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梁山吧 关注:2,565贴子:92,498
  • 3回复贴,共1

董其昌书铭颂乡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去年年底,在任城校订《忠义梁山》书稿,无意中看到一册某石刻馆印的古碑拓片,即兴用手机拍了几张。该书中一盒墓志铭引起我的注意,金文小篆“明故诰赠登仕郎鸿胪寺鸣赞潢滨孙公墓志铭”,特见学养。该墓志铭由赐进士第国子监祭酒华亭董其昌篆盖,赐进士第广西道监察御史益津王远宜撰文,赐进士第河南提学副使南华何应瑞书丹,三位大名鼎鼎的高级官员,为一位乡间老人篆盖、撰文、书丹,身后显荣可见。特别是国子监祭酒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谥文敏,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集诗书画于一身,有《昼锦堂》等名作,是明代文坛的领军人物。墓主是谁?就是梁山县方庙村的明代乡贤孙潢滨。
  墓志铭是存放于死者墓中的石刻,上“铭”下“志”,合为一盒。“铭”即题名,“志”是记载死者一生的事迹,包括德行评价,以弥补正史之不足。近年来,我曾十余次深入乡间闾里,考察当地村庄历史、乡贤人物,以丰富乡村记忆,充实梁山文化。前年五月,去年九月,曾去方庙村考察,所以能记住孙潢滨这个名字。后来问及村里人,说孙家墓地曾多次被盗,坟内被扫掠一空,他们也不知道有这样一盒墓志,而家谱中的记载也很不详细。据墓志记载:广西道监察御史王远宜是郓城人,和孙潢滨是同乡,十分敬重其风采气度,而分别已经十年了,不料孙公竟去逝。其子孙胤繁千里跋涉来求为其作记,想起来自己在郓城任职六年,和与孙潢滨公朝夕相见,而且最投缘,最知音,于是挥泪作文。孙氏为郓城名门望族,明初迁到梁山以南来创业,至孙潢滨已历七世,其先人曾为德府典膳、鲁司理、光禄司署丞、广州府经历、太学生等。孙公名兆鲸,又名潢滨,自幼过继给伯孙九霄父。公待其继父十分用心,晨昏必亲自问候,膳食必先尝,很得继父欢心,对其兄也是敬爱谨慎,一生如一日。公少有大志,经常对人说:“生为男子汉,如果不能彪炳青史,做一两件大事业,为可耻的!”他经年苦读,饱学终日,其继父看了很心疼,怕累坏了身体,便为他买了个鸿胪寺鸣赞的官。孙潢滨做官的时候,结交的都是当时知名人物。在京城待了三年,为了奉养双亲辞官回乡。继父去世的时候,孙潢滨哀痛欲绝,如亲儿子一样。公生性端庄,不出诳言,不露惰容,即便一人独处也如大宾将至。对下人仆隶待之以礼宽而有恩,对穷亲戚给钱给粮尽力周济,对上不起学的孩子请当地名士教育。不但如此,孙潢滨还很有气量,听到别人的善举必称赞,听到别人的短处不宣扬,别人对不起自己也不计较,村里人都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长者。孙潢滨晚年的时候,造园林筑亭榭,名“虚琴馆”、“会心亭”,种花养鱼,良辰吉日,则邀好友二三饮酒弹琴,其乐陶陶,不料竭因年高在郓城公衙里去世了。孙公的儿子倜傥卓然,有其父的风姿,是可以安慰的。孙潢滨生于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卒于天启元年二月初四日,享年六十四岁,娶了李氏、袁氏、赵氏三位夫人,生子孙胤繁,三个女儿,都是和当地名门结亲。
  这通墓志,告诉我们很多生动丰富的内容,是十分难得的。村庄是城市的根,是地域文化的灵魂。近些年,社区改造大拆大建,把很多老房子拆掉了,很多老碑老庙拉倒摧毁,现代人以“死人与活人争地”为由倡导火化,偶有为先人立碑者也一律是电脑字,请有学养的人写墓志的事,今后恐怕不会再有了,我对民族文化传承表示深深忧虑。


1楼2017-04-30 12:02回复
    随处留心皆乡愁。。。。


    IP属地:山东2楼2017-04-30 15:20
    回复
      孙家,应为梁山望族了。。。


      IP属地:山东3楼2017-04-30 16:16
      回复
        嗯,方庙建国前曾属汶上、郓城县。。。。


        4楼2017-05-01 2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