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吧 关注:13,811贴子:142,489
  • 17回复贴,共1

#《日本战国英雄传》#与大家分享,有不同观点可以留言批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7.04.14 《日本战国英雄传》音频整理稿 第一段
日本战国时期,时在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相当于中国明朝的中后期。那是一个超级混乱的年代,如果要以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下克上”。天皇虽然是名义上的天子,但皇室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没有了实权,仅仅是个象征性的摆设,经常被各方势力所利用;当时的国家实权,原本掌握在自十二世纪上半叶开始执政的室町幕府手里。但是,在室町幕府执政的百余年时间里,其权威逐渐下降,各地大名(地方封建领主)开始各自为政,幕府将军也步了天皇的后尘,成了傀儡;而大名们的家臣往往也看样学样,经常把大名架空……就这样一直拷贝下去,最后是普通的农民,也经常反抗自己的领主,总之,一片混乱,毫无规矩。按照中国的老古话来说,这算不算报应?
旧的秩序既然被打破了,就会有人想出来建立新秩序,这世界总得有个规矩不是?不过呢,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一个,而是有一帮,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这个新秩序,应该由谁来建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全日本的各路英豪们探讨了一百五十多年,这个过程漫长、曲折、混乱、戏剧、诡异、悲壮、扼腕,大家不仅动脑子,动嘴皮子,很多时候还动了刀。最终,大家推选出可能是日本史上最能忍,号称“忍者神龟”的德川家康来建立新秩序,从而开创了长达265年大致和平、繁荣的“江户时代”,直至明治维新。
至于德川家康为什么被称为“忍者神龟”?这个我们在此《日本战国英雄传》系列里慢慢聊。但不管怎样,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我们的故事,将从发生在公元1560年的一次“奇袭”开始。而在之后陆续登场的日本战国英雄故事里,这次战役也会被反复地提及,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之后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进程。
一、双方背景
公元1560年5月12日,日本东海道地区的骏河国正举行着一场盛大而又庄严的誓师大会,坐拥三河、远江、骏河三国领地,人称“东海道第一弓取”的战国大名今川义元,正是这场大会的主角。
会后,今川家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开拔,主帅今川义元坐着幕府将军特许的涂漆软轿,由亲兵卫队簇拥,在军中显得尤为亮眼。望着雄壮威武的今川大军,人们无不露出赞叹的神色,这一刻,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今川义元将开创自己人生新的辉煌。
然而,对于今川家的许多将士,乃至今川义元本人来说,他们这一天所踏上的,其实是一条不归路。七天以后,他们将在一个叫做“桶狭间”的地方,以突兀甚至略带戏谑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上洛的梦想和今川家的霸业,都随着义元的突然陨落而戛然而止。而这一切的主导者,是一个叫做织田信长的年轻人。
1560年的织田信长,年方二十七岁,刚刚统一了尾张国——一片富庶而又占据重要战略位置的领土。此时,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驰入日本战国时代的最后三分之一,距离江户幕府的建立,仅有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了。后来在统一日本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新生代英豪们开始纷纷登场,尾张国的新主人织田信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相比于不到三十岁的信长,日本东海道的今川义元,已经算是老司机了。这位拥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领地的大名,虽然也刚过不惑之年,但身居今川家督的宝座,已经二十四年,军政经验相当丰富,是当时东日本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今川义元出身高贵,和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氏是同族,有继承幕府将军宝座的资格。此次他亲率两万五千大军西上,其目的据说是要去京都,拜见早已成为傀儡的天皇和将军,并以此确立自己在天下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从今川家的领地去京都,势必要经过织田信长的尾张国,信长若是不想投降,就必须要和义元作战,而织田和今川两家的综合实力,着实有不小的差距,面对两万五千来势汹汹的敌军,信长能真正投入战场的部队不足四千人,这实在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博弈。
