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汽车迷,但更是摩托迷.关于禁摩这事,我自然是有私心的。今天尽我所能心平气和的说说我的观点。
一、摩托车太不安全
摩托车确实不安全,不管按照哪种标准都是乘客死亡率最高的,如果参照最为合理的标准,即按照每亿公里的死亡数的话(因为具体到一个人从A点到B点,更换出行方式并不能导致),骑摩托车的人死亡率是开汽车的人的36倍。
但是这就能成为禁摩的理由吗?在公共政策领域,一般来说,禁止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它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摩托车不安全而禁止摩托车,只能是依据摩托车对他人的安全危害的大小。
然而摩托车因为质量小,对道路上其他交通工具和人的危害显然是远小于汽车的。如果依照外部危害的大小来判断,那么首先应该禁止的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
因为骑摩托对本身乘员的风险大而禁摩,这是一种父权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认为民众就好像幼稚的小孩子一样,没有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所以需要政府来指导和规范民众的生活。但摩托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导致民众无法自制的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有安全的风险,很多人在权衡了摩托的低成本和方便的优势,并与其他可选的交通方式比较之后,仍然觉得摩托的好处超过了它安全性上的坏处。
而且,这种父权主义的思想一旦滥用,后果是很可怕的。今天可以以你的个人安全为由禁止你骑摩托,明天就可以以青少年的个人发展为由禁止电子游戏,甚至以你的个人健康为由禁止你吃任何腌制食物,照这条路发展下去,人或者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被控制的机器零件。
二、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
造成交通拥堵
当今中国社会上不少人,特别是汽车驾驶员,都认为摩托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元凶。
很多人说,摩托车是阻碍交通顺畅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他们的灵活性够强,因此随意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速度还很快。
这算是挺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了。但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如果摩托车造成了交通拥堵,请问若是把摩托车都换成汽车,难道交通情况不会更加拥堵吗?要知道一辆两轮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需要的道路面积大概只是汽车的1/10到1/3。
在任何一个高密度的大城市,如果私家车占相当比例,就一定会存在大量的交通拥堵。而公共交通即使再发达,也总不如私人交通门到门的出行方便,也无法像私人交通工具一样提供人们掌控自己生活的满足感。
而摩托车几乎是唯一能够在大城市能够实用但有不至于造成拥堵的私人交通工具。我国的台湾省对比秩序和规模类似的首尔,拥堵程度较低,大概就有摩托车的功劳。
此外,更重要的是,摩托相比汽车能大大节省停车的空间。锦州的老城区在建成初期并没有规划足够的停车场和停车位,汽车普及后大量汽车无处停放就只好乱停乱放,相对来说,老城区容纳摩托就容易很多,去过意大利的同学,应该也能理解这个情况。
在锦州即使冬季骑车太冷。仍不失为一个成本低,占用道路少的出行方式。
再说说交通秩序。实事求是的说,国内摩托车行驶的总体秩序确实差于汽车。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也说说我对这件事的几个看法:
1.即使总体上摩托车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差于汽车驾驶员,并不等于每一个摩托车驾驶员的秩序都差于每一个汽车驾驶员。
有摩托车驾驶员不守规矩,大可以吊销他们的驾照,凭什么要禁止我骑摩托呢?要知道中国私家车驾驶员的素质相比发达国家也是无法忍受,那是不是也要禁止私家车呢?说实话,大部分私家车司机的驾驶素质根本没比骑摩托的好到哪去。
2.摩托车没有规矩,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对摩托车行驶监管不力。摩托车速度相对电动自行车更快,又远比汽车灵活,交警难于拦截。
现在随着城市越来越拥堵,很多地方交警都需要骑摩托执法,同样是摩托,拦截违章的摩托也就容易一些,另外现在摄像头等辅助执法设备越来越发达,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来执法,根据车牌号处罚。
3.摩托车相对汽车没有规矩,摩托车灵活的操控只是一方面,另一部分原因是摩托车驾驶员整体上文化水平偏低,对城市秩序的重视不够。在发达国家,民众懂得城市生活的必要规矩,摩托车行驶同样井然有序。
从长远来看,禁摩的结果是同样的人慢慢都购买了汽车。如果一个人驾驶不将秩序,那么从摩托换成汽车,只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怎么能指望通过禁止摩托解决掉这个问题呢?
