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法沱档案:
原名:云南沱茶
唛号:7663
出生时间:1976年
出生地:云南省下关茶厂
常住地:法国及欧洲
出口时间:1977年开始
总产量:4620多吨
创汇值:7.2亿港币
生命价值:开启普洱茶保健功能科学认知新时代
关于销法沱的故事,本刊曾刊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由邹家驹先生撰写的《那个叫甘普尔的法国人》(2006年创刊号);一篇是由罗乃炘先生撰写的《怀念那个叫甘普尔的法国人》(2012年1月刊)写于甘普尔先生过世后(2011年8月20日甘普尔过世,享年93岁)。说起云南沱茶(普洱型熟茶,民间称呼“销法沱”,下同)几十年的辉煌历史,甘普尔先生居功至伟,上述两篇文章,主要叙述的也是甘普尔先生的故事,也值得大家回顾。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销法沱故事,以茶为主。
销法沱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下关茶厂,那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属于一类商品,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下达茶叶的生产计划、制定茶叶等级、标准,销售渠道也由国家来管控。而当时在云南,行使这一职能的国家单位就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这是70年代的称呼,80年代、90年代以后都有更名,所以之后文中一律简称“省公司”。几十年来,销法沱生产计划、销售出口的事宜全部由省公司的出口部门统管。今年6月,笔者有幸结识了上世纪70年代就入职省公司出口部门,长年负责销法沱业务的昌金强经理。昌经理现任职于云南下关茶厂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部经理,他对销法沱很有感情,说起故事,很有条理,娓娓道来,笔者整理录音后发现不用过多编辑,就是已经是一个生动的口述故事了——

(口述者昌金强先生于1998年在法国甘普尔先生家里与他的合影)
我是1977年进入“省公司”的,从事全省红茶、普洱茶、沱茶、绿茶、咖啡豆的出口销售工作。一开始,公司只有一个出口部门,后因业务量增加以后划分为两个出口部门,出口一部:负责红茶出口,出口二部:负责普洱茶、沱茶、绿茶、咖啡豆的出口销售。我被分配到出口二部并担任负责人的工作。
要说销法沱的故事,不得不提一个人,一位时年60岁的老人,法国籍犹太人,名字叫费瑞德·甘普尔(FredKempler),二战时,他曾是戴高乐将军麾下的军官。1976年,他到香港找香港天生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罗良先生洽谈关于航油的业务,甘普尔先生与罗良先生是多年的贸易伙伴和挚友,业务谈完之后,两位老朋友就去街上逛了逛,路过一家老字号的茶叶店,走进去看时,甘普尔先生发现一个类似碗型的色泽红褐的沱茶(熟茶),当时沱茶的出口基本只限于香港地区。在老外的印象中,茶叶应该是碎的,或者袋泡或者条状的,怎么可以做得像鸟窝一样?他很好奇,就买了两个,问店家这茶从何而来,店家介绍说这个茶来自中国云南下关茶厂。甘普尔先生回到法国后,觉得云南沱茶太有意思了,就想去一趟云南,但是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老外来趟中国太不容易了,需要通过外交渠道,很多审批过程。手续办妥后,云南省外办就指定我们公司接待法国客商。公司安排了专人专车陪同甘普尔先生前往云南下关茶厂参观。当他观看、了解了沱茶的生产制作过程并去大理苍山的茶园参观后,这位时年已60岁的犹太老人非常激动。回到法国后立即就订了2吨云南沱茶。
自此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云南沱茶(熟茶)进入了法国市场,茶人称呼的“销法沱”由此而得名,黄绿色花格印刷的圆盒包装,包装上法语的“THé”(茶),花体的“Tuocha”字样都是销法沱的标志性特征,三十多年来这样的视觉识别标志从未改变。下关茶厂至今也仍在生产这样包装的云南沱茶,生产工艺和配方从未改变。
1985年生产的250克销法沱,法国每年会订10-20吨,主销药店及保健品专柜。销法沱有两种规格:100克圆盒的及250克方盒的,质量一致。
云南沱茶到了法国后,甘普尔先生买了一辆较大的车,把沱茶装上车,带着自己的几个尚年幼的孩子们环法国推销云南沱茶。每到一处他都孜孜不倦地向法国人介绍来自中国云南神奇的“鸟窝状”的云南沱茶,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中对茶的概念及印象的局限性,环法销售并不成功。甘普尔先生是位非常精明的犹太人,他明白要取得销售的成功,不能只凭沱茶奇特的外观,而必须充分了解沱茶中有什么更加奇特的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和不好的地方,欧洲人都是实证主义者,需要科学的分析。
