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报考人数达到201万人,比去年增加大约24万人(这24万人的突然出现原来是国家政策啊,我怎么早没发现,发现了有意义吗?),有些什么人喜欢用百分数,可这是实实在在的24万人,考研是一个一个人录取,不是百分比。
这样的情况对于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录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你有体会了吗?调剂生们?你的母校都不要你的窘境你体会了一把,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没有名额。
还有500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这5000人可是直通车的项目,你没有任何可能跟他们竞争,为国效力。还有所谓的夏令营,推免生,各种招考的措施,侵占着一个一个的位置。
今年研究生调剂录取之路异常困难,录取不了,还不能怨天尤人,把责任都推卸到自己身上对的起你的努力吗?很多人也许能带着平静的情绪看完这篇短文了,因为调剂的道路让我们更好的认清了自己,也更好的认清了这个社会,如果你考了高分,复试表现又还可以,却最终没有被录取,我们也只能感叹运气不好?这是为什么?归咎到运气成分,用你不屑的表情嘲笑我没关系,但是确实不好。
分数高低可以决定你是否录取,但是每个分数段的人群陡增,所以你被刷的几率增加了3倍左右,用这样一个数字出于无奈吧,真正的数据我辈之流岂能看到。(影响因素很多“地域”“学科”、、、如果有人想做数据可以好好做,毕竟不是研究生,对数据的处理让所谓的专家难以信服,不做具体分析,最主要还是人多,你认可吗?)。
加上目前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状况我想各位看官可想而知,扩招难,质量又上不去,谁敢扩招?为什么不敢扩招,为什么质量上不去?你去问教育部给我们一个答案。这问题不属于我们能解决的范围,再出几个我们觉得堂而皇之的因素找个借口。所以今年你上不了学多少原因是因为名额不够,对每个人而言的原因这会是一个必须要衡量的因素。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导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弥补学生无法正常上学的窘境,从学校角度看是提升生源质量了,可是对学生而言,是几万学生而言,考虑过他们的未来吗?对的起他们的努力吗?你认为有可能引起重视吗?两会开完了,你还要提议案?机会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机会是不公平的,甚至是很不公平,生在中国,需要你买单的东西多了去了,你以为就你自己不容易啊。
所以你以后能不能录取看的是运气了,不是你能不能考高分、你不能复试表现的多好多好,而是你绝对有那么一种可能是录取,但要不要你取决于什么因素居多,我认为是运气,可以摇号了,这样嘲讽的态度,我们得为这样不能扩招的结果买单?我们的实力真的不如录取的那些人吗?真的是偶然因素让你被拒之门外吗?我们没有天真,自己的付出从你的分数得到了某种体现,也更不应该否定自己,你考了什么样的分数对的起你的努力,但一开始我们就败给了大数据,这多出的24万人是干嘛的?24*10000这样的数字更醒目吧,某人是1后面的0就是我们当中其中的一位,问问同样是每天24小时,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很多考生在调剂的路上奔波,更多的考验的是你的综合实力(时间+精力+专业知识+金钱、、、),你跑了5个地方,平均花费800,瞬间带动GDP啊,这可是,更像是在给自己找一份工作,拿着一些类似简历的东西,也许本来就是也许就是个比喻,这样的一个月坚持到最后需要的是什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旅游”真的是一种境界了,心情到了崩溃的边缘,看万里迷茫,叹一息尚存。
最终被录取了的人也不会幸灾乐祸,深知自己是多么幸运。因为调剂的专业复试人数跟录取人数的比例可以达到1:6,1:5.不是1:1.2/1.5吗?这不是适当调整吗?违反规定吗?你知道吗?学校为了提升生源种类质量啊(不是优质程度),但就是不录取你,一张卷子100多啊,你来了给我们这瞬间增加多少GDP啊,幼稚吧,这样的比例你见过吗?加上如果保护一志愿,保护本校的调剂生,你觉得你还有学可上吗?接下来你可以考公务员了?亲们,包邮。
也许上不了学你直接工作啊,可是就业难又出现了,还有多少万待业青年等你加入呢?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你?就你这学历,给你份工作都算不错了,还敢有所奢求吗?你看的到你未来吗?青年们,你的呼吸是否顺畅,是否有过窒息的感觉?
也许你可以接着考,为什么在我们付出了我们足够的努力时,也足够优秀时,却因为一个政策让我们买单,我们内心是平静的,但对未来人数还会增加是充满希望的,接着买单土豪们。洒遍泪水向今朝,只问何处是神州?评论说:神州处处神自在,何必矫情如此惹人怜啊!
