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吧 关注:82,104贴子:188,676
  • 6回复贴,共1

【解密武学丹田功法】关注新浪微博国术散手掌门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密武学丹田功法》
“吾人体腔之中有横隔膜一分体腔为胸腹两腔。心脏、肺脏存于胸腔以内,肝脾胃肠位于腹腔之中。然横隔膜为肌肉质,并向上穹窿,呈伞盖状。如横隔膜收缩,则减其穹窿之度而下降,胸腔之底部增深,胸腔之容积增大。此时肺脏藉自己之弹力向下膨胀,肺内之容量必大,则吸入之气体必多,吾人之呼吸量以增。因此,氧气之摄入量及碳气之排出量远大于寻常,于是促进血液之循环,而得良好之营养。
因横隔膜之下降以压腹腔之内脏,内脏既受压迫则必压迫腹壁,腰腹诸肌肉群恐其凸出因之紧张而用力支撑,以保持内脏自然之位置。此时,内脏之压力遂向下面沉于小腹。在小腹上,此种压力所及之点,实合于重心之垂直线上,身体因之而安定平衡也无疑也。小腹即丹田也。然则所谓气沉丹田者,实为横隔膜之收缩作用,使气注于肺底,使力达于小腹也。又腹内之压力既增,则内脏中之血液必从腹内向四外分散以返于心脏而周流于全身。且腹腔内脏因互相挤压位置安定,当进退旋转之际,庶不至受若何震荡,则心神安定。至于腰腹肌肉用力而发达亦理之当然。气沉丹田之利益,概如上述,则横隔膜之收缩厥功甚伟。”读到此处,世上那些所谓的关于气沉丹田的理论,是真是伪,读者自然就明白了--原来气沉丹田是有生理指标的。
“反射作用。有时感觉器官所受之刺激,虽可藉知觉神经而传于脊髓,但并不报告于大脑,脊髓乃直接激动运动神经而达于肌肉,使其收缩,是谓之反射作用。因所受之刺激并不报告于脑髓,且此种动作又为脊髓直接所引起者,故反射作用实较随意作用更为敏速。在生活中反射运动于生命之存在甚关重要,须臾缺乏即有性命之忧。反射作用实为应付或避免极危迫事件之一种最敏捷运动也。如闪光忽映目前不知不觉眼睑自闭,针刺指端,未觉疼痛已退避三舍。在技击中后发先至之手法即为反射作用。所谓“拳打激神”者是也。譬如搏击中敌人之拳似粘我身,而实未到我身时,我无意中即行退避。避敌之实而蹈敌之虚,发毒手而制其命,非用激神不可。”话到此处,历史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后发先至”的问题已不必再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07 18:18回复
    [cp]《桩就是拳,桩是生活,拳即是桩,生活即是桩》
    身备五弓或身有五张弓,是太极修炼中对发力的一种形象的比喻。五弓的内容是指两腿是两张弓,两臂是两张弓,身体是一张弓,一共五张弓,对五张弓这个提法,习练太极的人大部分都知道,但如何就算是有了五张弓就不是所有人都清楚了,如何才能练成这五长弓,知道的就更少了,所以五张弓就停留在了嘴上,热闹一下而已。
    五张弓实际是修练太极的人对太极发力方法的一种描述。太极是内功拳术,发力靠内劲,和外家就有明显不同,外家发力靠肌肉的伸缩,其力刚硬,没有韧性。内家发力靠内劲,说气也好,说筋骨也好,胳膊腿发出的力,如同弓射出之箭,劲是有弹性的,更具穿透力。说两腿是两张弓,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两腿踢出如弓射出之箭,两臂发拳也如弓发出之箭,即有弹力又有穿透力。拳头出去如箭,胳膊也就称之为弓了,腿亦然。而身这张弓呢?这是一张大弓,也有人把上身下身分开说身是两张弓,这样就六张弓了,不管身是一张弓还是两张弓,这弓主要是为胳膊腿四小弓服务的,大弓,小弓一起发力,这箭出去就更具杀伤力了。
    关于用五弓描述太极发力问题其实也有别的描述法,如对四小弓的描述就有崩弹之力,筋骨之力等,而对大弓的描述就是龙虎之力了。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说的都是太极发力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把这太极之力练出来。当然五弓的说法是有积极意义的,目标明确,只要我们把五张弓分别练成了,五弓齐备,这太极力就有了,而且我们所练之太极基本没错了。
    就五张弓而言,两腿之小弓是最好练的,只要把腿放松意念置于脚跟,踏出去,这力基本就是崩弹力,坚持练习,练成功并不难。回天九式之踏破山河练的就是这种力,或者说回天九式最后一式练了两张弓,腿上两张弓。胳膊两张弓是最难练的,这胳膊确实不如大腿,它比较弱,没有身体那张大弓帮忙,这两张小弓基本没用。所以,要练这两张小弓得先把身体那张大弓练好。练大弓要开胯,跨开了就没问题,要开胯得放松。所以,杨澄甫说唯一松字难练,能懂松字其余末事耳。
    能放松,有了龙虎之力,会用便是弓,有了大弓再继续放松,就找到上面的小弓了,那时一掌或一拳打出和腿上踏破山河的感觉是一样的,也能清晰的听到筋骨崩弹之声,而且可以发出寸劲了,抖大杆用的就是寸劲,有了上面两小弓,抖大杆也就不是问题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08 11:28
    回复
      [cp]《胯的功夫》
