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8,295贴子:73,679,871

回复:帝国岁月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嬴政做成了前无古人的功迹,脚下的苍茫大地由他来主宰了。在吸取了前面诸多王朝的经验教训之后,为了不重蹈前人的覆辙,嬴政决定做几件事来巩固自己的成就,这其中有几件事,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之后几百年甚至于整个封建王朝。
嬴政统一了六国,按功绩来论是绝对的丰功伟绩了。然而他不是无产阶级战士,也不讲究为人民服务这种伟大的精神。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标榜自己的地位。尽管他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够。


69楼2017-04-06 20:11
回复
    因为嬴政自觉已经兼备了三皇的德行,超过了五帝的功业,因此他决定结合三皇五帝,给自己一个全新的称谓——皇帝。
    这个象征着封建时候最高权力的称谓,就这样在嬴政手里诞生。后世的文人墨客大肆宣扬嬴政的暴行,把他说的一无是处。然而嬴政所创立的皇帝,却没有一个帝王选择了改变,统统选择了沿用。因为嬴政开创性的功绩,是绝对不容许任何人抹杀的。
    自己的地位被标榜了,接下来该看看这个新兴的国家该如何管理了。分封异姓王是肯定不行的,自己刚刚结束的春秋战国就是分封异姓王的下场。那么分封同姓王呢,周朝也分封了很多同姓王,下场又如何呢?血一般的事实摆在嬴政面前,分封同姓王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嬴政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制度——郡县制。这是一个全新的制度,完全推翻了前面靠血缘分封的制度。尽管后面行政管理制度又多了几级,但全都基于嬴政开创的郡县两级制度。从这点来看,嬴政着实居功自伟了。
    土地现在统一了,但真正的统一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土地的统一的。嬴政也不满足于目前这种统一,他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所以第三件始嬴政已经开始做了,且已经做完了第一步,统一了全国的土地。现在要做的就是第二步,统一全国的文字。嬴政一声令下,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作唯一文字了。


    70楼2017-04-06 20:12
    回复
      这在当时,对于岭南,或者是巴蜀等的百姓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折磨,因为他们所用的本地文字和小篆是有极大区别的,由其对于这些边远地区的读书人来说,嬴政这个措施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回味嬴政这一举措时,这一举措毋庸置疑,是非常之伟大的。
      如今的美国在世界上叱咤风云,风头一时无二。无论是从经济军事还是其他各方面,美国都是如今当之无愧的老大。可能有人会提出反对,说欧盟在经济上不就可以压住美国了吗?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且不说凭着北约这层关系,欧盟实际上只是美国后花园这一事实。从前面的奥巴马,到如今的特朗普,又有几时把欧盟真的放在心上过。难道是因为美国自大吗?那他又时刻紧盯着中国做什么呢?
      那是因为美国自始至终都很清楚,欧盟对他构不成威胁。欧盟这种所谓的团结,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团结。单从英国脱欧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欧盟这种团结非常脆弱。只要稍施点外力,所谓的团结立刻土崩瓦解。
      整个欧洲从面积上来说和中国伯仲之间,就算大也大不到那里去?那为什么中国为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欧洲却又不能呢?有人可能会说人种问题,欧洲人种太多,阿尔卑斯人和日耳曼人等,互相之间纠缠不清。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原因。
      我认为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那就是欧洲的文字,没有在欧洲大陆尚未开化的时候统一。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原因,后来在欧洲基本开化的时候,也有人强行通过武力妄想统一欧洲大陆,结果就是强如拿破仑,狂如希特勒,也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所以我们华夏民族能够一直传承到今天,嬴政昔日所做之事功不可没。


