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1,644贴子:73,744,043
  • 0回复贴,共1

辛亥革命到底对中国有没有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一次社会必然性下偶然发生的一次历史性的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但迎来的是另一个混乱时代“军阀混战”,谈起辛亥革命,就得先说说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也许要从甲午战争说起,清王朝对内的腐败专制、对外的屈辱无能导致了全国上下改良派、革命党、大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抗,先后爆发大小数十次的起义,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朝进入同治中兴阶段,国内的反抗战争也仅仅是局部的,无以撼动封建势力的,在同治中兴时期,统治者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
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造成近代中国人思想进一步腐化。,但从另一方面,这也为清朝的续命起了一定作用,清朝在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以后,清朝已经有点家底了,可是,这家底却又毁在自己手里,我们都知道晚清在抵御外敌,改革新政,镇压起义等均任用汉臣,这么做无疑会让满清贵族厌恶,甚至上书朝廷,早在康熙时期就早已经体现,康熙撤三番,收台湾均用汉臣,但由于满清贵族以惧其拥兵自重为由,将周培公等人发往盛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我们都懂,而这一点恰巧让孙中山发现了,于是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外衣下,决心建立共和,但资产阶级力量何其微弱,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辛亥革命虽然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果也未直接促进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大风浪中,随机转投向了革命而获得了地位和利益,反而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辛亥革命成了地主阶级向近代迈步的幌子,这也注定了它是失败的,它自身也是有偶然性的,因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直接引起一场看似历史潮流,实则,应该是地主阶级为保全自己的“跟风”行为,就连孙中山自己都没想到,距离自己发起的黄花岗起义失败仅仅相差6个月,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于是就趁热打铁,一把拉下清朝,其中袁世凯这个人物很重要,它是清朝离心力最大化的象征,统治者在末代往往会任用一个权臣,这个权臣如果是忠臣还好,如果是左右逢源这种人,那你估计也够呛的,如果袁世凯没有迫清帝相反帮助清朝平定辛亥革命,那革命党估计也够悬的,因为这些革命家大部分是政治家或者商业巨头,对于打仗毫无经验,无正规训练军队与当时的北洋军一比,相形见绌,再加上清朝以镇压叛乱为由,而辛亥革命又没有发动群众基础,一些吃瓜群众难免有点反斥心理不愿与革命党勾结,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构建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数人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所以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对此做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说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明确了实现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从此意义上看,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可以自圆其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25 22: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