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北大附属实验...吧 关注:58贴子:645
  • 2回复贴,共1

你对孩子要求那么高,是因为你不能接受平凡的自己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身为人母,我在女儿入学后,心情不由自主地随着女儿的考试成绩起伏。
有段时间,我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女儿身上,每天给她增加营养,督促她读各种书,给她讲解难题,一心期待她成为学霸。女儿成绩好了,我就心情大好,女儿成绩差了,我就满心沮丧。
那段时间,女儿的考试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变得神经兮兮草木皆兵。
我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很多,可是有一天,我陪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她忽然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你很关心我,可是你在我旁边,我觉得好累呀。我希望你像以前一样,去读你喜欢的书,做你喜欢的事,看电视也可以。”

我猛然发现,原来,我过度的关注已经成为女儿的负累,甚至开始影响女儿的情绪,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后来,我试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她自己面对学习生活的起伏,不再强加干涉。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慢慢地,我和孩子的相处开始回到轻松自在的状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26 21:05回复
    生活中我们常发现,那些状态放松的父母,孩子的进步往往超乎想象,那些过于紧张孩子学习的家长,孩子总也达不到他们的预期。
    对二萌而言,孩子是不是学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进步和快乐充实。
    她说,一个妈妈,先经营好自己,才能经营好亲子关系。
    有人说,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还是令人无能为力;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有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竭尽全力的去做。
    我们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我们得承认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
    而作为父母,我们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我们得承认,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世界的中心。
    也许,即便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内,他也成不了中心,他不是学霸,只是为学霸鼓掌的人,他不是醒目的花,只是花旁边的一片叶子。
    可是他成为一个普通人,难道不好吗?
    他成为一个心存美好的普通人,在红尘中努力过平凡快乐的小日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真的很好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26 21:06
    回复
      03
      大榕的儿子冠群其实是个情商极高的小暖男,会打架子鼓,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平常聚会的时候,孩子们说起学校生活,总是听他说:“我特佩服我同桌,他是学霸,多难的习题他都能解出来。我也佩服我后面的小松,虽然他成绩不好,但是跑步是我们班上最快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无比真诚。我们都为这孩子高兴,小小年纪,他就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长处,由衷地为别人喝彩,这不就是最好的成长吗?
      二萌说:“冠群,我猜你在班里人缘肯定很好?”
      冠群笑出一口小白牙,“阿姨你怎么知道?”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懂得赞美别人的孩子,人缘怎么会不好。
      04
      没有完美的成人,更没有完美的孩子。所谓成长,就是完善自己的不完美之处。如果你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你就是不接纳孩子的成长。
      在一些父母的思想里,孩子的不完美之处,正是自己的操心之处,也就是自己该对孩子进行深刻教育的地方。因此,只要是发现孩子不完美,就开始对孩子唠唠叨叨,拿起大剪子,对孩子修修剪剪。
      在孩子打基础的时候,你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差。相反,你只是依照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孩子就能越变越完美。
      周国平说: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不是所有的花都开的娇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但不是所有的星星都耀眼。我们爱孩子,就应该爱他原本的模样。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到: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
      如果遵从的是自己的心意,
      那么, 做一个温暖的普通人又何妨?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
      把平凡作为一种经历,把目标作为前进的动力。
      回家的路上,女儿对我说:“妈妈,刚才大家谈到理想,我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做蛋糕师,一个是做段子手,哪一个更好呢?”
      我笑着摸摸她的头,“两个都好,都值得你付出努力,妈妈为你加油。”
      为人父母,我们不仅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平凡,也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平凡,同时和孩子一起,在平凡之路上留下一串串幸福的脚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26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