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鉴藏古玩艺术馆,占地4200平,馆内藏品多达上万件,业内人称河南的小故宫,是河南省内的古玩艺术品收藏馆,打造全国性文化产业航空母舰。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来了一位老太太。进屋后,一句话没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瓷碗。 “我要把它卖了换钱”。 工作人员拿起来一看,是一只蓝色大碗,胎体厚重,釉色浓淡均匀。再看碗的内部,碗里有些磨痕,而且还有污垢。 “老太太,这碗是做什么用的?” “最早是家里装盐的,后来觉得太大不好用,就用来装鸡食喂鸡了”。 工作人员这才明白为什么碗里有污垢。 “那您准备卖多少钱?” “这只碗在家里已经很多年了,应该是有点年头的古物。不过,它虽然看着结实,但蓝色中还有白点,可能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价钱嘛……看着给就是了。”最后商量着,工作人员给了她80元人民币,老太太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人走后,工作人员将碗放进水里清洗,当碗内底的污垢慢慢被洗净,正正方方的六个字显露出来一一“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是青花年款,笔画纤细规整,确实像明朝宣德年间的风格。如真是老物件,算起来,这碗至少得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一般来说,瓷器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部,而这件却在碗内心,这是非常少见的!工作人员立马意识到这碗不是一般的老物件,马上向领导汇报。当天下午,北京文物商店的门口停满了汽车,几位著名的瓷器专家陆续赶来。当把这只蓝碗摆上桌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从器形、材质到工艺,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就是一件烧制于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的瓷器,根据器型特点,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景德镇窑洒蓝釉钵”。 老太太一定没想到,这碗最珍贵之处正是她误认为有缺陷的地方,即碗上的白点。 洒蓝釉碗看似简单,其实工艺十分复杂,因为要二次烧制,所以成功率很低。 一般来说,由于做工精细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如果器物满身吹釉,吹得不均匀,深浅不一,就是雪盖蓝;如果均匀地密布于瓷柸上,形成星星点点,才是真正的洒蓝釉。传世宣德期间的洒蓝釉制品极为少见,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仅三件。 除了首都博物馆的这件外,一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另外一件原被仇焱之老先生收藏,1980年11月2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370万港币被香港赵氏拍得。 明代的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出现到消亡只存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它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呢?当年,宣德皇帝迷上了掷色子的游戏,下旨要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一种专门玩色子用的瓷器。御窑厂的工人不敢怠慢,经过艰苦研制,创新地烧制出了洒蓝釉碗,宣德皇帝很满意。但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了。宣德死后,掷骰的游戏不再流行,洒蓝釉瓷的出品量便逐渐减少。之后的皇帝也曾下令烧制过这种瓷器,但由于工艺极为复杂,成功率又极低,还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到了清代康熙时期又恢复生产。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清代的洒蓝釉瓷器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最,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进入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来了一位老太太。进屋后,一句话没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瓷碗。 “我要把它卖了换钱”。 工作人员拿起来一看,是一只蓝色大碗,胎体厚重,釉色浓淡均匀。再看碗的内部,碗里有些磨痕,而且还有污垢。 “老太太,这碗是做什么用的?” “最早是家里装盐的,后来觉得太大不好用,就用来装鸡食喂鸡了”。 工作人员这才明白为什么碗里有污垢。 “那您准备卖多少钱?” “这只碗在家里已经很多年了,应该是有点年头的古物。不过,它虽然看着结实,但蓝色中还有白点,可能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价钱嘛……看着给就是了。”最后商量着,工作人员给了她80元人民币,老太太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人走后,工作人员将碗放进水里清洗,当碗内底的污垢慢慢被洗净,正正方方的六个字显露出来一一“大明宣德年制”。这六个字是青花年款,笔画纤细规整,确实像明朝宣德年间的风格。如真是老物件,算起来,这碗至少得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一般来说,瓷器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部,而这件却在碗内心,这是非常少见的!工作人员立马意识到这碗不是一般的老物件,马上向领导汇报。当天下午,北京文物商店的门口停满了汽车,几位著名的瓷器专家陆续赶来。当把这只蓝碗摆上桌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从器形、材质到工艺,专家们一致认定这就是一件烧制于明朝宣德年间景德镇的瓷器,根据器型特点,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景德镇窑洒蓝釉钵”。 老太太一定没想到,这碗最珍贵之处正是她误认为有缺陷的地方,即碗上的白点。 洒蓝釉碗看似简单,其实工艺十分复杂,因为要二次烧制,所以成功率很低。 一般来说,由于做工精细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如果器物满身吹釉,吹得不均匀,深浅不一,就是雪盖蓝;如果均匀地密布于瓷柸上,形成星星点点,才是真正的洒蓝釉。传世宣德期间的洒蓝釉制品极为少见,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仅三件。 除了首都博物馆的这件外,一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另外一件原被仇焱之老先生收藏,1980年11月2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370万港币被香港赵氏拍得。 明代的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出现到消亡只存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它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呢?当年,宣德皇帝迷上了掷色子的游戏,下旨要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一种专门玩色子用的瓷器。御窑厂的工人不敢怠慢,经过艰苦研制,创新地烧制出了洒蓝釉碗,宣德皇帝很满意。但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了。宣德死后,掷骰的游戏不再流行,洒蓝釉瓷的出品量便逐渐减少。之后的皇帝也曾下令烧制过这种瓷器,但由于工艺极为复杂,成功率又极低,还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到了清代康熙时期又恢复生产。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清代的洒蓝釉瓷器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最,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进入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