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
2017-04-20 08:05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4月1日发布海军2017年装备预研创新项目指南。“采购需求”栏目新增31条海军装备预研创新项目公开信息和38条涉密信息,截止对接时间为2017年4月25日。海军发布2017年装备预研创新项目指南公告。
海军发布2017年装备预研创新项目指南公告
为大力推动海军装备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吸纳全社会优势力量为海军装备创新服务,现将海军装备2017年预研创新项目指南相关内容发布,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创新项目指南明确了装备预先研究发展需求和选题范围,是各单位提报项目建议书的基本依据。
二、各单位要充分理解创新项目指南提出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切实在技术指标或技术应用等方面体现创新,并根据自身优势有重点地提交项目建议书,避免低水平徘徊。
三、无保密资质等装备承制资格的单位应提前联系对口局(办)联系人,确定相关资质要求和受理范围,本次不受理单位法人代表非中国国籍或外资控股等单位提交的响应信息。
四、严格按照《装备预先研究项目建议书》(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编辑、生成、打印和提交项目建议书。
五、创新项目网上对接时间于4月25日前截止,具体对接形式和日程安排由对口局(办)联系人电话通知,项目建议书评审时间为2017年5月上旬,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请严格按国家和军队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务必控制知密范围,严防失泄密。

这一系列预研创新项目,进度要求起码也在2020-2030年,类似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R)的各种疯狂计划,DARPAR研发过各种像是科幻小说里面的玩意。

神盾局的空天母舰,实际上DARPAR有个研发类似玩意的“九头蛇”项目,虽然距离成功还远,但是各种技术的突破可以用于其他方面。这次中国海军提出来的各种预研项目,比这玩意的科幻感觉也差不到哪儿去。总之,就是一堆看着就不明觉厉的东西。比如:
海军创新-30204021103航空发动机耐高温耐腐蚀隐身涂层材料技术
研究目标:通过开展耐高温耐腐蚀雷达吸波涂层和耐高温防积碳耐腐蚀红外低发射率涂层技术研究,突破耐高温耐腐蚀隐身材料电设计、热匹配性控制及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为提高新一代海军航空发动机隐身性能奠定技术基础。
研究方向:耐高温耐腐蚀雷达吸波涂层设计及制备技术;耐高温防积碳耐腐蚀红外低发射率涂层技术技术指标:
(1)耐高温雷达吸波涂层:厚度≤1.0mm;吸波性能:≤-1dB@1GHz,≤-2dB@4GHz,≤-6dB@8~18GHz;附着力:≥10MPa;耐温性:300℃连续工作100h,涂层外观良好,无起泡脱落开裂等现象,高温吸波性能降低幅度小于15%;耐环境性能满足海洋环境使用要求。
(2)耐高温防积碳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厚度≤80μm;双疏表面:与水的接触角≥90°,与油的接触角≥90°;涂层红外发射率≤0.5@3~5μm;耐温性(1000℃×100h):外观基本无变化、发射率变化不大于10%;耐环境性能满足海洋使用环境要求。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技术方案、涂层样品,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卜振鹏,15800733196。
海军创新-30203010803新型舰用抗爆涂层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大型水面舰艇抗反舰导弹内爆轻量化防护结构设计的迫切急需,提出新型抗爆抗爆涂层,针对反舰导弹爆炸产生的破片和冲击载荷同时进行有效防护,将接触爆炸的毁伤范围约束在有限的一个舱段内,解决目前舰用防护装甲(仅对爆炸破片进行有限防护)不能有效降低反舰导弹接触爆炸的毁伤范围的问题,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命力水平。
研究方向:完成新型抗爆抗爆涂层试制
技术指标:密度小于1.2g/cm3,氧指数大于28,同重量情况下抗弹、抗爆性能比钢板提高20%。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样品、试验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6级。
联系人:张恒,010-66952123。
海军创新-30209010804基于高光谱的海洋环境下小目标检测自动识别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海军机载光电侦查设备在复杂海天背景条件下,对敌方飞机、军舰和来袭导弹等多类目标同时捕获识别跟踪的需求,完成海天背景下对多目标识别定位技术方案设计,为海军机载光电侦查设备发展和提高对海面小目标检测的识别率奠定基础。
研究方向:复杂海天环境下的图像背景组成和目标特性研究;海洋复杂辐射背景下高光谱图像处理方法研究;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面目标谱像提取方法研究;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面目标特征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技术指标: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单像元级别海面目标的智能提取,目标智能识别率不低于80%。同时识别目标种类大于10类;同时识别目标数量大于20个;对每类目标的识别正确率大于90%。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软件,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徐鸣,010-66950743。
