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文化教育部特邀电力工程学院李全胜老师做客明德讲坛,为2016级国学班学生及文化教育部老师做题为《<孝经>大义》的讲座。
李全胜老师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国学,对许多国学经典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次讲座,他选择《孝经》的核心思想“孝道”作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展示国学的博大精深。《孝经》作为“十三经”之一,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中最薄的一本书。全书只有1800多字,却在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李老师从当下许多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同学们,“孝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孝经》这本书凝聚了中国人亲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每位同学都应该通过阅读,增进自己对其中核心思想的认识,并把这些融合到自己平时的言行之中,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李全胜老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孝经》的相关知识,更是在一个个实例中加深了他们对《孝经》及“孝道”的认识。在座同学的反应十分热烈,在讲座中和李老师的配合也十分默契。李老师讲座中所传递的思想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讲座,能够逐渐形成“虑后”的习惯,学习做事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李全胜老师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国学,对许多国学经典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次讲座,他选择《孝经》的核心思想“孝道”作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展示国学的博大精深。《孝经》作为“十三经”之一,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中最薄的一本书。全书只有1800多字,却在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李老师从当下许多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同学们,“孝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孝经》这本书凝聚了中国人亲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每位同学都应该通过阅读,增进自己对其中核心思想的认识,并把这些融合到自己平时的言行之中,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李全胜老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孝经》的相关知识,更是在一个个实例中加深了他们对《孝经》及“孝道”的认识。在座同学的反应十分热烈,在讲座中和李老师的配合也十分默契。李老师讲座中所传递的思想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讲座,能够逐渐形成“虑后”的习惯,学习做事都能做到有始有终。