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欢迎来听陈述,我是陈柏宇。
今天我们换一种形式陈述,用文字来聊聊音乐。
首先我得坦白,我是一个音乐的门外汉。我对于音乐理论的了解,包括听歌的范围都十分有限。所以每当朋友们在朋友圈里转发世界某某音乐大师离世,或者是某位在我出生之前就风光无限的音乐大师又如何如何的时候,我总是凑不上热闹。这些时刻,我总会为自己的无知寡闻感到羞耻,并也因此怯于表白自己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不过在经历了一次次这样的羞耻之后,或许是因为耻辱感过度,自尊心作祟的缘故,我又开始质疑,作为一个不懂乐理,音乐阅历有限的门外汉,难道就听不懂音乐,音乐鉴赏水平就低人一等了吗?
后来我想,对音乐的鉴赏,音乐素养是一方面,感受力却又是另一方面。我们甚至不能贸然否定一个流浪汉的音乐的鉴赏能力可能会高于一个音乐专业的高才生的可能性,因为音乐与所有的艺术,包括文学都是一样的——它总是以关怀生命为目的。只要一个人对生命,对人性,对生活充满了怜悯的关怀与慈悲的思考,我相信他绝不会对优秀的音乐作品感到一头雾水。
好了,之前铺垫这么多或许只是为了我这只语冰的夏虫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面大家不妨听听我的高见(高兴的意见)。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歌手以及一首歌曲。梁博,和他的《灵魂歌手》。
梁博是12年《中国好声音》的冠军,自比赛以后,他似乎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看《好声音》的时,他有一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一次他与另一位叫作黄勇的选手同台竞技,一同演唱了一首《北京北京》。那时有人说,除了缺了那么点仙气儿,这孩子简直就是当年的窦唯。
我们先看看他那时的表现。

这首歌黄勇看上去处理得颇为成熟老道,甚至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颇具力量与特色的。可倘若回归到歌曲的情境仔细去听,你会发觉这个北漂失意的中年男子经历了那么多,却仍在逆来顺受甚至病态地苦中作乐。一件原本雪白的衣裳,在北京这口世俗的大染缸里,似乎已被浸染得有些斑驳陆离。在技巧上,拙力和游移的感觉同样明显,使得他全然变成了一个被困死在北京无法逃离的败北中年,他的哭号非但很难令人同情,甚至会让人避之不及。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主观感受,一定也会有很多朋友,因为他们与我截然不同的经历而很喜欢黄勇的唱法,这完全是个人的经验与审美决定的。
再看梁博,他那年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在舞台上却没有年轻人急于显露自己的躁动不安,也没有试图增强表现力或缓解尴尬的多余的互动。他一登台便是闭目而立,坚定且笔挺。后面他开口歌唱,歌声中听不到不符合他年纪的沧桑,在一种冷静之中,听众的想象力全然解放,人们不免好奇这个异常冷静的年轻人,他都到底有过怎样的经历。
现在我们要说回到《灵魂歌手》,先来一起听听看。

他还是那么酷,一开场就露出藏不住的志气与才情。一句“灵魂歌手开唱瞬间,能击碎万颗心”给我莫大的惊喜,我那一瞬间的感觉是,这哪里是某个选秀节目的冠军,这分明是要被载入史册的音乐人。
这首歌果然是不同的。我看到微博评论里面有不在少数的人骂道:这写得什么烂歌词。且不说歌词,在时长方面它就以破天荒的八分钟的超长时长站到了分秒万金的《我是歌手》的舞台上。除去副歌部分,主歌部分竟是长时间的缓慢而平静,根本无法立刻调动起听众们巨大的情绪。这些不同,让歌手互投第一的梁博,在最终观众投票的环节成为了倒数第一。
这也不奇怪,这就犹如大家期待已久的是赵雷,结果走上台的竟是鲍勃迪伦,真是失望透顶。
我不知道缓慢的节奏以及超长的时长是不是梁博在刻意为之。总之他还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倔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中国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倔强是诸多性格中的濒危角色。我想到《天天向上》上汪涵问他,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被别人劝吗?梁博说:我觉得是。因为我觉得你说的很有可能跟我想的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要说到一些人口中的烂歌词。
我以为,整首歌的歌词始终在表达的是一个如何自处的问题。当然,自处不光光是作为创作者要面临的问题,百万亿金的老板需要,贩夫走卒也得面对。
现代人最爱考虑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因为商业社会的发展仰仗的是社交,是人和人之间的密切交集从而产生的商业链条,是这链条在支撑着社会机器飞速地运转。但这其中有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社会机器如若想要飞速运转,就不得不有大量的零件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这些零件是谁呢?是每一个忘记自我,被涂抹上了润滑油,仿佛占到了巨大便宜的我们。
在市面上我们常常看到诸如《性格改变命运》,《成功的黄金秘诀》之类的书籍,教人“成功”的“宗教”大行其道,我们开始管富商叫爸爸,可是这些爸爸甩给我们的钞票,根本不可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
我想不少现代人如若看到了反复辩论形而上学的希腊圣哲,看到了菩提树下观照内心的悉达多太子,看到了乘大瓠而寄江海的庄子时,他们定会丢下一句:净干些没有用的事儿。
那些寂寞的从前
被眼前的喧嚣淹没
让我有些依依不舍
有多少人在面对风光无限的时候,总是被眼前金灿灿的喧嚣迷得神魂颠倒,将自己的初心忘却得一干二净。梁博说他有些依依不舍,我想他不是在反感登台演唱,对他来说,比起无止尽的喧嚣,曝光,他只不过更喜欢那些沉浸在孤独中的日子。他知道在孤独中,更能看得清自己,更能知晓如何面对自己有限的青春与生命。
梁博是倔强的人,他的倔强有时甚至让他看上去有些寡情。可是笑面对人的不光有善人,更可能是老虎。他虽面容冷峻,却在歌词中这样说:
电视里的节目
让人看的想哭
我的那些朋友
争先恐后
争着去做奴隶
急着抛弃自己
你本来是英雄
直到变的,更加恐惧
又何止是“电视”里的节目让人看得想哭呢?在一个失序的社会中,在一个人心惶惶的世界里,有多少以虚无为目的,以榨取为本质,以弱化智力为代价的事情正在悄然无声或明目张胆地发生着?