      胯,我们可以分为“横胯与纵胯”,横胯:我们在走路时,如果用胯带动双腿向前移动,则是用了胯的横向拧转的劲力。练过拔胯的人应该知道,胯练好了,是可以连续不断反弹的,且动作的速度非常灵动,以前有句话讲“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步的奥妙,不在于脚,而在于胯,胯练好了,一惊一诧之间,胯连续弹出劲力,带动腿换步进攻,那种速度,是令人惊讶的。一旦我们用胯带步的方式进行攻击,不需要蹬地发劲,力从地起,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把双腿解放了出来,可以边走边打击。
      所谓“纵胯”我们在上楼梯时,如果膝盖尽量不弯,或者少许弯,用胯尽量上提,拉开间隙,走步上楼,你会发现,走完几层以后,膝盖不累,胯会很酸,这就是运动了纵向胯的劲力,在拳中,这种“纵胯”往往是你起腿发劲的源泉所在,且这样的腿踢上去,合着“内脏”起落,形成了具大的整体“提坠”劲,可以伤人于无形,吃上一腿,有直透骨髓的感觉,骨头都会被踢麻,甚至踢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08 18:28
      回复
        [cp]《太极拳内功心法》
        定式易,过度难,阴阳不明不叫拳。
        式接式,有说道,旋转立柱走要窍。
        实转虚,松尾闾,裆走下弧型锅底。
        虚转实,转双胯,会阴扎地脚轻踏。
        一有动,先想脚,绝对不能手先到。
        上八卦,下五行,浑身上下要圆撑。
        上也空,下也空,会阴百会立当中。
        一只脚,轻摸地,扶着地气来托你。
        头顶天,脚踏地,就是不知还有你。
        舍去你,融天地,浩大气场来帮你。
        脚胯脊,是一体,所有定式走这里。
        松后背,合肩井,好比夫妻阴阳行。
        后背圆,肩井洼,合着腹股通脚下。
        有阴阳,必有中,和在一起是内功。
        理与法,是途径,放松心态自然动。
        你知动,那不行,神鬼不知静中动。
        明拳理,要实际,空谈身无非太极。
        懂得多,经络说,肢体表现百乐呵。
        气鼓荡,神内敛,这点要靠状态现。
        练内功,诀窍俩,分出阴阳中串挂。
        一有动,即阴阳,守住中定不帮忙。
        脚下轻,胯就松,会阴百会脊柱通。
        从开步,到结束,守住状态别乱动。
        太极桩,太极体,聚精会神练到底。
        有千般,有万变,不离中正神自现。
        看住手,别主动,手要先动气上行。
        气不沉,上身病,上身必随脚胯动。
        行柔气,刚落点,胯背发力在瞬间。
        守住中,旋转动,直来直去可不行。
        连接中,走空功,棚着八卦落地轻。
        没有棚,就不空,行功发滞气不通。
        别求多,少而精,每天收获在囊中。
        太极功,在道中,不去刻意终自成。
        一个理,就够用,关键要在身上懂。
        懂得舍,不是得,懂得越多越出错。
        通一个,能生三,举一反三连成片。
        静下来,慢慢悟,自已悟出才是功。
        凭感觉,找要窍,开发潜能灵感到。
        太极拳,不神奇,开了窍门出太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09 09:07
        回复
          《内家拳的刚与柔》
          内家拳的柔是指去掉僵力。僵力是指人在自然运动用力时,肌肉、骨骼处于绷紧状态。即所谓:僵直、僵硬。
          柔就是要求放松、不绷紧。但要注意关键点,柔不是软。许多人包括练者与非练者,都分不太清二者区别,把软当成了柔。它与我们用语中的柔不是一回事。如果搞不清这一点,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你一辈子也练不成。
          那么柔与软二者区别是什么呢?内家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做到了软,也并没有懂内家拳的劲,还是外家拳,是外家的软。如此,我们看内家高手行拳时,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无阴无阳,就是因为肌肉不松掉。不放松、就显有力。而关节松开了,就运转自如。又自如又有力,就是刚柔并举。人们看到的这个效果,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都不放松为僵力,只放松肌肉为无力,为假内家拳,是为软。
          练者还要注意一点,关节处放松的标志,并非表示动作开的大。比如,内家拳要领讲的好:“开胯(胯松开)并不是你腿开的大叫开胯。哪怕你腿没分开,胯松了,也叫开胯了;你腿开的再大,胯没松,也不叫开胯”。
          所以,内家拳就是要求内部要领要做对,而不是只是外形对,甚至对外形的要求并不严。这就是内家拳之所以叫内家拳的原因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09 11:40
          回复
            楼主是俊哥??


            10楼2017-11-23 23: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