不过,今川义元要上洛争霸,途径尾张国,想顺势灭了织田家,是传统的说法,而近来各方资料显示,义元亲率大军出征,很可能就是专门针对织田信长而去的。据说他要夺回两国边境几个重要的战略要点,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考虑进一步消灭织田家。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后人看到的是,在1560年的那个初夏,刚刚成为尾张国新主人的织田信长,要面对五倍于己的强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死国灭。这一年,成为织田信长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大考验。


1楼2017-04-14 20:13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14 22:38
    回复
      寫的太垃圾了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4-15 11:22
      回复
        精彩的奇袭战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7-04-15 12:38
        回复
          写的很烂是肯定的,你究竟是中立立场还是胜者自己要弄明白要把握住不要乱。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4-15 14:25
          收起回复
            《日本战国英雄传》 2017.4.15第二篇
            二、大战序曲
            今川大军5月12日出发,一路进军很顺利,到了5月18日,大部队已经进入尾张国境内的沓挂城。这原本是织田家的城池,但后来被今川家夺取,同样被夺的还有大高、鸣海两城,这些都成了今川家进攻织田家的桥头堡。不过,织田信长为了截断这几座城池之间的联系,在附近修了五座堡垒,这严重威胁到了今川家这几座城池的补给线,所以近来的一些学者都认为今川义元此次出动大军征伐尾张国,主要是为了攻破那些堡垒,恢复自己领地的供给通畅,如果战况顺利,则会进一步考虑消灭织田家。
            18日深夜,当时依附于今川家,年仅十八岁,后来成为江户幕府开创者的德川家康奉今川义元之名,率一千人攻击大高城附近的织田堡垒丸根砦,而守砦的织田士兵,只有四百人。与此同时,今川军的另一员大将朝比奈泰朝则率二千人攻打丸根砦西北的鹫津砦,战况相当激烈。
            这边今川军攻城拔寨,一路推进,而那边,织田信长,在干什么呢?
            在战国大名中,信长是属于非常有头脑,愿意思考的一类,他也非常注重情报工作,所以今川大军一出发,织田信长应该就已经收到了相关消息,而至于今川军后面几天的动向,他也是非常清晰的。不过,很奇怪的是,直到此时,织田军的抵抗几乎都是来自于守军自发的行为,作为织田军的大本营,清州城内一片安静,并没有发出什么统一的调度兵马的指令。
            18日晚间,信长邀请家中的重臣悉数前来聚会,大家都以为,今晚的会议,一定是军事会议,信长肯定会调兵遣将,布置尾张国内各处的防务。谁曾想,信长把家臣们叫来以后,东拉西扯,拉了整整一个晚上的家常,最后来了一句:“夜深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没有说一句关于战事的话,似乎此时天下已经一统,海晏河清,啥事没有。
            面对如此表现失常的信长,家臣们面面相觑,在退下的时候,半带嘲讽半带沮丧地议论道:“运数终时,智慧之镜也会蒙尘啊。”意思是说,织田家气数已尽,要灭亡了,连平时一贯聪慧果敢的家督织田信长都已经变得如此昏昧了,大敌当前,居然把我们找来拉一个晚上家常,然后就打发大家去休息,这摆明了自暴自弃的节奏了啊。
            其实,正因为信长的表现十分反常,才更应该引起重视。一向聪明的他,难道真的会不关心当前的战事么?不可能。
            1560年5月18日的晚上,织田信长到底在想什么,我们无法得知,但是,他肯定没有放弃,以他的性格,他也不会放弃。之所以不和家臣们谈论战事,很有可能是一方面他已经秘密做了相关的布置,另一方面,他担心家臣中有内鬼,如果把计划说了,有走漏风声的可能。再或者,他是希望今川家的细作能够探知到这一点,进而使今川军***。
            送走家臣后,信长自己也回去睡觉。5月19日凌晨四时许,信长得到了大高城附近的丸根砦和鹫津砦被今川军攻击的消息,他从被窝里一跃而起,命人奏乐,自己亲自跳了一支舞蹈,即著名的《敦盛》,内有“人生五十年,与天地长久相较,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长不灭?”的词句,可见,此时的信长,对于击败强敌,也几乎是毫无把握,已经有了赴死的觉悟。
            一曲终了,信长吞下一碗泡饭,穿上盔甲,拿上刀,跃上战马,出城前往战场,此时,他身后仅有五名日常的随从。相信此时织田信长的心中一定有些许悲壮,他如果读过中国的史书,心中应该会泛起两句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楼2017-04-15 22:36
            回复
              请问您是要把这个当做文学作品还是历史科普?