4.即使摩托车再没有规矩,也是作为机动车管理,驾驶员是需要考驾照的,也就是说摩托车驾驶员起码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考驾照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引起驾驶员重视的过程。
政府禁摩以后,企图通过发展电动车,限制两轮车的速度来甩掉管理责任,结果是大量的不受管理的电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完全没有任何规矩,道路秩序只会更差。
所以这里的核心根本不在于速度快慢和操控灵活与否,而在于是否予以监管啊。通过限制车辆的灵活性和速度来改善交通既不正义,也不可行。
5.很多汽车驾驶员时常抱怨摩托车占用了机动车道停车或者在机动车道上慢行挡了汽车的道。这样说的人肯定从来没有骑过摩托,甚至可能连自行车都没有骑过。
在我市老城区,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的汽车甚至完全把非机动车道堵死(比如上海路),占用非机动车道临时停车的就更多。
加上有时候因为道路没有人行道,行人也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小摊贩也多半利用非机动车道摆摊。所以有时候电动车摩托车占用汽车道行驶,实在是因为非机动车道已经无路可走。
而且话说回来,摩托车在国内作为机动车管理,跟上城区的车流都不成问题,本就可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相反,很多汽车反而仗着自己块大,常常在逆行超车的时候逼迫非机动车让道。(目前由于禁摩城区内无牌证的摩托车越来越多,甚至很多驾驶员都未满18岁,都在无证驾驶)
当然,也确实有禁摩以后出现了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是因为短期内摩托车车主还无法更换其他机动车,长期内摩托车主当然会用汽车和电动车取代摩托车,拥堵情况只会恶化。
作为决策者,禁止摩托车,不能因为自己并不骑摩托,就一厢情愿的希望摩托车主都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已。
换个角度,如果有一天城市禁止所有私家车出行,那么骑摩托的人也会觉得城市畅通许多吧,既不用担心汽车将道路堵死,也不必害怕被汽车撞死,还不必为占道停车的私家车困扰。如果这个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都骑摩托,那是不是就可以将私家车禁止呢?
三、摩托车污染大
摩托车相比私家车污染更大倒是事实。这倒是很多人可能没有认识到的。明明摩托车重量小排量小,油耗远低于私家车,为什么污染反而更大呢?这是因为摩托车受成本所限,往往发动机技术较落后,尾气处理能力也较差。
目前中国乘用轿车实行的是国IV标准,摩托车是国III标准,按排放标准来比较,摩托车的尾气排放大概是轿车的2-10倍。如果是拿最先进的混合动力汽车跟最先进的摩托相比,差别可能更大。这也是政府要禁止摩托车,发展电动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件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目前排放最严重的两冲程摩托(50cc两冲的动力远强于四冲)因为排放标准的提高早已不再销售了。而国III标准的摩托车也都装备了三元催化器。如果提高到国IV标准,摩托车厂家就需要安装电喷,这样一来成本大概要上升大几百元到近千元,相对摩托车售价是不小的部分。
但因为电喷本身会大幅改善油耗,特别对于城市代步的主力——踏板摩托效果明显,对于用户来说综合成本反倒更低,所以也不是问题。如果进一步调整到国5,摩托车要换装更强劲的催化器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进一步因为私家车缴纳的税费多于摩托,平均排放仍低于摩托,不够公平,那么增加摩托的税费也比强行禁止要好(但也要考虑摩托占用的路面资源和停车面积、造成的交通事故第三方损失也远小于汽车)。
其次,我们考察污染,也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考虑。摩托车制造花费的能源、材料远低于汽车,而这些也会造成污染。电动车虽然没有直接排放,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边际增加的发电量都为火电,同时电池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而铅酸电池污染也较大,间接污染也并不小于国III标准以上的摩托车。
区别只是污染从城市中转移出去了,但这又存在公平性的问题,而且我国为季风气候,有时候污染地在郊外,城市未必不受影响。
再次,即使摩托车尾气污染大于家用轿车,因为大量高污染柴油运营车和农用车的存在,摩托车的平均排放依然远低于汽车。2012年中国摩托车占全部机动车的比例为46.5%,但根据《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和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的研究报告,摩托车污染在机动车各项污染中的占比,一氧化碳为17%,碳氢化合物为17.2%,氮氧化物为1.6%,都远低于摩托车本身的占比。如果要禁止,应该是先禁止超标的柴油车辆。
以上三点当是主要的支持禁摩的理由。其他的理由就基本不值一驳。
比如认为摩托车便于飞车党犯罪。摩托车本身不同于枪支,并不是暴力工具,如果说摩托车可以用于犯罪,那么汽车一样可以用于犯罪,后备箱可以绑票,可以杀人抛尸,性质更恶劣。
再比如摩托车影响市容。如果是摩托车入不了有些人的眼,那就应该取缔吗?那是不是也要因为同样的理由禁止某种服装、某种发式呢?