1979年,甘普尔先生委托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系两所法国高等医学权威机构对云南沱茶进行临床研究实验,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主导实验全过程,同时在云南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做临床实验。实验选择了18岁到60岁之间的高血脂人群,做对照组实验,一组喝云南沱茶,一组服用降脂特效药安妥明,一个月以后检测两组人的血脂,实验结果显示:云南沱茶的降脂效果好于安妥明,这个结果令法国的很多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震惊。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里昂大学从理论层面,对云南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出了一本专著,详细阐述了云南沱茶的化学成分,认为云南沱茶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被列入法国医学大词典中。

左:云南沱茶在1998年美国纽约获“第十届美国质量金奖”的奖杯。
右:云南沱茶在1987年西班牙马德里获“第十届国际食品金奖”的奖杯。
临床实验成功后,甘普尔先生在巴黎王子酒店举行有关云南沱茶临床实验结果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法国医学界、营养界的权威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各主要媒体60余名记者参加,当晚,法国电视一台、二台就在最佳的黄金时段播出了实验结果的发布会实况,轰动法国。云南沱茶的销量由此大增,从1977年开始出口,从2吨到8吨、20吨、80吨……每年都几倍增长,至199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200吨了。而甘普尔先生也在1979年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独家总代理商,并与比利时的大财团共同组建了欧洲最大的食品经销公司“法国DISTRIBORG公司”,在全欧洲总经销云南沱茶。
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在法国,云南沱茶不是在茶店里卖,而是在药店或保健品专柜卖,高血脂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开的处方经常是:“云南沱茶,两粒。”药店买去。
1986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第九届世界食品评奖会上,云南沱茶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次年,又在巴塞罗那世界食品评奖会上卫冕成功。1987年还获德国杜塞尔多夫第十届世界食品金奖,1989年获法国食品金奖,1998年再获美国食品金奖。从此,云南沱茶在整个欧洲名声大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茶商也纷纷来订购云南沱茶。那几年,年年都有国际机构的各种奖项让我们去领奖,我们忙于业务,都无暇去国外领奖,所以很多奖项都没有领回来。随着云南沱茶在法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的沱茶也都想出口到法国,比如:广东沱茶、重庆沱茶,但是他们的品质绝对不可以和我们的云南沱茶相提并论。不久后甘普尔先生在法国把“云南沱茶”、“Tuocha”注册成了商标。
1990年,我们去法国做市场调研,消费者普遍反映,云南沱茶确实是好东西,喝了对身体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方便,在药店买了云南沱茶,还得去五金店买把小锤来敲,不方便,也不适合法国人的饮用习惯。对此,我们立即与甘普尔先生研究,最后决定开发、生产袋泡茶形式的云南沱茶。1991年,生产云南沱茶袋泡的事情敲定以后,就是选机器,当时全世界最好的袋泡茶生产设备是意大利的意玛机(IMA)和德国的TEEPACK机,最终我们确定了意大利制造的IMA袋泡茶机。1992年云南沱茶袋泡正式在法国面市,产品成为了饮用方便、快捷、符合欧洲消费者习惯方式的日常饮品及保健品进入了法国的超市销售。