我这两天看到一个采访梁博的视频,当时的梁博还在《好声音》的比赛阶段,记者问他摇滚精神是什么。梁博说,摇滚并不是愤怒,或者刻意地揭露社会事实,它也可以阳光向上,它是直接的,不拐弯抹角的,甚至可以去说一些现在人们都不愿意听到的东西。
上面的这段歌词,乍一看又是“奴隶”,又是“抛弃自己”,够阴暗了吧?可当一个人看到世界的种种乱象,却“看的想哭”的时候,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善良与怜悯!
当他看到人们都纷纷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抛弃自己”的队伍,只知道迎合时代迎合潮流的时候,他把这些人都唤作“我的那些朋友”来心疼——哪怕他们的三观是那样的不同。哪怕那些“朋友”可能会骂他歌词写得真烂。
梁博在最后唱到:
他们是灵魂歌手…
他们是灵魂乐手…
守护灵魂的歌手…
何谓灵魂歌手呢?他最后的答案是,守护灵魂的那些歌手。这些人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灵魂不受到时代洪流的冲击,他们首先要自处,他们知道跑得太快的结果——那样灵魂必然会被丢弃在后面。
这首歌,又何止在唱歌手。我们呢?我们懂得如何自处了吗?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私以为用在这里还算合适。
他说:认识你自己。
END
今天我们换一种形式陈述,用文字来聊聊音乐。
首先我得坦白,我是一个音乐的门外汉。我对于音乐理论的了解,包括听歌的范围都十分有限。所以每当朋友们在朋友圈里转发世界某某音乐大师离世,或者是某位在我出生之前就风光无限的音乐大师又如何如何的时候,我总是凑不上热闹。这些时刻,我总会为自己的无知寡闻感到羞耻,并也因此怯于表白自己是一名音乐爱好者。不过在经历了一次次这样的羞耻之后,或许是因为耻辱感过度,自尊心作祟的缘故,我又开始质疑,作为一个不懂乐理,音乐阅历有限的门外汉,难道就听不懂音乐,音乐鉴赏水平就低人一等了吗?
后来我想,对音乐的鉴赏,音乐素养是一方面,感受力却又是另一方面。我们甚至不能贸然否定一个流浪汉的音乐的鉴赏能力可能会高于一个音乐专业的高才生的可能性,因为音乐与所有的艺术,包括文学都是一样的——它总是以关怀生命为目的。只要一个人对生命,对人性,对生活充满了怜悯的关怀与慈悲的思考,我相信他绝不会对优秀的音乐作品感到一头雾水。
好了,之前铺垫这么多或许只是为了我这只语冰的夏虫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面大家不妨听听我的高见(高兴的意见)。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歌手以及一首歌曲。梁博,和他的《灵魂歌手》。
梁博是12年《中国好声音》的冠军,自比赛以后,他似乎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看《好声音》的时,他有一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一次他与另一位叫作黄勇的选手同台竞技,一同演唱了一首《北京北京》。那时有人说,除了缺了那么点仙气儿,这孩子简直就是当年的窦唯。
我们先看看他那时的表现。

这首歌黄勇看上去处理得颇为成熟老道,甚至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颇具力量与特色的。可倘若回归到歌曲的情境仔细去听,你会发觉这个北漂失意的中年男子经历了那么多,却仍在逆来顺受甚至病态地苦中作乐。一件原本雪白的衣裳,在北京这口世俗的大染缸里,似乎已被浸染得有些斑驳陆离。在技巧上,拙力和游移的感觉同样明显,使得他全然变成了一个被困死在北京无法逃离的败北中年,他的哭号非但很难令人同情,甚至会让人避之不及。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主观感受,一定也会有很多朋友,因为他们与我截然不同的经历而很喜欢黄勇的唱法,这完全是个人的经验与审美决定的。
再看梁博,他那年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在舞台上却没有年轻人急于显露自己的躁动不安,也没有试图增强表现力或缓解尴尬的多余的互动。他一登台便是闭目而立,坚定且笔挺。后面他开口歌唱,歌声中听不到不符合他年纪的沧桑,在一种冷静之中,听众的想象力全然解放,人们不免好奇这个异常冷静的年轻人,他都到底有过怎样的经历。
现在我们要说回到《灵魂歌手》,先来一起听听看。

他还是那么酷,一开场就露出藏不住的志气与才情。一句“灵魂歌手开唱瞬间,能击碎万颗心”给我莫大的惊喜,我那一瞬间的感觉是,这哪里是某个选秀节目的冠军,这分明是要被载入史册的音乐人。