      71楼2017-04-06 20:12
      回复
        统一文字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把生活中需要标准的事情,统统都做出一个标准来。比如车同轨,嬴政下令全国的车辆车轨之间间距统一为六尺,再比如统一度量衡,就是物体的长短,体积,轻重等具体量,全部按照嬴政制定的规矩来。这些事尽管在当时看来繁琐且无用,但同样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土地统一在一起了,文字也全部一样了。但这么大一个国家,地理上的阻隔总是存在的。那时候没有蓝翔学院,也没有挖掘机。要想移山填海,很明显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嬴政的智慧又一次派上用场了,第四件事开始了,嬴政以咸阳为中心,向外修建了一共九条驰道。
        这驰道是什么,至今还没人能够解释的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驰道是现在国道的前身。驰道尽管没有完全消除地理上的差距,但在那个时代,驰道的意义不下于今天的高铁。不仅方便了出行,更拉近了交流。
        凭着上面的几件事,秦始皇嬴政,已经无人可以捍动他的地位了,实乃千古一人!


        72楼2017-04-06 20:12
        回复
          然而再完美的人也是有缺陷的,更何况嬴政并非一个特别完美的人。接下来做的这件事,就显得有点无聊且多余了。嬴政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置宫廷中。而且大肆处罚了一批敢于反动的人,天下看起来暂时安定了,兵器也全被收缴了,再也没人敢于造反了。
          嬴政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天下都不再有战乱了。只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甚至是残忍的。嬴政是聪明人,可是就太忽略了其他人的智慧。有人说中国人的奴性思维太重,然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中国人的反抗性更重。
          用无产阶级战士的夏明翰的话来说就是,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用某部经典喜剧电影的话来说就是,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收兵铸金人尽管在当时有一定的效果,可长远来看,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
          上面的有些事已经完成了,没完成的事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正好此时有一条驰道已经完工,嬴政终于喊出了自己的心声:“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73楼2017-04-06 20:13
          回复
            嬴政说走就走,也不用担心路费什么的问题。嬴政先向西走,一直走到了鸡头山。或许是觉得西边的风景太凄凉了,嬴政觉得没什么意思,走到这里就回头了。嬴政转而向东,这边的风景就有趣多了。
            嬴政一直走到了泰山,提出了封禅的想法。或许是又想作一次秀,嬴政专门找来了七十多名儒生,象征性的问问他们的看法。可这群儒生也真是不解风情,居然还真以为嬴政是在问他们的意思。
            这群人沸腾了,开始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谁也无法提出一个让嬴政满意的意见,嬴政觉得他们的意见根本无法实际采用。嬴政不开心了,下令赶走了这群儒生。又看了一眼眼前高大的泰山,嬴政冷笑一声,一条车道就从山脚修到山顶了。
            泰山封禅是嬴政一生当中比较重要的事,只是其中细节后人已无法考证。只知道他引领了这个潮流,后来有多位帝王在泰山封禅。不过接下来嬴政所做的这件事,知名度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几乎过半数的修仙小说,此事件都被他们引入其中。
            泰山封禅之后,嬴政开始思考与生命有关的问题了。不过他没兴趣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他开始担心自己莫名其妙的没了。嬴政一直往东边走,谁也不知道他想要走到哪里。嬴政一直走到了一个叫琅琊山的地方,才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74楼2017-04-07 18:12
            回复
              倒不是他不想继续走了,而是他无法继续走了。前面已经是茫茫大海,嬴政要继续走就要做船了。不过嬴政觉得这里看大海风景挺好的,于是下令在这里修了个琅琊台,以便更好的眺望东方海上。
              嬴政在眺望什么,他的一个御医很清楚。这个御医叫徐福,是整个秦朝野史上最为出名的一个人。徐福此时担任嬴政的御医,自然知道嬴政在想什么。嬴政不止一次的给他们这些御医说过,东方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面住着神仙,神仙手里有着长生不死药。尽管到底有没有,徐福他们也不知道。
              但是徐福知道这层关系,于是主动请命要前去海外寻找长生不死药。嬴政一直在烦恼这件事该交给谁来做,既然徐福主动请缨,那就交给他了。因此徐福带着一大批人,兴高采烈的出海去了。
              可惜嬴政很失望,徐福没多久就灰头土脸的回来了。看着嬴政脸上罩满了一层冰霜,徐福赶紧说自己已经看见仙山了,只不过山上的神仙说现在还没到自己上山的时候。自己回来准备一段时间,就要再次上山去。