              若是前者 只能说文笔中规中矩平淡无奇
              如果是当后者 那么硬伤就太多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7-04-16 18:25
              收起回复
                《日本战国英雄传》音频节目文字摘要,今天第三发,预知详情可听音频内容
                第二回:改变历史的奇袭,桶狭间合战
                我时常在想,当几百年后我们谈起这些往事的时候,历史对于很多人来讲,只是一些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故事。但是对于那些曾经的当事人来讲,这些故事却是充满无限不确定性和迷惑的未来。信长可能从来也没有想过,这天过后,他将彻底改变整个日本战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也将成为当时最令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人生就是这样,命运之神经常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把“礼物”交到你的手上,而你在打开它之前,永远不知道在这个简陋的盒子里,正静静等待着你的,会是什么……
                一、斩首行动
                信长出了清州城,一路南行,天亮时,已经到达了热田神宫。期间,陆续有部队赶来汇合,信长身边聚集了两百余人。在热田神宫,信长做了祈祷,这段时间里,又有不少家臣带兵赶来,至上午八时许从热田神宫继续出发时,部队规模已经有了千把人。
                上午十时许,信长的队伍来到了鸣海城附近的善照寺砦,此时,部队已经扩展到了三千人。不过,各位看官也不要指望织田信长越往南,部队人数就会越多。此时的三千人,这几乎已经是以当时尾张国的实力,信长能够直接投入战场的人数极限了。
                正午时分,织田信长在善照寺砦内留下一千人左右的部队,用于接应和***今川军的哨骑,造成自己的本队尚未移动的假象,然后率领剩余的两千人,继续向南移动至中岛砦。至此,织田军已经完成了战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看信长如何指挥作战了。
                介绍完织田军战前的动向,我们再来看看今川军。
                18日当晚,今川义元的部队驻扎在沓挂城。19日早上八时许,今川义元率大军出城,继续西进。不过,此时义元身边的部队,不是原先的两万五千,而是五千左右。剩余的部队,都被派到各地去进行各种攻防的作战任务去了。不过,义元也很清楚织田信长能直接投入战场的不过三千人,他知道即使自己的本队只有五千人,也足以应付织田军的攻击,更何况,自己还有其余的两万大军就在附近,随时可以汇集,所以当天早晨义元出城时,一定是自信满满。
                正午时分,义元的本队抵达“桶狭间山”进行休息。不过在现代日本地图中,并没有这座山名,所以后人推测,所谓的“桶狭间山”,应该是沓挂城与大高城之间的中点,此处有座标高六十四公尺的丘陵,离织田军主力驻扎的中岛砦仅有三公里。既然它比周围的地势要高一些,那就勉强称其为“山”吧。
                用过午饭,在桶狭间山本阵的义元,接到丸根砦、鹫津砦已经被攻陷的报告,十分高兴,他得意地哼了几首小曲。甚至有资料说,这个时候义元在大营内还举行了一场茶会,整个本阵一片喜气,完全没有想到会被偷袭。
                而织田军那边,自从到了中岛砦,信长就宣布,已经得到情报,义元的本阵就在前方三公里处,毫无防备,所以我们要全军突袭今川义元的本阵,争取将其击溃,如此,则今川全军群龙无首,自然会陷入混乱,乃至退兵。说完激励士兵的话以后,信长就率领着部队前往桶狭间。不过,我相信此时的信长,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斩杀义元本人。
                下午一时许,天突然开始下雨,而且下得很大,这对织田军极为有利,因为大雨很好地掩盖了他们进军的行踪,今川军的哨骑也因为大雨而无法清晰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而另一方面,正处在午休状态的今川军也被这场大雨搞得狼狈不堪,做饭的火也灭了,食物里也参杂雨水了,身上也完全淋湿了,大家可以想象那是有多混乱和沮丧。
                下午二时许,雨停天晴,织田军也差不多摸到了今川军本阵旁边,信长一声令下,两千人一起冲上了桶狭间丘陵,攻击毫无准备的今川军。
                顺便提一下,相信在这两千人中,就有时年二十四岁,后来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而此役过后,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这些我们熟知的名字,在他们的家族内部,一系列的外交、军政战略都会面临重大的调整。此时的信长并不知道,伴随着他抱着必死之心的一声令下,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按说今川军有五千人,织田军才两千,双方的差距还是很明显,若是双方堂堂正正地列阵,然后互相冲锋,估计织田军抗不住。但是,现在是织田军偷袭,而今川军又很松懈,根本没有准备,还处在最放松懒散的午休时间,再被一场瓢泼大雨一浇,整个晕头转向。面对突如其来的织田军,今川军军心也乱,阵型也乱,人数上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五千散兵游勇,被两千整容严正的织田军追杀得四下逃窜。
