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公教育吧 关注:651贴子:2,186
  • 0回复贴,共1

从阅读教育学家行为理论观点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并在反应的基础上参与教学促进幼儿对实物认识和学习的兴趣,从爱好开始学习。下面用三个方面来详细说明以下行为理论观点。
(一)、行为主义创设人华生
说到华生,大家可能首先想到他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 华生是美国第一个研究行为主义理论的教育家,他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客观的进行,他反对机能主义,特别是构造心理学中 “意识”、“感觉”、“直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华生曾经用条件反射做过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实验大意是由一种动物和一种引起恐惧的刺激产生了联系,研究婴儿对产生了对那种动物的恐惧的产生。在实验开始时,也就是在形成条件反射以前,一个孩子接近兔子并不害怕。然后,兔子出现了,紧接着就出现一个使小孩害怕的响声。多次以后,能够形成条件反应,只出现兔子也能让孩子害怕,最后是最严重的程度,孩子会对任何有毛的东西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有胡子的人。原来以兔子为条件的恐惧,现在泛化到相似的其他的类似刺激。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通过这个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总结来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能够确定一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并且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模拟题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用华生的另一句名言概括,也就是“环境改变的程度越高,则人格改变的程度也越高了”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条件反射,作为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也就是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那么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在幼儿园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1楼2017-05-02 15: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