海军创新-30203010802超高强度纳米相强化钢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围绕大型水面舰船、大深度潜艇对1000MPa级以上超高强度舰船钢的应用需求,开展纳米相强化钢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突破纳米强化相的基础合金设计、纳米相的协同析出控制、纳米相的粒度与分布控制、纳米钢精细组织控制、纳米钢的焊接性控制等关键设计技术,形成纳米相强化钢的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案,并完成原型试验材料的验证试验,为超高强度纳米相强化钢的工业化研制奠定基础。
研究方向:超高强度纳米强化钢的合金设计;纳米相的复合析出规律;纳米相的协同析出控制;纳米相的粒度与分布控制;超高强度纳米钢的精细组织控制;超高强度纳米钢的易焊接性设计与控制;超高强度纳米钢的原型材料制备;原型材料综合性能与应性能
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为:屈服强度Rel≥1000MPa ,延伸率A≥15%,断面收缩率Z≥45%;低温冲击功:-20℃KV2≥100J,-84ºCKV2≥47J,-84℃FA≥50%;实现室温不预热焊接;突破易焊接钢纳米相强化技术,钢中10nm以下析出相比例占90%以上。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纳米相强化钢技术方案、原型实验材料,技术成熟度达到5级。
联系人:张恒,010-66952123。

这不是扎古的装甲材料么
海军创新-30203020502海上基地级维修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海军舰艇海上维修能力不足,着重开展基地级维修规模论证、平台总体及维修顶层方案比较论证工作,解决走轨式重型起重设备以及多船艇两舷靠帮关键技术,为基地级维修平台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研究方向:海上基地级维修需求及平台总体方案论证研究;海上基地级维修顶层方案研究;走轨式重型起重设备及其装船技术研究;多船艇两舷考帮技术研究
技术指标:提出海上基地级维修平台总体方案及维修系统顶层方案;提出走轨式重型起重设备、多船艇两舷靠帮技术方案;具备3级海况下基地级维修能力。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技术方案,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
联系人:杨洋,010-669529520。
海军创新-30202021501水下目标非声探测技术
研究目标:利用光、电等物理场,实现对水下目标的有效探测。
研究方向:水下目标磁、光、电等探测方法研究
技术指标:有效探测水下目标。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原理样机,技术成熟度达到5级。
联系人:董波,010-66961440。
海军创新-30204010901舰艇动力创新技术
研究目标:开展新材料、新型测试感知等技术在动力装备的创新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动力装备技术水平。
研究方向:新材料在动力装备的应用技术;动力电力测试感知技术
技术指标:提出新材料在动力装备的应用方案;探索动力电力新型测试感知技术,解决部分测试难题。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试验报告、图纸、样机,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关涛,010-66952958。
海军创新-30205010403新材料结构应用与修复技术
研究目标: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将界面能耗效应、多层复合技术应用于传统钢质结构设计,提出金属多层复合高阻尼结构形式,突破金属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烧结制备关键技术,开展材料结构的模型验证试验,形成基于界面效应的金属高阻尼结构应用技术,显著提升结构的阻尼特性。同时,针对水下形状复杂关键零件的高性能水下战时(应急)抢修的迫切需求,采用水下激光增材修复技术,突破水下高压引起的修复层高氢氢脆及水下快散热引发的修复层高应力淬硬化等关键问题,开发高性能的专用材料、构建高效高质量的工艺流程,完成实验室验证,实现水下损伤部件快速修复。
研究方向:金属高阻尼结构材料应用技术;水下激光增材修复技术与机理
技术指标:形成钢质等金属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应用技术,钢质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密度不大于7800kg/m3,机械强度与传统钢材相当,金属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损耗因子试验结果不小于0.05(100Hz以内);水下激光增材修复工艺稳定、残余应力低、组织均匀、界面结合性能优异。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工艺、样件、试验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郭峰,010-66952076。
海军创新-30205010401智能操纵技术