一台意玛机一年生产不了多少袋泡茶,最多生产20多个货柜,每个货柜55680盒,2吨多,20个货柜也就是40多吨,所以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沱茶为主。云南沱茶的袋泡茶生产出来以后就供不应求,一到欧洲很快销售一空。只能继续增加机器设备,此后的几年内我们每年都进口IMA袋泡茶机,共进口了7台意玛机(其中有两台由下关沱茶集团购买后在下关生产),1台从重庆茶厂购入。这8台机器到了90年代末期,已经到了24小时不能停机的程度,工人都得三班倒。哪怕每年做出100多个货柜出口,订单上都还欠20多个货柜做不出来。云南沱茶袋泡在法国经常处于脱销状态,法国方面甚至包飞机运过去,这创造了中国茶叶出口历史上首次用飞机整机运茶叶的记录,每年都有四、五个货柜的茶叶需要靠飞机运送过去。有意思的是,这些茶叶的货值是大大低于飞机运费的,但法国方面都愿意出钱来运,可见云南沱茶在欧洲市场是何等的炙手可热。
袋泡茶生产出来的前三年,只有原味的,为使产品更丰富、更多样性、更符合法国人多彩的生活方式,甘普尔这位犹太人非常聪明,他就提出,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口味。法国人注重养生,他提出在沱茶里加人参,我们立即到下关配合下关茶厂的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的试验、制样并经法国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符合饮用标准后,生产了第一货柜人参沱茶袋泡出口法国,反响非常好。甘普尔这样评价人参沱茶:80岁的老头,喝了能上树。此后的几年,又开发增加了水果香型、花香型等口味的沱茶袋泡,几年下来,金桔沱茶袋泡、莲芯沱茶袋泡、玫瑰茉莉沱茶袋泡、茴香沱茶袋泡等纷纷面市。2003年“非典”期间,在法国传说喝云南沱茶能防非典,那一年订单特别多。但是正在卖得火的时候,出了一个问题,导致茴香沱茶销售急转直下。日本出口法国的小茴香饮料、茴香糕点、茴香酒之类的产品在法国卖得很火,那年,有一个12岁的小孩,喝了日本的茴香饮料身体出了状况,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国政府就禁止所有茴香制品入关及销售,当时我们刚好有两个货柜的茴香沱茶袋泡产品已经到了法国,一个货柜已经销售完了,还有一个货柜怎么办?甘普尔先生就说,没关系,我们公司有两万多员工,全部发给员工抗“非典”。
云南沱茶不仅出口到法国,后来还出口到了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国,虽然没有法国的量大,但是年年都有出口,因此,云南沱茶袋泡的产品中有法文版的、英文版的、意大利文版的。因为这个产品销量太好了,很多公司和厂家都想来代理,但是省公司有严格的规定,已经与甘普尔的法国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独家总经销协议,不允许其他家来做,其他商家也来做就违反了总经销协议。1996年省公司成立了沱茶部,专管云南沱茶的所有事宜。国外的一些商家看到云南沱茶的商机,就从其他渠道购入,但是甘普尔先生对市场管理非常严格,他专门雇佣经济警察,每天就在市场上转悠,看到谁家在卖云南沱茶,一旦发现进货渠道不对,马上举报。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在法国做贸易的老华侨,从香港买了一些云南沱茶去法国卖,虽然是真货,但是来路不对,照样被罚款,一罚就是60万法郎,第一年,他找到我们,各种求情,说都是中国人,就网开一面了,他还写了保证书,保证不再卖了,我们就去和法国方面协调,最后让他免罚。没想到第二年他又去卖了,这回说什么也没办法,60万法郎罚款交上去,可过了半年,他又卖了,又罚。商人就算是顶着被重罚的风险,还是要卖云南沱茶,可见它在法国太畅销了,利润也很高。后来省茶叶公司就开会研究市场管理问题,漏洞出在哪里?就在香港!因为一部分云南沱茶是卖到香港的,而且香港市场是不能放弃的,于是我们就把两地的包装区分开来,销往香港的,印上“专销香港”,销往法国的就在盒子上贴一枚红色的标签,印上年份、条码、产品信息等,从此,有了这个标签的才叫真正的“销法沱”。
本世纪初,由于省公司的改制和一些内部矛盾以及种种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销法沱的出口量直线下滑。但回顾销法沱30多年的出口历史,由下关茶厂生产的出口法国的“销法沱”达到4620多吨,创汇7.2亿港币。销法沱自出口法国以来,都是熟茶,法国人也只认下关熟茶的味道,生茶他们是不喝的。法国人嘴巴是很刁的,如果某一批次的茶稍微品质粗糙一点,他们马上就说:“不对,这批没有‘焦香味’”。什么是“焦香味”谁也说不清,但这就是下关熟茶的特点,法国人就称作“焦香味”,他们对下关熟沱茶的味道非常熟悉。客观来说,云南的茶厂,能够数十年一直维持和延续产品的口感和品质的也只有下关茶厂一家。