                此时,大营中优哉游哉的义元听到了外面的喧哗,刚开始还以为是士兵吵架或某处失火了,但不久就知道是织田信长率军突袭,这可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还捷报频传,怎么突然敌军就到了眼皮子底下,事先一点消息也没有?其实,这种情况,是由于信长的情报精准、作风果断、义元的***轻狂、老天的及时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刚刚还在风雅的今川义元,转眼间却不得不开始逃亡,这脸打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义元的亲兵卫队,有三百人,遭受突袭时,这训练有素的三百人,迅速保护义元向大高城方向撤退。但是很不幸,据说是将军赐给义元的豪华软轿,暴露了义元在乱军中的位置,信长发现后,立即集结所有兵力,开始追击义元。当然,乱军中逃亡的义元不可能还坐轿子,但一定是轿子本来就放在义元身边,又特别显眼,所以当有人看见轿子,就很容易发现离轿子不远的,正在亲兵保护下逃亡的义元。
                幕府将军所赐的豪华涂漆软轿,原本是象征今川义元身份和地位的荣耀,现在却成了把自己搞死的重要原因,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还真是无语。
                当信长开始集结兵力追击义元时,战局就完全扭转了,不再是两万五对三千,也不是五千对两千,而是两千对三百,织田军两千,今川军三百。
                这三百人虽然都是忠勇之士,但毕竟人数有限,渐渐义元身边只剩下了五十人。此时,织田信长知道最后的机会来了,干脆下马,徒步冲锋(也许路不好,徒步更方便)。家臣们一看家督都玩命了,也纷纷死命向前,最终,义元身边的卫队全部战死,义元仅剩自己一个人。
                此时,信长的护卫骑兵服部小平太,逼近义元,展开肉搏。他用长矛刺向义元,遭义元挥刀反击,被砍伤膝盖,跌倒在地。但义元也因此失去对另一端的防护,被织田军的另一个士兵毛利新介一枪刺中,倒在地上。毛利趁势上前,拔刀去砍义元的首级,义元拼命挣扎,还咬断了毛利的的手指,但最终仍然被砍下头颅,场面想必一定非常惨烈。号称东海道第一大名的今川义元就如此突然陨落,年仅四十二岁。


                8楼2017-04-19 20:16
                回复
                  #喜马音频<日本战国英雄传>整理#
                  二、曲终人散
                  下午四时许,战斗结束。此战,今川军在桶狭间地区阵亡三千人,比袭击自己的织田军总数还多,可见当时今川军的混乱不堪。而且,这三千人中,多有今川家的重臣名将,甚至包括总大将、家督今川义元。所以人们常说这一战导致了今川家的一蹶不振,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今川家的大部分人才,都死在了桶狭间。
                  而今川军在附近的两万大军,一听说家督今川义元阵亡了,纷纷溃散,逃回今川家的领地。一周前浩浩荡荡的西上大军,几乎在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了。
                  不过,这其中有一位忠臣例外,他就是是当时鸣海城的守将冈部元信。信长在战后派人去劝降,但元信屡次坚拒。信长被他的忠诚所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要求,送回今川义元头颅,以换取元信撤军,鸣海城则重归织田家。
                  战后,信长在清洲城南方二公里处,修建了义元冢,并举行了千僧诵经法会,隆重超度今川义元的亡灵,以表示对败将的一种尊重,由此也可窥见日本战国时代与血腥并存的礼法。
                  桶狭间合战,对日本战国的影响非常巨大,它几乎直接导致了今川家的衰亡和织田信长的崛起,并引发了德川家康的独立、织德同盟的建立、三国同盟的瓦解、武田家的未遂政变、北条家和上杉家结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今川义元的阵亡和织田信长的获胜,也预示着旧时代的逝去和新一代英豪的成长。最终对于结束日本战国乱世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在此次战役中有所表现,在这些当时的年龄加在一起还不到七十岁的年轻人手中,日本历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我们的《日本战国英雄传》也将从此拉开帷幕,而第一位登场的人物,就是这次桶狭间合战的主人公,魔王:织田信长。


                  9楼2017-04-21 19:42
                  回复
                    《日本战国英雄传》音频整理而成
                    第一回:不被看好的“非主流”与魔王的崛起
                    众所周知,日本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文化,虽然后来逐步形成了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中国文化的烙印依然随处可见。比如,在行政划分上,直至明治维新之前,依然有着中国春秋时期的印记。
                    当时全日本被称为“天下”,而天下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国”组成(相当于我们现在省一级的行政级别)。而在每个国里,又有很多势力强弱不同的“家”。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督”,即家族掌门人。是很典型的“家—国—天下”的模式。