研究目标:开展舰船智能化操纵控制技术及安全操纵相关技术研究,为提高舰船操纵控制的安全性、智能化水平,减少艇员编制,降低操艇人员劳动强度,有效防范误操及危险操艇事故发生,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方向:水下安全航行辅助操纵技术;智能驾驶操控技术
技术指标:建立水下操纵空间运动预报系统,分析潜艇安全航行评估参数及判据,完成航行安全性评估,提出安全航行辅助操纵技术方案;提出智能驾驶操控技术方案,建立智能操控及运动响应仿真模型,智能驾驶操控能力满足潜艇自主避障、路径规划和航迹控制等的要求。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仿真模型、设计方案、仿真软件,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郭峰,010-66952076。
海军创新-30209010805新型飞机机体免冲洗材料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海上气候环境特点,系统梳理海军新型飞机整机冲洗顶层约束条件,开展海军新型飞机机体免冲洗材料技术研究,降低海上保障强度和难度。
研究方向:海军新型飞机机体免冲洗技术
技术指标:形成技术报告、测试报告。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技术报告、测试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徐鸣,010-66950743。
海军创新-30209020401海军飞机新型航空材料应用技术
研究目标:为满足飞机长时间在海面上空飞行对装备可靠性、工作舱内噪声控制等要求,利用新型航空材料性能特点,开展航空超材料在海军飞机上应用技术研究,为提高飞机可靠性和任务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基于新型航空材料的飞机舱内噪声抑制技术;基于新型航空材料的飞机防覆冰技术;飞机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植入式健康监测技术
技术指标:(1)飞机工作舱内综合噪声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15分贝(低频)、40-60分贝(高频);(2)飞机机翼冰粘附强度≤20kPa,表面粗糙度≤3.2μm,1000g负载条件下、100r磨损后,冰粘附强度≤30kPa,与基体材料的附着力≤1级;(3)可植入式传感器应变测量范围不小于±8000μξ,测量精度不小于1μξ。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试验样件、试验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蓝启城,010-66961267。
海军创新-30201050111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和舰船目标识别技术
研究目标:主要针对舰船目标识别难题,利用舰船目标图像特征和海量样本图像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舰船目标人工智能识别
观察者网
2017-04-20 08:05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4月1日发布海军2017年装备预研创新项目指南。“采购需求”栏目新增31条海军装备预研创新项目公开信息和38条涉密信息,截止对接时间为2017年4月25日。海军发布2017年装备预研创新项目指南公告。
海军发布2017年装备预研创新项目指南公告
为大力推动海军装备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吸纳全社会优势力量为海军装备创新服务,现将海军装备2017年预研创新项目指南相关内容发布,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创新项目指南明确了装备预先研究发展需求和选题范围,是各单位提报项目建议书的基本依据。
二、各单位要充分理解创新项目指南提出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切实在技术指标或技术应用等方面体现创新,并根据自身优势有重点地提交项目建议书,避免低水平徘徊。
三、无保密资质等装备承制资格的单位应提前联系对口局(办)联系人,确定相关资质要求和受理范围,本次不受理单位法人代表非中国国籍或外资控股等单位提交的响应信息。
四、严格按照《装备预先研究项目建议书》(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下载)编辑、生成、打印和提交项目建议书。
五、创新项目网上对接时间于4月25日前截止,具体对接形式和日程安排由对口局(办)联系人电话通知,项目建议书评审时间为2017年5月上旬,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请严格按国家和军队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务必控制知密范围,严防失泄密。

这一系列预研创新项目,进度要求起码也在2020-2030年,类似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R)的各种疯狂计划,DARPAR研发过各种像是科幻小说里面的玩意。

神盾局的空天母舰,实际上DARPAR有个研发类似玩意的“九头蛇”项目,虽然距离成功还远,但是各种技术的突破可以用于其他方面。这次中国海军提出来的各种预研项目,比这玩意的科幻感觉也差不到哪儿去。总之,就是一堆看着就不明觉厉的东西。比如:
海军创新-30204021103航空发动机耐高温耐腐蚀隐身涂层材料技术
研究目标:通过开展耐高温耐腐蚀雷达吸波涂层和耐高温防积碳耐腐蚀红外低发射率涂层技术研究,突破耐高温耐腐蚀隐身材料电设计、热匹配性控制及制备工艺等关键技术,为提高新一代海军航空发动机隐身性能奠定技术基础。
研究方向:耐高温耐腐蚀雷达吸波涂层设计及制备技术;耐高温防积碳耐腐蚀红外低发射率涂层技术技术指标:
(1)耐高温雷达吸波涂层:厚度≤1.0mm;吸波性能:≤-1dB@1GHz,≤-2dB@4GHz,≤-6dB@8~18GHz;附着力:≥10MPa;耐温性:300℃连续工作100h,涂层外观良好,无起泡脱落开裂等现象,高温吸波性能降低幅度小于15%;耐环境性能满足海洋环境使用要求。
(2)耐高温防积碳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厚度≤80μm;双疏表面:与水的接触角≥90°,与油的接触角≥90°;涂层红外发射率≤0.5@3~5μm;耐温性(1000℃×100h):外观基本无变化、发射率变化不大于10%;耐环境性能满足海洋使用环境要求。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技术方案、涂层样品,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卜振鹏,15800733196。
海军创新-30203010803新型舰用抗爆涂层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大型水面舰艇抗反舰导弹内爆轻量化防护结构设计的迫切急需,提出新型抗爆抗爆涂层,针对反舰导弹爆炸产生的破片和冲击载荷同时进行有效防护,将接触爆炸的毁伤范围约束在有限的一个舱段内,解决目前舰用防护装甲(仅对爆炸破片进行有限防护)不能有效降低反舰导弹接触爆炸的毁伤范围的问题,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命力水平。
研究方向:完成新型抗爆抗爆涂层试制
技术指标:密度小于1.2g/cm3,氧指数大于28,同重量情况下抗弹、抗爆性能比钢板提高20%。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样品、试验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6级。
联系人:张恒,010-66952123。
海军创新-30209010804基于高光谱的海洋环境下小目标检测自动识别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海军机载光电侦查设备在复杂海天背景条件下,对敌方飞机、军舰和来袭导弹等多类目标同时捕获识别跟踪的需求,完成海天背景下对多目标识别定位技术方案设计,为海军机载光电侦查设备发展和提高对海面小目标检测的识别率奠定基础。
研究方向:复杂海天环境下的图像背景组成和目标特性研究;海洋复杂辐射背景下高光谱图像处理方法研究;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面目标谱像提取方法研究;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海面目标特征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技术指标:目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单像元级别海面目标的智能提取,目标智能识别率不低于80%。同时识别目标种类大于10类;同时识别目标数量大于20个;对每类目标的识别正确率大于90%。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软件,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徐鸣,010-66950743。
海军创新-30203010802超高强度纳米相强化钢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围绕大型水面舰船、大深度潜艇对1000MPa级以上超高强度舰船钢的应用需求,开展纳米相强化钢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突破纳米强化相的基础合金设计、纳米相的协同析出控制、纳米相的粒度与分布控制、纳米钢精细组织控制、纳米钢的焊接性控制等关键设计技术,形成纳米相强化钢的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案,并完成原型试验材料的验证试验,为超高强度纳米相强化钢的工业化研制奠定基础。
研究方向:超高强度纳米强化钢的合金设计;纳米相的复合析出规律;纳米相的协同析出控制;纳米相的粒度与分布控制;超高强度纳米钢的精细组织控制;超高强度纳米钢的易焊接性设计与控制;超高强度纳米钢的原型材料制备;原型材料综合性能与应性能
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为:屈服强度Rel≥1000MPa ,延伸率A≥15%,断面收缩率Z≥45%;低温冲击功:-20℃KV2≥100J,-84ºCKV2≥47J,-84℃FA≥50%;实现室温不预热焊接;突破易焊接钢纳米相强化技术,钢中10nm以下析出相比例占90%以上。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纳米相强化钢技术方案、原型实验材料,技术成熟度达到5级。
联系人:张恒,010-66952123。

这不是扎古的装甲材料么
海军创新-30203020502海上基地级维修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海军舰艇海上维修能力不足,着重开展基地级维修规模论证、平台总体及维修顶层方案比较论证工作,解决走轨式重型起重设备以及多船艇两舷靠帮关键技术,为基地级维修平台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研究方向:海上基地级维修需求及平台总体方案论证研究;海上基地级维修顶层方案研究;走轨式重型起重设备及其装船技术研究;多船艇两舷考帮技术研究
技术指标:提出海上基地级维修平台总体方案及维修系统顶层方案;提出走轨式重型起重设备、多船艇两舷靠帮技术方案;具备3级海况下基地级维修能力。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技术方案,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
联系人:杨洋,010-669529520。