这样的情况对于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录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你有体会了吗?调剂生们?你的母校都不要你的窘境你体会了一把,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没有名额。
还有500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这5000人可是直通车的项目,你没有任何可能跟他们竞争,为国效力。还有所谓的夏令营,推免生,各种招考的措施,侵占着一个一个的位置。
今年研究生调剂录取之路异常困难,录取不了,还不能怨天尤人,把责任都推卸到自己身上对的起你的努力吗?很多人也许能带着平静的情绪看完这篇短文了,因为调剂的道路让我们更好的认清了自己,也更好的认清了这个社会,如果你考了高分,复试表现又还可以,却最终没有被录取,我们也只能感叹运气不好?这是为什么?归咎到运气成分,用你不屑的表情嘲笑我没关系,但是确实不好。
分数高低可以决定你是否录取,但是每个分数段的人群陡增,所以你被刷的几率增加了3倍左右,用这样一个数字出于无奈吧,真正的数据我辈之流岂能看到。(影响因素很多“地域”“学科”、、、如果有人想做数据可以好好做,毕竟不是研究生,对数据的处理让所谓的专家难以信服,不做具体分析,最主要还是人多,你认可吗?)。
加上目前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状况我想各位看官可想而知,扩招难,质量又上不去,谁敢扩招?为什么不敢扩招,为什么质量上不去?你去问教育部给我们一个答案。这问题不属于我们能解决的范围,再出几个我们觉得堂而皇之的因素找个借口。所以今年你上不了学多少原因是因为名额不够,对每个人而言的原因这会是一个必须要衡量的因素。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导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弥补学生无法正常上学的窘境,从学校角度看是提升生源质量了,可是对学生而言,是几万学生而言,考虑过他们的未来吗?对的起他们的努力吗?你认为有可能引起重视吗?两会开完了,你还要提议案?机会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机会是不公平的,甚至是很不公平,生在中国,需要你买单的东西多了去了,你以为就你自己不容易啊。
所以你以后能不能录取看的是运气了,不是你能不能考高分、你不能复试表现的多好多好,而是你绝对有那么一种可能是录取,但要不要你取决于什么因素居多,我认为是运气,可以摇号了,这样嘲讽的态度,我们得为这样不能扩招的结果买单?我们的实力真的不如录取的那些人吗?真的是偶然因素让你被拒之门外吗?我们没有天真,自己的付出从你的分数得到了某种体现,也更不应该否定自己,你考了什么样的分数对的起你的努力,但一开始我们就败给了大数据,这多出的24万人是干嘛的?24*10000这样的数字更醒目吧,某人是1后面的0就是我们当中其中的一位,问问同样是每天24小时,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很多考生在调剂的路上奔波,更多的考验的是你的综合实力(时间+精力+专业知识+金钱、、、),你跑了5个地方,平均花费800,瞬间带动GDP啊,这可是,更像是在给自己找一份工作,拿着一些类似简历的东西,也许本来就是也许就是个比喻,这样的一个月坚持到最后需要的是什么?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旅游”真的是一种境界了,心情到了崩溃的边缘,看万里迷茫,叹一息尚存。
最终被录取了的人也不会幸灾乐祸,深知自己是多么幸运。因为调剂的专业复试人数跟录取人数的比例可以达到1:6,1:5.不是1:1.2/1.5吗?这不是适当调整吗?违反规定吗?你知道吗?学校为了提升生源种类质量啊(不是优质程度),但就是不录取你,一张卷子100多啊,你来了给我们这瞬间增加多少GDP啊,幼稚吧,这样的比例你见过吗?加上如果保护一志愿,保护本校的调剂生,你觉得你还有学可上吗?接下来你可以考公务员了?亲们,包邮。
也许上不了学你直接工作啊,可是就业难又出现了,还有多少万待业青年等你加入呢?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你?就你这学历,给你份工作都算不错了,还敢有所奢求吗?你看的到你未来吗?青年们,你的呼吸是否顺畅,是否有过窒息的感觉?
也许你可以接着考,为什么在我们付出了我们足够的努力时,也足够优秀时,却因为一个政策让我们买单,我们内心是平静的,但对未来人数还会增加是充满希望的,接着买单土豪们。洒遍泪水向今朝,只问何处是神州?评论说:神州处处神自在,何必矫情如此惹人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