,算是不惜自己的官声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来勉强应付。更无奈和尴尬的是,翠花的这些亲属来找陈志的时候,都是一副理直气壮,不办不行的架势,亲戚们掰着手指点数着当年对照顾陈父出过的力气,点数着当年对陈家度日的种种帮助,如今这点事不办你就是忘恩负义,不办你就****。陈志每每只有唯唯称是,苦不堪言。偏偏在这些事情上,陈志得不到翠花的理解和支持,翠花往往是站在娘家人一边,她“当官就得为家里人办事”的价值观与陈志格格不入。翠花还时常在与陈志的争论中,频频祭出“没有我家当年,哪有你陈志今日”的法宝,这虽然让陈志无话可说,低头认错,却让她与陈志的隔阂不断加深。
      致命的危机还不在于此。当马庆升志得意满的带着秀萝到陈志翠花家里显摆,陈志失魂落魄。都说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不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爱人就在咫尺,却即将成他人妇。多么残酷的一幕!陈志不能自拔,无法控制自己,他不愿心上人错嫁人品低下的马庆升,当天骑车数十公里从县里赶到市里劝阻秀萝,他对秀萝表白“你的幸福,对我很重要”。。。当晚回来,失望而归的陈志罕有的与看破儿子心事的母亲发生争执,“妈,您能约束我的行为,您还想约束我的想法?”“人走过来了,就不可再回头了”。这是陈志的爱情誓言,虽则是亲爱的母亲,也不能阻止我埋在心底的恋情。看到这里,突然发现,看似随和的陈志,内心深处是股掘强的拧劲儿,而且有无论谁也不可触动的坚韧。我们能责怪陈志么?站在道德高山上,你仍然可以。但是站在人的角度,我们无法指责陈志。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心底深处那一个顽强的声音,控制着你的灵魂飞向何方。爱情不需要理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23 15:17
      回复
        当翠花感觉到陈志心中不能忘却秀萝,得知竟然秀萝生子的医院签字都是陈志代为,她感到了危机,马庆升死后这份危机感更加强烈。她为了维护这份婚姻,维护自己作为妻子的地位,理所当然的采取了措施。不幸的是,翠花文化不高、个性强烈、不计后果的弱点在她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中暴露无遗,无休止的审、争、吵、闹、盯,甚至拉来丈母娘一起来对付陈志,造成家庭气氛越来越不正常,夫妻关系也越来越冷淡下去,翠花这些愚不可及的行为一天天加深了家庭的裂痕,一步步的向着婚姻的终点迈进。终于有一天,翠花忍不住严重触动了陈志的红线,陈志愤而出走,这段婚姻实际上已经解体。陈志的红线多次对翠花表明过,那就是翠花在家怎么闹都行,但绝不能到外面去碰秀萝,不然“我们俩就完了”。这是真正的红线。即便是翠花的亲戚们找陈志办事把他搞的焦头烂额时,也不过扔下一句“再来我就辞职不干了”,而不是“我们俩就完了”。可以想见,陈志的这条红线是让翠花多么的愤怒和不平,丈夫如此维护那个“狐狸精”,让她无法容忍。当她终于闹到秀萝的新男友面前公开揭批“那个狐狸精”如何不要脸之后,感到受到侮辱的秀萝打破沉默愤而质问陈志的时候,该来的终于来了。陈志爆发了,他决然的离家、辞官、分居,说到做到,“我们俩完了”。一场悲剧终于发展到了高潮。
        在电视剧30集的时候,秀萝搬离市委大院,和陈志再次分别。这次临别时,秀萝是孤身一人,而陈志的婚姻也走到尽头。此刻由于陈志的主动示意,两人不再特意矜持,互相给予对方希望,隐喻的定下余生之约,预示着最终的故事结局。天不老,情难绝。天下的有情人莫不于此。
        其后的故事,不过是编导为了达到缓和翠花陈志仍然存在的矛盾,给陈志秀萝最终结合这样的光明结尾所做的委婉充足的铺衬,为此安排了翠花病危时陈志日夜悉心照顾终于创造奇迹唤醒翠花,部分补偿了对翠花的恩情;还安排让翠花逐渐明白事理,另择伴侣,该放手的放手,双方好聚好散,皆大欢喜。这当然是编导的美好想法。其实当陈志愤而离家,孤身辞官去教书,在临别时与秀萝定约,故事其实已经再无可述了。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陈志的耐心用尽,剩下的只有风雨飘摇中的那点责任感。与翠花之间,只有折腾离婚和不折腾离婚的选项了,亲情没有战胜爱情。他的心,在秀萝。学院的单身宿舍里,教课之余,陈志花了几年时间在亲手制作天文望远镜,那是他与秀萝两度临别时的诺言:当年秀萝的所赠的信物是一只家传派克钢笔,陈志的回赠是承诺要为秀萝亲手做一台大望远镜。