海军创新-30202021501水下目标非声探测技术
研究目标:利用光、电等物理场,实现对水下目标的有效探测。
研究方向:水下目标磁、光、电等探测方法研究
技术指标:有效探测水下目标。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原理样机,技术成熟度达到5级。
联系人:董波,010-66961440。
海军创新-30204010901舰艇动力创新技术
研究目标:开展新材料、新型测试感知等技术在动力装备的创新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动力装备技术水平。
研究方向:新材料在动力装备的应用技术;动力电力测试感知技术
技术指标:提出新材料在动力装备的应用方案;探索动力电力新型测试感知技术,解决部分测试难题。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试验报告、图纸、样机,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关涛,010-66952958。
海军创新-30205010403新材料结构应用与修复技术
研究目标: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将界面能耗效应、多层复合技术应用于传统钢质结构设计,提出金属多层复合高阻尼结构形式,突破金属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烧结制备关键技术,开展材料结构的模型验证试验,形成基于界面效应的金属高阻尼结构应用技术,显著提升结构的阻尼特性。同时,针对水下形状复杂关键零件的高性能水下战时(应急)抢修的迫切需求,采用水下激光增材修复技术,突破水下高压引起的修复层高氢氢脆及水下快散热引发的修复层高应力淬硬化等关键问题,开发高性能的专用材料、构建高效高质量的工艺流程,完成实验室验证,实现水下损伤部件快速修复。
研究方向:金属高阻尼结构材料应用技术;水下激光增材修复技术与机理
技术指标:形成钢质等金属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应用技术,钢质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密度不大于7800kg/m3,机械强度与传统钢材相当,金属高阻尼多层复合结构损耗因子试验结果不小于0.05(100Hz以内);水下激光增材修复工艺稳定、残余应力低、组织均匀、界面结合性能优异。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工艺、样件、试验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郭峰,010-66952076。
海军创新-30205010401智能操纵技术
研究目标:开展舰船智能化操纵控制技术及安全操纵相关技术研究,为提高舰船操纵控制的安全性、智能化水平,减少艇员编制,降低操艇人员劳动强度,有效防范误操及危险操艇事故发生,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方向:水下安全航行辅助操纵技术;智能驾驶操控技术
技术指标:建立水下操纵空间运动预报系统,分析潜艇安全航行评估参数及判据,完成航行安全性评估,提出安全航行辅助操纵技术方案;提出智能驾驶操控技术方案,建立智能操控及运动响应仿真模型,智能驾驶操控能力满足潜艇自主避障、路径规划和航迹控制等的要求。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仿真模型、设计方案、仿真软件,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郭峰,010-66952076。
海军创新-30209010805新型飞机机体免冲洗材料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海上气候环境特点,系统梳理海军新型飞机整机冲洗顶层约束条件,开展海军新型飞机机体免冲洗材料技术研究,降低海上保障强度和难度。
研究方向:海军新型飞机机体免冲洗技术
技术指标:形成技术报告、测试报告。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技术报告、测试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徐鸣,010-66950743。
海军创新-30209020401海军飞机新型航空材料应用技术
研究目标:为满足飞机长时间在海面上空飞行对装备可靠性、工作舱内噪声控制等要求,利用新型航空材料性能特点,开展航空超材料在海军飞机上应用技术研究,为提高飞机可靠性和任务效能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基于新型航空材料的飞机舱内噪声抑制技术;基于新型航空材料的飞机防覆冰技术;飞机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植入式健康监测技术
技术指标:(1)飞机工作舱内综合噪声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15分贝(低频)、40-60分贝(高频);(2)飞机机翼冰粘附强度≤20kPa,表面粗糙度≤3.2μm,1000g负载条件下、100r磨损后,冰粘附强度≤30kPa,与基体材料的附着力≤1级;(3)可植入式传感器应变测量范围不小于±8000μξ,测量精度不小于1μξ。
进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试验样件、试验报告,技术成熟度达到4级。
联系人:蓝启城,010-66961267。
海军创新-30201050111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和舰船目标识别技术
研究目标:主要针对舰船目标识别难题,利用舰船目标图像特征和海量样本图像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舰船目标人工智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