欧洲市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乃至苛刻的,对农残、水分、灰分、重金属都有严格的标准,包括后来加进去的各种辅料都是要严格检测的。但是我们的云南沱茶出口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哪一个批次出现农残、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下关茶厂在做销法沱的时候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最传统的发酵工艺来做,每个沱茶标着100g,但都是按照105g的标准来压制,只能多不能少。

图为:法国的食品保质期最多三年,盒底标的1988年是到期的年份,那个时候是没有所谓“越陈越香”的。
现在,我们还能在市面上找到的销法沱的老茶,只有1988年和1992年两款,实际上,这两款分别是1985年和1989年生产的,因为法国的茶叶保质期是三年,包装上标注的是到期年份。为什么这两个年份的销法沱茶在国内还找得到呢?因为当时我们出口是按货柜来计算,货柜分大、小两种,大货柜可装5.6吨沱茶,小货柜少一半。1985年8月的一个批次的沱茶,云南下关茶厂已经按大货柜的出口数量生产好了,可是订单临时改成是小货柜出口,标签都贴了,不可能撕下来,按小货柜的量发货以后,剩下的就只能存下来了。到了1989年,同样情况又遇到一次。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有年份的销法沱,就只有这两批存下来,每批就300件。能在国内找到。食品到法国如果过了保质期还没有卖掉,都会被销毁掉的,在法国没人懂越陈越香,能在国外留存下来的销法沱是极少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云南沱茶销法先驱费瑞德·甘普尔先生于2009年在他的故乡以色列一次身体全面体检中被医生检查出患有肝癌,但令医生无比惊讶的是,他患肝癌已20年,但从未发作,医生仔细询问甘普尔先生时,甘普尔先生说:“我健康的秘诀是,每天早晨喝一大杯云南沱茶、午餐时喝一杯法国红酒,下午再喝云南沱茶,睡前再喝一小杯红酒”。我与甘普尔先生三十余年的友谊、合作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记得他对我说的最值得铭记的话是:“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成功了,我将云南沱茶介绍给欧洲消费者,也是把健康带给了他们”。
原名:云南沱茶
唛号:7663
出生时间:1976年
出生地:云南省下关茶厂
常住地:法国及欧洲
出口时间:1977年开始
总产量:4620多吨
创汇值:7.2亿港币
生命价值:开启普洱茶保健功能科学认知新时代
关于销法沱的故事,本刊曾刊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由邹家驹先生撰写的《那个叫甘普尔的法国人》(2006年创刊号);一篇是由罗乃炘先生撰写的《怀念那个叫甘普尔的法国人》(2012年1月刊)写于甘普尔先生过世后(2011年8月20日甘普尔过世,享年93岁)。说起云南沱茶(普洱型熟茶,民间称呼“销法沱”,下同)几十年的辉煌历史,甘普尔先生居功至伟,上述两篇文章,主要叙述的也是甘普尔先生的故事,也值得大家回顾。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销法沱故事,以茶为主。
销法沱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下关茶厂,那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属于一类商品,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下达茶叶的生产计划、制定茶叶等级、标准,销售渠道也由国家来管控。而当时在云南,行使这一职能的国家单位就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这是70年代的称呼,80年代、90年代以后都有更名,所以之后文中一律简称“省公司”。几十年来,销法沱生产计划、销售出口的事宜全部由省公司的出口部门统管。今年6月,笔者有幸结识了上世纪70年代就入职省公司出口部门,长年负责销法沱业务的昌金强经理。昌经理现任职于云南下关茶厂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部经理,他对销法沱很有感情,说起故事,很有条理,娓娓道来,笔者整理录音后发现不用过多编辑,就是已经是一个生动的口述故事了——

(口述者昌金强先生于1998年在法国甘普尔先生家里与他的合影)
我是1977年进入“省公司”的,从事全省红茶、普洱茶、沱茶、绿茶、咖啡豆的出口销售工作。一开始,公司只有一个出口部门,后因业务量增加以后划分为两个出口部门,出口一部:负责红茶出口,出口二部:负责普洱茶、沱茶、绿茶、咖啡豆的出口销售。我被分配到出口二部并担任负责人的工作。
