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疑惑
1955年10月8日,被美国扣押数年之后,当时已经是世界顶级航天专家的钱学森终于回到新中国。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航天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在那个还没有出现过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年代,航天工业,呃,这到底是干什么的?
钱学森曾亲自参加美国第一枚气象火箭和第一枚导弹的研制工作,清楚地知道航天工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火箭既可以作为核弹头的载具,打破敌人的核讹诈;也可以作为开发太空的工具,让中国在太空时代不落后于人。钱学森成功地说服中央,系统性的勾画出中国发展导弹和火箭技术的蓝图。从此,属于中国航天人的时代开始了。
必须得说,从一片空白中创建的中国航天,的确有让“苏联老大哥”看不起的“本钱”。被誉为中国航天四元老之一的任新民曾回忆说,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时,只有几十位从大专院校和工业部门抽调来的专家和百余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基本都是外行。任新民自己的研究专业是机械制造,只有钱学森在美国从事过航天工作。
钱学森曾回忆说:“当时陈赓大将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啊?我回答得很干脆,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中国人不但不比外国人矮一截,反而要“高一大截”。苏联当初只向中国提供了一种原始的近程弹道导弹。但短短几年内,中国就完成了从仿制到独立研制的全过程。1965年到1972年,中国更是完成了“八年四弹”计划,先后成功发射东风二号、东风三号、东风四号、东风五号四大型号,射程范围从1300公里一直延伸到上万公里。
说好的技术封锁呢???
刀哥还想说一段绝对可靠的秘史。
上世纪60年代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研制期间,为实现高精度打击能力,中国航天首次采用了刚投入应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然而这种计算机的很多编程和计算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这便是后来“中国导弹竟是用算盘算出来”的最初版本。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由于当时集成电路的水平限制,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过大,装不进导弹里。中国航天人脑洞大开,算法优化优化再优化,精简精简再精简。最终东风五号试射时,竟硬是用一台只有12条指令、不会乘除法、存储量仅有768个字节的小机器,完成了导弹上万公里的准确制导。
如今的攻城狮和程序猿们,你们怎么想?
在战略导弹技术取得突破时,钱学森还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导弹取得的成果,迅速发展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在东风四号基础上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也正是为纪念这一天,航天日选择了4月24日。
1955年10月8日,被美国扣押数年之后,当时已经是世界顶级航天专家的钱学森终于回到新中国。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航天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在那个还没有出现过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年代,航天工业,呃,这到底是干什么的?
钱学森曾亲自参加美国第一枚气象火箭和第一枚导弹的研制工作,清楚地知道航天工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火箭既可以作为核弹头的载具,打破敌人的核讹诈;也可以作为开发太空的工具,让中国在太空时代不落后于人。钱学森成功地说服中央,系统性的勾画出中国发展导弹和火箭技术的蓝图。从此,属于中国航天人的时代开始了。
必须得说,从一片空白中创建的中国航天,的确有让“苏联老大哥”看不起的“本钱”。被誉为中国航天四元老之一的任新民曾回忆说,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时,只有几十位从大专院校和工业部门抽调来的专家和百余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基本都是外行。任新民自己的研究专业是机械制造,只有钱学森在美国从事过航天工作。
钱学森曾回忆说:“当时陈赓大将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啊?我回答得很干脆,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就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中国人不但不比外国人矮一截,反而要“高一大截”。苏联当初只向中国提供了一种原始的近程弹道导弹。但短短几年内,中国就完成了从仿制到独立研制的全过程。1965年到1972年,中国更是完成了“八年四弹”计划,先后成功发射东风二号、东风三号、东风四号、东风五号四大型号,射程范围从1300公里一直延伸到上万公里。
说好的技术封锁呢???
刀哥还想说一段绝对可靠的秘史。
上世纪60年代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研制期间,为实现高精度打击能力,中国航天首次采用了刚投入应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然而这种计算机的很多编程和计算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这便是后来“中国导弹竟是用算盘算出来”的最初版本。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由于当时集成电路的水平限制,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过大,装不进导弹里。中国航天人脑洞大开,算法优化优化再优化,精简精简再精简。最终东风五号试射时,竟硬是用一台只有12条指令、不会乘除法、存储量仅有768个字节的小机器,完成了导弹上万公里的准确制导。
如今的攻城狮和程序猿们,你们怎么想?
在战略导弹技术取得突破时,钱学森还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导弹取得的成果,迅速发展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在东风四号基础上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也正是为纪念这一天,航天日选择了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