总得来说,摩托车正如所有的交通方式一样,自有其优点和缺点。正如管理汽车一样,管理摩托车的思路也应该是规范秩序,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标准,促进技术进步,如果还有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税费等方式来调整。
『禁止』这样一个决定
常常并不是对社会最有益的决定
而又一定是最不受民众欢迎
最影响民生的决定
所以永远都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一、摩托车太不安全
摩托车确实不安全,不管按照哪种标准都是乘客死亡率最高的,如果参照最为合理的标准,即按照每亿公里的死亡数的话(因为具体到一个人从A点到B点,更换出行方式并不能导致),骑摩托车的人死亡率是开汽车的人的36倍。
但是这就能成为禁摩的理由吗?在公共政策领域,一般来说,禁止一件事情一定是因为它的外部性,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摩托车不安全而禁止摩托车,只能是依据摩托车对他人的安全危害的大小。
然而摩托车因为质量小,对道路上其他交通工具和人的危害显然是远小于汽车的。如果依照外部危害的大小来判断,那么首先应该禁止的是汽车,而不是摩托车。
因为骑摩托对本身乘员的风险大而禁摩,这是一种父权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认为民众就好像幼稚的小孩子一样,没有能力规划自己的生活,所以需要政府来指导和规范民众的生活。但摩托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导致民众无法自制的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有安全的风险,很多人在权衡了摩托的低成本和方便的优势,并与其他可选的交通方式比较之后,仍然觉得摩托的好处超过了它安全性上的坏处。
而且,这种父权主义的思想一旦滥用,后果是很可怕的。今天可以以你的个人安全为由禁止你骑摩托,明天就可以以青少年的个人发展为由禁止电子游戏,甚至以你的个人健康为由禁止你吃任何腌制食物,照这条路发展下去,人或者与其说是人,倒不如说是被控制的机器零件。
二、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
造成交通拥堵
当今中国社会上不少人,特别是汽车驾驶员,都认为摩托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元凶。
很多人说,摩托车是阻碍交通顺畅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他们的灵活性够强,因此随意性也很强,最重要的是速度还很快。
这算是挺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了。但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如果摩托车造成了交通拥堵,请问若是把摩托车都换成汽车,难道交通情况不会更加拥堵吗?要知道一辆两轮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需要的道路面积大概只是汽车的1/10到1/3。
在任何一个高密度的大城市,如果私家车占相当比例,就一定会存在大量的交通拥堵。而公共交通即使再发达,也总不如私人交通门到门的出行方便,也无法像私人交通工具一样提供人们掌控自己生活的满足感。
而摩托车几乎是唯一能够在大城市能够实用但有不至于造成拥堵的私人交通工具。我国的台湾省对比秩序和规模类似的首尔,拥堵程度较低,大概就有摩托车的功劳。
此外,更重要的是,摩托相比汽车能大大节省停车的空间。锦州的老城区在建成初期并没有规划足够的停车场和停车位,汽车普及后大量汽车无处停放就只好乱停乱放,相对来说,老城区容纳摩托就容易很多,去过意大利的同学,应该也能理解这个情况。
在锦州即使冬季骑车太冷。仍不失为一个成本低,占用道路少的出行方式。
再说说交通秩序。实事求是的说,国内摩托车行驶的总体秩序确实差于汽车。但是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也说说我对这件事的几个看法:
1.即使总体上摩托车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差于汽车驾驶员,并不等于每一个摩托车驾驶员的秩序都差于每一个汽车驾驶员。
有摩托车驾驶员不守规矩,大可以吊销他们的驾照,凭什么要禁止我骑摩托呢?要知道中国私家车驾驶员的素质相比发达国家也是无法忍受,那是不是也要禁止私家车呢?说实话,大部分私家车司机的驾驶素质根本没比骑摩托的好到哪去。
2.摩托车没有规矩,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对摩托车行驶监管不力。摩托车速度相对电动自行车更快,又远比汽车灵活,交警难于拦截。
现在随着城市越来越拥堵,很多地方交警都需要骑摩托执法,同样是摩托,拦截违章的摩托也就容易一些,另外现在摄像头等辅助执法设备越来越发达,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来执法,根据车牌号处罚。
3.摩托车相对汽车没有规矩,摩托车灵活的操控只是一方面,另一部分原因是摩托车驾驶员整体上文化水平偏低,对城市秩序的重视不够。在发达国家,民众懂得城市生活的必要规矩,摩托车行驶同样井然有序。
从长远来看,禁摩的结果是同样的人慢慢都购买了汽车。如果一个人驾驶不将秩序,那么从摩托换成汽车,只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怎么能指望通过禁止摩托解决掉这个问题呢?
