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和吧友谈了下是否大叶种才能存储的问题,普洱生茶在一定条件下耐存储,并且可以向良好的方向转化,而熟茶的本质是模仿并加速了生茶的转化过程,以求达到陈年生茶的效果,这与湿仓控制好了转化快是一个道理。但像销法这类重发酵的多存几年也很有效果,滇红也是大叶种却不能长期存储和转化,黑茶是小叶种却可长期存储转化,是工艺有关么,如果是那么说明什么品种的茶只要工艺合适都可以长期存储转化。但现实是,宣称越陈越香的茶种较少,主要是压紧茶,普洱、黑茶、青砖、千两、茯砖等(也有白茶压饼的),毛茶大叶种、小叶种都有,基本上是边销为主,便于运输和存储(当然也有内销贡茶等,但不是主流),对于主流的绿茶、花茶、全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轻发酵的黄茶等茶叶大都是不耐存储的。
对此比较疑惑的是,这些加工工艺会增加茶叶的耐存储性、便于运输,可能也会由此带来一些有利于口感、香气的转化,单是越陈越香不是茶叶的主流,而是宣传炒作的成分更大。现在各普洱品牌涨声一片,而市场并没有本质性的增长,实际上对普洱是不利的,其他主流茶叶品种也很丰富,不是非喝普洱不可。
本人对于普洱也是新人小白,认识肤浅,以上这些是通过阅读吧里的帖子和自己的想法,不喜勿撕。
对此比较疑惑的是,这些加工工艺会增加茶叶的耐存储性、便于运输,可能也会由此带来一些有利于口感、香气的转化,单是越陈越香不是茶叶的主流,而是宣传炒作的成分更大。现在各普洱品牌涨声一片,而市场并没有本质性的增长,实际上对普洱是不利的,其他主流茶叶品种也很丰富,不是非喝普洱不可。
本人对于普洱也是新人小白,认识肤浅,以上这些是通过阅读吧里的帖子和自己的想法,不喜勿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