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阅读写作吧 关注:6贴子:112
  • 0回复贴,共1

天使与魔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基督教最核心的教义是“爱上帝”。基督教认为,上帝是“至善至美”,与上帝对立的是“恶”。“在宗教哲学的表述中,恶是作为‘与上帝的整体性存在所固有的神圣、美和怡然自得的平静’的对立面出现的世界的另一极。在文学艺术中,恶往往化身为恶魔的形象。”可以说,天使与魔鬼,是基督教文化背景中的又一组“对立”。
梁坤说:“11世纪到12世纪以后,基督教的‘魔鬼撒旦’与欧洲各民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邪灵异怪结合,撒旦成为上帝势均力敌的对手,其麾下有一大群妖魔鬼怪和恶天使,正如上帝统帅着许多长着翅膀的善天使一样。从此,关于善天使(米迦勒、加百列等)与撒旦争战和圣徒们施神迹战胜恶魔的故事就流传开来。撒旦与上帝一样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与上帝在每一桩小事上论战不休。一切自然灾害、个人不幸、生活失意,都是因为魔鬼作祟。魔鬼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附身于各种自然物上。”《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德伯和安玑•克莱这两个人物就有着深刻的宗教意味,孙法理说:“阿历克•杜伯维尔(即亚雷•德伯)是自称撒旦的,他在黑原谷黄昏烧枯草的滚滚黑烟中映着火光出现时手执了一柄钢叉(耪地用的齿耙),自称是‘那幻化作低等动物来诱惑你的老家伙’(即撒旦),(见第五十章,译文第三八一页)这话他虽说得玩世不恭,却也道出了他的本性。”“安琪儿(即安玑)一词原是天使的意思。在西方传说里,安琪儿(即安玑)是在云端里弹奏着竖琴的仙灵。那个夏天的晚上安琪儿•克莱尔(即安玑•克莱)就是用他的竖琴弹奏得苔丝的灵魂飞升,绕着琴音飘荡的。他在苔丝心里也的确是个天使。”亚雷·德伯一心想占有苔丝,而苔丝爱的人是安玑·克莱。虽然历尽曲折和磨难,苔丝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善良,以及她对安玑·克莱真诚的爱情,也正因为这样,哈代说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梁坤说:“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恶魔、撒旦、黑暗之王的形象从来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一虚灵的形象在《圣经》中与上帝一起诞生,贯穿于西方文学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并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不断地被改写、变形、丰富和完善,成为一个历史久远、激动人心的主题。作为恶的化身、自由与创造的力量,它首先以上帝的对立面出现,与上帝一起构成人性和道德选择的两级,从而完整地建立起人的道德评价系统。同时,面对恶行和不义,恶魔更多地担当起拷问和审判的职能,成为上帝的强有力的同盟和正义的化身,具有了救世功能。”《飘》中,艾希礼是南方“绅士”的典型,但是,就像他说的那样,经历了战争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除了荣誉。而白瑞德总是“与众不同”。当南方的绅士们谈论战争,梦想着胜利时,他却因为说出不同的见解,只好离开大厅。在战争中,他的帆船突破了所有的防线,给人们带来衣物,就在他大受人们欢迎时,他却对思嘉说,他既不尊贵,也不是英雄,突破防线,仅仅是为了钱。北方军队逼近亚特兰大,思嘉要回家,在瑞德的帮助下,她们逃出亚特兰大,可是,半路上,瑞德却要去参军。媚兰去世的那天晚上,思嘉突然发现,她原来是爱瑞德的,当她跑回家时,瑞德却要离开。对于思嘉来说,艾希礼,就像一个苍白的天使,而白瑞德,则是一个“恶魔”般的人物。思嘉一直痴心地爱着艾希礼。她对艾希礼的爱,就像她对家园土地的爱。然而,结尾,思嘉说,她应该爱的人是瑞德。
由此可见,在天使与魔鬼的对立中,魔鬼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魔鬼不仅仅意味着与上帝对立的“邪恶”,有时候,魔鬼还会成为“自由”、“反叛”和“怀疑精神”的化身,具有正面的意义。所以,在“天使与魔鬼”之间,按照基督教“爱上帝”的宗教信仰,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天使”,但是,有时候,人们却会选择“魔鬼”。


IP属地:山西1楼2017-04-22 13: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