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联移民留学吧 关注:6贴子:141
  • 0回复贴,共1

设计师如何快速申请获得EB1美国杰出人才绿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久以来都想写一篇关于设计类申请EB1的攻略,因为当时申请时在网上搜不到一篇关于设计类申请 EB1 的经验贴。问了几家有名的律所,也都几乎没有类似的案例。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够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我以前申请时泡 Mitbbs,因为是小白,所以对各种缩写一头雾水,导致阅读体验极差。比如:「PD 已经过了 3 个月,FP 打过了,485 却一直还没消息,做了几次 SR,一次 Infopass」之类。所以下面出现任何缩写,我都会加括弧注解。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美国的签证和绿卡种类,让新手有个大致的背景了解。
美国工作签证类型
工作签证主要分 OPT、H1B、O1、L1 等。
OPT:如果在美国的学校毕业,可以在毕业后给最长 36 个月的工作身份(针对理工类,其他类的只有 12 个月,比如文科、艺术类)。
H1B:雇主资助,但每年有名额限制(可能需要抽签)的正式工作签证。
O1:杰出人才工作签证,每年没有名额限制,但需要准备资料申请。审批较严格。
L1:从国外转来美国的跨国公司员工。
工作签证这里就不多说了,网上有很多普及贴。
绿卡类型
绿卡的类型有很多种,但对于通过在美国留学、工作申请的同学来说,主要就 EB1、EB2、EB3 三种。
EB2、EB3:找到工作,并得到雇主支持,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可以申请 EB2,本科学位的申请 EB3。大多数在美国毕业工作的同学都申请的这两种签证,所以造成人满为患,排期非常长。从开始办理到拿到绿卡平均大概需要等 5-6 年。
EB1:细分为两类,EB1A 和 EB1B。EB1A 是杰出人才绿卡,不需要雇主支持。EB1B 是管理人员绿卡,需要在大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并得到雇主支持。这两种细分都没有排期,只要申请得到批准,即刻就可以发卡。办理时间因人而异,快则半年,慢则一到两年。
这里我们只讨论 EB1A 类,即可以自己 DIY 递交申请就能够拿到的绿卡。
EB1 的几个误区
说到 EB1A,很多学设计的同学会望而却步,其实是对于 EB1A 普遍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要有博士学位。EB1 不仅不需要是博士,甚至对学历没有任何规定,就算没上过大学,一样可以申请。所以设计类的本科、硕士,申请不存在任何问题。
误区二:要是诺贝尔获奖者那么牛的人。EB1A 的判定标准有两个通道,第一通道是「one time achievement」,即获得各个领域的顶级奖项,比如诺贝尔、奥斯卡、格莱美、奥运世锦赛奖牌等等。如果得过一次这种奖,那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了,把奖状直接拍桌上就可以拿绿卡。第二通道是满足 10 条判定条件中的 3 条。大多数人走的都是第二通道。所以并不是要到诺贝尔奖这种资格才可以。
误区三:要有很多文章发表。上面说到了 10 条判定条件满足 3 条,发表文章只是 10 条之一,并不是必要条件。只是很多申请者都是研究员,他们的强项是发 paper,所以很多人 claim 这一条而已。
外加一句,EB1A 的申请甚至都不需要在美国境内完成。申请人可以在国外,只需要提供相关证明,证明自己在拿到绿卡后,会来美国从事和自己专长相关的工作即可。
设计类怎么申请EB1?
