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隐藏的视力杀手和护眼妙招,都在这儿了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孩子好像从小学起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带去医院一检查,就发现得了近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孩子的年龄越小,视力的可塑性越强。孩子小小年纪就患有近视是愣被父母的不注意所导致的,保住好Ta珍贵的视力,就看父母给不给力了。
1
视觉发育的起始
孕期
宝宝的视觉在妈妈子宫里就开始发育了,孕期5个月,宝宝就能感受到光;9个月就能分辨黑暗和光明。
因此,妈妈在孕期一定要建立规律作息。如果孕期经常熬夜,宝宝出生后则容易有不规律的睡眠。
新生儿视力很差
宝宝刚出生至1个月之间视力很差,调节能力也差,看东西的最佳距离是20厘米左右。这个距离恰好是喂奶时,妈妈的脸与宝宝之间的距离(妈妈的模样,是宝宝脑海里第一个被牢牢记住的印象,所以宝宝对妈妈的感情最深)。
逐步长大
①色彩辨识:4个月以内,宝宝的视觉系统发育未完成,只有黑白两色;5个月开始有色彩的区分;3岁左右,才能完全分辨色彩。
②立体视:6个月左右,宝宝的立体视开始形成,会把物品进行换手传递。这一阶段注意练习。
2
这些视力问题很常见
婴幼儿几乎都是高度远视眼,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除此之外,最常遇到的就是近视眼和先天性散光。
高度远视眼
正常眼球与近视眼球对比示意图
正常眼球的眼轴直径大约为24mm,大于24mm为近视,小于24mm则为远视。
宝宝出生1个月,眼轴直径是17mm;1岁时增长为20mm左右;2~3岁时21~22mm;4岁时23mm;7岁时基本接近成人24mm。
七岁以前眼轴直径几乎一直是小于24mm的,所以远视眼属于正常现象。
近视眼
眼轴直径过早达到或超过正常值24mm,就会发展为近视。现在的婴幼儿接触电子产品早,用眼不卫生的状况也多,导致近视高发。
目前治疗近视的手段有:①角膜塑形镜(即OK镜),用于延缓近视发展;②0.01%的阿托品散瞳;③户外活动。
先天性散光
就是角膜表面不规则。这是先天性的眼部发育不良,终身存在,需戴镜矫正治疗。
视力筛查的重要性
1岁前,孩子的视力处于“可塑期”,如果视线被遮挡,发育将会受阻。
现在医院都配备了视力筛查仪,可以为6个月以上的宝宝进行屈光状态的筛查,用以排查一些先天性的屈光异常,提前加以干预。
3
视力正常的标准
对于婴幼儿来说,视力检查结果是什么数值才算正常呢?
2岁的孩子,正常视力为0.4~0.5;
3岁的孩子,正常视力为0.5~0.6;
4岁的孩子,正常视力为0.6~0.8;
5岁的孩子,正常视力可以达到1.0(最低为0.7);
7岁的孩子,视觉发育完成,按成人标准。
宝宝从3岁开始,就可以定期到医院检查视力,尽早发现孩子视功能异常,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睡觉不要开灯
晚上睡觉开一盏小夜灯,很多家庭都喜欢这样做。不过,持续的光线会损害宝宝的视觉。
长期开灯睡觉,瞳孔无法真正放松,眼周神经和肌肉持续紧绷,会埋下隐患。所以,不建议每晚开小夜灯。
4
有益于眼睛的饮食
补钙
身高迅速增长的孩子,可适当补钙。钙能使眼部巩膜致密紧实,借此可延缓近视增长。
少吃甜食
过多的甜食会使血钙减少,导致巩膜软化,近视增长更快。
不挑食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多食用胡萝卜、西兰花、紫甘蓝、蓝莓、玉米、肝、鱼等,不挑食。
5
合理用眼是根本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长时间、高强度用眼,是孩子视力出问题的原因。
户外活动
多进行外出活动,看远处能够放松眼部肌肉,有效预防近视。另外,户外活动接触太阳光,能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直径增长;户外的强光照,能使人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提高视物清晰度,对眼睛有好处。
另外,多让孩子参加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等,眼球灵活转动能使眼周肌肉得到锻炼),适当教孩子做眼保健操,都对视力有好处。
少接触电子产品
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电子屏幕会导致近视,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还容易让孩子患多动症。需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尽量少用。
合理阅读
多给宝宝看色彩丰富的图画、绘本,能很好地刺激视觉发育。不过,睡前读故事需注意以下三点。
①阅读姿势:不要趴在床上、弓着背或躺在床上仰头看书。这些姿势都可能引起近视。
②阅读灯:灯光昏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建议选用合适的阅读灯。
③阅读时长:不宜太长,适度即可。
防范眼外伤
3岁前的宝宝尤其要注意防范眼外伤发生。桌角、锋利的墙壁转角要贴上防撞条,少让宝宝玩利器,不用脏手揉眼睛。
