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3月28日,金融专硕放榜的日子,很荣幸和各位大咖一起成功录取了。如今再回首这一段考研的日子,心里都会充满了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你为心中所梦坚持到底的成就感而带来的,也是你的人生马拉松中存在着这一小段冲刺赛而带来的。我大学求学于上海,在一所普通本一学金融,大学前两年我对考研都没有明确的计划,也因为一直在参加社团及学生会工作与大大小小的实习,原计划是在毕业后直接求职工作。但是人到大三身处境遇、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那时身边许多的同学已经开始准备考研或者出国深造,而近几年国内经济下行,大学生求职似乎愈加困难,而我的本科质量与口碑都比较一般,让我陷入求职筹码太小的窘境,所以才动了考研的念头。
我正式决定考研是2016年3月26号,当时我刚刚入职一家公司开始新的实习,这听起来有点儿荒诞,但彼时我完全认为这是合理的,所以大家相较于我复习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我从三月末一直到七月中旬每天的时间都是在分配给工作、本科课程学习、期末考试之后才留给考研复习,而这段时期我主要给自己的任务是英语单词、阅读和数学教材、以及一些金融教材的阅读。七月中旬暑假开始,全心全意考研的大幕也拉开了,因为大学宿舍没有空调我选择回家复习,显然回家复习的状态远远不如图书馆,好在我还是基本坚持住了“以一周为周期,学习一周后出去玩儿一天”这样的学习模式,这段时间的重点在数学全书征战和专业课。
九月份返沪后我就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此时政治已经开始成为头号敌人。十月份我开始刷数学真题,而且和好多人不一样我数学几乎只有一刷= =,专业课的工作是形成自己的笔记,我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很热衷于自己手打笔记,于是九月我手打了大概七万字的货币银行学笔记,这对我后期的复习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十月中旬我因病回家住院,十月底才返校重新开始复习,这十几天的放水对我影响很大,有些知识已经遗忘,而这件事本身对我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且保证复习的连续性。
十一月我开始订正数学真题错题,并且开始做模拟题,与此同时英语作文也开始着手准备,除此之外我开始自己整理专业课热点。一进入十二月就到了高度紧张期,专业课热点在十二月要形成“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的热点储备库,即本年度热点基本通读,而后根据热度、国内外形势、专业课命题风格进行押题,抓出几个重点热点进行反复背诵。除了数学以外,我对英语作文、政治大题、专业课都进行了“押题”当然此押题非彼押题= =,这种押题是让自己抓住重点的过程,也是在考场增强自信心的一种做法。
以下开始说各科的复习及注意事项,因为数学的分远低出我的预期,无法给出有价值的经验,只有一句:请向对待初恋一样对待数学,无论她如何虐待你QAQ。
一、政治(高性价比的低级学科)75+
我开始学习政治始于9月份返校后,9月应该是开始政治学习最中规中矩的时间,我高中是文科生,9月开始复习不觉得时间紧,后期甚至觉得游刃有余。第一批资料就是肖秀荣1000题+政治大纲解析(教育部考试中心出书,粉皮)今年大纲解析出的比往年早,往年据说是9月中旬才会发售,但今年8月下旬就发售了,所以2018年的同学要根据发售时间来决定暂替资料,比如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或者2017年的大纲解析。但是本年的大纲解析一定是必备的,在发售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
首先的学习任务是一刷大纲解析,第一次看很痛苦,大纲解析密密麻麻都是字,而且第一块就是哲学,让人觉得晦涩难懂,难以下读。但是坚持看下去到第二块毛中特就好多了,近代史就十分轻松了,几乎都是一些基本史实,思修就更是小菜一碟。9月份政治的复习每天两个小时,第一遍刷大纲解析花了大概15天,在我有高中知识的前提下,这一遍通读教材的结果是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大家一刷忘光了别灰心!)。
