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桃文化研究吧 关注:46贴子:766
  • 5回复贴,共1
陈平墓,在户县石井镇曹家堡村西北。呈西汉典型的覆斗形。墓前有"汉曲逆侯陈公平墓"石碑一通,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书,户县知县汪以诚立石。原有30米方,17米高,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陈平(?~公元前178),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有大志,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他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定三秦时,又归汉,任护军中尉。
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诸役,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曾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祖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用陈平计,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汉建立后,曾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高祖死,因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他与周勃定计,诛杀诸吕,迎立代王为文帝,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文帝二年(前178)卒。
历史评价
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不一般。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4-12 00:49回复
    西平蔡寨西汉墓、清真寺你都了解嘛?
    蔡寨西汉墓
    提起大谋士、辅助刘邦定天下的汉丞相陈平,几乎家喻户晓,但他死后葬在哪里目前鲜为人知。如果说西平县蔡寨回族乡境内有个陈平墓,相传就是汉丞相陈平的墓,不但有陈平墓,还有陈平阁等。1985年,蔡寨西汉墓被西平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陈平墓是何时修建的,陈村的陈平后人不得而知,但他们肯定的是蔡寨西汉墓就是陈平墓。因为他们村的陈姓人就是陈平墓的看护人的后代。如果陈平死后就葬在这里,那么,陈平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据史料记载,陈平墓原来很大,有东西两个冢,两冢相距60米,形状似覆斗,高4米。相传,因为冢顶是平的,面积有30多平方米,人站在墓顶,可以看到西平县城的宝严寺塔(高28.8米,俗称东关塔)的塔尖,原因一是墓高,二是墓地高。经过常年风刮雨淋和后人的破坏,墓就不显眼了。
    上世纪50年代,村民在墓南200米处的农田里犁地时,拉犁的牛突然陷入地下。村民下去一查看,发现一个很深的大洞。于是村民开始挖,后来挖掘出的有宝剑、护心镜、铜罐等。当时,村民把挖出的古物都交给了大队,只是当时群众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法律也不太健全,这些文物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当时村民挖掘时,发现一个拱形的地下建筑,应该是墓穴。墓穴上半部是绿色,下半部是红色。而且拱形建筑都是用公母砖(公砖大,母砖小,母砖扣在公砖里)咬合砌成的,砖缝之间填塞的是大铜钱。村民当时害怕有暗器,就不敢再挖了。”上世纪80年代,陈平墓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才被重视。后来,陈姓人每年都去上坟祭奠,政府又加以管理,陈平墓才逐渐得以恢复。现在的陈平墓高度也有4米,只是外形不一样了。2015年2月,乡政府出资,将墓周围用砖和水泥砌成2米高的围墙圈了起来,并种植了花草、树木,用铁丝网拉起栅栏,修建起了一个面积有1100平方米的美丽墓园。
    “陈庄就是陈平的看墓人的后人聚成村而得名的。相传为陈平看墓的是兄弟二人,老大叫陈国禄,老二叫陈国栋。后来,陈国栋这一支陈姓人去了湖北孝感,只留下了陈国禄这支陈姓人在西平延续至今。”
    “陈庄最开始在蔡寨街,因为陈平的威望,陈姓在当地也属于名门望族,方园几公里都属陈家管辖,只是后来来了几户海姓和郑姓人,才导致陈庄的搬迁。”陈奋亭说,因为海姓人是少数民族,善经商,发展得快。另外,当地的私塾先生说,陈姓人不能与海姓人生活在一起,陈海即沉海,所以陈姓人决定搬离蔡寨街,向南迁1公里,就是现在的陈庄所在地。
    蔡寨清真寺
    西平县蔡寨清真寺,位于西平县南三十里,107国道西侧4公里处,柏油路可直达,始建于1571年(明朝隆庆五年),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礼拜堂)可容纳六百余人做礼拜。南北讲堂10间,180多平方米为教长授课的教室,水房七间,阿訇住室五间,总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是一进三的大院,建筑雄伟,庄重典雅,古柏三百多棵,人们走进清真寺,倍觉鸟语花香,寺内有石刻碑三座,上面题词“流芳百代”为捐款碑,另一个题词“万世同归”为重修清真寺碑,第三块是地亩碑,北讲堂挂有木匾“兴教建国”系中华民国回教协会赠,镜匾一个,上面写有:国防部布告:“清真寺内禁止驻兵”。
    蔡寨清真寺根据1722年(清朝康熙六十一年)的碑文记载,结合黄合林老人的回忆,上起1571年(明朝隆庆五年),下至1991年处,历时四百四十二年之久经历了两次大的损坏,第一次是清朝乾隆年间,因匪患破寨,放火烧了三天三夜,清真寺被烧毁。清朝道光年间经社头朱宝明、阿訇黄始伦到全国各地募捐,重修蔡寨清真寺,建筑布局宽敞雄伟,大殿680平方米,清真寺占地长157米,宽108米,寺院内外经刘同德老人植柏树三百五十余棵,树长100多年,均已成材,森严异常,民国后期被伐光。
    清真寺的大殿高八米,漆雕华丽,彩云飘动,凤凰飞舞其间,木刻各种花鸟图案鲜艳夺目,寺院内春有花,夏有阴,秋飘桂香,冬有翠柏,历朝历代游客或政府官员,凡途经蔡寨者都要到清真寺参观访问。民国三十四年,回教协会在蔡寨成立回教分会,县长王宝树、骑兵师长刘凤歧以及各方代表一百多人,均亲临清真寺祝贺蔡寨回教分会成立。
    根据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的石刻碑文记载,蔡寨清真寺由佟光宗、吕玺、吕国碧三位教胞施银六十两,买行粮熟地十四段,七拾五亩,加上原有土地共计一百零八亩。
    第二次,一九六八年,文革末期,以破四旧为名,个别形左实右的回族干部,将十间大殿拆除,所有建筑材料全部丢失,百年的心血经营管理,毁于一旦。一九八五年清真寺管委会全体成员,阿訇黄长根倡议要维持清真寺的现有局面,经多方的努力,积资筹款于一九八六年修建简易礼拜堂五间,水房五间,又于1990年动员全方教胞捐款八千多元,建北屋五间(平房)。回族乡政府也不断拨款进行维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正确贯彻了民族政策,蔡寨清真寺不断地整修,寺内的环境,有了新的改善。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4-12 00:56
    回复
      陈王庙始建年代失考,据庙中现存石碑记载,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同治年间再次重修。陈王庙供奉的陈王,相传是继“汉初三杰”之后的西汉丞相陈平。1988年,恢复为道观。。陈王庙现为道教正一派道观,主供汉代丞相陈平,故称陈王庙。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4-12 01:04
      回复
        @海上无名之根丈否谷:陈王庙以后可能会被改建为上海道教学院,对道观建筑和道教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抽空过来看看,等到动工改建的时候这些就再也看不到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4-12 01:0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4-12 01:5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4-12 0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