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移民吧 关注:2,495贴子:13,078
  • 0回复贴,共1

在日本都是如何装修房子?有了这样子设计和建筑工人,才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房子买完了,装修也是个大事儿!虽然日本住宅普通偏小,但也要用心装修。那么,到底中日装修有哪些大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PK下吧!
中国VS日本
1中国人与日本人
在家装心态上的差别
>>>为装修操碎了心VS从未为装修费半点心思

中国:每个买了房子的家庭,大都会成为装修专家,他们甚至知道装修公司报价和质量上的猫腻——尽管多数是在事后。
日本:多数日本人无法回答本地的建材市场在哪里,因为今天大部分日本新房都是精装修过的,不像中国大量新房是毛胚房。另外,在日本年代较久的二手房,售出前都会找公司重新装修。在日本,不需自己操心装修问题被视为理所当然。
>>>甚至是精装房,态度也是迥然不同

中国:精装房的购房者大都能说出新房每平方米的装修造价,这是房产公司必须告之的重要事项。
日本:对此毫不关心。有两位旅居日本多年的中国人,在被问及此问题时,竟用了相同的比方反问:难道你在4S店买汽车时,需要知道汽车的喷漆花了多少钱吗?日本人像看待工业制成品一样,将装修视为住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许是因为日本家庭装修已接近工业化制造的缘故。
>>>南辕北辙的预算态度
中国:部分城市的住房价格已与日本相当,但中国人可接受住房高价,却很难接受在装修上一次投入大量金钱。不过,由于中国人往往十年就会重新装修一次,算来算去,中国人一辈子花在住房装修上的钱,很可能与日本人是一样的。
日本:舍得投入与购房相当的费用,甚至更高,用于家庭装修。
2家居的工业化生产制造VS非标准化手工作业的家庭装修
中国:墙纸几年后卷边、发霉、起泡怎么办?墙皮起泡脱落怎么办?木地板开裂或拱起来起伏不平怎么办?瓷砖断裂或脱落怎么办?厨房卫生间甚至客厅漏水怎么办……这些中国人熟悉的问题,日本人都无法回答,因为今天日本人的生活中缺少这样的经验。
日本:公寓住房的家庭装修,本质上可算工业制成品的组合安装。住房装修设计与住房设计建造是一并考虑的。家装的大部分材料(厨、卫、浴、柜、桌椅等)都是标准设计的成套工业制成品,装修工更像汽车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质量非常稳定。
3局部翻新在日本的风靡
中国:厨卫浴的设施也会出现局部老化现象,中国人倾向于整个拆了重来。所以,中国小区里隔三岔五电钻电锤电锯的可怕噪音,在日本是极为罕见的。
日本:日本人只会委托专业公司对老化设施做整体更新或翻新,由于这种翻新装修需要重新设计,这时,房主通常会请专门的设计师,而不是自己当设计师。也许是因为这类需求较多的缘故,日本是建筑设计师最多的国家,其单位人口中的建筑设计师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
4中日样板房的差异
>>>千篇一律VS人性化定制
中国:标准化设计意味着同样的户型,里面的布置几乎一模一样。
日本:建筑商会考虑不同家庭的需求。譬如依照家庭成员数量和年龄,将用户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同样的户型,会根据家庭情况不同,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有不同的安排。并且,由于模块化设计,它是可调整的,譬如多了一个孩子,或孩子长大独立出去,都只需要简单的组装,就可适应需求。
>>>销售化市场化的房产商VS专业化人性化的建筑商

中国:房产销售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多以销售性的技巧进行推销。
日本:住户在挑选住房时,房产商都会仔细询问其家庭状况。在更细微的环节上,房产商也会有比用户有更丰富的经验。日本房产建筑商大都有专门的研究部门,从人体工程学不断改进住房设计细节。从有老人的家庭,什么地方需要扶手、怎样做到轮椅可无障碍通行,到案台、柜门该如何设计才可让家庭主妇更顺手,都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标准。
5
中日家居审美形态的差异

