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1,161贴子:6,149,963


IP属地:浙江1楼2017-03-31 22:46回复
    梦的解析

    读《梦的解析》是我第一次读弗洛伊德的书。读之前我天真的希望读完就可以解析自己的梦了。当我读完第一章《梦的综述》我当时就疑问了,为什么作者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列举了一堆心理学家、科学家的例子,然后自己也不能去解决例子中的问题。
    的确就是这样,心理学著作读过的和没读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没读过觉得心理学可以清楚的解释一切心理活动,读过了反而发现真正可以解释的很少,而且不够清晰。这大概是因为人本身的不足,意识的不清晰、记忆的丢失错误、证明不够直观准确什么的。
    第二章是著名的“易玛尔打针”的例子,第三章得出“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个结论。后面又各花了相当多的章节分别解释梦的素材、造梦机制、梦中细节。
    书中少不了举做梦的例子,不得不说弗洛伊德真的了不起,一遍看他的书一遍觉得,收集这些梦(清晰准确的)使得有多难?几乎没没个梦都给出了他自己合情合理的解释。
    不过说实话描述梦的机制的地方有点“为了科学而科学”,过于分明别类、部分准确结论过于强求。
    不过让我们批判的看待这个问题,梦是我们醒来记得的那个样子吗?或者说以为的那个样子吗?弗洛伊德说梦的遗忘和梦的变形也是“梦的一部分”。时间一久我们自己都几乎会忘了所有的梦。
    再说说阅读这本书。不太适合平时阅读此类学术性书少的人。


    IP属地:浙江4楼2017-03-31 23:11
    回复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书如其名,内容就是研究群体心理,作者对群体心理的态度整体也是持批评反对态度的。
      一开始就是一个“物活论“的观点。”群体心理犹如一个活物“。
      人一旦在群里中就会变的智力低下、盲目、邪恶等,我猜就如同被洗脑一样。其实我们自己可以反思一下这一点,自己独处时和与群体呆在一起时自己是不是一样?毫无疑问,某种程度上被作者言重。我们会人云亦云、会干幼稚的事、说幼稚的话、会不知所措、对事物的判断力降低什么的。
      人的思想太狭窄,一个普通人的思想也太容易受到影响。说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足够精明以至于自己看清很多东西。对于不看哲学书目的人,看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知道”批判的看待事物“是怎么回事。
      它每个小篇目都说的太好了,以至于我想不相信都很难。虽然我知道,其中肯定也是包含偏见的(那本书又不包含偏见?)
      说真的,由于我自己太喜欢这本书,我愿意多建几楼来说。


      IP属地:浙江5楼2017-03-31 23:41
      回复
        《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
        怎么可以同时存在两本心理学著作内容几乎完全相反?是的,真的存在。而且这两本同样鼎鼎大名。一本是上面的《乌合之众》,还有一本就是这本了。
        上面研究群体心理,这本则研究“个体心理”。勒庞批评群体而阿德勒一味赞扬这一点。。。
        他相信人应该融入到集体中去。阿德勒谈来谈去永远就是那些内类:合作、追求好的爱情、友情、家庭、追求社会责任感、融入集体、不要自卑。
        不过恕我直言,地球不存在一个人做到阿德勒所要求的那样。那样一个完美的“社会人”“家庭成员”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让我生厌?
        因为我既然已经选择了上面的那位,下面这位就只能当做调和勒庞偏见的著作。
        不过一码归一码。除去这些,书中精辟的分析很是有的,比如对自卑感的经验分析,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IP属地:浙江8楼2017-04-01 00:14
        收起回复
          《爱情心理学与性学三论》

          作者:弗洛伊德
          我觉得翻译成”爱情“心理学是有问题的,而应该翻译成”性心理学“。首先作者是完全客观的科学角度以经验研究阐述”性欲“的理论。不包含任何”爱情“的浪漫特色。
          分门别类论述了:人体各区域的性快感、人性欲的各种变态心理及其来源、人婴儿儿童时期的性欲表现和会受的影响、智力相关、自恋情节、同性等等等。
          非常长见识的心理学著作,可以学到非常多东西,男人的女性心理,女人的男性心理、体罚小孩儿的坏影响等等等。一些性癖之类的就不说了,会让人觉得不快。更多内容需要自己去看。


          IP属地:浙江9楼2017-04-01 00:39
          回复
            我有读书交流的微信群,可以把你拉进去,都是爱读书的朋友,大家没事可以多沟通,喜欢的话可以加我微信gyr19951112