这时候开始第二遍刷大纲解析,我的方法是视频课+大纲解析+1000题,就着大纲解析看视频课,然后将边边角角的知识都扫一遍,再用1000题巩固知识。第二遍花了20天,这一遍研读完,知识已经基本熟悉,大体的框架也已经搭成。
第三遍刷大纲解析很快,采取的方法是大纲解析+疾风劲草+二刷1000题,还用了毛中特+史纲时间对应的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将知识按照时间连成体系。三遍大纲解析刷完后,时间已经是十月中下旬,这个时候我对政治知识已经非常熟悉了,马哲的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几大块我都做了梳理,毛中特和史纲我也能按照时间马上说出对应章节。
十一月一开月,我开始大量做真题和模拟题,此时政治学习时间已经调整到三个小时,基本是一个小时做真题,其他两个小时用来突破专项知识,比如说毛中特的第八章篇幅很长,内容也很杂乱,我特地做了思维导图帮助自己记忆。因为政治是一门实事感很强的学科,真题有时会出现过时的内容,所以真题刷了一周后就开始做模拟题了,这时候肖八已经出版,做模拟题的方法是只做选择题,然后看哲学大题抓原理和方法论,模拟题的作用是查缺补漏,认真看自己不会做和做错的地方,及时返回大纲解析看原话。
我和以往一些学长学姐给的经验的差别是,我很看重大纲解析和模拟题,在最后也达到对大纲解析熟烂于心的地步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模拟题也是出一份做一份,至于疾风劲草这本书我并未视为神物,只看了一遍就扔到一边。在做模拟题的时候我选择题基本是在15到20分钟内完成,肖八的平均分大概在42,蒋五45,米三40,最后考研根据目前网上的答案来看应该也在42左右。
十一月中旬我开始将时间转移至主观题,但是我认为选择题依然不应该放弃,这段时间我的复习工作是半个小时模拟题+1000题错题再现+背大题。一开始在学习政治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么厚一本书怎么背的下来?但是在学习完三轮以后,其实可以很明白有哪些部分是完全可以不用背的,比如哲学这一块,很明显大题只会考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这三块,唯物论因为太简单考的概率也比较小,今年是出了认识论中真理与价值这一部分内容,其实还稍稍有点超乎我的意料,辩证法是考察概率最大的一块,而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块是绝对不会考到的。毛概是时事感最强的一门,第八章绝对是重中之重,再稍微关注一下本年的时事与考纲新增内容,就可以抓住最需要背的内容,比如四个全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这些话题基本能覆盖80%的考察内容,史纲和思修可以参考一下后期一些老师的点题,完全能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大题宝库,我反对完全依赖市面上那些大题核心考点必背,我的方法是参考了一些这一类型的书籍,以大纲解析为主,手打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核心考点,手打的过程本就是记忆过程,而后期大题也只需要拿着这几张A4纸+肖4大题反复背诵即可。
十二月伊始就可以开始背肖四大题了,这本书是考研圣经,人手一本且人人必背。这本书是必须要背,但是背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真的百分百能压中题,而是大家都背所以你不可以做例外。我在对待肖四的时候没有完全照背答案,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了总结并补充到我自己的大题宝库里,今年考研说是肖四几乎全部压中,我自身并没有这种强烈的惊喜感,因为我并不完全依赖肖四,且这几大大题我自身也压中了三道换句话说即使今年反押题,肖四一道题都没压中,我也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能应付主流的大题。
形势政策这一门课我很害怕选择题,所以在十二月中旬时一定要把一些时事扫一遍。至于大题参考以上方法,形势政策的大题是最容易答的,要记住政治学科是一门有立场的学科,形势政策这门课是政治立场的最好体现,记清楚该歌颂谁该诟病谁,别忘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如此这般不会出错。
二、英语(一直都存在却从未被超越的实用学科)80+
