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结体首先要考虑字形。汉字字形总的来说是“方块字”,以方方正正的外形为主,但偏侧欹斜的字形不在少数,譬如“戈”、“艮”等字的字形偏向右;“夕”、“少”等字的字形偏向左。
一般来说,“书宜平正,不易欹侧”,因此,在那些字形偏侧欹斜的字的时候,对于那些不平整的,倾斜的笔画一定要十分谨慎,不要因此而使整个字失去中心。尽量使那写本来属于倾斜的字形保持平稳。这是所谓“偏者正之。”至于“正着偏之”,它正好和“偏者正之”相反,意思是说,字形属于方正的字,如“主”、“平”、“古”、“本”这一类字,不能写得过于平正,否则容易刻板,比如,“主”、“平”等字的中间一竖,不能使两边形如“轴对称”,总是或者向左移或者略向右移,使得这些字具有一点姿态
唐欧阳询在《三十六法》中有“偏侧”一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附图是欧阳询所书之《九成宫》,其中;“乃”字的字形偏向左,但他把横折-----横弯钩这一笔写得十分巧妙,第一个长横向右上翘,第二个短横向右斜落,使这个字偏而得正;“今”字的末笔改为竖画,也就使得本来是偏的字形平稳了;“斯”字将末笔竖画伸长、“德”字将“心”向右移出,是这两个本来很平正的字形显得险峻,生出许多姿态,如此数字真是“正者偏之的极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