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穆青吧 关注:1,071贴子:8,866

马明良:伊斯兰的普世价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种宗教和各种文化,既有特性,也有共性既有同,也有异。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已成为共识。然而,由于历史、社会、人文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人们在谈论伊斯兰教的时候,总是讲其特性,总喜欢罗列其与众不同之处,如伊斯兰教让妇女带头巾,伊斯兰教允许多妻,伊斯兰教实行神权政治,实行严刑峻法,禁止非婚男女幽会,禁止饮酒,禁止吃禁肉……似乎伊斯兰教忌讳太多,清规戒律太多,对人的限制和束缚太多,给人的总印象是有点怪异,有点另类。笔者认为,当下的媒体和各种论著,强调伊斯兰教的特殊性太多,而讲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共性,讲伊斯兰教与人类普世价值的相通之处太少,即存异有余,求同不足。这种做法和观点,从理论上来讲,不符合伊斯兰教的实际,也不符合宗教的发展规律;从实践上而言,不利于各宗教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不利于世界和平与族际和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讲伊斯兰教特殊性,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尊重的同时,也要讲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共性,强调伊斯兰教的普世价值。敬真主爱人类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和核心价值观,强调这一点有利于寻找其他宗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交汇点、契合点、相通点,从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一、伊斯兰教是一个强调敬真主的宗教
伊斯兰教信仰体系完备,宗教礼仪健全,阐述其教义、教法和经典、哲学的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般人觉得神秘复杂,无从把握,因而望而却步。但是,概而言之,敬畏真主,即敬主是其第一要义。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教,坚持认主独一,唯主独尊,唯主独拜。伊斯兰教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个有意识、能赏罚的超自然力量,这个力量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养育者和主宰者,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公正的,他执掌末日审判,赏善罚恶,毫厘不爽。作为一个信真主的人,要弃恶从善,劝善戒恶。凡事瞒得了人,瞒不了主,人若犯罪作恶,也许能逃避世俗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但绝逃脱不了真主的惩罚,因为真主无所不知、洞察一切。在这一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敬主观。
伊斯兰教的敬主观,要求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如果表里不一,言行脱节,人前行善,人后作恶,自欺欺人,必惹主怒,必受主罚。
伊斯兰教的“六信”也好,“五功”也罢,都着眼于摆正人与主的关系,强化人的敬真主意识,强调入的终极关怀,即要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成败得失,而要着眼于永恒的幸福,要对自身更长久的前途和根本的利益负责。
二、伊斯兰教是一个提倡爱人的宗教
伊斯兰教不但要求人们敬真主,而且还要爱人。在敬主指导下爱人,在爱人中体现敬主。爱人思想贯穿于伊斯兰教的经典中。《古兰经》原则性地指出“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 21:107)爱人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古兰经》说“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4:36)《圣训>把爱人与信仰相提并论,说“你们任何人不可能进入乐园,除非凭信仰;你们任何人不可能有信仰,除非凭对他人之爱”。“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伊斯兰教还提倡宽容、谦让。《古兰经》说:“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末,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各种宗教和各种文化,既有特性,也有共性既有同,也有异。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已成为共识。然而,由于历史、社会、人文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人们在谈论伊斯兰教的时候,总是讲其特性,总喜欢罗列其与众不同之处,如伊斯兰教让妇女带头巾,伊斯兰教允许多妻,伊斯兰教实行神权政治,实行严刑峻法,禁止非婚男女幽会,禁止饮酒,……似乎伊斯兰教忌讳太多,清规戒律太多,对人的限制和束缚太多,给人的总印象是有点怪异,有点另类。笔者认为,当下的媒体和各种论著,强调伊斯兰教的特殊性太多,而讲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共性,讲伊斯兰教与人类普世价值的相通之处太少,即存异有余,求同不足。这种做法和观点,从理论上来讲,不符合伊斯兰教的实际,也不符合宗教的发展规律;从实践上而言,不利于各宗教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不利于世界和平与族际和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讲伊斯兰教特殊性,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尊重的同时,也要讲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共性,强调伊斯兰教的普世价值。敬真主爱人类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和核心价值观,强调这一点有利于寻找其他宗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交汇点、契合点、相通点,从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一、伊斯兰教是一个强调敬真主的宗教
伊斯兰教信仰体系完备,宗教礼仪健全,阐述其教义、教法和经典、哲学的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般人觉得神秘复杂,无从把握,因而望而却步。但是,概而言之,敬畏真主,即敬主是其第一要义。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教,坚持认主独一,唯主独尊,唯主独拜。伊斯兰教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个有意识、能赏罚的超自然力量,这个力量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养育者和主宰者,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公正的,他执掌末日审判,赏善罚恶,毫厘不爽。作为一个信真主的人,要弃恶从善,劝善戒恶。凡事瞒得了人,瞒不了主,人若犯罪作恶,也许能逃避世俗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但绝逃脱不了真主的惩罚,因为真主无所不知、洞察一切。在这一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敬主观。
伊斯兰教的敬主观,要求人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如果表里不一,言行脱节,人前行善,人后作恶,自欺欺人,必惹主怒,必受主罚。