英语这一门学科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中国考生的通病就是阅读分数爆表,听说写完蛋。我在此代表众多考生对考研英语的题型设置表示感激,因为正好没有听力,而阅读的分数又最重。我英语阅读的底子不错,但是听说能力确实属于废柴,大学四级六级都是一次过,分数也是大众分,四级530+,六级510+。我个人觉得考研英语的阅读比较靠近六级阅读,但是联系也不大,所以四六级分数的价值仅做轻参考。
英语开始的时间算是最早的,三月份我就开始背单词但仅限于背单词,我背单词的方法没有借鉴价值,一是因为我就是呆板地刷了一遍单词书(新东方红皮而且真的只有一遍)二是在考研中我并没有十分看重背单词的重要性,英语二主观题40分,其中15分翻译题还是英翻中,25分作文的词汇也并不高级,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背单词纯粹只是做到会认,至于拼写的重要性就次之了。一遍刷完单词书后我就没有再系统背过单词,后面就是用一些软体比如扇贝APP辅助记忆。
大概五月份左右我就开始直接上英语一的阅读,方法是两天一篇阅读+通篇笔头翻译。一开始几乎每篇都错三题以上,全军覆没的情况也常有。大概刷了一个月十五篇阅读错误率就大减了,到七月份我开始刷英二的阅读,这时候的方法就是一天一篇+通篇口头翻译,之前笔头翻译和后面口头翻译的原因都是因为这样可以顺带练习翻译题型。到九月份我的阅读基本是一份卷子错三题以内。五个月的练习完全可以说明“无他,唯手熟尔“这句话的真理性, 九月份英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每天几乎只花一个多小时重新刷阅读保持题感,研究错误选项设置方法,到十月份我尝试过和研友口述做阅读的方法,已经可以明确说出出题模式和陷阱,这个时候我对英语已经很有信心了。
十月中旬我开始准备写作,我没有使用任何一本写作书,准备写作的方法是模板,但是不是别人的模板,是根据往年的作文真题进行分块,花钱购买了好几份别人的模板(事后发现不过如此)进行结合,再配合各种英语APP,写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模板。在后期的完善中我又写出了数十句替换句和替换词,做到单靠模板就可以达到要求字数,大作文和小作文都是如此。
十二月就英语我唯一的工作就是背诵模板,每三天尝试自己用模板写大作文和小作文(写完后自己根据软件修改或者叫英文比较好的同学帮忙改),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也时有惊喜,比如在形容“最好”的时候,我脑子里唯一的词就是BEST,后面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查询“最好”还有什么词汇可以使用,最后我锁定了SECOND TO NOTHING这个词,并且也在最后考研的时候用上了。
十二月我进行了三次模拟,2016年的英语一客观题53,2015年英语二客观题56,2016英语二客观题54,这里不太说完型是因为对于完型我是属于放弃状态的,英语一的完型我几乎错一半,英语二错六题以内,完型我是从小烂到大,这个体型词语辨析太钻牛角尖,又太考察积累,而且性价比低又费时(反正我就是很讨厌!)但想考更高分数的同学也要注意,但抱歉的是我无法给出有价值的经验。今年英语二比较简单,所以大家的分数都不是很低。
三、专业课(第二重要的课程)110+
重头戏终于来了。我本科就是金融,所以金砖是我理所应当要走的路。有些考研党会觉得跨专业很难,其实金砖近年大热,有许多跨专业的同学参加考试,有一些是经济学大类下的其他专业,还算是有共同点,但有许多理工科也跨考,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实就算是本科金融,我们有些人也没有好好学习(比如说我= =),我开始复习的时候还不知道货币银行学是什么东西,所以有一些跨专业的同学大可不必太过担心。
首先列一下专业课我学习的书目:
1、米什金《货币银行学》
2、黄达《金融学》(华师指定书目)此书有简版和完整版,请购买厚的完整版。
3、圣才《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4、荆新《财务管理学》(华师指定书目),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都可以购买。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6、蓝钦发《国际金融》(华师指定书目)蓝教授是经管院的副院长。
7、翔高431红蓝橘三本