4.即使摩托车再没有规矩,也是作为机动车管理,驾驶员是需要考驾照的,也就是说摩托车驾驶员起码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考驾照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引起驾驶员重视的过程。
政府禁摩以后,企图通过发展电动车,限制两轮车的速度来甩掉管理责任,结果是大量的不受管理的电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完全没有任何规矩,道路秩序只会更差。
所以这里的核心根本不在于速度快慢和操控灵活与否,而在于是否予以监管啊。通过限制车辆的灵活性和速度来改善交通既不正义,也不可行。
5.很多汽车驾驶员时常抱怨摩托车占用了机动车道停车或者在机动车道上慢行挡了汽车的道。这样说的人肯定从来没有骑过摩托,甚至可能连自行车都没有骑过。
在我市老城区,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的汽车甚至完全把非机动车道堵死(比如上海路),占用非机动车道临时停车的就更多。
加上有时候因为道路没有人行道,行人也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小摊贩也多半利用非机动车道摆摊。所以有时候电动车摩托车占用汽车道行驶,实在是因为非机动车道已经无路可走。
而且话说回来,摩托车在国内作为机动车管理,跟上城区的车流都不成问题,本就可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相反,很多汽车反而仗着自己块大,常常在逆行超车的时候逼迫非机动车让道。(目前由于禁摩城区内无牌证的摩托车越来越多,甚至很多驾驶员都未满18岁,都在无证驾驶)
当然,也确实有禁摩以后出现了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的情况。但这只不过是因为短期内摩托车车主还无法更换其他机动车,长期内摩托车主当然会用汽车和电动车取代摩托车,拥堵情况只会恶化。
作为决策者,禁止摩托车,不能因为自己并不骑摩托,就一厢情愿的希望摩托车主都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已。
换个角度,如果有一天城市禁止所有私家车出行,那么骑摩托的人也会觉得城市畅通许多吧,既不用担心汽车将道路堵死,也不必害怕被汽车撞死,还不必为占道停车的私家车困扰。如果这个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都骑摩托,那是不是就可以将私家车禁止呢?
三、摩托车污染大
摩托车相比私家车污染更大倒是事实。这倒是很多人可能没有认识到的。明明摩托车重量小排量小,油耗远低于私家车,为什么污染反而更大呢?这是因为摩托车受成本所限,往往发动机技术较落后,尾气处理能力也较差。
目前中国乘用轿车实行的是国IV标准,摩托车是国III标准,按排放标准来比较,摩托车的尾气排放大概是轿车的2-10倍。如果是拿最先进的混合动力汽车跟最先进的摩托相比,差别可能更大。这也是政府要禁止摩托车,发展电动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件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目前排放最严重的两冲程摩托(50cc两冲的动力远强于四冲)因为排放标准的提高早已不再销售了。而国III标准的摩托车也都装备了三元催化器。如果提高到国IV标准,摩托车厂家就需要安装电喷,这样一来成本大概要上升大几百元到近千元,相对摩托车售价是不小的部分。
但因为电喷本身会大幅改善油耗,特别对于城市代步的主力——踏板摩托效果明显,对于用户来说综合成本反倒更低,所以也不是问题。如果进一步调整到国5,摩托车要换装更强劲的催化器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进一步因为私家车缴纳的税费多于摩托,平均排放仍低于摩托,不够公平,那么增加摩托的税费也比强行禁止要好(但也要考虑摩托占用的路面资源和停车面积、造成的交通事故第三方损失也远小于汽车)。
其次,我们考察污染,也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考虑。摩托车制造花费的能源、材料远低于汽车,而这些也会造成污染。电动车虽然没有直接排放,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边际增加的发电量都为火电,同时电池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而铅酸电池污染也较大,间接污染也并不小于国III标准以上的摩托车。
区别只是污染从城市中转移出去了,但这又存在公平性的问题,而且我国为季风气候,有时候污染地在郊外,城市未必不受影响。
再次,即使摩托车尾气污染大于家用轿车,因为大量高污染柴油运营车和农用车的存在,摩托车的平均排放依然远低于汽车。2012年中国摩托车占全部机动车的比例为46.5%,但根据《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和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的研究报告,摩托车污染在机动车各项污染中的占比,一氧化碳为17%,碳氢化合物为17.2%,氮氧化物为1.6%,都远低于摩托车本身的占比。如果要禁止,应该是先禁止超标的柴油车辆。
以上三点当是主要的支持禁摩的理由。其他的理由就基本不值一驳。
比如认为摩托车便于飞车党犯罪。摩托车本身不同于枪支,并不是暴力工具,如果说摩托车可以用于犯罪,那么汽车一样可以用于犯罪,后备箱可以绑票,可以杀人抛尸,性质更恶劣。
再比如摩托车影响市容。如果是摩托车入不了有些人的眼,那就应该取缔吗?那是不是也要因为同样的理由禁止某种服装、某种发式呢?
总得来说,摩托车正如所有的交通方式一样,自有其优点和缺点。正如管理汽车一样,管理摩托车的思路也应该是规范秩序,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标准,促进技术进步,如果还有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税费等方式来调整。
『禁止』这样一个决定
常常并不是对社会最有益的决定
而又一定是最不受民众欢迎
最影响民生的决定
所以永远都应该是最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