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艺术天才吧 关注:44贴子:2,029
  • 7回复贴,共1

伍尔芙小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研究现状综述

 

 01级010141015 叶益妮 010141072 邹淑霞 010141087 骆茵 010141088 赵英杰 010141129 颜瑜

 

 

六 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状况:

    通观上述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到,国内对伍尔芙的研究小说的%D


1楼2005-10-13 13:08回复
    不懂啊
    原来是一位女作家.
    多点介绍好吗?


    2楼2005-10-16 16:35
    回复
      2025-05-22 09:13:49
      广告
      没连接上 呵呵


      3楼2005-10-17 12:35
      回复
        你不该不知道她呀 大学应该会学吧 ?现在高中都是她的文章 墙上的斑点 还是你学的是理科 不在文学系???


        4楼2005-10-17 12:39
        回复

           

          B.针对作品而作的研究:

          这一类最多的集中在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方面的研究。意识流是伍尔芙小说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而意识流自然流淌过程中所采用的种种具体技巧又成了批评家们努力挖掘所在。像内心独白的分类、时间蒙太奇的运用、叙述视角的自然转换以及这些技巧的运用效果都有所涉及。“……在叙事方式上 ,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还有作品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解读也是许多评论所做的,像对《到灯塔去》中窗和灯塔的象征意义的阐述就做了很多。研究还证实其它文学因素像印象派绘画因素、音乐因素的运用,构成了伍尔芙作品的诗化世界,使她的作品呈现出诗化的风格。“她将诗歌的透视法、抒情性、象征性、比喻性、联想性、音乐性等审美特征融汇进小说,使小说诗意盎然。”

          人物形象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面。“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 ,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 ,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批评家们因此多致力于她的那些新的人物形象的研究。像《六个人物六种人生——谈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海浪〉中的人物刻画》、《评〈到灯塔去〉中人物的精神奋斗历程》、《伍尔芙的女性观和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这些都是从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的。

          还有一个评论家经常触及的是伍尔芙作品的风格和现实意义。有评论提出“悲观的意识”之说,认为伍尔夫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英国上层中产阶级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潜意识活动描写,探索出了中上层社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段动荡时期的精神世界;但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她自身脆弱的身心条件,作家在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探求中,常在作品中流露出淡淡的悲观意识,从而使作品焕发出一种独特的肃穆情调。还有一个小说中的存在意识问题,对于存在的思考,伍尔芙既有与存在哲学不谋而合的观点,更有自己独辟蹊径的见解。“她的小说塑造了新的人的形象,更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的作品中反映的是英国的社会和文化”“(她的作品)蕴涵着社会历史感和对两性身份与创作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她的作品)揭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的异化感和末日感”。伍尔芙正是以一种主观的现实主义手法来揭示女性的生活本质,展示现代人的存在状态。

           

          2.英文研究现状:

          英美学者从文化、政治、社会、历史、语言学、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等视角出发,对伍尔夫的作品,包括小说、书信、日记和散文,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此外,对于伍尔夫生平包括其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病史、贺加斯出版社和布卢姆斯伯里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有大量保存完整的日记和书信也已经相当成体系。作一个大概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A. 对伍尔夫生平的研究

          最早的关于伍尔夫的生平的记叙专著见于其丈夫Leonard的自传和由Leonard授意侄儿昆廷·贝儿写的传记。之后,英美学者对于伍尔夫生平的兴趣从躁狂抑郁症、贺拉斯、布卢姆斯伯里组织一直延伸到童年时受同母异父的兄长性虐待而留下表现在作品创作和家庭生活中的阴影、与丈夫Leonard之间的相处,还有从所交往的作家的回忆录中寻找各种引证和补证,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Leonard与Virginia本身大量的日记和个人通信往来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B.对小说的整体风格研究: 

           英美学者对于伍尔夫小说的研究已经从小说作品本身一直追溯到各部作品的草稿,还有大量随笔中所记录的将成为作品内容的情景或人物原型。对于同时期的作家例如特·斯·艾略特、约瑟夫·康拉德、詹姆斯·乔伊斯、沃尔特·佩特还有其他女性作家如夏洛蒂·勃朗特、乔治·艾略特等的对比以及这些作家对伍尔夫创伤的影响是伍尔夫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关于小说结构和语言本身的现代主义手法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大量的心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手法,诗化结构、用作品人物的多个主观视角复合折射出客观世界的手法。
          


          6楼2005-10-17 15:11
          回复
            哈哈,现在才觉得这个名字似曾见过,是看了你的介绍,还是原来稍微有点印象?
            我学理,但很喜欢文学。
            可能《墙上的斑点》是高三要学的吧,还没学到。

            哈哈,那些参考资料费很大劲才刚顺下来呀


            8楼2005-10-23 00:42
            回复
              呵呵,看来满深奥的文人


              9楼2005-10-25 22:59
              回复
                • 121.62.199.*
                谁能帮我分析以下 <墙上的斑点>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呀 ???


                10楼2007-08-16 1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