伊斯兰教的“六信”也好,“五功”也罢,都着眼于摆正人与主的关系,强化人的敬真主意识,强调入的终极关怀,即要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成败得失,而要着眼于永恒的幸福,要对自身更长久的前途和根本的利益负责。
二、伊斯兰教是一个提倡爱人的宗教
伊斯兰教不但要求人们敬真主,而且还要爱人。在敬主指导下爱人,在爱人中体现敬主。爱人思想贯穿于伊斯兰教的经典中。《古兰经》原则性地指出“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 21:107)爱人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古兰经》说“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4:36)《圣训>把爱人与信仰相提并论,说“你们任何人不可能进入乐园,除非凭信仰;你们任何人不可能有信仰,除非凭对他人之爱”。“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伊斯兰教还提倡宽容、谦让。《古兰经》说:“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末,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 41: 34)先知穆罕默德要求穆斯林“宽容忍让地对待对你轻率鲁莽的人原谅对你不公正的人给对你刻薄的人施恩与跟你断绝关系的人保持友谊。”伊斯兰教还提倡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古兰经》说“你们绝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爱之物。”(3:92)伊斯兰教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古兰经>指出:“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止淫乱、作恶事、霸道。”(16:90) 伊斯兰教还把孝敬父母与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做为爱人的具体表现之一。伊斯兰教要求人们不但要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而且还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不但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还要爱有不同信仰的全人类。
三、伊斯兰教是一个天道与人道兼顾的宗教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规范人与真主之间的关系,也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穆斯林既要敬主,又要爱人;既要出世又要入世;既要后世,又要今世:既要重天道,又要重人道,两者兼顾,不可偏废。前者强调终极关怀和其意义,后者具体落实宗教情怀和人生价值。清代伊斯兰学者马德新在其著作《四典要会》中阐述二者的关系时说道“伊斯兰教至大至中,不偏不倚,过无不及,外则尽人之五伦,是为天理中之人情;内则修己之五功,是为人情中之天理。”不难看出,重天道能使人产生一种宗教情怀,而宗教情怀能培养一种劝善戒恶的神圣的使命感,给信仰者一种精神动力和内在心理支撑,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践履其所信奉的超越性观念。而重人道使神圣的超验性信仰得到具体体现,天道与人道相辅相成。比如,“五功”是天命义务,属天道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有碍人道,则可变通,例如旅行者的拜功可以缩短;拜功前的大、小净也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怕水净使病情恶化,可做“土净”(即象征性地用手拍拍土,然后摸脸摸手至肘)。斋功也同样,病人、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经期妇女、旅行者暂可免斋,事后弥补即可。这里充分考虑了病人的康复、孕妇的健康、胎儿和婴儿的营养、经期妇女和旅行者的方便,处处闪现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
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舞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多样性中也有同一性。我们在尊重各宗教之异的同时,也要尽力求各宗教之同,寻找全人类公认的普世伦理和共同价值观,为构建一个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既有多样性,也有同一性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和而不同”世界文明而努力。亲如密友。”( 41: 34)先知穆罕默德要求穆斯林“宽容忍让地对待对你轻率鲁莽的人原谅对你不公正的人给对你刻薄的人施恩与跟你断绝关系的人保持友谊。”伊斯兰教还提倡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古兰经》说“你们绝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爱之物。”(3:92)伊斯兰教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古兰经>指出:“真主的确命人公平、行善、施济亲戚,并禁止淫乱、作恶事、霸道。”(5 :32)伊斯兰教还把孝敬父母与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做为爱人的具体表现之一。伊斯兰教要求人们不但要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而且还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不但要爱有共同信仰的人,还要爱有不同信仰的全人类。
三、伊斯兰教是一个天道与人道兼顾的宗教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规范人与真主之间的关系,也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穆斯林既要敬主,又要爱人;既要出世又要入世;既要后世,又要今世:既要重天道,又要重人道,两者兼顾,不可偏废。前者强调终极关怀和其意义,后者具体落实宗教情怀和人生价值。清代伊斯兰学者马德新在其著作《四典要会》中阐述二者的关系时说道“伊斯兰教至大至中,不偏不倚,过无不及,外则尽人之五伦,是为天理中之人情;内则修己之五功,是为人情中之天理。”不难看出,重天道能使人产生一种宗教情怀,而宗教情怀能培养一种劝善戒恶的神圣的使命感,给信仰者一种精神动力和内在心理支撑,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践履其所信奉的超越性观念。而重人道使神圣的超验性信仰得到具体体现,天道与人道相辅相成。比如,“五功”是天命义务,属天道范畴,但在特殊情况下,有碍人道,则可变通,例如旅行者的拜功可以缩短;拜功前的大、小净也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怕水净使病情恶化,可做“土净”(即象征性地用手拍拍土,然后摸脸摸手至肘)。斋功也同样,病人、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经期妇女、旅行者暂可免斋,事后弥补即可。这里充分考虑了病人的康复、孕妇的健康、胎儿和婴儿的营养、经期妇女和旅行者的方便,处处闪现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
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舞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多样性中也有同一性。我们在尊重各宗教之异的同时,也要尽力求各宗教之同,寻找全人类公认的普世伦理和共同价值观,为构建一个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既有多样性,也有同一性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和而不同”世界文明而努力。