            10楼2017-04-01 10:52
            回复
              【到灯塔去】

              书讲了拉姆齐一家和几个亲密的朋友去某个岛屿度假中的两个半天(十年前的一个下午的晚上,十年以后的某个早晨到上午)。这样说来无非加起来不到一天的时间,却写了200页。
              二十几天看完了这本意识流的名著。
              说真的,阅读难度不是很大。不过倒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倒不是因为耐着把它看完,而是你必须去认真去品味它。
              200页的小说,其实只讲了一个傍晚加一个早晨。可想而知内容多么凝练。而且几乎没有情节化的东西,不如说是作者自己在思想的境界中漫游。
              视角转换之间展现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从来没读过一本书这么花笔墨来写心理。大约占书的百分之95.
              每次看到作者转换与不同人的心理,有那么深入、透彻、真实,不禁令人叹服。真的是一部心理描写的教科书,对于爱好文字的人可以学到很多。
              因为伍尔夫不仅仅是细致的描写心理、不仅仅是细致入微的描写心理,她简直描写了心理的全部细节。那些流动、多变的意识。所以书中每个角色看来都像文人一样敏感、细腻、喜欢胡思乱想,有对一切事物充满了问题与答案。
              “本书深刻地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通过简单的情节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弗吉尼亚·吴尔夫在这部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中,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与欢乐,以及成人关系的复杂与变幻莫测。她以对瞬间的敏锐感知,创造了一部永恒的经典。”
              这部书是伍尔夫在诗意与哲理中,对人生的一次终极探寻。
              (PS:把我看到的几个好句子分享在楼下 )


              IP属地:浙江11楼2017-04-27 21:34
              回复
                1....之际他改变了,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他回过头最后瞥一眼,知道刚才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
                2.灯火都熄灭了,月亮落下去了,一阵细雨沙沙地打在屋顶上,黑暗无边的夜幕开始降临。不仅各种.....都形态模糊,混淆不清。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躯体或心灵置身于黑暗之外,可以让你来区分谁是谁。有时,一只手举了起来,好像要抓住或挡开什么东西;或者有人在梦中呻吟;或者有人在高声大笑,好像在与虚无共同欣赏一个笑话。
                3.我们的忏悔只能换来短暂的一瞥,我们的勤劳只配的片刻的休息作为报偿。
                4......看来,在一片混乱之中,向茫茫黑夜提出这些问题,几乎毫无用处。
                4.她想要说的可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切事情。三言两语只会打断思路,割裂思想等于什么也没说。“让我们来谈谈生与死,谈谈拉姆齐夫人。”——不,她想,你和别人什么也讲不清楚。顷刻之间的紧迫感,总是难以击中目标。从口中吐出来的言辞向旁边飘逸,击中了靶子以下好几英寸的地方。于是你就放弃了希望,于是那没有被表白出来的思想又重新沉默到心灵深处。因为你怎能用言辞来表达肉体的感情,来表达那儿的一片空虚呢?
                5.他们只是在楼梯上相遇时,含糊的打个招呼;他们仰望天气,随口谈谈天气的好坏。她想,然后这就是了解人的唯一途径:只了解轮廓,不了解细节。
                6.归根结蒂,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这种看法完全出于一个人自己的动机。
                7.她垒起一座小山冈,让那些蚂蚁来攀越。她这种对它们小天地的干扰,使它们陷入犹豫不决的狂躁状态。有些蚂蚁奔向这边,有些冲往那边。


                IP属地:浙江12楼2017-04-27 21:35
                回复
                  【围城】

                  花了四五天里少许功夫就看了。很少看没翻译过的书,很亲切。
                  由于之前看了基本艰涩的书,看完《围城》只能说很舒畅。也是一直在看外国的书,忽略了这本真是不应该。
                  我来说下我对这本书的见解吧。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算三个部分:1.方鸿渐和“爱他”与“他爱”的两人之间的恋爱纠纷,着重在年轻人情爱上的去、感情波澜。2.离开伤心地去偏远大学教书,这是《围城》被称作“新儒林外史”的原因,讽刺为多。3.方鸿渐和孙小姐结婚,进入了“婚姻”的围城,其实不只是婚姻吧,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组成方鸿渐围城的一部分。此部分点题。
                  我本人看文学作品虽多,其实不爱解析这些东西,给它上标签。所以有、希望有人能和分享一下阅读感受。


