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浮上来冒泡了,先问大家好!!
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看歌唱类节目的,闲来无事就看上了新声代这个节目,因为之前没有关注过这个所以选择了从头开始。发这个贴子的起因跟所谓的“炫技”有关,又恰好看到了13年6月2日那期,所以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那期有位叫可心的小盆友恰好唱了你神的《天下无双》,演唱底子听来还是不错,至于气息控制上确实有些不稳,但是一来对于一个孩子肯定不能套用高标准,再者这也可以通过引导得以提高的,总之我觉得是个好苗。不过四位所谓导师一个也没推,本来也没什么,不过他们的理由让人感觉好没逻辑。他们的一个观点是:听众对海豚音的欣赏(或者是歌者学习这一技巧)不是好的传递。另外一个则说(原话):其实高音是大多数国人的概念吧,能唱高音就是好歌手,其实不是。
让我纳闷的,一是他们如何能仅凭小女孩的第一次表现就得出炫技的断定?如果仅凭第一印象就否定别人的,我认为不足以为人师。而且,炫技首先你要有技才能够炫,比如米国的大牛姐玛利亚·凯莉,她的很多作品(包括live)都是有高难技巧的,她有炫技但能说她不是好歌手吗?在四川有句俗话叫:没得二两花生胡豆敢来摆摊摊儿?再者,这些年听众中欣赏海豚音类的技巧的数量好像确实有升高,这其实说明听众对音乐欣赏的面向更多元化了,对歌唱技巧从欣赏角度有了要求。这其实是好事,听众就是市场,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必然会促进歌曲创作以及演唱的多元发展,从而提高音乐流派以及歌手风格的丰富度。
如果说唯技巧论很偏颇的话,那么这不是技巧本身的错。好的歌手不能用是否有技巧是否能飙高音来评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有技巧与高音就不是好歌手。不从演唱者演唱实际存在的不足评论,却只针对技巧和高音进行取舍,这只会背上因自身能力不足、不能驾驭这类风格而自卑、为了掩盖自卑而对他人的技巧与高音进行贬抑的嫌疑。而且在之后的一期却有两个为另一个唱无字歌的小盆友推杆,之前对技巧和高音有意见,现在推杆是自打脸吗?
若说炫技,你神在喜多郎在东京的音乐会上的一曲《印象西湖雨》炫得酣畅淋漓,听来余音绕梁、单曲循环的佳品。
其实还是比较喜欢看歌唱类节目的,闲来无事就看上了新声代这个节目,因为之前没有关注过这个所以选择了从头开始。发这个贴子的起因跟所谓的“炫技”有关,又恰好看到了13年6月2日那期,所以有些感想不吐不快。
那期有位叫可心的小盆友恰好唱了你神的《天下无双》,演唱底子听来还是不错,至于气息控制上确实有些不稳,但是一来对于一个孩子肯定不能套用高标准,再者这也可以通过引导得以提高的,总之我觉得是个好苗。不过四位所谓导师一个也没推,本来也没什么,不过他们的理由让人感觉好没逻辑。他们的一个观点是:听众对海豚音的欣赏(或者是歌者学习这一技巧)不是好的传递。另外一个则说(原话):其实高音是大多数国人的概念吧,能唱高音就是好歌手,其实不是。
让我纳闷的,一是他们如何能仅凭小女孩的第一次表现就得出炫技的断定?如果仅凭第一印象就否定别人的,我认为不足以为人师。而且,炫技首先你要有技才能够炫,比如米国的大牛姐玛利亚·凯莉,她的很多作品(包括live)都是有高难技巧的,她有炫技但能说她不是好歌手吗?在四川有句俗话叫:没得二两花生胡豆敢来摆摊摊儿?再者,这些年听众中欣赏海豚音类的技巧的数量好像确实有升高,这其实说明听众对音乐欣赏的面向更多元化了,对歌唱技巧从欣赏角度有了要求。这其实是好事,听众就是市场,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必然会促进歌曲创作以及演唱的多元发展,从而提高音乐流派以及歌手风格的丰富度。
如果说唯技巧论很偏颇的话,那么这不是技巧本身的错。好的歌手不能用是否有技巧是否能飙高音来评定,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有技巧与高音就不是好歌手。不从演唱者演唱实际存在的不足评论,却只针对技巧和高音进行取舍,这只会背上因自身能力不足、不能驾驭这类风格而自卑、为了掩盖自卑而对他人的技巧与高音进行贬抑的嫌疑。而且在之后的一期却有两个为另一个唱无字歌的小盆友推杆,之前对技巧和高音有意见,现在推杆是自打脸吗?
若说炫技,你神在喜多郎在东京的音乐会上的一曲《印象西湖雨》炫得酣畅淋漓,听来余音绕梁、单曲循环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