我大概四月份开始阅读米什金的《货币银行学》,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教材一本外国教材,外国教材的好处是非常浅显易懂,可以让你迅速入门金融学。因为黄达的金融学巨厚,而且用词晦涩,浓浓一股论文味,所以建议对金融了解不多(尤其跨专业)的同学首先阅读一下这本教材。
大概五月份,我开始一刷黄达,第一遍非常痛苦,我的辅助方法是一边阅读一边自己手写笔记,将重要句子提炼出来,其实这本书也只看一遍,而第一遍看完之后根本什么都没记住。六月份我拿着圣才的笔记开始二次学习,对一些不懂的名词随手进行百度OR谷歌(如果你能翻墙),这样可以进行知识的有效积累。第二遍看下来心里对这本书的恐惧就变小了许多了。
七月份我开始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本身难度不高,而且因为我在本科期间学过并且拿到接近满分的分数,所以学习起来非常轻松。这门课的核心“时间价值“,重点便是是现值的计算,一通百通,在考试中考察的形式也以计算题为主,难度并不高,所以相对来说财务管理是一门很好攻克的学科。
八月份的学习安排是国际金融,国际金融这门课其实在黄达的货币银行学中已经有所囊括,并且根据我的观察在真题中考察的题目也并不多。但是华师官方还是列了蓝院长的书作为指定数目,很有可能以后会加重考察比例,所以仍然要认真学习。蓝院长的这本书并不好阅读,所以我用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作为切入口进行了学习,学习的方法和货币银行学一样,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而蓝院长的书我只是选择性地做了阅读,并补充了一些姜波克的教材上未提到的内容。
八月份我的另外一个工作是开始学习翔高431的金融学部分(这本书我只看了金融学部分,因为这本书本来是为复旦上财编写的,财务管理明显偏难,而华师的财务并不会有这么高的难度),这本书口碑极好,我学习完后也觉得名不虚传,对金融学的部分若能掌握到此书的高度,应付华师的专业课考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九月份返校后,我又复习了一遍财务管理,重点仍旧是以计算题为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辅。此外我开始我考研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项工作:手打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的笔记。2017的考研党几乎人人都会购买一位15年第一名学长的笔记,我也购买了,质量很高。但是我没有完全只按照他的笔记来复习,我在黄达金融学、翔高431、姜波克国际金融、蓝钦发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再参考了学长的笔记,列出了全部的知识点,总计七万字。完成此项工作后,我的七本书变成了67页的A4纸,从此以后再复习只需要翻阅这67页笔记。
十月份十一月份,我的时间大大向政治倾斜,而同时专业课也非常轻松了。每天只花一小时背诵自己整理的笔记,一个半小时搜罗金融热点(如果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应该纵向梳理,不仅仅只关注现在,还可以阅读一下整个历程)最后差不多整理出了40个金融专题,这是专门为最后一题论述题准备的。然后大概两三天做翔高431的真题,因为不同学校出题风格大不相同,所以只是做着练练手。
十二月,我重新背了一遍笔记,然后从金融专题中挑出了最热的12个专题进行反复的背诵,今年我第一个押的是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第二是美联储加息。但是华师考的是最热门的人民币国际化,虽然有点意外,但是也是提前准备到了,所以还是写满了全部答题纸。
专业课的分数今年不到120,其中计算题第一题因为题目太奇怪,整题乱写,几乎是10分全扣,后来发现是将简单的题复杂化了,华师大的计算题本不难,否则很有信心冲击一下120分。 另外,在课余时间我还会看一些APP及公众号。APP比如经济学人双语,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比如金融读书会,经管之家等。这对积累课外知识有很大帮助。
RE1:今年我被数学大大拖后腿,依靠着较高的政治,不低的英语和专业课才能顺利考取华师。18年的考研党一定要重视数学,但同时也不要抛弃其他科啊!!!!