要说销法沱的故事,不得不提一个人,一位时年60岁的老人,法国籍犹太人,名字叫费瑞德·甘普尔(FredKempler),二战时,他曾是戴高乐将军麾下的军官。1976年,他到香港找香港天生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罗良先生洽谈关于航油的业务,甘普尔先生与罗良先生是多年的贸易伙伴和挚友,业务谈完之后,两位老朋友就去街上逛了逛,路过一家老字号的茶叶店,走进去看时,甘普尔先生发现一个类似碗型的色泽红褐的沱茶(熟茶),当时沱茶的出口基本只限于香港地区。在老外的印象中,茶叶应该是碎的,或者袋泡或者条状的,怎么可以做得像鸟窝一样?他很好奇,就买了两个,问店家这茶从何而来,店家介绍说这个茶来自中国云南下关茶厂。甘普尔先生回到法国后,觉得云南沱茶太有意思了,就想去一趟云南,但是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老外来趟中国太不容易了,需要通过外交渠道,很多审批过程。手续办妥后,云南省外办就指定我们公司接待法国客商。公司安排了专人专车陪同甘普尔先生前往云南下关茶厂参观。当他观看、了解了沱茶的生产制作过程并去大理苍山的茶园参观后,这位时年已60岁的犹太老人非常激动。回到法国后立即就订了2吨云南沱茶。
自此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云南沱茶(熟茶)进入了法国市场,茶人称呼的“销法沱”由此而得名,黄绿色花格印刷的圆盒包装,包装上法语的“THé”(茶),花体的“Tuocha”字样都是销法沱的标志性特征,三十多年来这样的视觉识别标志从未改变。下关茶厂至今也仍在生产这样包装的云南沱茶,生产工艺和配方从未改变。
1985年生产的250克销法沱,法国每年会订10-20吨,主销药店及保健品专柜。销法沱有两种规格:100克圆盒的及250克方盒的,质量一致。
云南沱茶到了法国后,甘普尔先生买了一辆较大的车,把沱茶装上车,带着自己的几个尚年幼的孩子们环法国推销云南沱茶。每到一处他都孜孜不倦地向法国人介绍来自中国云南神奇的“鸟窝状”的云南沱茶,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中对茶的概念及印象的局限性,环法销售并不成功。甘普尔先生是位非常精明的犹太人,他明白要取得销售的成功,不能只凭沱茶奇特的外观,而必须充分了解沱茶中有什么更加奇特的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和不好的地方,欧洲人都是实证主义者,需要科学的分析。
1979年,甘普尔先生委托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系两所法国高等医学权威机构对云南沱茶进行临床研究实验,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主导实验全过程,同时在云南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做临床实验。实验选择了18岁到60岁之间的高血脂人群,做对照组实验,一组喝云南沱茶,一组服用降脂特效药安妥明,一个月以后检测两组人的血脂,实验结果显示:云南沱茶的降脂效果好于安妥明,这个结果令法国的很多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震惊。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里昂大学从理论层面,对云南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出了一本专著,详细阐述了云南沱茶的化学成分,认为云南沱茶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被列入法国医学大词典中。

左:云南沱茶在1998年美国纽约获“第十届美国质量金奖”的奖杯。
右:云南沱茶在1987年西班牙马德里获“第十届国际食品金奖”的奖杯。
临床实验成功后,甘普尔先生在巴黎王子酒店举行有关云南沱茶临床实验结果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法国医学界、营养界的权威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各主要媒体60余名记者参加,当晚,法国电视一台、二台就在最佳的黄金时段播出了实验结果的发布会实况,轰动法国。云南沱茶的销量由此大增,从1977年开始出口,从2吨到8吨、20吨、80吨……每年都几倍增长,至199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200吨了。而甘普尔先生也在1979年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独家总代理商,并与比利时的大财团共同组建了欧洲最大的食品经销公司“法国DISTRIBORG公司”,在全欧洲总经销云南沱茶。