        电视剧结尾。当陈志穿上新西装,背上望远镜,如沐春风又急不可待奔向火车站,如约奔向魂牵梦绕的爱人时,悲剧终于过去,生活依旧充满希望。
        陈志、秀萝、翠花之间的问题,首先是古老的爱情和婚姻问题。有一位高人如此说:性、婚姻、爱情,粗看起来似乎是一回事,人们也一直盲目地寻求这三者的统一,实际上这是三个不同的领域,有着极大分别。性属于生物学范畴,婚姻属于社会学范畴,爱情属于文化学范畴,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要使三者统一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统一。人世间无数悲剧,都起于这三者的不统一。
        有些观众振振有词的指责陈志的精神出轨,这是想当然的把陈志的爱情和婚姻捆绑在一起,或许这些人至今也没有意识到这两者的巨大差异,所以他们不能够理解。陈志与翠花的婚姻,是现实社会的反映;陈志对秀萝的眷恋,是他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是文化高知识多,对后者的追求就更执着、更强烈、更不可抑止。后者是形而上,前者是形而下,在本剧中两者是如此的对立而不能统一,这是古往今来众多相似悲剧的根源。回顾陈志的失败婚姻,他的责任又能有多少呢?
        还有些观众用陈母的话“爱情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来指责陈志。爱情和良心的关系,这个话题过于宏大深刻,笔者没有能力说透彻。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爱情是精神领域,良心属于价值认识。这两者本身并不存在天然对立的关系。既然良心是价值认知,它就一定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已、因环境而已、因文化而异。价值认知的不统一是普遍现象,也就是说,什么才是良心,世间没有标准答案。此外,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同样也属于价值观,也是一种“良心”。此“良心”和彼良心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断言没有标准答案的后者比同样没有标准答案的前者“更重要”,陈母的话在逻辑上是很有问题的。其实,陈母话中所指的“良心”,应该是中国传统语境下,以婚姻家庭为重的价值观。说白了,陈母对陈志的告诫是婚姻家庭第一,爱情第二。诚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幸福对社会的正面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家庭这个细胞由个体的人组成,如果“人”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不幸福,所构成的家庭又怎会幸福?这个问题,从来见仁见智,只能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应该会有更广阔的思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23 15:34
        回复
          当翠花感觉到陈志心中不能忘却秀萝,得知竟然秀萝生子的医院签字都是陈志代为,她感到了危机,马庆升死后这份危机感更加强烈。她为了维护这份婚姻,维护自己作为妻子的地位,理所当然的采取了措施。不幸的是,翠花文化不高、个性强烈、不计后果的弱点在她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中暴露无遗,无休止的审、争、吵、闹、盯,甚至拉来丈母娘一起来对付陈志,造成家庭气氛越来越不正常,夫妻关系也越来越冷淡下去,翠花这些愚不可及的行为一天天加深了家庭的裂痕,一步步的向着婚姻的终点迈进。终于有一天,翠花忍不住严重触动了陈志的红线,陈志愤而出走,这段婚姻实际上已经解体。陈志的红线多次对翠花表明过,那就是翠花在家怎么闹都行,但绝不能到外面去碰秀萝,不然“我们俩就完了”。这是真正的红线。即便是翠花的亲戚们找陈志办事把他搞的焦头烂额时,也不过扔下一句“再来我就辞职不干了”,而不是“我们俩就完了”。可以想见,陈志的这条红线是让翠花多么的愤怒和不平,丈夫如此维护那个“狐狸精”,让她无法容忍。当她终于闹到秀萝的新男友面前公开揭批“那个狐狸精”如何不要脸之后,感到受到侮辱的秀萝打破沉默愤而质问陈志的时候,该来的终于来了。陈志爆发了,他决然的离家、辞官、分居,说到做到,“我们俩完了”。一场悲剧终于发展到了高潮。