IP属地:甘肃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3-25 05:08回复
    看了一下没什么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08 11:5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11 21:44
      回复
        长篇大论➕满口胡话,骗骗没文化的人足够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5-10 17:36
        回复
          严打邪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27 02:04
          回复
            拿电棍打一轮病就好了


            IP属地:天津9楼2020-04-28 15:51
            收起回复
              伊斯兰是爱人的宗教,呵呵,用砍刀爱人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2-13 00:15
              收起回复
                “当宽待奴仆”?


                IP属地:北京14楼2021-09-03 15:18
                收起回复
                  逻辑有问题,既然非常强调“认主独一,唯主独尊,唯主独拜”,那摆明了就认为“我才是对的,你算个屁”的心态,认为自己独一无二,是怎么兼容别的东西的。


                  IP属地:广东17楼2021-11-02 23:35
                  收起回复
                    就像人的爱和冷漠一样*宗教只是信仰,而人却不一定都是好的,好人一直默默的做着好事,坏人那么多!只因为他有个和他们不一样的身份就去攻击一个群体!一群没有信仰没有去了解事情的只为了突显自己的高大上就一直高高在上的说这是邪教??这有脑子吗!!!!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12-31 13:53
                    收起回复
                      “人”这个字总结得好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22-01-12 20:16
                      回复
                        21世纪还有奴隶呢啊,求同存异,尊重你们一夫多妻,让女人戴头巾,这不是可笑吗。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3-03-12 15:16
                        回复
                          💣💣💣boon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4-24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