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共同作用下,这块板子可以说是既偶然、也必然地打到了中国身上。说它偶然,从此事发生的直接原因看,不过是我国军队沿多卡拉山脊线我方一侧向洞朗地区修筑公路的行动,虽然仅仅是将以往的步巡改为车巡,强化边境实控,降低执勤难度的一般性举措,既没有改变中印边界现状,也没有威胁到印度本土的安全。
为了转移国内改革矛盾,莫迪急需树立一个假想敌
说它必然,从此事印度方面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来看,不失精明和审慎:在战略的层面上,印度选择了在我国最需要和平的时期突然发难,而且甫一开始就选择了不留余地,不留后路的强硬对抗模式,通过加快事件的进程迫使中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反应、前期占据优势保证在事件预后上可以坐地起价的意图相当明显;在战术层面上,印度显然看到了洞朗地区虽然我军处于地势高位,但是落实到战术地图上,我军反而在印度驻防部队的下方,一旦爆发小规模冲突并不占优势的特点,故而将预设战场选择在了这里。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客观上土邦林立、地方实权派势力巨大、利益盘根错节、宗教民族阶级冲突此起彼伏的国度,如何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保证国家的巨轮继续平稳前行?笔者认为摆在莫迪面前的选择是很明显的:用印度民族主义这一“最大公约数”来凝(hu)聚(you)人心。最简单的方式,制造一个假想的敌人。
为了转移国内改革矛盾,莫迪急需树立一个假想敌
说它必然,从此事印度方面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来看,不失精明和审慎:在战略的层面上,印度选择了在我国最需要和平的时期突然发难,而且甫一开始就选择了不留余地,不留后路的强硬对抗模式,通过加快事件的进程迫使中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反应、前期占据优势保证在事件预后上可以坐地起价的意图相当明显;在战术层面上,印度显然看到了洞朗地区虽然我军处于地势高位,但是落实到战术地图上,我军反而在印度驻防部队的下方,一旦爆发小规模冲突并不占优势的特点,故而将预设战场选择在了这里。
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客观上土邦林立、地方实权派势力巨大、利益盘根错节、宗教民族阶级冲突此起彼伏的国度,如何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保证国家的巨轮继续平稳前行?笔者认为摆在莫迪面前的选择是很明显的:用印度民族主义这一“最大公约数”来凝(hu)聚(you)人心。最简单的方式,制造一个假想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