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的”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可点击进入正文
http://www.gov.cn/zwgk/2009-12/23/content_1494695.htm
摘录:
(二)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保护中开发,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安全。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陆地海洋统一布局、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山东半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环渤海地区互动并进、共同繁荣。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市场空间。
(三)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以国家重要湿地、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入海口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实现经8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发挥盐碱地和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探索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开发,为环渤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支撑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区域。
(四)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9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http://www.gov.cn/zwgk/2009-12/23/content_1494695.htm
摘录:
(二)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保护中开发,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产品,维护渤海湾和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安全。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一体化发展。实行区域发展统一规划、陆地海洋统一布局、重要资源统一管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山东半岛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环渤海地区互动并进、共同繁荣。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市场空间。
(三)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以国家重要湿地、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入海口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实现经8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发挥盐碱地和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探索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开发,为环渤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重点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支撑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区域。
(四)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9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