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一 闻一多的《诗的格律》
踪灭点评:
我觉得在如今的现代诗创作中,还真有必要好好复一下“古”。
这里的“复古”,决不是前后七子式的借尸还魂,而是唐宋八家式的以古响今。为何要“响今”?因为“今”有毛病。毛病在哪里?毛病在于浮躁短浅。
老有同志认为诗歌可以无节制的自由,可以无韵无律无乐感,于是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被人们嘲笑为“散文分行”。“梨花体”便是如此。赵丽华何以会成为诗人,这大概是有点“时代背景”在里面的。“兴之所至则为诗”,这样的口号看似很慷慨,还很有点“浪漫”、“性灵”的传统,但实想一下,却总觉得不对劲。再看看其创作,就大概明白了:这种诗人,这种创作,也只能产生在两个时代,一是胡适之的“尝试体”时代,一是当下的“口水诗”时代。
胡适造旧体诗的反,目的是思想启蒙,情有可原。那个时代民不聊生,老百姓都关在铁屋子里,所以需要鲁迅胡适们去打破牢笼,破“四旧”。而如今的“口水诗”、“梨花体”,则真不知是在革什么命,扬什么弃了,他们似乎并没有“五四”的深度和力度,却老要给自己披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外衣,高喊什么“自由”、“解放”云云——我于是想起了街边十块钱三件的文化衫,上面印着切·格瓦拉的大头贴。
浮躁的时代,浮躁的诗风。没有人尝试去学习格律,他们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玩网游、叉麻将或者专研股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大众对诗歌的参与,对于任何艺术而言,玩票的人多,并没有什么。京剧的票友,绝不会因为自己唱不上去,就说“京剧不需要唱腔”的,他们会尊重能唱的人,并把他们视为偶像。但是现代诗歌领域里,却会出现这种人,自己不会写诗,不懂格律,却还要自称为“真的诗人”,“真情实感”成了他们作诗的唯一借口,还喜欢嘲讽那些真懂得诗歌美的人为“古董”。
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装逼,因为冒充诗人其实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冒充一个有感情的诗人,则更是匪夷所思了。谁作诗没有感情的?就你有?当“感情”成为好的诗歌的唯一评判标准之时,诗歌水准的整体下降,俨然可见。
我想说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在你们这些小青年高喊“诗歌无限制”的时候,能不能想一想,诗歌为什么要“无限制”?“无限制”有什么好处?
浮躁的小青年答不出来,那么请出先锋赵丽华们。
这帮子人不屑地一笑:“这就是自由,这就是灵魂的解放。”
——自由,解放,哼哼,这当然是鬼扯。在组织上拿工资的,自称为诗人也就罢了,毕竟历史上是有宫廷诗人皇室弄臣之类的,但若还要自称为“灵魂解放”,那就有些荒诞了,没听说过把内裤套在脸上,就是灵魂解放的。如果诗歌可以无规则,那么,内裤也就可以套脸。
不过,裸体诗人似乎没有内裤,也没有脸。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大家读一读经典,也是有必要的。所以这一周,我推荐一下闻一多的《诗的格律》,目的并不是说要建构什么,没什么好建构的,它本来就这样,只是有些人胡搞瞎搞,搞串了味儿。说到这里,“古”或许也没必要再复了,因为这根本就没有被淘汰,算不得“古”。
踪灭点评:
我觉得在如今的现代诗创作中,还真有必要好好复一下“古”。
这里的“复古”,决不是前后七子式的借尸还魂,而是唐宋八家式的以古响今。为何要“响今”?因为“今”有毛病。毛病在哪里?毛病在于浮躁短浅。
老有同志认为诗歌可以无节制的自由,可以无韵无律无乐感,于是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被人们嘲笑为“散文分行”。“梨花体”便是如此。赵丽华何以会成为诗人,这大概是有点“时代背景”在里面的。“兴之所至则为诗”,这样的口号看似很慷慨,还很有点“浪漫”、“性灵”的传统,但实想一下,却总觉得不对劲。再看看其创作,就大概明白了:这种诗人,这种创作,也只能产生在两个时代,一是胡适之的“尝试体”时代,一是当下的“口水诗”时代。
胡适造旧体诗的反,目的是思想启蒙,情有可原。那个时代民不聊生,老百姓都关在铁屋子里,所以需要鲁迅胡适们去打破牢笼,破“四旧”。而如今的“口水诗”、“梨花体”,则真不知是在革什么命,扬什么弃了,他们似乎并没有“五四”的深度和力度,却老要给自己披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外衣,高喊什么“自由”、“解放”云云——我于是想起了街边十块钱三件的文化衫,上面印着切·格瓦拉的大头贴。
浮躁的时代,浮躁的诗风。没有人尝试去学习格律,他们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玩网游、叉麻将或者专研股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大众对诗歌的参与,对于任何艺术而言,玩票的人多,并没有什么。京剧的票友,绝不会因为自己唱不上去,就说“京剧不需要唱腔”的,他们会尊重能唱的人,并把他们视为偶像。但是现代诗歌领域里,却会出现这种人,自己不会写诗,不懂格律,却还要自称为“真的诗人”,“真情实感”成了他们作诗的唯一借口,还喜欢嘲讽那些真懂得诗歌美的人为“古董”。
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装逼,因为冒充诗人其实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冒充一个有感情的诗人,则更是匪夷所思了。谁作诗没有感情的?就你有?当“感情”成为好的诗歌的唯一评判标准之时,诗歌水准的整体下降,俨然可见。
我想说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在你们这些小青年高喊“诗歌无限制”的时候,能不能想一想,诗歌为什么要“无限制”?“无限制”有什么好处?
浮躁的小青年答不出来,那么请出先锋赵丽华们。
这帮子人不屑地一笑:“这就是自由,这就是灵魂的解放。”
——自由,解放,哼哼,这当然是鬼扯。在组织上拿工资的,自称为诗人也就罢了,毕竟历史上是有宫廷诗人皇室弄臣之类的,但若还要自称为“灵魂解放”,那就有些荒诞了,没听说过把内裤套在脸上,就是灵魂解放的。如果诗歌可以无规则,那么,内裤也就可以套脸。
不过,裸体诗人似乎没有内裤,也没有脸。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大家读一读经典,也是有必要的。所以这一周,我推荐一下闻一多的《诗的格律》,目的并不是说要建构什么,没什么好建构的,它本来就这样,只是有些人胡搞瞎搞,搞串了味儿。说到这里,“古”或许也没必要再复了,因为这根本就没有被淘汰,算不得“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