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95,347贴子:97,945,554
  • 15回复贴,共1

#不要相信网络卖药#每日警戒自己,顺便发摘抄知识鼓励大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4-05 12:19回复
    在中医看来: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而西医说的肾脏只是一个以调节水盐代谢、排泄代谢产物为主,兼顾部分内分泌功能的器官。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4-05 13:38
    收起回复
      2025-05-23 03:11:05
      广告
      其实万物繁衍生息是天地最伟大的杰作,而四时谷作有节,万物繁衍自有约束,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4-05 13:46
      收起回复
        玉佩行气铭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4-05 13:48
        收起回复
          难经 三十六难
          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
            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4-05 14:11
          收起回复
            千金方 肾脏论一 孙思邈
            论曰∶肾主精。肾者,生来向导之本也。为后宫内官则为女主,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来谓之精。精者,肾之藏也。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耳和则能闻五音矣。肾在窍为耳,然则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阴也。左肾壬,右肾癸,循环玄宫,上出耳门,候闻四远,下回玉海,挟脊左右,与脐相当,经于上焦,营于中焦,卫于下焦,外主骨,内主膀胱。肾重一斤一两,有两枚。
            肾藏精,精舍志,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善忘其前言,腰脊痛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4-05 14:18
            收起回复
              黄庭经 肾部 老子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4-05 14:21
              回复
                肾虚者,通常呢会手脚冰凉,这是因为肾经络起于脚底!我自身深有体会,尤其是脚会十分冰凉。
                养肾,首先要禁欲,其次进行脚部保暖,
                然后要多喝水,每天至少1.5升纯净水,因为水不足会引起肾的负担,定时定量喝水是重要养肾之法!
                其次要保持充足睡眠,只要不从事淫邪,身体会自己调节,到点会发困,而经常手淫者,则会作息紊乱,经常熬夜至凌晨三点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4-06 10:17
                回复
                  2025-05-23 03:05:05
                  广告
                  何謂亡陽?
                  所謂亡陽,陽氣微弱不能自振也。寒自內生,外顯憎寒。即是機體無法有效率地提供陽和能量之氣,溫煦器官以維持起碼新陳代謝率,臟器相應呈現出功能:如轉輸、開闔、封藏、調控、聯繫、變化、生殖…等等衰退、消沉、不行、凝滯、遲緩、癃閉、失禁…失職徵象。換言之,即是機體難以自體發熱產出足夠工作溫度以維繫器官功能正常運轉所需,體溫偏低故也。古人所謂“亡陽者,寒深之故也”。
                  亡陽並非意指人已呈血壓只降不升,神去魄存,神志昏厥命在旦夕。只要還能起居作息,當然陽氣猶存。只不過陽氣水平極其低落沉衰,雖活著,卻是為嘔,為咳,為利,為滿,為腫,為遺,為淋,為喘,為涕,為汗,為悸,為眩冒(眩暈),為疼重,為脫髮,為不孕,為視茫茫,為手腳冰冷,為陽痿早洩,為噫而酢吞(吞酸、溢酸、胃食道逆流)…所苦。
                  四肢厥逆不回,遇勞魄汗淋漓,疲困乏力虛脫,情慾索然淡薄,筋脈拘急掣疼,厥利寒秘無休…等等頹然敗象謂也。易言之,生命徵象極其低微,即古人所謂之“氣已先亡,惟形獨存耳”《傷寒溯源集》真臟脈見,雖生猶死也。“雖欲復,而無陽可復”“雖欲扶陽,無可扶矣”語出明末清初程應旄
                  寒風一起,氣溫驟降,果汁下咽,冷飲入腹,頃刻風雲變色,胃寒腎冷,濕聚痰涌,鄭聲咳唾,肢厥腸澼。手腳冰冷,元氣已失,腎寒已真,不容逡巡觀望,坐致氣怯陽痿火滅而病劇。單用附子開亡陽不可逆之生路,俾命門真氣不致渙散外逸而終絕,箇中機變非庸俗淺薄之輩能識,如俟病危不起,壞病席捲,臨死方謂亡陽,則貽誤日久,殘陽盡無,無陽可回,又有何神藥能返魂乎?“回陽非回于無可有之鄉,有方可回,無則何可回乎?”清‧喻嘉言。神去魄存,陰凝陽滅,瀕臨死亡危殆危急之際方謂之亡陽,方謂之可使用附子,〝是譬猶噎而穿井也,死而求醫也〞《墨子》“諸可治之證,以陰寒雖勝,而火種尤存,著意燃炊,尚堪續焰,倘令陽根澌盡,一線無餘,縱爾安壚,何從覓燧?”《傷寒論後條辨》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4-15 0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