RE2:历年招生及录取信息表
RE3:2017年报了将近900个人,可以说是超级大年了,统考生中本应录取50人,后扩招录取80人,100人进复试,分数线370分。
RE4:我这儿有华师历年真题的整理,后面两年只有回忆版了,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联系。
RE5:后面会再补充一下复试具体情况,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留言,祝大家考研顺利~
我正式决定考研是2016年3月26号,当时我刚刚入职一家公司开始新的实习,这听起来有点儿荒诞,但彼时我完全认为这是合理的,所以大家相较于我复习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我从三月末一直到七月中旬每天的时间都是在分配给工作、本科课程学习、期末考试之后才留给考研复习,而这段时期我主要给自己的任务是英语单词、阅读和数学教材、以及一些金融教材的阅读。七月中旬暑假开始,全心全意考研的大幕也拉开了,因为大学宿舍没有空调我选择回家复习,显然回家复习的状态远远不如图书馆,好在我还是基本坚持住了“以一周为周期,学习一周后出去玩儿一天”这样的学习模式,这段时间的重点在数学全书征战和专业课。
九月份返沪后我就在学校图书馆自习,此时政治已经开始成为头号敌人。十月份我开始刷数学真题,而且和好多人不一样我数学几乎只有一刷= =,专业课的工作是形成自己的笔记,我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很热衷于自己手打笔记,于是九月我手打了大概七万字的货币银行学笔记,这对我后期的复习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十月中旬我因病回家住院,十月底才返校重新开始复习,这十几天的放水对我影响很大,有些知识已经遗忘,而这件事本身对我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身体且保证复习的连续性。
十一月我开始订正数学真题错题,并且开始做模拟题,与此同时英语作文也开始着手准备,除此之外我开始自己整理专业课热点。一进入十二月就到了高度紧张期,专业课热点在十二月要形成“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的热点储备库,即本年度热点基本通读,而后根据热度、国内外形势、专业课命题风格进行押题,抓出几个重点热点进行反复背诵。除了数学以外,我对英语作文、政治大题、专业课都进行了“押题”当然此押题非彼押题= =,这种押题是让自己抓住重点的过程,也是在考场增强自信心的一种做法。
以下开始说各科的复习及注意事项,因为数学的分远低出我的预期,无法给出有价值的经验,只有一句:请向对待初恋一样对待数学,无论她如何虐待你QAQ。
一、政治(高性价比的低级学科)75+
我开始学习政治始于9月份返校后,9月应该是开始政治学习最中规中矩的时间,我高中是文科生,9月开始复习不觉得时间紧,后期甚至觉得游刃有余。第一批资料就是肖秀荣1000题+政治大纲解析(教育部考试中心出书,粉皮)今年大纲解析出的比往年早,往年据说是9月中旬才会发售,但今年8月下旬就发售了,所以2018年的同学要根据发售时间来决定暂替资料,比如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或者2017年的大纲解析。但是本年的大纲解析一定是必备的,在发售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
首先的学习任务是一刷大纲解析,第一次看很痛苦,大纲解析密密麻麻都是字,而且第一块就是哲学,让人觉得晦涩难懂,难以下读。但是坚持看下去到第二块毛中特就好多了,近代史就十分轻松了,几乎都是一些基本史实,思修就更是小菜一碟。9月份政治的复习每天两个小时,第一遍刷大纲解析花了大概15天,在我有高中知识的前提下,这一遍通读教材的结果是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大家一刷忘光了别灰心!)。
这时候开始第二遍刷大纲解析,我的方法是视频课+大纲解析+1000题,就着大纲解析看视频课,然后将边边角角的知识都扫一遍,再用1000题巩固知识。第二遍花了20天,这一遍研读完,知识已经基本熟悉,大体的框架也已经搭成。
第三遍刷大纲解析很快,采取的方法是大纲解析+疾风劲草+二刷1000题,还用了毛中特+史纲时间对应的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将知识按照时间连成体系。三遍大纲解析刷完后,时间已经是十月中下旬,这个时候我对政治知识已经非常熟悉了,马哲的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几大块我都做了梳理,毛中特和史纲我也能按照时间马上说出对应章节。