                    日本战国时期的行政编制,基本延续了中国春秋时期:“家-国-天下”的格局,权力分散。
                    一、不被看好的“非主流”
                    织田信长,出生在本州岛岛中部的尾张国,这是一个富庶、安逸的地区,又靠近京都,所以历来被视为战略要地。尾张国下辖八个郡,守护大名(即地方行政长官)原本是斯波家,但在“应仁之乱”后逐步衰弱,斯波家的家臣织田家,开始渐渐掌握了尾张国的实权。
                    织田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分成了两派,各自分别统治了尾张国的四个郡,就此把尾张国瓜分。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则是其中一派的家臣。
                    看着有点晕是吧?没办法,我已经用尽量简明的方式在描述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大家在慢慢熟悉日本的人名、地名、官名之后,感觉会好一点的。也许你可能觉得日本人太喜欢搞派别,搞斗争了。其实,不仅是日本人,只要是凡夫俗子,哪里的人都一样。还是任我行前辈说的好,什么叫江湖?江湖就是恩怨。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其实,所谓的江湖,就是人心的一面镜子而已。
                    织田信秀是个很有才干和智略的人,虽然只是织田分家的一个家臣,却在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力量之后,实际上已经取代了自己的主公,成为尾张国内最强的势力,这为将来织田信长统一尾张国,乃至争取统一日本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天文二十年(公元1551年),信秀去世,织田信长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了家督之位,开始了传奇的后半生。这个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少年,一向被认为是个玩世不恭、游手好闲、寻衅滋事的公子哥,因此得了个“尾张国大傻瓜”的称呼。负责照顾、教育他的家臣平手政秀甚至为了劝谏他而切腹自尽(此事另有说法,但我觉得以日本人的极端性格,做出这种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在父亲的葬礼上,据说这位爷先是迟到,来了以后又向父亲的牌位上撒了一把香灰,惹得天下大哗,他自己却心安理得,满不在乎。这种做派,几乎没有人会认为他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战国大名,更不会有人相信他差点可以统一日本。
                    不过呢,有一个人却是例外,就是信长的岳父、美浓国的大名,人称“蝮蛇”的斋藤道三。道三没见过信长时,也认为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甚至想在和信长会面时杀掉他。但是和信长见面以后,道三发现了信长的真实才干,转而全力支持信长,并感慨说:“我的子孙,估计以后只有为他牵马的命啊。”
                    所以说,很多时候,大部分人的看法不见得就是正确的,面对一个富有叛逆精神的年轻人,你是会看重他外在的表现,还是会透过外在发现内在的真实?织田信长用行动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证明他岳父当年没有看走眼。
                    很多人也许会问,当年斋藤道三到底是因为什么,仅凭一次会面,就对织田信长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变?从本来打算索性“杀”了他,到全力支持信长了呢?据说当天,道三提前来到了会面地点,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向外张望,想好好观察下这个离经叛道的败家女婿。眼见织田信长一行晃晃悠悠,衣冠不整地来到大门口,完全一副掉落啷当的样子。而信长之后的一个行为,却让道三大吃一惊。
                    只见信长摇摇晃晃地来到会面地点的大门前,神情一变,从容下马换上华丽的礼服,从举止到神态,一下子就变得雍容起来,就像突然换了一个人。而且信长在与道三的整个会面过程中,丝毫没有当初那种轻浮浪荡的神态和语气,表现得非常得体,也看不出有任何的拘谨和不自在。难道信长之前的玩世不恭都是“装”的?
                    其实我个人觉得,信长到底是不是“装”的,并不重要,当天斋藤道三与织田信长到底聊了些什么,我们今天也很难确凿地知道。但是,仅凭刚才这一幕织田信长的表现来看,确实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我们常说,学坏容易,学好难。一个人要故意变得浮夸和低俗,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一个人渗透出来的高贵和教养,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装”出来的。而信长居然能够在这两个模式间自由地切换,至少可以说明,“高贵”本来就是信长多面人格中的一面。
                    内心的高贵是很难被模仿的,因为细节会出卖你。所谓识人用人,这也算是平日里我们观察他人的一个小技巧吧。我想道三当年至少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10楼2017-04-24 22: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