          在电视剧30集的时候,秀萝搬离市委大院,和陈志再次分别。这次临别时,秀萝是孤身一人,而陈志的婚姻也走到尽头。此刻由于陈志的主动示意,两人不再特意矜持,互相给予对方希望,隐喻的定下余生之约,预示着最终的故事结局。天不老,情难绝。天下的有情人莫不于此。
          其后的故事,不过是编导为了达到缓和翠花陈志仍然存在的矛盾,给陈志秀萝最终结合这样的光明结尾所做的委婉充足的铺衬,为此安排了翠花病危时陈志日夜悉心照顾终于创造奇迹唤醒翠花,部分补偿了对翠花的恩情;还安排让翠花逐渐明白事理,另择伴侣,该放手的放手,双方好聚好散,皆大欢喜。这当然是编导的美好想法。其实当陈志愤而离家,孤身辞官去教书,在临别时与秀萝定约,故事其实已经再无可述了。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陈志的耐心用尽,剩下的只有风雨飘摇中的那点责任感。与翠花之间,只有折腾离婚和不折腾离婚的选项了,亲情没有战胜爱情。他的心,在秀萝。学院的单身宿舍里,教课之余,陈志花了几年时间在亲手制作天文望远镜,那是他与秀萝两度临别时的诺言:当年秀萝的所赠的信物是一只家传派克钢笔,陈志的回赠是承诺要为秀萝亲手做一台大望远镜。
          电视剧结尾。当陈志穿上新西装,背上望远镜,如沐春风又急不可待奔向火车站,如约奔向魂牵梦绕的爱人时,悲剧终于过去,生活依旧充满希望。
          陈志、秀萝、翠花之间的问题,首先是古老的爱情和婚姻问题。有一位高人如此说:性、婚姻、爱情,粗看起来似乎是一回事,人们也一直盲目地寻求这三者的统一,实际上这是三个不同的领域,有着极大分别。性属于生物学范畴,婚姻属于社会学范畴,爱情属于文化学范畴,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要使三者统一起来,难度很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统一。人世间无数悲剧,都起于这三者的不统一。
          有些观众振振有词的指责陈志的精神出轨,这是想当然的把陈志的爱情和婚姻捆绑在一起,或许这些人至今也没有意识到这两者的巨大差异,所以他们不能够理解。陈志与翠花的婚姻,是现实社会的反映;陈志对秀萝的眷恋,是他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是文化高知识多,对后者的追求就更执着、更强烈、更不可抑止。后者是形而上,前者是形而下,在本剧中两者是如此的对立而不能统一,这是古往今来众多相似悲剧的根源。回顾陈志的失败婚姻,他的责任又能有多少呢?
          还有些观众用陈母的话“爱情很重要,但良心更重要。”来指责陈志。爱情和良心的关系,这个话题过于宏大深刻,笔者没有能力说透彻。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爱情是精神领域,良心属于价值认识。这两者本身并不存在天然对立的关系。既然良心是价值认知,它就一定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已、因环境而已、因文化而异。价值认知的不统一是普遍现象,也就是说,什么才是良心,世间没有标准答案。此外,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同样也属于价值观,也是一种“良心”。此“良心”和彼良心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断言没有标准答案的后者比同样没有标准答案的前者“更重要”,陈母的话在逻辑上是很有问题的。其实,陈母话中所指的“良心”,应该是中国传统语境下,以婚姻家庭为重的价值观。说白了,陈母对陈志的告诫是婚姻家庭第一,爱情第二。诚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幸福对社会的正面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家庭这个细胞由个体的人组成,如果“人”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不幸福,所构成的家庭又怎会幸福?这个问题,从来见仁见智,只能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应该会有更广阔的思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23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