十一月一开月,我开始大量做真题和模拟题,此时政治学习时间已经调整到三个小时,基本是一个小时做真题,其他两个小时用来突破专项知识,比如说毛中特的第八章篇幅很长,内容也很杂乱,我特地做了思维导图帮助自己记忆。因为政治是一门实事感很强的学科,真题有时会出现过时的内容,所以真题刷了一周后就开始做模拟题了,这时候肖八已经出版,做模拟题的方法是只做选择题,然后看哲学大题抓原理和方法论,模拟题的作用是查缺补漏,认真看自己不会做和做错的地方,及时返回大纲解析看原话。
我和以往一些学长学姐给的经验的差别是,我很看重大纲解析和模拟题,在最后也达到对大纲解析熟烂于心的地步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模拟题也是出一份做一份,至于疾风劲草这本书我并未视为神物,只看了一遍就扔到一边。在做模拟题的时候我选择题基本是在15到20分钟内完成,肖八的平均分大概在42,蒋五45,米三40,最后考研根据目前网上的答案来看应该也在42左右。
十一月中旬我开始将时间转移至主观题,但是我认为选择题依然不应该放弃,这段时间我的复习工作是半个小时模拟题+1000题错题再现+背大题。一开始在学习政治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么厚一本书怎么背的下来?但是在学习完三轮以后,其实可以很明白有哪些部分是完全可以不用背的,比如哲学这一块,很明显大题只会考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这三块,唯物论因为太简单考的概率也比较小,今年是出了认识论中真理与价值这一部分内容,其实还稍稍有点超乎我的意料,辩证法是考察概率最大的一块,而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块是绝对不会考到的。毛概是时事感最强的一门,第八章绝对是重中之重,再稍微关注一下本年的时事与考纲新增内容,就可以抓住最需要背的内容,比如四个全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这些话题基本能覆盖80%的考察内容,史纲和思修可以参考一下后期一些老师的点题,完全能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大题宝库,我反对完全依赖市面上那些大题核心考点必背,我的方法是参考了一些这一类型的书籍,以大纲解析为主,手打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核心考点,手打的过程本就是记忆过程,而后期大题也只需要拿着这几张A4纸+肖4大题反复背诵即可。
十二月伊始就可以开始背肖四大题了,这本书是考研圣经,人手一本且人人必背。这本书是必须要背,但是背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真的百分百能压中题,而是大家都背所以你不可以做例外。我在对待肖四的时候没有完全照背答案,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了总结并补充到我自己的大题宝库里,今年考研说是肖四几乎全部压中,我自身并没有这种强烈的惊喜感,因为我并不完全依赖肖四,且这几大大题我自身也压中了三道换句话说即使今年反押题,肖四一道题都没压中,我也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能应付主流的大题。
形势政策这一门课我很害怕选择题,所以在十二月中旬时一定要把一些时事扫一遍。至于大题参考以上方法,形势政策的大题是最容易答的,要记住政治学科是一门有立场的学科,形势政策这门课是政治立场的最好体现,记清楚该歌颂谁该诟病谁,别忘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如此这般不会出错。
二、英语(一直都存在却从未被超越的实用学科)80+
英语这一门学科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中国考生的通病就是阅读分数爆表,听说写完蛋。我在此代表众多考生对考研英语的题型设置表示感激,因为正好没有听力,而阅读的分数又最重。我英语阅读的底子不错,但是听说能力确实属于废柴,大学四级六级都是一次过,分数也是大众分,四级530+,六级510+。我个人觉得考研英语的阅读比较靠近六级阅读,但是联系也不大,所以四六级分数的价值仅做轻参考。