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在法国,云南沱茶不是在茶店里卖,而是在药店或保健品专柜卖,高血脂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开的处方经常是:“云南沱茶,两粒。”药店买去。
1986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第九届世界食品评奖会上,云南沱茶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次年,又在巴塞罗那世界食品评奖会上卫冕成功。1987年还获德国杜塞尔多夫第十届世界食品金奖,1989年获法国食品金奖,1998年再获美国食品金奖。从此,云南沱茶在整个欧洲名声大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茶商也纷纷来订购云南沱茶。那几年,年年都有国际机构的各种奖项让我们去领奖,我们忙于业务,都无暇去国外领奖,所以很多奖项都没有领回来。随着云南沱茶在法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的沱茶也都想出口到法国,比如:广东沱茶、重庆沱茶,但是他们的品质绝对不可以和我们的云南沱茶相提并论。不久后甘普尔先生在法国把“云南沱茶”、“Tuocha”注册成了商标。
1990年,我们去法国做市场调研,消费者普遍反映,云南沱茶确实是好东西,喝了对身体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方便,在药店买了云南沱茶,还得去五金店买把小锤来敲,不方便,也不适合法国人的饮用习惯。对此,我们立即与甘普尔先生研究,最后决定开发、生产袋泡茶形式的云南沱茶。1991年,生产云南沱茶袋泡的事情敲定以后,就是选机器,当时全世界最好的袋泡茶生产设备是意大利的意玛机(IMA)和德国的TEEPACK机,最终我们确定了意大利制造的IMA袋泡茶机。1992年云南沱茶袋泡正式在法国面市,产品成为了饮用方便、快捷、符合欧洲消费者习惯方式的日常饮品及保健品进入了法国的超市销售。
一台意玛机一年生产不了多少袋泡茶,最多生产20多个货柜,每个货柜55680盒,2吨多,20个货柜也就是40多吨,所以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沱茶为主。云南沱茶的袋泡茶生产出来以后就供不应求,一到欧洲很快销售一空。只能继续增加机器设备,此后的几年内我们每年都进口IMA袋泡茶机,共进口了7台意玛机(其中有两台由下关沱茶集团购买后在下关生产),1台从重庆茶厂购入。这8台机器到了90年代末期,已经到了24小时不能停机的程度,工人都得三班倒。哪怕每年做出100多个货柜出口,订单上都还欠20多个货柜做不出来。云南沱茶袋泡在法国经常处于脱销状态,法国方面甚至包飞机运过去,这创造了中国茶叶出口历史上首次用飞机整机运茶叶的记录,每年都有四、五个货柜的茶叶需要靠飞机运送过去。有意思的是,这些茶叶的货值是大大低于飞机运费的,但法国方面都愿意出钱来运,可见云南沱茶在欧洲市场是何等的炙手可热。
袋泡茶生产出来的前三年,只有原味的,为使产品更丰富、更多样性、更符合法国人多彩的生活方式,甘普尔这位犹太人非常聪明,他就提出,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口味。法国人注重养生,他提出在沱茶里加人参,我们立即到下关配合下关茶厂的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的试验、制样并经法国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符合饮用标准后,生产了第一货柜人参沱茶袋泡出口法国,反响非常好。甘普尔这样评价人参沱茶:80岁的老头,喝了能上树。此后的几年,又开发增加了水果香型、花香型等口味的沱茶袋泡,几年下来,金桔沱茶袋泡、莲芯沱茶袋泡、玫瑰茉莉沱茶袋泡、茴香沱茶袋泡等纷纷面市。2003年“非典”期间,在法国传说喝云南沱茶能防非典,那一年订单特别多。但是正在卖得火的时候,出了一个问题,导致茴香沱茶销售急转直下。日本出口法国的小茴香饮料、茴香糕点、茴香酒之类的产品在法国卖得很火,那年,有一个12岁的小孩,喝了日本的茴香饮料身体出了状况,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国政府就禁止所有茴香制品入关及销售,当时我们刚好有两个货柜的茴香沱茶袋泡产品已经到了法国,一个货柜已经销售完了,还有一个货柜怎么办?甘普尔先生就说,没关系,我们公司有两万多员工,全部发给员工抗“非典”。
