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劫吧 关注:69贴子:2,731
  • 3回复贴,共1

勤于博览疏于行(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书有记载,一夫五口,养六人。除两劳力,何为劳力?就是种田的。
最简单的理解方法是,一夫五口百亩(换算,古时秦百亩,是现在的约33亩)
上田养6人,中田4人,下田2人。
模式是这样的,一夫五口是,父母,子媳,孙(孙女)
种田两人,兵役2人。
按上田算,养6人+劳力2人。 两个农民种田,一共可以得食八人。 上田。
按吧友你说的一人半斤,
8X365X0.5=1460斤 亩产为1460除以33得44斤
按一斤算
8X365X1=2920斤 亩产为2920除以33得88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18 16:04回复
    史书上记载。
    万户封君一年得财= 千锺之田
    一户=1锺
    一户每年交200钱=300斤粮食
    将史书数据除以一千,就可以得到,一户每年所交的税,价值几何。
    相当于:
    安邑地区有1棵枣树;燕、秦有1株栗树;蜀、漠、江陵有1株橘树;淮北、荣水之南,黄河、济水之间有1棵蔌树;陈、夏有1亩漆树;齐、鲁有1亩桑麻;渭川有1亩竹园;或1亩栀子、茜草,或者1畦生姜、韭菜
    销售酒1瓮、醋酱1缸、浆水1坛,宰卖牛、羊、猪1头,售米1钟,
    柴草1车,船只1丈,木材1幢,
    竹竿10根,轺车0.1辆,牛车1辆,漆饰木器1件,铜器30斤,没上漆的木器,
    铁器及栀子、茜草120斤,马0.2匹,牛0.25头,羊、猪两只,僮仆0.1人,筋角、丹砂1斤,
    帛、丝絮30斤,采缎1匹,粗布、皮革120斤,漆1斗,酒曲、盐、豆豉1合,海鱼、刀鱼1斤,
    小杂鱼1斤,咸鱼30斤,枣子、板栗81斤,狐皮衣、貂皮衣1件,羔羊皮衣120斤,毡毯1条,
    这是200钱的购买力。
    我只换算,无改半字,得到以下几个数据:马一匹=一千钱 牛一头=八百钱 奴隶一人=两千钱
    羊、猪一头=100钱 皮革、粗布、铁器同价格,120斤=200钱 铜器 30斤=200钱
    轺车=一千钱。
    税务重与否。自己换算吧。。另外。。商鞅与李悝的时期。。各国都在奴隶制,奴隶不交税赋,所得尽交。
    汉朝初期,税赋是十五税一。汉初也是十税一。
    请别断章取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4-18 16:04
    回复
      2025-05-22 01:56:53
      广告
      史书上记载。
      万户封君一年得财= 千锺之田
      一户=1锺
      一户每年交200钱=300斤粮食
      将史书数据除以一千,就可以得到,一户每年所交的税,价值几何。
      相当于:
      安邑地区有1棵枣树;燕、秦有1株栗树;蜀、漠、江陵有1株橘树;淮北、荣水之南,黄河、济水之间有1棵蔌树;陈、夏有1亩漆树;齐、鲁有1亩桑麻;渭川有1亩竹园;或1亩栀子、茜草,或者1畦生姜、韭菜
      销售酒1瓮、醋酱1缸、浆水1坛,宰卖牛、羊、猪1头,售米1钟,
      柴草1车,船只1丈,木材1幢,
      竹竿10根,轺车0.1辆,牛车1辆,漆饰木器1件,铜器30斤,没上漆的木器,
      铁器及栀子、茜草120斤,马0.2匹,牛0.25头,羊、猪两只,僮仆0.1人,筋角、丹砂1斤,
      帛、丝絮30斤,采缎1匹,粗布、皮革120斤,漆1斗,酒曲、盐、豆豉1合,海鱼、刀鱼1斤,
      小杂鱼1斤,咸鱼30斤,枣子、板栗81斤,狐皮衣、貂皮衣1件,羔羊皮衣120斤,毡毯1条,
      这是200钱的购买力。
      我只换算,无改半字,得到以下几个数据:马一匹=一千钱 牛一头=八百钱 奴隶一人=两千钱
      羊、猪一头=100钱 皮革、粗布、铁器同价格,120斤=200钱 铜器 30斤=200钱
      轺车=一千钱。
      税务重与否。自己换算吧。。另外。。商鞅与李悝的时期。。各国都在奴隶制,奴隶不交税赋,所得尽交。
      汉朝初期,税赋是十五税一。汉初也是十税一。
      请别断章取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18 16:05
      回复
        每户收入比,按一人一斤算。半斤的自己算吧,乘以0.5
        2920除以300乘以200得1946.6钱,约1947钱。
        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一年365斤, 365除以300乘以200得243.3钱,养一人每年需243钱
        一夫五口, 243X5=1215钱
        史书上有记载,一户,每年祭祀过节所花300钱,每年穿衣花300钱。
        一夫五口百亩(现在的33亩),上田,不交税的情况下, 每年得1947钱,必要支出是1815钱。余132钱
        衣服不是每年都要买,别说先秦,建国初期,补丁装海了去了。
        十分之一税是,约为200钱。
        十分之五税是,约为1000钱。
        这个吧友说的。小亩五百,足待一役,理解的是一场战役。
        请自己去查说文解字。
        这里商君书说的是税务的东西,能跟税务扯上关系的,明显是兵役。
        一户百亩,五百亩,是五户,
        这里表达的意思为。。五户供养一名兵役可以。
        而史书上记载的。也正好证实了这里。。秦的兵力,后期一直是。五百万户供养一百万兵。正好是五户供养1
        说其少,当然少。按汉代的史书记录。
        我上面有说。。一夫五口百亩,不但能供养两个劳力还能供养六人。这里,我上面算的是这句文献,不算税务。
        农时种田,闲时打仗。一户可提供两名兵力(就是那种田的两个劳力)
        五户可以提供十名兵役, 现在商君书规定,五户提供一名兵役。是少,是多?
        这里,算的兵役,不管是上田、中田、下田,都可以一户提供两兵役,因为文献史书记载。
        上田X人,中田X人,下田X人,前提都是说的,在保证了种田的那两名劳力的吃食之后,才得到的养多少人。
        换算兵力, 郑国是十几万人口,按十万人算。 两千户,每年可出兵力,最少四千人。
        楚国三百万民,如果商鞅在此国变法,或者吴起变法成功。
        三百万民,六十万户,每年兵役一百二十万。
        这就是商君的威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18 1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