英语开始的时间算是最早的,三月份我就开始背单词但仅限于背单词,我背单词的方法没有借鉴价值,一是因为我就是呆板地刷了一遍单词书(新东方红皮而且真的只有一遍)二是在考研中我并没有十分看重背单词的重要性,英语二主观题40分,其中15分翻译题还是英翻中,25分作文的词汇也并不高级,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我背单词纯粹只是做到会认,至于拼写的重要性就次之了。一遍刷完单词书后我就没有再系统背过单词,后面就是用一些软体比如扇贝APP辅助记忆。
大概五月份左右我就开始直接上英语一的阅读,方法是两天一篇阅读+通篇笔头翻译。一开始几乎每篇都错三题以上,全军覆没的情况也常有。大概刷了一个月十五篇阅读错误率就大减了,到七月份我开始刷英二的阅读,这时候的方法就是一天一篇+通篇口头翻译,之前笔头翻译和后面口头翻译的原因都是因为这样可以顺带练习翻译题型。到九月份我的阅读基本是一份卷子错三题以内。五个月的练习完全可以说明“无他,唯手熟尔“这句话的真理性, 九月份英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每天几乎只花一个多小时重新刷阅读保持题感,研究错误选项设置方法,到十月份我尝试过和研友口述做阅读的方法,已经可以明确说出出题模式和陷阱,这个时候我对英语已经很有信心了。
十月中旬我开始准备写作,我没有使用任何一本写作书,准备写作的方法是模板,但是不是别人的模板,是根据往年的作文真题进行分块,花钱购买了好几份别人的模板(事后发现不过如此)进行结合,再配合各种英语APP,写出来的属于自己的模板。在后期的完善中我又写出了数十句替换句和替换词,做到单靠模板就可以达到要求字数,大作文和小作文都是如此。
十二月就英语我唯一的工作就是背诵模板,每三天尝试自己用模板写大作文和小作文(写完后自己根据软件修改或者叫英文比较好的同学帮忙改),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也时有惊喜,比如在形容“最好”的时候,我脑子里唯一的词就是BEST,后面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查询“最好”还有什么词汇可以使用,最后我锁定了SECOND TO NOTHING这个词,并且也在最后考研的时候用上了。
十二月我进行了三次模拟,2016年的英语一客观题53,2015年英语二客观题56,2016英语二客观题54,这里不太说完型是因为对于完型我是属于放弃状态的,英语一的完型我几乎错一半,英语二错六题以内,完型我是从小烂到大,这个体型词语辨析太钻牛角尖,又太考察积累,而且性价比低又费时(反正我就是很讨厌!)但想考更高分数的同学也要注意,但抱歉的是我无法给出有价值的经验。今年英语二比较简单,所以大家的分数都不是很低。
三、专业课(第二重要的课程)110+
重头戏终于来了。我本科就是金融,所以金砖是我理所应当要走的路。有些考研党会觉得跨专业很难,其实金砖近年大热,有许多跨专业的同学参加考试,有一些是经济学大类下的其他专业,还算是有共同点,但有许多理工科也跨考,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实就算是本科金融,我们有些人也没有好好学习(比如说我= =),我开始复习的时候还不知道货币银行学是什么东西,所以有一些跨专业的同学大可不必太过担心。
首先列一下专业课我学习的书目:
1、米什金《货币银行学》
2、黄达《金融学》(华师指定书目)此书有简版和完整版,请购买厚的完整版。
3、圣才《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4、荆新《财务管理学》(华师指定书目),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都可以购买。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
6、蓝钦发《国际金融》(华师指定书目)蓝教授是经管院的副院长。
7、翔高431红蓝橘三本
我大概四月份开始阅读米什金的《货币银行学》,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教材一本外国教材,外国教材的好处是非常浅显易懂,可以让你迅速入门金融学。因为黄达的金融学巨厚,而且用词晦涩,浓浓一股论文味,所以建议对金融了解不多(尤其跨专业)的同学首先阅读一下这本教材。
大概五月份,我开始一刷黄达,第一遍非常痛苦,我的辅助方法是一边阅读一边自己手写笔记,将重要句子提炼出来,其实这本书也只看一遍,而第一遍看完之后根本什么都没记住。六月份我拿着圣才的笔记开始二次学习,对一些不懂的名词随手进行百度OR谷歌(如果你能翻墙),这样可以进行知识的有效积累。第二遍看下来心里对这本书的恐惧就变小了许多了。