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孩子有眼部异常,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建议及时去医院。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孩子好像从小学起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带去医院一检查,就发现得了近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孩子的年龄越小,视力的可塑性越强。孩子小小年纪就患有近视是愣被父母的不注意所导致的,保住好Ta珍贵的视力,就看父母给不给力了。
1
视觉发育的起始
孕期
宝宝的视觉在妈妈子宫里就开始发育了,孕期5个月,宝宝就能感受到光;9个月就能分辨黑暗和光明。
因此,妈妈在孕期一定要建立规律作息。如果孕期经常熬夜,宝宝出生后则容易有不规律的睡眠。
新生儿视力很差
宝宝刚出生至1个月之间视力很差,调节能力也差,看东西的最佳距离是20厘米左右。这个距离恰好是喂奶时,妈妈的脸与宝宝之间的距离(妈妈的模样,是宝宝脑海里第一个被牢牢记住的印象,所以宝宝对妈妈的感情最深)。
逐步长大
①色彩辨识:4个月以内,宝宝的视觉系统发育未完成,只有黑白两色;5个月开始有色彩的区分;3岁左右,才能完全分辨色彩。
②立体视:6个月左右,宝宝的立体视开始形成,会把物品进行换手传递。这一阶段注意练习。
2
这些视力问题很常见
婴幼儿几乎都是高度远视眼,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除此之外,最常遇到的就是近视眼和先天性散光。
高度远视眼
正常眼球与近视眼球对比示意图
正常眼球的眼轴直径大约为24mm,大于24mm为近视,小于24mm则为远视。
宝宝出生1个月,眼轴直径是17mm;1岁时增长为20mm左右;2~3岁时21~22mm;4岁时23mm;7岁时基本接近成人24mm。
七岁以前眼轴直径几乎一直是小于24mm的,所以远视眼属于正常现象。
近视眼
眼轴直径过早达到或超过正常值24mm,就会发展为近视。现在的婴幼儿接触电子产品早,用眼不卫生的状况也多,导致近视高发。
目前治疗近视的手段有:①角膜塑形镜(即OK镜),用于延缓近视发展;②0.01%的阿托品散瞳;③户外活动。
先天性散光
就是角膜表面不规则。这是先天性的眼部发育不良,终身存在,需戴镜矫正治疗。
视力筛查的重要性
1岁前,孩子的视力处于“可塑期”,如果视线被遮挡,发育将会受阻。
现在医院都配备了视力筛查仪,可以为6个月以上的宝宝进行屈光状态的筛查,用以排查一些先天性的屈光异常,提前加以干预。
3
视力正常的标准
对于婴幼儿来说,视力检查结果是什么数值才算正常呢?
2岁的孩子,正常视力为0.4~0.5;
3岁的孩子,正常视力为0.5~0.6;
4岁的孩子,正常视力为0.6~0.8;
5岁的孩子,正常视力可以达到1.0(最低为0.7);
7岁的孩子,视觉发育完成,按成人标准。
宝宝从3岁开始,就可以定期到医院检查视力,尽早发现孩子视功能异常,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睡觉不要开灯
晚上睡觉开一盏小夜灯,很多家庭都喜欢这样做。不过,持续的光线会损害宝宝的视觉。
长期开灯睡觉,瞳孔无法真正放松,眼周神经和肌肉持续紧绷,会埋下隐患。所以,不建议每晚开小夜灯。
4
有益于眼睛的饮食
补钙
身高迅速增长的孩子,可适当补钙。钙能使眼部巩膜致密紧实,借此可延缓近视增长。
少吃甜食
过多的甜食会使血钙减少,导致巩膜软化,近视增长更快。
不挑食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多食用胡萝卜、西兰花、紫甘蓝、蓝莓、玉米、肝、鱼等,不挑食。
5
合理用眼是根本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长时间、高强度用眼,是孩子视力出问题的原因。
户外活动
多进行外出活动,看远处能够放松眼部肌肉,有效预防近视。另外,户外活动接触太阳光,能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直径增长;户外的强光照,能使人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提高视物清晰度,对眼睛有好处。
另外,多让孩子参加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等,眼球灵活转动能使眼周肌肉得到锻炼),适当教孩子做眼保健操,都对视力有好处。
少接触电子产品
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电子屏幕会导致近视,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还容易让孩子患多动症。需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尽量少用。
合理阅读
多给宝宝看色彩丰富的图画、绘本,能很好地刺激视觉发育。不过,睡前读故事需注意以下三点。
①阅读姿势:不要趴在床上、弓着背或躺在床上仰头看书。这些姿势都可能引起近视。
②阅读灯:灯光昏暗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建议选用合适的阅读灯。
③阅读时长:不宜太长,适度即可。
防范眼外伤
3岁前的宝宝尤其要注意防范眼外伤发生。桌角、锋利的墙壁转角要贴上防撞条,少让宝宝玩利器,不用脏手揉眼睛。
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孩子有眼部异常,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建议及时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