这首歌果然是不同的。我看到微博评论里面有不在少数的人骂道:这写得什么烂歌词。且不说歌词,在时长方面它就以破天荒的八分钟的超长时长站到了分秒万金的《我是歌手》的舞台上。除去副歌部分,主歌部分竟是长时间的缓慢而平静,根本无法立刻调动起听众们巨大的情绪。这些不同,让歌手互投第一的梁博,在最终观众投票的环节成为了倒数第一。
这也不奇怪,这就犹如大家期待已久的是赵雷,结果走上台的竟是鲍勃迪伦,真是失望透顶。
我不知道缓慢的节奏以及超长的时长是不是梁博在刻意为之。总之他还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倔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中国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倔强是诸多性格中的濒危角色。我想到《天天向上》上汪涵问他,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被别人劝吗?梁博说:我觉得是。因为我觉得你说的很有可能跟我想的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要说到一些人口中的烂歌词。
我以为,整首歌的歌词始终在表达的是一个如何自处的问题。当然,自处不光光是作为创作者要面临的问题,百万亿金的老板需要,贩夫走卒也得面对。
现代人最爱考虑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因为商业社会的发展仰仗的是社交,是人和人之间的密切交集从而产生的商业链条,是这链条在支撑着社会机器飞速地运转。但这其中有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社会机器如若想要飞速运转,就不得不有大量的零件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这些零件是谁呢?是每一个忘记自我,被涂抹上了润滑油,仿佛占到了巨大便宜的我们。
在市面上我们常常看到诸如《性格改变命运》,《成功的黄金秘诀》之类的书籍,教人“成功”的“宗教”大行其道,我们开始管富商叫爸爸,可是这些爸爸甩给我们的钞票,根本不可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自己。
我想不少现代人如若看到了反复辩论形而上学的希腊圣哲,看到了菩提树下观照内心的悉达多太子,看到了乘大瓠而寄江海的庄子时,他们定会丢下一句:净干些没有用的事儿。
那些寂寞的从前
被眼前的喧嚣淹没
让我有些依依不舍
有多少人在面对风光无限的时候,总是被眼前金灿灿的喧嚣迷得神魂颠倒,将自己的初心忘却得一干二净。梁博说他有些依依不舍,我想他不是在反感登台演唱,对他来说,比起无止尽的喧嚣,曝光,他只不过更喜欢那些沉浸在孤独中的日子。他知道在孤独中,更能看得清自己,更能知晓如何面对自己有限的青春与生命。
梁博是倔强的人,他的倔强有时甚至让他看上去有些寡情。可是笑面对人的不光有善人,更可能是老虎。他虽面容冷峻,却在歌词中这样说:
电视里的节目
让人看的想哭
我的那些朋友
争先恐后
争着去做奴隶
急着抛弃自己
你本来是英雄
直到变的,更加恐惧
又何止是“电视”里的节目让人看得想哭呢?在一个失序的社会中,在一个人心惶惶的世界里,有多少以虚无为目的,以榨取为本质,以弱化智力为代价的事情正在悄然无声或明目张胆地发生着?
我这两天看到一个采访梁博的视频,当时的梁博还在《好声音》的比赛阶段,记者问他摇滚精神是什么。梁博说,摇滚并不是愤怒,或者刻意地揭露社会事实,它也可以阳光向上,它是直接的,不拐弯抹角的,甚至可以去说一些现在人们都不愿意听到的东西。
上面的这段歌词,乍一看又是“奴隶”,又是“抛弃自己”,够阴暗了吧?可当一个人看到世界的种种乱象,却“看的想哭”的时候,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善良与怜悯!
当他看到人们都纷纷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抛弃自己”的队伍,只知道迎合时代迎合潮流的时候,他把这些人都唤作“我的那些朋友”来心疼——哪怕他们的三观是那样的不同。哪怕那些“朋友”可能会骂他歌词写得真烂。
梁博在最后唱到:
他们是灵魂歌手…
他们是灵魂乐手…
守护灵魂的歌手…
何谓灵魂歌手呢?他最后的答案是,守护灵魂的那些歌手。这些人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灵魂不受到时代洪流的冲击,他们首先要自处,他们知道跑得太快的结果——那样灵魂必然会被丢弃在后面。
这首歌,又何止在唱歌手。我们呢?我们懂得如何自处了吗?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私以为用在这里还算合适。
他说:认识你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