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卿:判断城市权利平等的三个维度
判断城市权利平等的标准有三个:官员与平民平等、执法者与守法者平等、所有居民一概平等。
对于官员与平民平等,以公共资源的使用为例。公共资源,本意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而城市里的公共资源,是指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公园、博物馆等一系列为居民生活和发展提供支持的服务场所。
既然称为公共资源,那么就理当是公共的。公共,就意味着每个居民都有使用的权利,这种权利也一定是平等的。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好像不是这样。比如一些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只对少数人开放,只对领导或外宾开放;平时不对普通民众开放,或者即便开放,也不能和领导视察的时间重合,领导来视察则要清场,不再接待别人。还有城市里一些公园里的豪华高档会所成为少数权贵控制的神秘所在,普通市民无法涉足。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这个本来属于“公共资源”的地方,其实没有被真正当做公共资源来对待和管理。公共资源是属于公众的,没有人有权利使之只为部分人服务。要实现权利平等,就得先将公共资源还给公众,实现官员与平民的权利平等。目前中央出台和落实八项规定,其中包括清理会所里的腐败,真是大快人心。
权利平等的第二点是执法者与守法者的平等。这种平等主要体现在司法公正上面。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其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如果司法不公正,执法者与守法者之间不平等,执法者可以肆意妄为,那整座城市将再无权利平等可言。该如何衡量城市里的司法系统是否做到了权利平等?可以看其“阳光化”的程度。公正平等的司法不怕群众监督。司法公正的城市,应该是将司法公开机制建设完善的城市,让法院各关键节点的工作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程序透明,才能司法公正。
公开审理案件是推进司法公正的有效办法。城市居民随时可以观看庭审、案件文书,所有信息都可以查到。在司法公正的城市,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人士。城市只有做到了司法公正,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权利平等。因为,只要司法是公正的,那么其他所有的不公正、不平等都终究可以被扭转过来。
最后,关于权利平等,我们要说说全体居民的平等。全体居民一概平等,这种平等包括的范围很大,比如户籍平等和教育平等。
户籍平等,意味着城市里的各类政策不歧视外地户籍的居民,使得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的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在一些大中城市里,如果没有当地户口,子女甚至无法上学,买房买车也受到限制。虽然大城市人口众多,压力较大,但这些限制外地户籍人员的政策无疑导致了“权利不等”,许多人埋怨政府的不公,这无疑给社会和谐埋下了隐患。因此,城市是否是权利平等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座城市是不是平等地对待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人口。一个贯彻平等原则的城市,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平等权作为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城市居民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这也是城市幸福的前提。最近,国家取消了农村户口,这是国家缩小城乡差别的一大举措,是幸福城市建设浪潮迈出的一大步。
判断城市权利平等的标准有三个:官员与平民平等、执法者与守法者平等、所有居民一概平等。
对于官员与平民平等,以公共资源的使用为例。公共资源,本意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而城市里的公共资源,是指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公园、博物馆等一系列为居民生活和发展提供支持的服务场所。
既然称为公共资源,那么就理当是公共的。公共,就意味着每个居民都有使用的权利,这种权利也一定是平等的。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好像不是这样。比如一些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只对少数人开放,只对领导或外宾开放;平时不对普通民众开放,或者即便开放,也不能和领导视察的时间重合,领导来视察则要清场,不再接待别人。还有城市里一些公园里的豪华高档会所成为少数权贵控制的神秘所在,普通市民无法涉足。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这个本来属于“公共资源”的地方,其实没有被真正当做公共资源来对待和管理。公共资源是属于公众的,没有人有权利使之只为部分人服务。要实现权利平等,就得先将公共资源还给公众,实现官员与平民的权利平等。目前中央出台和落实八项规定,其中包括清理会所里的腐败,真是大快人心。
权利平等的第二点是执法者与守法者的平等。这种平等主要体现在司法公正上面。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其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如果司法不公正,执法者与守法者之间不平等,执法者可以肆意妄为,那整座城市将再无权利平等可言。该如何衡量城市里的司法系统是否做到了权利平等?可以看其“阳光化”的程度。公正平等的司法不怕群众监督。司法公正的城市,应该是将司法公开机制建设完善的城市,让法院各关键节点的工作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程序透明,才能司法公正。
公开审理案件是推进司法公正的有效办法。城市居民随时可以观看庭审、案件文书,所有信息都可以查到。在司法公正的城市,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人士。城市只有做到了司法公正,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权利平等。因为,只要司法是公正的,那么其他所有的不公正、不平等都终究可以被扭转过来。
最后,关于权利平等,我们要说说全体居民的平等。全体居民一概平等,这种平等包括的范围很大,比如户籍平等和教育平等。
户籍平等,意味着城市里的各类政策不歧视外地户籍的居民,使得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的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在一些大中城市里,如果没有当地户口,子女甚至无法上学,买房买车也受到限制。虽然大城市人口众多,压力较大,但这些限制外地户籍人员的政策无疑导致了“权利不等”,许多人埋怨政府的不公,这无疑给社会和谐埋下了隐患。因此,城市是否是权利平等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座城市是不是平等地对待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人口。一个贯彻平等原则的城市,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平等权作为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城市居民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这也是城市幸福的前提。最近,国家取消了农村户口,这是国家缩小城乡差别的一大举措,是幸福城市建设浪潮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