                  IP属地:浙江14楼2017-05-05 22:45
                  回复
                    《红字》

                    书好短,十几天之前看完的,花了十天左右,每天看一小会儿就看完了。看的快的一天就能看完。
                    内容情节很平实,也很好看。好久没看这么不累的小说了。
                    红字“A”本意Adultery(通奸),指女主白兰与相爱的牧师发生了肉体关系。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后白兰之后的无私、博爱的表现体现了他的宗教高贵。所以A字最后使人觉得实际意思是Able(能力)Angel(天使)。
                    当然还有America(美国),这本书虽然伟大,但在美国的地位之高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因素。
                    首先作者霍桑是深受加尔文教派(基督教清教徒)影响,自己也认为人有原罪。我自己看《红字》一方面觉得确实觉得有对清教徒给人思想束缚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霍桑任然在基督教清教徒中有所寄托。
                    实际上,这本书很纯粹就是霍桑本人的矛盾,没有表现出对于爱情自由、妇女地位的正面思想,他更多是在质疑,然后退守回清教的传统观点中。那些反对宗教的解读实际是一些读者的胡说八道。关于对早期女权主义的分析以及对自由爱情的推崇,也是后期读者自己的一厢情愿,是我们自己根据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作者的观点。
                    另外欣赏一本书的方面很多。这本书出色在开创性的心理分析,整本书无非只讲了几次散步、几次对话,内容几乎包含在一种心理分析过程中。还有就是是我们对面霍桑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活状态及宗教心理的深入了解。
                    虽然对这本书的评价有夸张的说”影响到美国的社会心态“什么的,还是有点夸张。我自己说不上很喜欢这本书,我作为一个中国对基督教既无好感也无了解,喜欢的作家也都是贬低基督教之类的。宗教色彩太浓郁,所以只能是文学类型体验。


                    IP属地:浙江15楼2017-06-12 01:04
                    回复
                      三体

                      花了我十几天,每天大约看三四个小时才看完,三本一共1300页左右。
                      对科幻的阅读很小,远不如看的推理和武侠那么深入,所以对科幻的种类和形式不了解,仅仅说一下对三体的看法。
                      首先被标榜为“硬科幻”,刘慈欣自己也是高级工程师,所以专业方面的东西很多。外星科技、人类科技研发、未来的科技社会心态、宇宙生物心理学、社会学之类的。他独创的“黑暗森林”的宇宙心理原理也很有想象力,人类与三体人的“面壁”心理博弈也很有特色。
                      这样,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看似很有可能性的科幻展望,把大多数宇宙现象、科学创造的原理说明的很清楚,让读者佩服他的理论知识的丰沛。
                      此外,刘显眼有一定的哲学素养,体现在第一部里关于”三体游戏“里写哲学家的内容上,还有站在宇宙高度开展故事情节时,体现出使人开拓思维的哲学深度。刘也对心理学、历史、社会学有一定的了解,这使三体在多面性上得到完备。
                      整本书最大的亮点一定是他在这个科幻故事里套的那个童话故事,那个童话故事是深处外星人内部的地球人给同胞的一本暗号书,童话故事本身和对童话的“高科技”解读真的使人开拓视野。
                      总体而言非常好,少见的当代中国作家的精品。不过也有中国作家常有的毛病,文笔不太好。关于高科技的地方写的好,但叙述故事的语言很普通,另外人物间的对话也有些让人尴尬的地方。不过人家本身是物理工程师,文字语言功底薄弱一点也属正常。(只是相对大多数名著而言,比那些一般畅销书的文笔还是好的多。)
                      怎么说呢?宇宙高度上描写,很开拓视野,也可以了解一些物理天文知识。