云南沱茶不仅出口到法国,后来还出口到了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国,虽然没有法国的量大,但是年年都有出口,因此,云南沱茶袋泡的产品中有法文版的、英文版的、意大利文版的。因为这个产品销量太好了,很多公司和厂家都想来代理,但是省公司有严格的规定,已经与甘普尔的法国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独家总经销协议,不允许其他家来做,其他商家也来做就违反了总经销协议。1996年省公司成立了沱茶部,专管云南沱茶的所有事宜。国外的一些商家看到云南沱茶的商机,就从其他渠道购入,但是甘普尔先生对市场管理非常严格,他专门雇佣经济警察,每天就在市场上转悠,看到谁家在卖云南沱茶,一旦发现进货渠道不对,马上举报。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在法国做贸易的老华侨,从香港买了一些云南沱茶去法国卖,虽然是真货,但是来路不对,照样被罚款,一罚就是60万法郎,第一年,他找到我们,各种求情,说都是中国人,就网开一面了,他还写了保证书,保证不再卖了,我们就去和法国方面协调,最后让他免罚。没想到第二年他又去卖了,这回说什么也没办法,60万法郎罚款交上去,可过了半年,他又卖了,又罚。商人就算是顶着被重罚的风险,还是要卖云南沱茶,可见它在法国太畅销了,利润也很高。后来省茶叶公司就开会研究市场管理问题,漏洞出在哪里?就在香港!因为一部分云南沱茶是卖到香港的,而且香港市场是不能放弃的,于是我们就把两地的包装区分开来,销往香港的,印上“专销香港”,销往法国的就在盒子上贴一枚红色的标签,印上年份、条码、产品信息等,从此,有了这个标签的才叫真正的“销法沱”。
本世纪初,由于省公司的改制和一些内部矛盾以及种种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销法沱的出口量直线下滑。但回顾销法沱30多年的出口历史,由下关茶厂生产的出口法国的“销法沱”达到4620多吨,创汇7.2亿港币。销法沱自出口法国以来,都是熟茶,法国人也只认下关熟茶的味道,生茶他们是不喝的。法国人嘴巴是很刁的,如果某一批次的茶稍微品质粗糙一点,他们马上就说:“不对,这批没有‘焦香味’”。什么是“焦香味”谁也说不清,但这就是下关熟茶的特点,法国人就称作“焦香味”,他们对下关熟沱茶的味道非常熟悉。客观来说,云南的茶厂,能够数十年一直维持和延续产品的口感和品质的也只有下关茶厂一家。
欧洲市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乃至苛刻的,对农残、水分、灰分、重金属都有严格的标准,包括后来加进去的各种辅料都是要严格检测的。但是我们的云南沱茶出口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哪一个批次出现农残、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下关茶厂在做销法沱的时候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最传统的发酵工艺来做,每个沱茶标着100g,但都是按照105g的标准来压制,只能多不能少。

图为:法国的食品保质期最多三年,盒底标的1988年是到期的年份,那个时候是没有所谓“越陈越香”的。
现在,我们还能在市面上找到的销法沱的老茶,只有1988年和1992年两款,实际上,这两款分别是1985年和1989年生产的,因为法国的茶叶保质期是三年,包装上标注的是到期年份。为什么这两个年份的销法沱茶在国内还找得到呢?因为当时我们出口是按货柜来计算,货柜分大、小两种,大货柜可装5.6吨沱茶,小货柜少一半。1985年8月的一个批次的沱茶,云南下关茶厂已经按大货柜的出口数量生产好了,可是订单临时改成是小货柜出口,标签都贴了,不可能撕下来,按小货柜的量发货以后,剩下的就只能存下来了。到了1989年,同样情况又遇到一次。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有年份的销法沱,就只有这两批存下来,每批就300件。能在国内找到。食品到法国如果过了保质期还没有卖掉,都会被销毁掉的,在法国没人懂越陈越香,能在国外留存下来的销法沱是极少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云南沱茶销法先驱费瑞德·甘普尔先生于2009年在他的故乡以色列一次身体全面体检中被医生检查出患有肝癌,但令医生无比惊讶的是,他患肝癌已20年,但从未发作,医生仔细询问甘普尔先生时,甘普尔先生说:“我健康的秘诀是,每天早晨喝一大杯云南沱茶、午餐时喝一杯法国红酒,下午再喝云南沱茶,睡前再喝一小杯红酒”。我与甘普尔先生三十余年的友谊、合作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记得他对我说的最值得铭记的话是:“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成功了,我将云南沱茶介绍给欧洲消费者,也是把健康带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