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我愿与你...吧 关注:32贴子:1,764

回复:中国古代桃文化(上)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艳外之艳,花中之花。桃花是美丽的花卉,古代帝王、文人贤士对它可谓赞不绝口。清代文人、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评价:“草木之花中,惟桃李可以领袖群芳,因为花之色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红李白足尽二物之能事”。诗人笔下对桃花多有赞颂。如周朴的“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耐看”、白居易的“桃花乱落如红雨,剪绡裁锦一重重”、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等,都是咏桃花之佳句。加上陶渊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更是吊足了后人的胃口。


48楼2017-04-24 20:16
回复
    桃花的喻意在古籍中极为丰富多彩。它不像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雅,牡丹象征华贵,荷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傲骨,都较单一。桃花可就不同了,它既是春光春色的象征,又是女性艳丽、青春的同义语。桃花开放是在仲春时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桃花一开,众多的花也随着开放,顿时大地万紫干红。所以许多诗人便断言:“占断春光是此花”“无桃不成春”“惟桃举蕾急春迎”“桃花落尽春归去”等等。


    49楼2017-04-24 20:17
    回复
      唐·大诗人皮日休的桃花赋更是把桃花称作“艳外之艳,花中之花”,并用许多古代美女比喻,这是任何名花都不曾有过的。“艳如桃花”“桃花面”“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都是古人赞誉美人的诗词。


      50楼2017-04-24 20:20
      回复
        正由于桃花在历史上一直有着美好的喻意,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才编了一段“桃园结义”的故事。许多诗人,亦借桃吟诗: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杜甫“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苏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等等。这些诗句不仅用桃花赞美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相对生活的炽热之情。


        51楼2017-04-24 20:33
        回复
          桃花盛开时候,多为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春风,花飞满天,一夜春雨,红落遍地。落花这本是植物生长的自然现象,花受精后,花瓣必然要掉落,这并非桃花如此,其他花也一样。或许是古人对桃的偏爱,却由此联想到韶光易逝,春光短暂。“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桃花既然是美女的重要喻体,就很容易联想到红颜薄命,青春易逝,又成了感叹薄命美女的现成比喻。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春秋时息夫人的故事了。息夫人出嫁,途经蔡国,姐夫蔡哀侯调戏遭拒,恼羞成怒,便去鼓动贪色楚文王灭掉息国,夺占了息夫人。息哀叹不幸,在楚宫三年不言,郁郁而死。后世人怜惜息夫人,为她立庙,并种了桃树,称她为桃花夫人,庙也命名为桃花夫人庙。


          52楼2017-04-24 20:38
          回复
            至于古代用桃表示某一地名或某一植物,在中国大地亦甚普遍。如以桃花命名地名的就有湖北的仙桃,湖南的桃花源,苏州的桃花坞,黄山的桃花峰,五台山的桃花洞和台湾、福建的桃园、桃源;以桃命果的也有“樱桃”“阳桃”“核桃”“猕猴桃”等。


            53楼2017-04-24 20:43
            回复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的传说。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为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好的“桃棓”(棒)将羿砸死。羿生前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民间早将他尊为“宗布神”,宗布神的职责是统辖天下鬼魂,使它们不敢妄为害人。既然桃棒能击杀羿这个万鬼首领,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应惧怕桃木了。于是,桃木就成为了制鬼驱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种器具也应运而生。如礼记檀弓载:“君临臣丧,以巫祝桃列执戈,鬼恶之也”。桃列是用桃木制柄的扫帚,认为用此可扫除不祥。左传也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即用桃木造弓可消灾避祸。战国时,我国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又称“桃梗”、“桃人”立于门侧的习俗,用以御凶避邪。晋书礼志云:“岁旦,常设苇茭,桃梗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说明桃作为避邪之物在晋代仍然十分盛行。


              54楼2017-04-24 20:52
              回复
                归结起来,桃在古代有以下突出功能:
                1、辟邪——桃木
                纯桃木的双龙吸珠聚财法器
                   相传上古先民常遭妖魔鬼怪侵拢,玉皇大帝就派神茶、郁垒二神到人间协助尧帝除恶,并受二神秘机到伊祁山取桃木制杖为制胜之器,玉皇大帝曰:“尧君御之,伊祁木避”。
                玉皇大帝对伊祁桃木情有独钟,让神茶、郁垒二位爱将对伊祁桃木制杖为器,缘于玉皇大帝与伊祁山桃木的不解之缘。相传,玉皇大帝早年一次个人出游,他降临人间,在太行山中穿行。远远望见伊祁山,就欲看望尧。行至佛休谷,见佛祖与太上老君在同尧说法论道,便加入其间,一坐便是七天七夜。分别临行时,太上老君送每人一粒灵丹,唯玉皇大帝那颗灵丹特殊,在返城行进时,越走玉皇大帝越觉身体不舒服,旋即卧歇。太行深处的一个山坡躺卧着玉皇大帝一个人,不能不说是一件危险的事。这时太上老君送的那颗灵丹神奇地迅速化作一棵玉树为玉皇大帝遮阴护驾。久有害玉皇大帝取而代之的巫次魔邪见时机已到,伸出魔爪欲制玉皇大帝于死地。在千钧一发之际,玉树转动回身抽打,巫邪被重击三下,疼痛难忍,仓皇逃窜,没跑多远倒地毙命。玉皇大帝思之:玉树护佑了我,且使邪魔逃窜,必使其留在人间以保佑万民。玉皇大帝收了玉树变回灵丹,然后用力向上一抛,等灵丹落下来时,立即化作桃林树木之神,成为众桃树之灵魂。其实,太上老君已算知巫次魔邪寻机祸害玉皇大帝,故送灵丹随身护佑。太上老君看到玉皇大帝爱护万民胜于自己,深为感动,就命身边伺僮变做能工巧匠到伊祁国把桃木做成不同形状之胜物,保万民平安。于是桃人、桃梗、桃弓、桃印、桃板、桃符等产品就问世了。


                55楼2017-04-24 21:06
                回复
                  2、长寿——桃实
                  我国古代的“五福”——福、禄、寿、喜、财。神异径记载“东方有树,搞五十丈,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羮食之,令人益寿。”当然西游记更把桃的长寿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天王母蟠桃园多么让人羡慕。古往今来,就留下了大量以桃为主题的吉祥图案,“蟠桃献寿”“麻姑献寿”“童子献寿”“南极寿星图”等等。


                  56楼2017-04-24 21:12
                  回复
                    3、美色——桃花
                    艳阳三月,风和日丽,桃花烂漫,她灿烂了春天,灿烂了古代。于是就有了:
                    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崔护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杜甫绝句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周朴桃花“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苏轼桃花“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57楼2017-04-24 21:20
                    回复
                      4、良药——桃
                      不仅如此,传统中医认为:“桃木属温性,有镇静祛邪,活血化淤,促脑安神,促进人体代谢之作用”。据古籍载:“桃者,个大而优,味甘而形美......”亦冠之为“仙桃”并称“寿桃”。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桃木质地细腻,木体清香,传说为避邪镇灾之神木,辞源:“古时刻桃木人,立于户中以避邪”。宋代:“刻桃符于门中,以驱邪气入室”。明清两朝,桃木驱病压邪之说日盛,民间为求吉祥平安,以桃枝署于户中。常刻桃核带于腕求平安,家中添丁必以桃物署于宅中以求安康,故尔,桃木也深得道家方士之宠爱青睐,常雕之成剑,佩于身或悬于室,以示高雅之风范,道行之高深,仗剑执道行于江湖。为民疾苦于无形,而深得百姓之信睐。


                      58楼2017-04-24 2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