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孤独的众生
孙悟空
孙悟空是孤独的,至少在五行山下的日子是这样的。
五百年,整整的五百年。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所看到的是怎样一幅景色?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在他眼中是否还有意义?饥餐铁弹,渴饮溶铜,他又在想些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了孤独,即使只有一瞬间也都会让我们暗自神伤很久,可是有你想过吗?如果这种孤独要持续了五百年,你受得了吗?人类的生命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所以我们完全无法想象那五百年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在五行山下,时间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景色也年年如久,虽然周围生机盎然,但这些都不属于他,越是欣欣向荣越是反衬出他的沧桑与孤苦。
没有尝试过快乐,也就无所谓孤独,他之前是很快乐的,在花果山上无拘无束自不必说,就是在天宫中也是日日会友游宫,交朋结义,可是这一切都在佛祖手掌的翻复之间消失殆尽。当看到五行山前的日出日暮时,也许他会想起那些自由自在的日子吧。
其实,他的孤独从出生时就开始了,因为他是天地孕育的石猴,无父无母,天生天养。有一天看Discovery的节目,里面讲述了一只父母早逝的小猴子被猴群攻击的事,我忽然想到,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孙悟空在幼年时是否会被别的猴子欺负,但我想我们未来的英雄在童年尚未学到本领时应该是过的比较艰辛的,毕竟,他身处在一个野蛮的世界中。
没有了亲情,他所得到的友情似乎也少得可怜。
曾经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同六个妖精结拜过兄弟,不过当天兵天将讨伐花果山时这些人便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其中也有被他当作大哥来看的那个人:牛魔王。可就是这个对他来说唯一可以称得上亲人的结拜兄弟,在后面的故事中,不只拚了多少回的命,而且还是全家一起上阵,打得不可开交。还有他的那几个旅伴,在取经时也不知能否给他带来温暖,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唐僧对他的误解和防备,猪八戒的嫉妒和仇视,沙僧的漠然和虚伪。算来算去,真正懂他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受业恩师:菩提老祖。但遗憾的是,自他将悟空逐出师门后便再没有出现了,他真正的从悟空的生命里消失了。
我很讨厌猴子,可是却很同情孙悟空,因为他有着深邃到骨髓的孤独。也许,他还不如取经路上打死的那些妖精活的快乐。他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寂寞时能有人听他说说话,渴望人们看他的眼神不是恐惧而是理解,渴望也有一个人能让他思念,渴望能听到别人心里的声音、别人也能听到他的声音,渴望他在想那个人时那个人也在想他,渴望再回到花果山上做他的美猴王,渴望能和父母撒娇和兄弟玩闹,渴望不再被欺骗,可惜的是,这些也都是他的渴望罢了,五行山依然巍峨不动,所以他只能永箍着他的罪业,所以他只能疯狂的战斗。不停的赎罪,不停的战斗,以此来完成自己的宿命。
因为删改了生死簿,所以他必将喝下随之而来的苦酒,那就是拥有不死的身躯。
因为不死,所以孤独无解。
因为永生,所以唯有面对。
他的孤独逃不开,躲不掉,不被人理解,虽然,所有人都是孤独的。
唐僧
唐僧,无疑也是孤独的。
从小便随波逐流被山僧收留,直到成年后才得报父母之仇。他的一生都在漂泊,就像他的名字:江流。
当幼年的他睡在襁褓中做着甜甜的梦时,可曾感到母亲那绝望的眼神?当面对清灯古佛时,他是否对自己的身世感到过好奇?当在树下扫着落叶或在蒲团上诵念经书时,他可曾想过自己是谁?后来,当他一心西行取经时,仍然没有人理解他,包括他的徒弟。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把三个野性难驯的妖怪牢牢团结在自己的身边,最终修成正果。一路上虽然面对了那么多的诱惑、危险,艰难,可他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去西天取经的决心。历史上三藏法师的经历更要艰险许多,因为他只是孤身一人,没有法力高强的徒弟保护,可就这样,硬是从天竺取回了数百卷珍贵的佛经。
他的孤独是因为他的坚定,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漂泊,他的孤独不被孙悟空所理解,就像他也无法理解孙悟空的孤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