中国:中国的家装审美偏好千姿百态,多数人依然认为把家里装修的像商务消费场所才是美,并且由于缺少现代都市生活的经验积累,视觉效果的考虑往往在装修时被置于首位。
日本:传统文化中注重简约的审美偏好,对日本家装风格影响至深。日本设计师在实用功能的考虑上经验远较中国更为丰富。譬如为夫老妻居住的房子,会考虑到老人往往会因鼾声互相干扰,有分床而睡的需求,卧室的两张床中间,会设计一个可收放折叠的屏风,入睡前,拉开屏风就成了两间独立卧室。
6
中日家庭住宅布局的差异
>>>客厅、餐厅、厨房的空间设计差异
中国:客厅、餐厅、厨房多是分离的,至少厨房与前两者分离。因为中国人烹饪时多炒、煎、炸,油烟极大,厨房与餐厅、客厅必须分离。
日本:客厅、餐厅、厨房三者几乎都是统一的空间,并且处于居中位置,被称为家务空间。而日本烹饪方式油烟较少,可以不用担心污染室内空气。且社会学研究发现,由于日本社会的消费场所极其发达和观念的变化,近二十年来,家庭已不再是社交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与此同时,都市人群开始注重家人的团聚交流。为此,空间上必须打破厨房与客厅、餐厅的隔离,尽可能增加家人的交流机会。家居环境中家务空间居中的格局也由此形成。
>>>卫、浴空间的安排差异
中国:除非面积特别巨大,通常浴室和卫生间是卫浴一体的,尤其不会刻意强调洗脸、洗澡的功能独立。
日本:奉行干湿分离的原则,洗脸间、卫生间和浴室的空间都是互相分离的,由于日本人爱在浴缸里泡澡,哪怕面积很小的单元,卫生间与浴室都是分离的。另外,洗衣机通常也有独立空间,不但预装了上下水的管道,并且有专门的座垫,不会出现洗衣机工作时,地面上水漫金山的情形。
>>>储物收纳空间设计的差异

中国:中国全新的精装修房,刚搬进去时会显得很宽大,但往往需要不断添置新的储物柜,最后反而容易显得局促凌乱。
日本:隐藏式的储物收纳柜子,占用的空间要比中国大得多,给住户添置家具的空间很小,一方面与日本的“藏”多于“露”的审美偏好有关,另一方面,是日本设计师积累了更丰富的现代都市人群的生活经验。
>>>环保节能的态度

中国:不会或很少会考虑环保节能问题
日本:为此挖空心思。譬如为减少使用空调,有的建筑会在相对的两面墙上开很小的窗口,一高一低,利用空气对流的自然风为室内降温。
7
中日装修公司的差别
中国:在中国,一般只有泥瓦工、水电工、油漆工和木工四个工种,由于木工活现在越来越少,更多时候只有三个工种。
日本:房产商的装修任务,会交给多个模块功能的供货商,每个供货商又会委托多个小公司负责施工。最终一个装修项目会有几十个小公司承接。企业间的高度分工,它最终会体现为工种分工极细,工人专业度极高。据统计,日本普通公寓楼的家装,前后进场施工的工人,工种会多达十五个以上。
8
谈判专家VS全权托管

中国:与装修公司、装修工人间有无数扯不完的账目,担心工人技能和责任感。出了质量问题,互相推诿,往往事后找不到人。
日本:公寓的住房者几乎永远不会与装修工人直接谈判交道。公寓楼需要局部重新装修时,则是与物业公司交道。通常会委托设计事务所,由事务所的设计师更具需求绘制装修改造图,由设计师与物业公司的装修工人沟通交流。
9
清晰的产业链,完善的法律制度

在日本,大、中、小公司之间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决定了无需担心工人技能和责任感。出了质量问题,追溯的链条清晰直接,不可能出现事后找不到人的问题。
在家庭建筑装修涉及的材料、工艺、质量标准上,日本有几十条法律法规,以确保质量标准和行业资质。在技术标准上,除了德国可能略高于日本外,日本在相关领域的标准是最高的。
10
装修工人的差别

>>>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正常的作息安排

日本家庭装修供货商负责组织施工工人的同时,还需负责对工人的定期技术培训,以确保工人掌握最新工具和技术。装修工人的计薪方式,有计时和计件两种,按正常作息工作,其劳动时间大大短于中国同行,平均月收入为五十万日元,要明显高于一般公司职员的收入。
>>>职人VS匠人

中国:从事装修行业的手工业人员的统称“匠人”
日本:一般家庭装修的工人,被称为“职人”。此称谓通用于各个行业的技术工人。“匠人”是一个极高的技术称谓,它是专指纯传统手工劳动的技术工种,通常职业生涯要达到二十年以上,才有可能被称为“匠人”。只有手工工艺极高的工人,才能做出工艺品般的作品。
>>>社会地位的差异

中国:装修工人多自农村来,虽然相对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人收入较高,但相对他们的城市雇主,则有明显的社会地位高下之别,大多数人只将其视为谋生手段,缺乏基本职业的认同,更谈不上热爱。
日本:无论是“职人”还是“匠人”,都不会是来自特定地域或社会阶层。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对职业很容易产生强烈认同甚至热爱。


IP属地:上海1楼2017-04-06 13: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