              75楼2017-04-07 18:12
              回复
                嬴政还是很失望,不过想着下一次出海还要依靠徐福,也就没和他计较了。带着这种比较压抑的心情,嬴政开始踏上了归程。走到了彭城附近,嬴政为了排忧解闷,决定把当初周朝落在泗水之中的九鼎取出来。
                然而事与愿违,嬴政派了上千人下水去寻找,就是没找到周鼎。嬴政开始愤怒了,他心中的杀心开始膨胀了。不过找不到周鼎,在彭城继续待着也没意思了。嬴政继续向着咸阳出发,一直到了湘水之滨。
                这湘水有个湘神,传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常人渡过湘水的时候,都要前去拜见这位湘神。有人按照惯例,就把这事告诉了嬴政。嬴政此时正在气头上,哪里管你是什么神,统统不予理会,下令直接渡河。
                嬴政倒是痛快了,湘神不开心了。当天湘水上狂风大作,嬴政的船只始终无法过去。这次嬴政的杀心被激怒了,这下后果真得特别严重了。我管你是什么神,得罪我嬴政就是不行。
                嬴政召集来三千名服劳役的罪犯,将湘山上所有的树木砍伐殆尽,露出了赤红的土壤和石块。嬴政觉得这样算是拔掉了湘神的头发,出了心中的怒气。他也不再走湘水了,从南郡经武关返回了咸阳。
                这一次出巡嬴政的心情是复杂,秦帝国的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


                76楼2017-04-07 18:13
                回复
                  上次出巡的不顺,并没有打击嬴政的积极性,他还是很钟情于这项活动。在咸阳没住多久,嬴政又开始了他的出巡。这一次嬴政的积极性更高,可是有个人愣是打断了他的兴致,嬴政只得匆匆结束了这次出巡。
                  这个人的名字在若干年后,说是威震华夏也不过份。不过现在他还只是个无名小卒,他叫张良。张良家族时代在韩国为官,一直当了韩国五代相国。此时的张良是个很讲义气的小伙子,散尽家财就是想为韩国报仇。
                  这次张良找了个大力士,埋伏在嬴政出巡的必经之路上。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明张良比较拥有谋士的算计才能了。此时这个大力士手里拿着一把大铁锤,准备一下把嬴政砸死在车上。
                  不过这个大力士力气虽大,眼力却比较差了。嬴政的车队过来,他一锤子挥出去,确实也是砸中了,不过只砸中了嬴政的副车,嬴政除了被吓得不轻,其他没什么事。
                  惊吓过后嬴政开始抓捕刺客,不过张良跑得快,嬴政即使下令在全国开展十日的搜捕,也没能抓到张良。张良成功逃脱了,嬴政又不开心了。他匆匆去了一躺琅琊台,只感觉兴味索然,默默的回了咸阳。


                  77楼2017-04-07 20:14
                  回复
                    因为张良刺杀事件,嬴政整整消停了两年。或许他心里很不理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恨自己,自己又没挖这些人家里的祖坟。嬴政这个问题想了一年,始终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好在闭门思过不是嬴政性格,新一年到来的时候嬴政又决定出去走走。
                    这一次嬴政换了一条路线,向着碣石前去。此时距离徐福出海时间已接近三年,徐福却总是回答嬴政还没有准备好。嬴政感觉自己等不及了,我就不信你徐福不去,难道就没有别人肯去了吗?
                    答案肯定是有的,这种立功的机会总有人会抓住的。故燕国人卢生,受嬴政派遣再次入海。卢生出去的时间比徐福还要短,很快就回来了。嬴政交给他的任务他一点也没有完成,不过却完成了一件嬴政更为紧张的事。
                    接下来这件事可能有点骇人听闻,而且距今太久了的缘故,谁也无法考证这件事的真实性。只是从后面的事来看,这件事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卢生说他在海外看到了一句话,说精准点,是一句预言:亡秦者胡也!


                    78楼2017-04-07 2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