刚才说到第一通道非常难,但也不排除有个例。比如在好莱坞从事特效制作的设计师,团队作品拿到了奥斯卡或艾美奖,也符合「one time achievement」的条件。但是大多数人都会走第二通道,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很明确,只要满足 10 条中的 3 条即可。我们来看看都有哪 10 条:
1. 全国性或国际性奖项。
解读:国际大型设计竞赛获奖。最好奖能够不止一个,越多越好。比如工业设计类的 iF 奖、红点奖,都算。
2. 专业协会的会员资格。
解读:这种会员要求比较高,要经过严格筛选必须是精英才能入选的。比如美国专业设计协会的 fellow 之类的。
3. 专业国际媒体报道。
解读:有哪些大媒体报道过你的设计?Engadget、Ma***le,这种 Alexa 上排前 100 的都算。越多越好。
4. 担任专业评审。
解读:对于做研究的人来说就是 review 过 paper,对于设计的人来说就是当过设计大赛的评审,或者设计刊物的评审。
5. 独创、原创性的重要贡献。
解读:这条一般是必选项。因为想要满足其他条目,你肯定要做过一些独创性工作吧?这里的独创性贡献,必须是「重要的」。怎么能证明重要?获奖、媒体报道,这些都算。甚至是某些德高望重的专家对你原创设计的赞赏也可以。专利被人购买,或者商业化,肯定是因为你的设计是「重要的」。
6. 发表论文。
解读:这条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必 claim。学设计的同学其实有很多也发过 paper,怎么看自己符不符合?去 Google Scholar 搜自己的名字,如果 citation 超过50,那就有戏!低于 20 的就不太建议 claim 这条了。有说法是如果 citation 过 100 的话就基本稳了。
7. 举办作品展览。
解读:设计有很多展会,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被展览过,或者被 MoMA 收录过?这些都算。
8.在公司或者专业组织里担任重要职务。
解读:基本就是指你的公司,如果公司可以给你出具一份证明,说你担任重要职务,并给出解释,这条就基本符合了。
9. 薪资远高于其它同行。
解读:这条比较 tricky,说法不一。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互联网公司的设计师可以考虑 claim。
10. 在表演、艺术上获得商业方面的成功。
解读:这条适合从事电影行业的同学,以票房来证明自己的才能。
有很多条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自己也没 claim 过。下面来讲讲我自己的经历。
我的申请经历:多证据,少空话
开始我对这件事并不在行,所以找了律师。律师的流程是你自己写一份草稿,类似申请学校时的personal statement。然后律师帮你写好整个申请提交。我的律师帮我 claim 了四条:原创性贡献(必选)、获奖、论文、公司重要职务。后来收到了移民局的 RFE(ask for more evidence,要求更多证据),里面写道「只有论文被认可了」。收到 RFE 以后我觉得没戏了,4 条才认可了 1 条,对其他 3 条都提出了严酷的质疑。律师也觉得戏不大,建议我取消掉,过段时间再重新递交申请。
我心想反正还可以等排着队的EB2/3,打算这件事就这么过了。但是等到 RFE 回复截止日的前几天,我突然觉得有点不甘心。于是自己上网找各种判例。研究以后发现,其实 USCIS(移民局)并不在乎那些华丽的辞藻、溢美的赞许,他们要的,只有一个:evidence。这个词值得此刻在心中默念三遍,因为实在太重要了。比如你说 iF 奖有多牛,吹上天都没用。你需要给出标准:哪些人是评审,他们是做什么的,有多牛,获奖的标准是什么,竞争到底有多么激烈。有哪些机构或者博物馆把这个奖作为评判设计好坏的标准。然后要把所有这些实打实的 evidence 都列出来。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些工作肯定都要自己来做。律师因为对这个行业本来懂的就不多,又没有先例,所以能帮上的很少。
知道了这个最根本的原则后,我准备在一周内重新 DIY 我的申请。在辩解另外 3 条也符合 USCIS 列出的标准并列出 hard evidence 以后,又重新 claim 了媒体报道和薪资这两条。在移民局开始处理我的回复后两天,case 就得到了 approval。现在来看,我等于总共 claim 了6条。因为移民局对 approval case 是不给 detail 的,所以我也无从得知哪几条最终得到了认可。后来加上的媒体报道和薪资,也是出于对 evidence 的理解。媒体报道是本来就应该加进去的,只是律师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没有 claim。关于薪资,起初我也和律师聊过,他们的说法是一般不能 claim,除非你的薪资高到离谱。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找出美国统计局的设计类平均薪资来对比,发现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移民局并没有规定「所在行业」,而只规定了「所在专业领域」,所以我个人建议互联网行业的交互设计师可以试试看。
整个 DIY 过程走下来,我发现 EB1 申请并不像网上很多人说的要把自己「吹得很牛」,而是要搜集到足够多的事实资料,去一条条地论证自己符合标准。不需要文采,不需要浮夸,需要的只是简单的数据和hard evidence。这个过程也或多或少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做事时多以事实来论述观点,减少一些虚词和空话。
想要申请杰出人才工作签证 O1 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上面的 10 条,我没有申过,但步骤和流程差不太多。如果上面的 10 条满足 3 条以上,又想尽快拿到绿卡的设计同学,别犹豫,DIY 是一个艰辛又好玩的过程。希望能有更多设计类同学通过 EB1,尽早绿。
文章转自:设计咖UXCoffee


IP属地:广东1楼2017-05-02 15: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