七月份我开始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本身难度不高,而且因为我在本科期间学过并且拿到接近满分的分数,所以学习起来非常轻松。这门课的核心“时间价值“,重点便是是现值的计算,一通百通,在考试中考察的形式也以计算题为主,难度并不高,所以相对来说财务管理是一门很好攻克的学科。
八月份的学习安排是国际金融,国际金融这门课其实在黄达的货币银行学中已经有所囊括,并且根据我的观察在真题中考察的题目也并不多。但是华师官方还是列了蓝院长的书作为指定数目,很有可能以后会加重考察比例,所以仍然要认真学习。蓝院长的这本书并不好阅读,所以我用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作为切入口进行了学习,学习的方法和货币银行学一样,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而蓝院长的书我只是选择性地做了阅读,并补充了一些姜波克的教材上未提到的内容。
八月份我的另外一个工作是开始学习翔高431的金融学部分(这本书我只看了金融学部分,因为这本书本来是为复旦上财编写的,财务管理明显偏难,而华师的财务并不会有这么高的难度),这本书口碑极好,我学习完后也觉得名不虚传,对金融学的部分若能掌握到此书的高度,应付华师的专业课考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九月份返校后,我又复习了一遍财务管理,重点仍旧是以计算题为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辅。此外我开始我考研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项工作:手打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的笔记。2017的考研党几乎人人都会购买一位15年第一名学长的笔记,我也购买了,质量很高。但是我没有完全只按照他的笔记来复习,我在黄达金融学、翔高431、姜波克国际金融、蓝钦发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再参考了学长的笔记,列出了全部的知识点,总计七万字。完成此项工作后,我的七本书变成了67页的A4纸,从此以后再复习只需要翻阅这67页笔记。
十月份十一月份,我的时间大大向政治倾斜,而同时专业课也非常轻松了。每天只花一小时背诵自己整理的笔记,一个半小时搜罗金融热点(如果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应该纵向梳理,不仅仅只关注现在,还可以阅读一下整个历程)最后差不多整理出了40个金融专题,这是专门为最后一题论述题准备的。然后大概两三天做翔高431的真题,因为不同学校出题风格大不相同,所以只是做着练练手。
十二月,我重新背了一遍笔记,然后从金融专题中挑出了最热的12个专题进行反复的背诵,今年我第一个押的是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第二是美联储加息。但是华师考的是最热门的人民币国际化,虽然有点意外,但是也是提前准备到了,所以还是写满了全部答题纸。
专业课的分数今年不到120,其中计算题第一题因为题目太奇怪,整题乱写,几乎是10分全扣,后来发现是将简单的题复杂化了,华师大的计算题本不难,否则很有信心冲击一下120分。 另外,在课余时间我还会看一些APP及公众号。APP比如经济学人双语,华尔街见闻。公众号比如金融读书会,经管之家等。这对积累课外知识有很大帮助。
RE1:今年我被数学大大拖后腿,依靠着较高的政治,不低的英语和专业课才能顺利考取华师。18年的考研党一定要重视数学,但同时也不要抛弃其他科啊!!!!
RE2:历年招生及录取信息表
RE3:2017年报了将近900个人,可以说是超级大年了,统考生中本应录取50人,后扩招录取80人,100人进复试,分数线370分。
RE4:我这儿有华师历年真题的整理,后面两年只有回忆版了,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联系。
RE5:后面会再补充一下复试具体情况,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留言,祝大家考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