                      IP属地:浙江16楼2017-06-12 15:42
                      收起回复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Trouble Is My Business,这句俏皮、硬派的话就鲜明体现了雷蒙德钱德勒的风格。
                        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侦探小说里文学性最高的,而没有之一。 在我看来他的写作技巧与语言风格是许多世界文豪也比不上的。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他,这很奇怪。村上春树、钱钟书、加缪、艾略特、奥登都是他的倾慕者。
                        为什么要先吹一下他呢?因为我真的喜欢他潇洒、讽刺、颓废又诗意的文字。
                        他最好的著作是《漫长的告别》,那是一本骚话满天飞的书,以至于本身的故事都显得不足轻重。(虽然故事也很精彩)
                        这本《Trouble Is My Business》是他的短篇小说集。
                        一旦开始理解这个气质就可不能为他陶醉。同样的描写或比喻他用的要比谁都好,无时无刻没有那张颓废的幽默感。例如”她的头发暗红色,好像一团火,虽然控制住了,但仍有危险。“
                        对话也满是这种,”你这家伙,真是了不得,长大了得成什么样?—缩头乌龟?“————“我已经长大了,先生,今年三十四岁,婚姻美满,有两个小孩,先生。”
                        只是举两个例子,难得的是真本书语言的一个高质量。
                        放几个这个作家在《漫长的告别》的句子。
                        “特里,你打动过我。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挥一挥手,这里那里某个清净的酒吧里一起清清静静的喝杯酒。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回头见,阿米哥。我不跟你道别,我已经跟你道过别了,那时那么做还有意义。那时它意味着沉痛,孤寂,不可追回。”
                        “他理当年纪轻轻死在挪威,成为我献给死神的恋人。他回来成了赌徒的朋友、富家**的丈夫、被宠坏的毁掉的男人,过去可能还当过骗子之类。光阴使一切变得卑贱、破败、满是缺陷。霍华德,人生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夭亡,而在于变老、变得**。这种事不会发生我身上。再见,霍华德。"
                        "这个比喻真愚蠢。作家,每种东西都得像另一种东西。"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IP属地:浙江18楼2017-06-13 17:18
                        收起回复
                          《犹大之窗》

                          约翰迪克森卡尔代表作之一。
                          好久没被推理小说严密的逻辑震撼到了。
                          一本最完整严密的“法庭推理”,侦探H.M.作为一个律师,在法庭展现了不可能的逆转。最后真正惊叹的是那么多的细节、每个人的行为动机、行凶手法等,最后可以在HM的推理下变得严丝合缝。那永远是阅读中最享受的时刻。
                          在揭底前的法庭辩证足够精彩,形式的几度反转和疑点的慢慢抛出为最后的爆发打足了基础。结尾也余味悠长,人的丑恶、无奈、智慧展现无疑。这本推理小说在欧美的本格推理中相当具有代表性,就是非常的细节加精确,非常具有实施性,几乎没有疏漏。


                          IP属地:浙江21楼2017-06-21 14:10
                          回复
                            《荷兰鞋之谜》

                            埃勒里奎因“国名”九本之一
                            作为欧美最负盛誉的推理作家之一,被称作逻辑之王。特色是纯粹而无懈可击的逻辑。
                            一如既往,关键信息之在书中少数几个地方。更多的人物特征与关系实则为了麻木读者。凶手非常难猜。
                            亮点在最后鞋子状况的分析,仅仅一双鞋子就能得出那么多信息?
                            说点题外话,奎因这类早起作品文采一般,或者说纯粹平铺直叙的一点,男主喜欢扯一些科学、文学、哲学的题外话,算然算不上炫学,可也算推理作家的通病。。。
                            整体而言比《犹大之窗》差了不少。


                            IP属地:浙江22楼2017-07-28 17:27
                            回复
                              【复活】

                              第一次阅读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对他的了解其实只限于初中的课文《穷人》和不久前看《忏悔录》里关于他对基督教的反叛,那一次竟是这位大文豪第一次勾起我我去认真阅读他的兴趣,仅仅因为他不信教的批判精神使我非常有好感。
                              选了几乎声名最好的汝龙译本,一的很好,把托尔斯泰的质朴与细腻还原出来了,也带有一些怀旧风格,读的时候感觉的舒服。
                              《复活》属于近代名著里的最常见的一类现实主义(批判)。他总是与社会、国家、人性挂钩,站在这样的高度来批、讽、纠时下的弊病。这就与纯粹追求文学本身的作品(伍尔夫、福克纳、卡尔维诺之类的)不一样了。
                              但到底是托尔斯泰,他真正的思想竟可以这么真实贴切且具有效力的表达出来。我们的心会一直会聂赫留朵夫揪着,他对一个人该有的道德追求说的那么动人,看的时候没有人会不去审视自己。
                              他影响人的效果还体现在对苦难境地的刻画表现,加上与“贵族”的对比。托尔斯泰自己作为一个贵族,则使内容更具感染性。
                              这就是为什么托尔斯泰的书适合推广,适合作为青少年或青年在思想还在受教的过程中的营养。每个人都应该去阅读托尔斯泰,这毫无疑问。
                              『马太福音6章33节』——“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如果我都达到托尔斯泰的要求,做了一个道德上完善者,那可真是“我们为的不是欲望享乐而是正确,但幸福却自己来临了。”,可惜,这虽是所有人都崇尚的愿景,却仿佛永远野难以实现。


                              IP属地:浙江23楼2017-08-15 2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